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上京
史书有载:大雍延始二年, 秋,雍临帝实施军中新政后,御驾凌斌出征, 于惠州云州交界集结定安、淮安两路大军, 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北伐决战。
短短数月之内, 战火燎遍中原北部。
又是这样一个阴沉肃杀的天,寒风猎猎,万马齐喑。
黑金宝马鞍上,裴珩身披金铠位于大军阵前, 浑身透着决然毅然的杀气。
“杀——!”
号角鸣起, 呐喊声震天, 箭矢顿时如疾雨淋下!
裴珩双腿夹住马肚,持剑杀入敌阵, 不知疲倦地厮杀。
剑锋快速淌着血, 难以分辨是谁的,一遍遍倒映出他那张俊美冷厉的面庞。
这样的场面似乎历了无数遍。
战场上紧张的气氛偶尔令人觉得周遭一切都停滞了,可历史滚滚前进的车轮从未停下。
恍惚间,云层弥散, 天宇逐渐泻下一道光亮, 御剑上那道凛冽的寒光随着时间流逝,也在悄然变幻——
……
“唰。”
裴珩背对着从殿外照进来的光束,从容不迫地用帕子擦拭着白刃。
还是那柄尚方宝剑。
银色剑身映出的瞳色依然深丽, 不过那双狐狸目已完全褪去了青涩,相较从前更为深沉凌厉, 俨然已是个成熟的帝王。
转瞬已过了五年。
这五年来,裴珩亲自出征十二次,长则半年, 短则一月,近半数时间都在战场上与将士们一同拼杀。
虽也有过败绩,但大军能将国界一再北移,实乃应了天时地利人和。
大雍军中打头阵的将领虽然还是于震洲和鲁直,可改制成果卓效,近年来也冒出了不少年轻得力能够挑大梁的猛将。加上北边各州百姓受北朔压迫已久,民意炎炎,各地皆有成规模的起义军,裴珩并未主张打压,而是一路招安纳降,吸纳人马共同对抗北蛮。
除了北伐,他又按照谢瑾布下的蓝图,在建康变革试验新法,又在北边各州选擢人才,重建秩序,安抚流民百姓,真真切切担得上“励精图治”四字。
年前,雍军就已一鼓作气收复了悬河以北的惠州、樊州、汾州、满洲、安州等地,此次裴珩再度出征,是直奔着上京而来的。
前夜,雍军三万兵马率先攻入上京。他领着部下,终于踏入了先辈回忆描述了无数遍的旧都皇宫。
眼前这间荒废已久的宫殿空旷寂寥,但不失肃穆威严。
裴珩站在殿正中拭剑,冷厉的声音幽幽响起:“五年了,朕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回去禀告你们北朔王,想解敦州之围,就拿人来换。”
前来商谈的北朔使臣朝他一拜,谦和道:“北朔王前年因沉疴难起,如今朝中主要掌权的是谯丽公主。我们公主的意思是,敦州以北自古便是北朔地界,我们既已答应十年内退至嘉南关以北,与大雍不再来犯,皇上何必再损兵折将,一味赶尽杀绝呢,要是真到了草原荒漠上,雍军未必能讨得好,打了这么多年不如两国止战,休养生息。”
剑落冷冷地回鞘中。
裴珩沉默,无形之中就给人一种压迫感。
使臣磕磕绊绊,才将话说到关键点上:“其实,谢瑾世子五年前入大都后,便一直有意避世,我们也不知其去向……”
裴珩嘴角隐隐抽动了下,忍无可忍,声音依旧低沉:“这些年大雍没有他的半点消息,难道不是你们刻意隐瞒?当年处心积虑耗了那么大力气将人从朕身边夺走,结果只是一句‘不知去向’?”
“皇上见谅,这……”
裴珩转过身来,目光冷而逼仄:“既然是来诚心求和的,有话就如实说。”
使臣叹了口气:“当年谢瑾世子入大都王宫后,因佐证其王室身世的证据不全,他并非受封亲王爵位,而且他说什么也不愿留朝效力,我们大王到底是个惜才之人,便下令先将他软禁在大都郊野的一处别苑,想他哪天万一想通了,再回朝中任职。不想这一关便没再出来,我还听人说半年多前,谢瑾已经暴、暴——”
他汗流浃背,觉得自己不该将那个“毙”字输出口。
裴珩眉头愈深,逼问道:“暴什么?”
“暴暴、暴……”
使臣后悔自己一时嘴快开了这话匣,当即感觉自己的脑袋已经悬在刀上,只要等下个字说出口,他就得人头落地了。
就在这时,两个四五岁大的小男孩突然从那蒙尘的龙椅后跑了出来,各自两边扑向了裴珩。
“父皇,抓到你啦!”
“明明是我先找到父皇的,父皇,皇兄耍赖!”
“我……我才没有呢。”
裴珩纹丝不动,只是龙袍被左右两边轻轻拽了下。
他目光往下,看到左右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小人,少有地露出几分温情。
姚贵与两个宫女这才匆匆赶来,赶紧将那两孩子抱了下去,“哎唷,两位小殿下,皇上正在跟人议事呢,可别添乱了,奴才陪二位殿下玩藏朦如何?”
裴珩往孩子的方向看了眼,视线重回到使臣身上时,又如淬了冰的刀子,狠声问:“继续说,他这些年到底在北朔过得如何!”
那使臣哆嗦着将脑袋贴地,试图接上方才的话:“我只是听说谢瑾世子在别苑中常年抱恙……不过皇上放心,我此次回去定会劝说公主,将人尽快交还给大雍——”
裴珩早已猜到谢瑾在大都过得不太顺意,可从北朔官员的口中得到证实,心还是止不住绞了下,一阵忧思难抑。
不过进攻敦州的确在他的全盘计划之外,眼下雍军也没有足够的粮草再启动大战,否则他今日也不会接待北朔来使。
他倒抽一口冷气,暂且忍下:“最好如此,朕等你的消息。”
……
又是一年春了。
好不容易重回上京,朝中人人精神爽快、喜气洋洋,这些日子都在忙着迁都事宜,不过上京城百废待兴,裴珩打算共同启用北都与南都,花费几年时间慢慢过渡。
比起王朝迁都,他心中更期待的是另一件事。因此,他这两日又无端担心起了自己的容貌。
裴珩这些年从不主动捯饬自己,今日忙里偷闲,竟找来了枚手持铜镜打量观照。
记得谢瑾从前就偏爱自己这张漂亮的脸。可是经多年行军打仗,风吹日晒的,裴珩总觉得自己比起从前沧桑了不少,哪怕眼角添了一根细纹,此刻都令他在意不已。
“皇上,康醒时康大人求见。”
裴珩忙藏起了镜,肃了肃声道:“传。”
很快,康醒时进来行礼:“微臣参见皇上。”
裴珩六年前就看康醒时不大顺眼,时至今日,他们二人都成长稳重了不少,裴珩也在前朝重用提拔他,可私下里,他还是不习惯给康醒时什么好脸色看。
他批起了奏折,头也不抬,声音刻意又冷又平:“起来吧,可是大都那边有什么消息了?”
康醒时答:“大都使臣前日才回到,只怕还没那么快回信。”
他上前半步,又道:“微臣是想向皇上禀报臣的家事。”
裴珩不吭声,漫不在意。
康醒时目光微微黯淡:“御医说家父安养了这么多年,已是十分难得,可哪怕再精心调养,寿数应也就在这一两年了。所以我与族中长辈商量,打算让家父还是先在建康养着,不打算让他大老远再奔波迁回上京了。”
裴珩喉间闷哼:“随意吧。不过,朕前些日子已跟礼部商量过,康怀寿毕竟是大雍肱股之臣,功大于过,待他寿终正寝后,将其牌位列到三公祠中,再将棺椁运回上京安葬,算是落叶归根了。”
康醒时一怔,忙磕头拜谢:“微臣替父亲多谢皇上!”
裴珩依旧冷淡:“你知道朕厚待康怀寿,不是为了他,也不是为了你。”
康醒时面上添了几分神伤,多愁善感起来,暗叹道:“五年了,我也很想他,不知这些年他究竟过得好不好。”
裴珩眼底有几分嫌弃之色,又冷瞟了康醒时一眼:“你都已是娶妻生子的人了,省省心。”
康醒时笑了笑,露出虎牙道:“皇上膝下不也有了两个小殿下,只是这些年后宫空虚,连个官家女子都不曾宠幸。听说太后倒是为此心急得很,怕皇上久抑未得纾解,不利龙体康健,甚至都想干脆在上京重建个弄月阁了。”
裴珩听着烦,啧声道:“朕可没你瑾哥的好脾气,要不赏你二十大板,再让你滚回去。”
康醒时笑意立敛,连声“恕罪”,又从袖中掏出一份书信,双手呈递到御前。
“对了皇上,此信是家父三年前在榻上口述,由府中下人代为执笔的。父亲嘱托我,待有一日皇上大功圆满,重回上京之时,便可将此信亲手交予皇上。”
裴珩挑眉狐疑:“信上写了什么?”
康醒时:“我也不知,总之父亲神神叨叨的,反复叮嘱须由皇上亲阅,连我都不得提前看。我想,既是等皇上回上京后再看的,应是什么祝祷之辞吧。”
裴珩知道康怀寿一向看自己不顺眼,写信也定然没什么好话,可还是接过那信笺。
不想才看了一眼,他的神色陡然一僵。
“大还丹,居然……”
康醒时一懵,没听明白:“什么是……大还丹?”
裴珩眦目瞪着那信上的字,只觉得一阵气急攻心,不得不紧揪住自己胸口。
紧接着,他面色涨红难忍,多年的积劳成疾忽在此刻彻底爆发出来,“噗呲——”一声,喷出大口鲜血。
第105章 杀孽
十五年前的一个傍晚。
少年谢瑾面见过父皇, 心事重重地扶墙走出陵阳殿时,只觉得浑身精疲力尽,四肢发麻, 舌根还隐隐泛着一股丹药的苦涩气息。
他刚服下了大还丹, 父皇的话还在耳畔, 挥之不去。
一枚石子就砸中了他的膝盖——
人没被惊着,倒惊走了旁边池子中的红鱼。
少年裴珩斜倚在树上,虽穿着锦绣华服,但宫中规矩未学成, 浑身上下都透着股不成方圆的痞劲。
“喂, 进去这么久, 父皇都跟你说了什么?”
谢瑾抬头看了他一眼,异常冷漠:“……没什么。”
“没什么又是什么?”裴珩不依不饶:“前些日子父皇说我是朽木, 非拿你作比较, 害我又跪在明堂罚抄了五十遍书!你该不会又跟父皇卖弄炫耀了功课,想故意踩低我吧?”
谢瑾实在累极了,懒得跟他争辩,抿着唇便想绕过他。
“喂, 你!”裴珩立马从树上跳了下来。
谢瑾的袖子被猛拽了一把, 他眉心浮出一抹愠色,又正色道:“我是你皇兄。”
“皇兄?那只是在父皇面前喊的罢了,再说, 我现在还是太子呢,你竟敢对本太子不敬——!”
裴珩手上一使劲, 无意撞上了谢瑾的鼻尖。
他面色“唰”的一下红了,浑身不自在起来,为了掩饰那顷刻间的尴尬, 顿时手忙脚乱,只得假意抡起拳头要对谢瑾动手。
谁知谢瑾没有反抗动弹分毫,眼底了无生气,只是这样近距离地被迫望着裴珩,问:“那么太子殿下,是要杀了我吗?”
裴珩听言又懵了下,竟语无伦次起来:“你、你瞎说什么,甭想栽赃陷害……我,本太子何时说过要杀你了?”
谢瑾魂不守舍,口中也答非所问:“我会死。”
裴珩这才发现谢瑾面色惨白,诧异道:“你说什么?”
一阵迷风拂过。
谢瑾的脸变得逐渐模糊,看也看不真切,只剩那似真似幻、断断续续的呓语:“裴珩,我有一日会死,是因为你,而死……”
……
年少时记忆碎片拼凑,如密雨般涌来,变得无比清晰,一遍一遍几乎要将裴珩的头颅炸开。
裴珩这才明白,谢瑾的这一生,究竟是如何从头到尾被利用、被安排。可他的心性,又注定他要将世间千万人的生死放在自己的生死之前,至死不休。
可这要叫裴珩如何释怀!?
他不甘心……
他替谢瑾不甘心!
“皇上?”
裴珩在榻上猛然惊醒,虚汗淋漓,袁太后与康醒时正在一旁不安候着,御医和宫人乌泱泱站满了寝殿。
袁太后悬着的心稍稍落地:“皇帝总算醒了,还好没有大碍。”
裴珩顾不上别的,憋着一股劲咬牙道:“速传,速传韦廉入殿见朕!”
很快,韦廉就被急召入了宫,一头花白跪在龙榻前:“臣参见皇上!皇上这是……?”
裴珩力气还未完全恢复,撑肘勉强起身:“传朕的旨意,敦州大军即日向北,再进三十里!”
韦廉愣了下:“可皇上,眼下大军实乃不宜——”
裴珩压抑着眼底的暴戾与疯狂,紧绷下颚:“传信给北朔,告诉他们,朕活要见人,死……也要见尸!”
韦廉见他这偏执的神色,便猜到他要见的是什么人,再三思量,还是将话咽回了肚子里:“是,臣遵旨。”
一旁袁太后的神色略有些复杂,蒙了层雾般,她没有拿那些大道理再劝他,起身只宽慰了句:“皇帝不宜忧思过重,好生歇息吧。”
“母后从一开始就知情,对么。”裴珩忽目光锐利冰冷地盯着她的后背。
袁太后裙摆霎时垂落不动,她身边的嬷嬷便立刻示意殿中其他人都先退下。
“帝心难测,先帝爱重他,但为了大雍国祚,又不得不提防着他。若是当日他选择不服丹药,他与谢茹十五年前就得死,谢氏一族也将就此背负恶名匿世。能再多活十五年,已是侥幸了。”
66/69 首页 上一页 64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