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阳殿的这场火烧得诡异,若不是凌晨下了场大雨,只怕三天三夜也灭不了。
直到次日傍晚,潜火军才从宫中撤走,刑部和内府的人相继前来处置善后。
裴珩已站都站不稳,身上龙袍残破,竟不剩一块是完整的。
可他感觉不到累,甚至连一丝一毫的痛都察觉不到了。
废墟之上,点缀了几颗黯淡的星。
裴珩浑身脱力,只是静静跪坐在那具蒙着白布的焦尸面前,神色空滞,麻木得宛如他自己也亲身死去了一般。
尸体是在烧毁的龙榻处被发现的,右手处还有未烧尽的铁链残骸,蜷着身子,死状相当痛苦。
天色将晚,耿磐才领着人来匆忙禀报:“皇上,查到了,引燃陵阳殿之物乃是松脂!”
裴珩颓丧的面色这才轻微地反应了下:“松脂……?”
“松脂一旦遇明火,极易焚烧,且只要用量足够多,便可短时内造成相当猛烈的火势!微臣发现寝宫各处墙沿,座椅及龙榻的周围,皆被事先浇上了松脂,歹人应是在永安殿起火的那会儿趁乱下得手,只是……”
耿磐犹豫一下,还是小心翼翼地说出了自己的疑惑:“只是松脂味道极其刺鼻,如此大的用量,当时谢瑾殿下在寝宫中,理应是能够发现端倪的,他为何没有出面阻止?”
“而且殿中宫人皆说,今早谢瑾殿下突然屏退了寝宫所有下人,可直到事发前,也未曾听到殿下出过一声。”
裴珩心猝然提了下,想到了什么,神情微震,立马爬了两步上前,一把掀开了那具焦尸尚的白布,认真盯起那具可怖而模糊的尸炭。
耿磐皱着脸忙避了避视线,也不太敢看那烧糊了的尸体。
“不对……不对,这不是他!不是他!”
只那么一瞬,裴珩面上闪过一丝侥幸的痴笑,立马起身召人来急着要确认一件事:“乌兰达鲁呢!他是否离开建康了!?”
不多时,一直在殿外候着的礼部官员就被领了过来:“皇上料得不错,北朔那五百人昨日自从玄礼门撤离后,便一声不吭,秘密离开建康往北行了,此时只怕应快到悬河境了……宫中大火,府衙也是乱了阵脚,消息未曾及时递到御前,望皇上恕罪!”
裴珩听到这个消息,心骤然落地,仿佛短暂地复活了下。
他扯着嘴角彻底笑了起来,癫狂一般,可眼泪却开始簌簌往下掉:“所以,这一定不是哥……!他活着,他定然还活着!这是个局……这具焦尸也只是他们拖延时间的障眼法而已!”
耿磐一时发懵,没转过弯来:“皇上,那、那可要派兵去追?”
“追?”裴珩苦笑了声:“……还追的到吗?”
裴珩同时经历着大喜大悲,笑泪交织不清,以至于那张俊美的脸看起来都有几分狰狞。
比起刚刚经历过死别,生离好像也变得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
可他终究是失去了他,一股钻心的疼痛逐渐占据了上风。
十余年来,他们相识、相恶、相知、相爱,不管爱恨羁绊,他们早就不知不觉成为了彼此最重要的人。
可裴珩偏偏在最爱他的时候,失去了他。
眼下派兵赶到北境再去抢人,已经来不及了。
而且要不是谢瑾事先与乌兰达鲁通气筹谋,陵阳殿的这场火根本就烧不起来。
这是谢瑾的意愿,宁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将自己献祭出去的意愿……
耿磐惋惜叹了口气,低声劝道:“皇上,救火耗心耗力,您也一夜不曾合眼了,龙体最是要紧,要不还是先去歇会儿吧?”
大概短时内过于大起大落,已令裴珩精疲力竭,他顿时没了什么反应。
须臾,他缓缓抬脚打算向殿外走去,这才隐约察觉自己的四肢竟沉得无法控制,下一刻,居然累得直接晕厥栽倒在地——
“皇上!”
……
三百里之外,谢瑾的心也无端绞痛了下。
“吁——”
乌兰达鲁下了马,回头对着后边马上之人恭敬行礼:“世子,眼下我们已到汾州界,赶了这么久的路,您脸色看起来不大好,不如就地扎营休息片刻吧。”
谢瑾并不在意,道:“一切随将军意。”
谢瑾入营帐休息,不多久,秦焦便走了进来。
“世子服过解药,可还觉得哪不舒服,是否要请军医过来瞧瞧?”
谢瑾看了眼秦焦,不冷不淡:“无碍,只是途中奔波劳累而已,休息片刻便好了。这次我能离开建康,多亏秦大人费心。”
秦焦唇角不禁轻轻扬起:“能为世子分忧,是在下之幸。”
他生来清冷,且极少真心在人前展露笑意,但他与谢瑾那股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的清冷意味截然不同,秦焦的清冷是倨傲冷漠、是厌恶这世间一切的。
再怎么模仿,也难以更改人内里的本质。
谢瑾:“不过我不是什么北朔世子,乌兰将军只是客气而已,你不必跟着他们如此唤我。”
秦焦稍低了下巴,犹豫片刻,道:“那在下,私下里可否唤您一声‘阿瑾’?”
谢瑾蹙了下眉,说:“还是叫我公子吧。”
秦焦笑意微僵,又说道:“其实您不必太在意称呼,您是北朔王室的后裔,只是眼下尚未回大都受封,所以北朔将士才会先如此称呼您。待到大都王宫认祖归宗后,自能享受亲王待遇——”
谢瑾垂下睫羽:“你凭什么认定,我一定是前任北朔王的孩子?母亲当年被掳到北朔军营,受尽非人折磨。要说凌辱害过她的,又岂止北朔王一人?”
秦焦正欲开口解释劝说,又被谢瑾淡淡打断:“我查询过医书古籍,部分痣与胎记的确可以遗传,但并非绝对,当今北朔王会以此来作势造谣,动摇大雍人心,让人误以为我是北朔宗室,但他绝不会为此而轻易认一个中原来的哥哥,从而多一个威胁他王位的人。何况我腰上的皮肉,已在陵阳殿大火中烧毁了,无从查证。”
“毁了?怎么可能!?”
秦焦听到此处,不由震惊心急,反应过来:“是你故意烫伤的自己……?!”
谢瑾没有否认:“如此,只是为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以免到时有人拿此大做文章,逼我入局。我虽然答应离开建康,但一身难仕两朝,我无意再卷入北朔朝堂,将来也不会为北朔出一分力,献一个计。秦大人若想通过辅佐我,来实现青云之志,不如另择明主——”
秦焦不解愤懑:“为什么要这么做?你生在大雍,前半生都在为大雍效力,要是以庶民白身留在大都,可知会面临怎样艰难的处境?!”
谢瑾笑意浅淡而从容:“权势安定皆非我所求,如今的我,生死随命罢了。”
秦焦捏紧了拳,顿时无话可说,负气转身离开了帐篷。
见人走了,谢瑾心中并无波澜,打算卧榻而憩。
可他身上病气未散,辗转反侧睡不着,连腰后那块被自己烫伤溃烂的皮肉也开始隐隐作痛。
好痛。
痛得谢瑾止不住地滚落下大颗泪珠,最后都无声浸入了被褥之中……
第103章 神祗
裴珩也病了一场。
风邪入体不算大病, 可他因郁气过重缠绵病榻数十日,一度让御医都以为要挨不过来了。
可就算这病能勉强医治好,裴珩近来也时常在殿内饮酒纾愁, 每次都是把自己喝到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与行尸走肉别无二致。
今夜, 裴珩坐在残破的陵阳殿阶前,又喝得昏昏沉沉。一时酒气上涌反胃,竟逼得他将傍晚喝的药也一并吐了出来。
谢瑾不在,宫里已不剩什么人能劝住他。姚贵没辙, 生怕再出什么事, 只得去永安殿请太后过来。
袁太后闻讯匆匆赶来, 见到他这幅半死不活的模样,命人先将他手边的酒壶都拿走, 细眉紧拧:“皇帝到底还要胡闹到何时!”
裴珩眯着眼打了个酒嗝, 看到袁太后,醉醺醺的抬起双手行了个歪斜的礼:“儿子,给母后,请安了——”
袁太后的裙裾不染一尘, 但面上愠色难消, 言辞更厉:“皇帝身子欠安,耽误朝政倒也罢了,可明知病体未愈, 还刻意放纵饮酒,哪还有半点一国之君的样子!”
裴珩没听见似得, 斜坐着伸手在地上摸酒壶。
她叹了口气:“大火都已扑灭那么多日了,逝者已逝,皇帝也该尽早振作起来。”
“大火……”
裴珩听到这个词, 目色微深,酒气陡然一散,扯嘴冷笑了起来:“那场火到底是怎么烧起来的,母后您不是心、知、肚、明吗。”
袁太后被戳了一道,面色微白,屏息后才将心神微定:“正是因为阿瑾知道你性子如此执拗,否则,又何必闹出那么大的动静?天家容不得徇私而为,阿瑾便是深谙这个道理才会如此做。他若不离开,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建康波澜不断,皇室失信于臣民吗?”
不想这话反激得裴珩一瞬炸了。
“可他不是你最疼爱的儿子吗!你怎么忍心同敌人联手设局,亲手将他送到北朔去!母后扪心自问,同样的事换做是发生在别人身上,都至于走到这一步吗?!”
这几句将袁太后惊得直从阶上退了几步,珠钗佛珠碰撞乱响。
裴珩依旧步步紧逼,咬牙道:“说到底,母后与父皇、与那帮朝臣一样!谢瑾对你们来说从来不是一个人,而是你们为了稳定江山破碎后的人心,亲手打造的一座精美神祗,你们自己各个心思龌龊,可一旦发现这神身上有任何瑕疵与污秽,你们便宁可舍弃,甚至不惜将他碎尸万段!”
谢瑾选择离开,便是知道自己的存在,对大雍来说是意味着什么。
只有裴珩将他当做人,一个鲜活的人,一个可以不完美的人。
袁太后双瞳紧缩,又退了半步:“皇帝……!”
裴珩愈发愤懑难忍,口不择言:“还是说,母后与康怀寿一样,也另有私心,想把他当作你标榜母仪天下、贤淑仁慈的一颗棋子!母后每日吃斋念佛,清心寡欲,到底是真的生性慈悲一心向佛,还是为了洗刷什么罪孽——”
袁太后又是一震,险些摔下去,得亏由旁边的宫人扶住了。
……
回殿途中,夜色寂寂。
嬷嬷见袁太后忧心忡忡,轻声问道:“太后,何不直接告诉皇上大还丹之事,让皇上彻底死了这条心?还让皇上对您这般出言不逊……他总不能是知道了什么吧?”
袁太后扶额,面色凝重,叹气道:“来不及了,怪哀家没有早些发现端倪。眼下皇上对他情根深种,如今便已是乱了套,若知道人要没了……只怕他也活不下去了。”
“可日后若是——”
袁太后:“且先看着办吧,皇帝年轻,又是头一回开情窍,难免会执着一些,可没什么感情是经得起日子消磨的,何况是在皇家。一个月放不下,一年三栽的,总能慢慢放下。”
-
裴珩宿醉,又与与袁太后吵了一架,翌日睡到晌午才醒。
宫人进来服侍他洗漱,都被不留情地轰了出去。
又过了会儿,姚贵斗胆又猫了进来。
裴珩听到动静,觉得还是头晕目眩,动也懒得动,烦躁骂道:“朕说了,滚。”
姚贵擦了擦鬓边的汗,还是说:“皇上……是灵昭来了。”
裴珩听到这个名字怔了下,渐渐敛了烦躁之气,说:“让她进来吧。”
很快,灵昭抱着一摞书籍进了殿,将书先置于案上,才跪下行礼:“奴婢见过皇上,今日特来替殿下呈送东西。”
那不是别的,正是谢瑾一直以来亲自编纂的治国策论集。
裴珩起身走到书案前,只看了那么一眼,眼前便蒙了一层湿润。他微微抬起指尖,还是不舍触碰那俊逸清秀的笔迹。
他曾说过,这套书是为自己所整理的……那么,也算是物得其所了。
灵昭提醒:“皇上,殿下前几日在弄月阁,说是将这集子又完善了一遍,想来那时,他便应已有了离开建康的打算了。对了,奴婢方才摸到书中还夹了两封东西,应该是殿下特意留给皇上的。”
裴珩心绪翻涌,便立马从书页中抽出了那两个信封。
第一个信封内装着的是一份名单,上面写了二三十个人名。
其中有几个是朝中官员,大部分是不认识的名字。
裴珩不及仔细研究,又立刻去拆开了第二封。
是谢瑾的亲笔信……!
[阿珩吾爱,见字如晤。
你收到此信时,我应已到了北朔大都,过上了富贵闲散的日子。
这份北朔谍网的名单乃秦焦提供,不过不可全信,亦不可打草惊蛇,不妨从那几名官员入手,细致排摸核查,待证据确凿再一网打尽。
如今朝堂有你和几位大人,我没什么不放心的,若实在遇到了难以决断之事,策论集子中兴许会有对症的办法,可供你参阅一二。还有,前线攻坚不易,你当为三军将士做出表率,励精图治,鼓舞士气,切莫轻易消沉懈怠。
鸿雁难寄万里情,你我之间,有些话自不必多说。待到雍军北定之日,盼与君在上京重逢,再叙佳话。
愿君一切安好。
勿念。]
“哥……”
裴珩双手发颤地握着那信,已然是泣不成声。
谢瑾纵然是离开建康,他也事事周全,提前将什么都想到了。
无论是朝堂局势,还是前线战局,甚至担心自己一蹶不振,他还专门提到了上京之约,给了自己念想……
真不知该说是他是狠心果断,还是用心良苦。
裴珩涕零如雨,却不舍沾湿那信纸半滴,最后才如视珍宝般合上,小心翼翼地揣入了怀中。
65/69 首页 上一页 63 64 65 66 67 6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