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小心火烛(GL百合)——念六

时间:2025-02-09 14:32:26  作者:念六
  姜灯不好意思地道:“其实我做的很差的,你应该去看看我师尊,那才是真厉害,他能将黄纸融进纸人体内,看不出一点修补的痕迹。它们时常打闹,但至今还能完好无损,那多亏我师尊的手艺。”
 
 
第23章 山下游船
  山下的镇子倒也算热闹,临河而建,靠河的那侧摆满了小摊,河里垂着碧绿的叶,三三两两的船夫撑着小船在其中游荡。
  姜灯带着苏望笙依次沿着摊位买过去,好在大多是些吃的,不占手,而她买的少,两人倒也能很快吃完。摊主们都认识姜灯,乐呵呵地和她打招呼,姜灯则趁机将苏望笙介绍给他们。
  一些好八卦的大娘们还打趣道:“小道长,些许日子不见,从哪儿回来了个漂亮姑娘啊?”
  苏望笙听得耳热,姜灯竟也有些不好意思,连连摆手道:“她是我好友。”
  “这样啊。”大娘摇了摇头,似乎有些失望。
  苏望笙:“???”
  姜灯一面拉着她快步离开,一面低声解释道:“清源吧,民风开放。”
  苏望笙懂了,耳尖红的更厉害了,她不动声色偷瞄了眼姜灯,却见她若无其事的样子,目光只是看着河上的小船。
  她突然转头,对上苏望笙的眼睛,眸色明亮,欢快道:“阿笙,要去坐船吗?”
  苏望笙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岸边停了几艘小船,船夫们或是聚在一起交谈,或是用斗笠盖住了脸睡觉。
  她点了下头。
  姜灯却突然想起了什么,不好意思挠挠头,“抱歉,我忘了你晕船。”
  苏望笙却摇了摇头,轻声道:“这只是坐一小会儿,不会晕的。”
  姜灯迟疑着,苏望笙却扯着她的衣袖,轻轻摇了摇,柔声道:“好不好?我在家中时,除了去乡下,我还没坐过船。”
  “好。”姜灯心里一软,牵着苏望笙过去,但仍不忘嘱咐道:“我们只坐一小会儿,你要是觉得不舒服了,一定要说出来。船么,我自小坐到大,不稀罕的。”
  “好。”
  姜灯牵着苏望笙去了最近的一艘小木船,船夫是老大爷,正倚着船舱休息,听见脚步声后扶着船舱站起身来,乐呵呵道:“小道长是要带着这位姑娘坐船游玩吗?”
  姜灯颔首,递上钱,笑道:“有劳阿伯了。”
  “小道长客气了。”
  老大爷接了钱,招呼两人上船,待她们一坐好,便用竹竿在岸上一磕,慢慢离了岸。
  为了方便观看,姜灯和苏望笙没坐在船舱,而是坐在了船尾。
  姜灯见苏望笙伸手去摸花苞,便笑道:“再过些日子,这些荷花便会全开了,到时候我们再来看,保准你喜欢。”
  苏望笙轻笑道:“那么我们便说好了,到时候一起来看。”
  “自然。”
  木船行驶进荷叶当中,成了万千绿色中的一个黑点,昨夜下过一场小雨,荷叶中心都存着几粒小水珠,木船不小心撞到时,荷叶便会晃晃身子,而小水珠会趁此机会滑落下来。
  姜灯低声问道:“感觉好吗?若是觉得不舒服,我们就上岸。”
  苏望笙摇摇头,轻笑道:“阿灯放心,我好得很。”
  姜灯颔首,只是不放心地看着她,不再多言。
  船不知不觉间慢了下来,苏望笙以为是船夫年纪大了,累了,没多想,姜灯却若有所思地盯着水面。
  她悄悄将手探到水中,而后拿起来捻了捻,脸上露出了然的神色。
  “怎么了?”见她神色不对劲,苏望笙也意识到出事了。
  姜灯比了个“嘘”的动作,然后指了指她手中的糕点,苏望笙心领神会地递过去。她接过,从怀中拿出一捆红线,牵出线头,绑上糕点,低声念了几句,而后捏着红线,将糕点丢入水中。
  片刻后,系着糕点的红线动了几下,姜灯急忙一扯,红线出水,还带出一个浑身青白的孩童,身子水肿着,两只眼睛泛白。
  红线缠到了孩子的胳膊上,它拼命晃动着,嘴里“咿咿呀呀”说着什么。
  这鬼年纪太小了,姜灯怕他被太阳晒得魂飞魄散,急忙将他甩进了船舱。
  但在船夫眼中,姜灯只是甩着红线,不过他见怪不怪,笑着问道:“小道长可是又捉了一个鬼?”
  “嗯,一只小孩,估计不小心摔进河里淹死的。”姜灯看着小鬼挣扎不开红线后,就扁着嘴哭起来,虽然没有眼泪,但这么干嚎着还是挺吵人的。
  姜灯无奈,找苏望笙拿了最后一个糕点,递给小鬼,他用鼻子嗅了嗅,然后眸色一亮,飞快地接过吃起来。
  但除非在阳间的食物插上香,否则鬼是尝不到味道的。小鬼头尝了几口便有些茫然,他低头看看自己手中一口没少的糕点,又看看姜灯,咿呀咿呀地要说什么,几乎要哭出来。
  这鬼大约三四岁的样子,活着时肯定是能说话的,估计是死时呛了水,喉咙发不出声了。
  “你吃饱了的。”姜灯哄骗他,毕竟这小鬼要是觉得饿着肚子,怕是上路时会有执念,给他个糕点骗骗,也能让他安心。
  小鬼捧着糕点,茫然不解,但随着姜灯又笑眯眯地说一句,他点头了,仿佛真觉得自己吃饱了。
  苏望笙忍不住笑了下。
  姜灯摸了摸他头发稀疏的头,温声道:“溺毙者无法自行投胎,除非寻到替死鬼,可你这么小,如何会寻替死鬼?遇着我也算一种缘分,我送你去地府吧。”
  她低声念咒,小鬼年纪小,没什么执念,很好送,咒声一落,他就消失了,只留下一节红线和一块糕点,
  姜灯将红线收好,嘀咕道:“有些湿了……但晒晒还能用,问题不大。”
  船夫摇着船桨,道:“小道长是送走了吗?”
  姜灯颔首。
  船夫笑道:“多亏您和姜门主,要不然咱这清源哪儿能这么太平?听说有个地方快成鬼窝了!”
  “什么地方?”姜灯看过去。
  船夫摇摇头:“这就不知道了,只是听说那地方的人都死完了,进去的人也是有去无回。您可以去打听打听,应该有人知道。”
  姜灯颔首,但她却并没有打算去管,一来没有闹到她面前,证明和她无缘,二来有万云楼在,轮不到她操心。
  “阿灯不打算管吗?”苏望笙似乎看出了姜灯的想法,低声问道。
  姜灯颔首:“缘分自有一番道理,若真的该我管,不管我如何躲都躲不掉的,若是不该我管,我强求会倒霉的。”
  苏望笙莞尔一笑:“你这说法我倒是头一听说,先前见得和尚道士都是以‘救苍生,除恶鬼’为己任,哪里出事就往哪里凑。”
  姜灯轻笑:“所以他们大多很苦恼。”
  苏望笙静静地看着她,忽而一笑:“你确实洒脱。”
  木船穿过荷花丛,撞落一片水珠,水珠沾湿了衣袖,姜灯不禁打个寒战,她下意识去摸了下苏望笙的手,无奈道:“冷了怎么也不说?”
  苏望笙轻笑道:“美景在眼前,便不觉得冷。”
  姜灯失笑,但还是低声问道:“上岸吗?有些冷了,仔细着凉。”
  苏望笙颔首。
  姜灯便叫船夫将船开上岸,见苏望笙喜欢荷花,便伸手折了一只花苞,轻声道:“带回去放在水里,过不了几日就会开的。”
  苏望笙小心翼翼地接过,指尖碰了碰花尖,是一种冰凉的触感,她唇角不由自主抿出一抹笑。
  船靠了岸,姜灯小心将苏望笙扶上岸,冲船夫挥了挥手,然后带着苏望笙继续逛。
  日落西山时,两人才归返。
  马车行到一半,遇上了下山买吃食的小鬼们。
  姜灯掀开车帘,喊停它们,指指纸皮壳子给苏望笙看,解释道:“这就是特质的纸皮壳子,水火不侵,小鬼们穿上后,可以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平日里,它们便穿着这个去买吃的。”
  她笑得有些不好意思:“咳咳,毕竟我和师尊都不擅长做饭,而小纸人们虽然烧不坏,但它们天性怕火,鲜少去做饭的。”
  苏望笙看着边上的纸人壳子,说是纸做的,但看上去和真人皮肤没什么两样,衣服都是青白色的裙子,样式大同小异,甚至都在袖口绣了金边,胸口处也绣了栩栩如生的梅花。
  只是带着幕篱,白纱垂落下来,看不清脸,只能在风吹起时,能隐约窥见一点冷白的下巴。
  苏望笙突然间很好奇它们的脸。
  姜灯自然看出了苏望笙所想,便是主动开口道:“你们把幕篱都摘了吧,让苏姑娘看看脸。”
  “是。”小鬼们应了声,嗓音轻飘飘的,有气无力。
  它们抬手摘了幕篱,动作流畅,同真人一般无二。
  幕篱下的脸很苍白,但五官很秀气,淡淡的眉,粉白的唇,只是眼神黯淡无光,像是失了魂一般。
  不过苏望笙大概知道她们为什么都戴着幕篱了——她盯着小鬼们光秃秃的头顶,一时没忍住弯了唇。
  小鬼们也觉得不好意思,挠了挠光亮的头皮。
  姜灯乐的不行:“我师尊偷懒,做的时候懒得画头发了。毕竟它们无论如何都戴幕篱的,因为眼睛没有光,纵使山下的人知道,也还是吓人,只能挡住。”
  “戴上吧。”姜灯挥了挥手,示意它们戴上,而后道:“今日不必下山了,我们买了吃的。”
  小鬼们点点头,朝着山上走去。
 
 
第24章 夜晚相见
  姜灯等人到守烛门时,日头已经落尽了,不过好在十一十二它们提着灯笼在等她们。今日玩的累了,两人吃过晚饭,聊会儿天就各自去睡了。
  分别时,姜灯还递给苏望笙一本话本子,说是给她解闷,苏望笙看她一眼,欣然接下。
  姜灯自己也拿了本,看了没一会儿就睡着了,十三掐着时间从窗口飞进来,为她掖好被子。
  今日还算好,姜灯睡之前吹了灯,往日她都会忘记。
  十三欣慰地笑了笑,把她随手放在床边的书拿起来,放回书架,然后飞了出去,还顺手关了窗。
  夜至半,姜灯被人推醒了,她嘟囔几句,睁开眼,是十三,她低声道:“点烛快起来,主人回来了,眼下正在守烛堂等你。”
  姜灯不太想动,嘟嘟囔囔道:“这大晚上的,不能等明天吗?”
  “好啦,点烛乖。”十三柔声哄着,替她拿了衣服。
  姜灯烦躁地坐起身,只将眼睛翕开一条缝,半睡不睡地开始穿衣服,说是穿,其实只是胡乱坡上,然后扯了扯衣领。
  十三劝道:“外头有些冷,你这样会生病的。”
  姜灯答得简略:“死不了。”
  十三叹口气,见她伸出脚摸索鞋,又飞过去,为她穿上鞋,然后把一个灯笼递给她,轻声道:“点烛快去吧,主人该等急了。”
  姜灯哼哼唧唧道:“大晚上扰人清梦,活该他等。”
  她磨磨蹭蹭出了门,在院子里被风一吹,冻得一哆嗦,意识也清醒许多了,抱怨一句后,她把衣裳穿好,朝着守烛堂走去。
  那院子里依旧死气沉沉的,姜灯打着哈欠走进去,险些脚下一滑摔下去,她稳了稳心神,朝着亮着光的屋子走去。
  推开木门,姜灯看见了一张苍白的脸,落满烛光,鬼似的,她下意识要念咒了,定睛一看,发现是自己那不省心的师尊。
  “师尊。”她走过去,乖乖巧巧地喊道。
  姜枥睁开眼看向她,不紧不慢道:“怎么来的这般迟?”
  姜灯心里咯噔一下,但面上却是讪讪地笑道:“天太黑,不好走,我怕摔了,便走得慢了些。”
  姜枥淡淡道:“只要不是一边走一边在心里骂我就好。”
  姜灯缩着脖子,不敢吱声。
  姜枥也没继续指责什么,只是看了看姜灯,而后又将目光落到那尊蒙了头的塑像上,似乎是在想什么,半晌没说话。
  姜灯困意袭来,忍不住率先开口:“师尊找我来,是有什么要事吗?”
  姜枥看向她,烛光太过黯淡,落在他眼里,没有半点光,只是乌黑一片。
  “中元节快到了,我待会儿给你个方子,你照着上头准备东西。到时候,我们中元节祭祀用。”
  姜灯连连点头,便见她师尊变戏法似的拿出了纸和笔,一笔一划,规规矩矩地开始写字。
  他虽然写得很规整,但速度不算慢,很快就好了,他甩了甩,加速风干,然后递给姜灯。
  姜灯一面在心里抱怨姜枥有病,分明可以白天给她的,一面往方子上看去。
  都是些繁琐但平常的东西:黑狗血一斤,朱砂一两,桃木桩九个,天火符二十张……
  “师尊放心,包在我身上。”姜灯爽快地应下,正要告辞,却忽而想到了什么,迟疑道:“阴命人的血……要吗?”
  姜枥似乎没想到她会突然这么问,愣了下,那张面无表情的脸上第一次闪过别的情感,在烛光下竟显得有些慌乱。
  但也许这是因为烛光跳动了下呢?
  姜灯一面安慰自己,一面又问道:“不需要阴命人的血吗?”
  姜枥沉默了下,看向烛光,片刻后才道:“要的,中元节那天才取,眼下不急。”
  若换是平时,姜灯闻言也就离开了,然后眼下,她却不动,只是将姜枥看着,面上似乎有些固执。
  姜枥看向她,淡淡问:“怎么不走?”
  姜灯欲言又止,沉默了许久后,她咬着牙道:“师尊,您……您不擅长说谎。”
  这轻轻的一句话似乎扯掉了一层遮羞布,姜枥面上虽没什么表情,但过了片刻,姜灯听见了一声叹息,很轻很轻,像是觉得疲倦,又像是觉得无奈。
  “点烛,”姜枥开口,嗓音很淡,“知道的太多,你会不开心的。”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