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被麻布压出的纹路都已经被切掉了,剩下的这豆腐简直不能更白嫩。
“这,这比那小姑娘的手还白嫩了。”不知是谁说了这一句,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大概也是反应过来自己这话说的孟浪,所以实在不敢承认,也装作四顾寻找,倒是融入了人群之中,没叫人找到踪迹。
但即便如此,也有些婶娘骂了出来。
“别看着什么,都想的那么乌七八糟的,要是坏了咱们豆腐的名声,让咱卖不出去,可小心咱们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几个泼辣、硬气的婶娘一边说一边用锐利的眼神扫视一众男人们。
村长也哼了一声,说:“就算今天没学着做豆腐,但也未必不能去卖豆腐。谁也不准坏了这门生意。”
就从黎成周听了走商的只言片语,就能琢磨出豆腐一事来看,村长是十分看好这个小年轻。
以后说不定黎成周还能琢磨出其他什么来。
往日的日子可还长着,他们这不过是刚起了个头。
但谁要让他们这好日子的头都开不好,他这把老骨头,就敢把对方的头给开了瓢!
有了这几番敲打,哪怕有点小心思的,也不敢在眼下就冒头,黎成周家的修建计划,还是进行的很顺利。
虽是十三家人,但这只代表黎成周“只能”收到十三石豆子,却不代表干活的人只有十三个。
已经过了春忙季节,大家不那么忙,又想赶紧着修好地方,能学做豆腐,当然是叫上家里能帮忙的人都来。
——当然,除了来学豆腐的主力一人,其余人都是以妇孺为主。因为其他的青壮,除了地里的些许活计,还要负责去别的地方赚钱。
但黎成周家也不负责饭食,所以也不存在妇孺干的少,吃的多。
只要能干活,别伤到自己,黎成周也不能拒绝。
而村里的妇孺,干力所能及的活计,那也很是麻利的,所以不过十几天的时间,黎成周家不说焕然一新,那也是再也看不出此前破败的样子。
这些天,老天爷也给面子,虽然下了两场小雨,可雨不大且时间还短,基本没什么影响。
又是最早垒的夯土墙,经过七八天的艳阳,早就晒干了。
房子修好,也就到了学做豆腐的时候了。
一群大老爷们到还有点紧张了,毕竟他们手劲儿大一点,都能把豆腐攥的稀碎。
——黎成周并不在乎是男人来学还是女人来学,但他毕竟是男的,有些婶子即便是想学,在宣氏都不常出面的情况下,还是歇了心思。
这几天,黎成周也不能去码头做工,白日里修房子不但人多眼杂还有灰尘,也不适合做豆腐。
所以只能连夜做,一方面是要储存酸浆,另一方面是要做其他东西。
也幸好搭的棚子里,有新的灶,他就将瓦罐、碗筷等东西全都撤了出来,将原本的灶间空出来放做好的豆腐。
十几个汉子挤在草棚里,就见黎成周从那原本的灶屋里,抱出来一个瓦罐。
“这便是那做豆腐的引子?”已经有人忍不住问出声来。
这会儿,第一锅豆浆已经煮开了。
——方孝全就是他们家里“送”来学做豆腐的人,这豆浆用的他们家的石磨。
此刻,方孝全虽然没开口,却也是目光灼灼地看着黎成周……手里的瓦罐。
就在大家的注视下,黎成周将酸浆倒入豆浆之中,那个按照他的话不停搅拌的汉子,一下就发出惊疑不定的叫声:“嘿,这,这,这长出豆腐来了啊。”
他们可都是第一回见在锅里长出东西来的。
此刻这个肚大的瓦罐锅,在他们的眼中,可真的是太神奇了。
虽是在棚子里做豆腐,可外面的夯土墙,可做的不低。圈的地还挺大,再有这些汉子团团将锅围住,哪怕墙外有眼睛,也只能看到热气和一颗颗的毛脑袋。
而汉子们也很快发现了自己过于激动,一边不好意思的挠头,一边锐利的目光扫视,可别叫那些不舍得出“束脩”的人家还来占了便宜。
对于自己的利益,他们可是会紧守不放的。
黎成周要做的东西多,所以这豆腐也不怕多做了。
而且正好有这么多人在,给他当劳力,也让他能松快一些。
所以这一天,黎成周家的锅,倒是跟其他人家的锅,轮流歇息了,就是灶没的歇。谁叫陶锅不耐烧,但土灶却不让人心疼呢。
每个人至少都亲手点了两次豆腐,又旁观了多次。
要是实在学不会,倒也可以回家换个人来学,因为也可能真的是有些手笨了。
黎成周这些天做出来的豆腐,除了换出去的,全都切成了小方块,留下做了豆腐乳,毕竟要先发酵。
而他还没有菌粉,只能控制温度、湿度等,让豆腐块自然发酵。
——也没有温度计、湿度计,全靠体感,自行摸索。
宣氏这几天也跟着操心,只有黎淮星依旧是吃了睡、睡了吃,毕竟,他只是个满月没多久的小婴儿,又能干什么呢?
最多就是在梦里,给新爹描述更多好吃的。
哪怕豆腐乳一次两次不成,只要有了经验,以后总有成功的时候,而赚钱的事情,则可以交给别的美食了。
比如,竹筒饭、煲仔饭、麻辣烫、鸡汤小馄饨……
第5章 抱崽饭
修屋的日子里,黎成周不但要搭把手还要抽空做些其他东西,可谓是忙的不可开交。
宣氏也并不轻松,毕竟她也是这个家的一份子,纵然是有病在身,但也日渐恢复,是无法忍心看着黎成周一个人忙里忙外的。
她重新捡起了刺绣,虽然手艺不如那些专业绣娘精细,却也有几分灵气。当了包银镯子买来的材料,被她做出了好些个成品,有手帕、有荷包,余下的材料就拼凑了几根发带。
这些东西送到镇上,也有布庄会收,但价格会偏低一些,毕竟布庄也需赚钱。
宣氏就想着趁着大集卖一卖,大集上或许还会有人卖牛羊乳,若是遇到了,也能给儿子买上一罐进补。
所以,黎淮星醒来时,就身处热闹的大集之中。
毕竟,他爹要做买卖,他娘也要卖绣品,不把他这个小家伙带上,难道还留在家里?
——他们能把家托给人照看,却舍不得将这个小家伙撒手。
黎成周直接用布兜将他兜在怀里,反正不会放他下地,也就不怕在这热闹的大集里走丢。
宣氏虽说在摆放自己的绣品,却也是留了份心在孩子身上,一见他醒来,还忍不住转头看这满场的热闹,顿时笑了起来。
“把孩子给我抱一会儿吧?我来喂饭。”宣氏道,这会儿还不到人潮涌动的时候,多是他们这样有东西售卖的人家才赶得这么早。
黎成周要规整的东西也不少,又怕伤到坏了的黎淮星,所以动作起来很有顾忌。
虽然方孝全在一边帮忙,可也不能欺负老实人不是?
儿子也正好到了吃饭的时候,黎成周便也没反对,但手脚麻利的将带来的小凳给宣氏放稳,确定她坐稳当了,这才快手快脚的忙活自己的事情。
不用小心着黎淮星,他的动作就快了许多。
这些天他做了不少准备,甚至吃食方面也稍练了练,但哪怕方家人和宣氏都说好吃,他提着的心也没全都落下。
神仙老爷给的方子肯定都是好东西,但问题是他能学的精吗?
哪怕神仙老爷说这些都还是简单版,他都觉得未免太精细了些。
一旁吃着米汤的黎淮星看着他们忙活,心里也是叹气,不是他想做简单版——真不是怕黎成周手笨学不会——而是材料不全,他想做色香味俱全的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一到了地方,黎成周就先给还没醒的黎淮星热米汤,这会儿吃着到也正合适。
就是天天、顿顿的米汤,哪怕黎淮星是个婴儿,也觉得嘴里快要淡出鸟了。
觉得那只透着竹子清香的杂粮竹筒饭,都是人间至味了。
——真正的竹筒饭,吸饱了汤汁的饭粒颗颗晶莹剔透,滋味繁复,口感绵软又弹牙,品尝完汤汁的美味后,最后必然有米饭的回甘。更别提一直浅淡、却又萦绕不散的竹香,可以解去一切油腻感。
黎成周的竹筒饭,属实是太简陋了。
只尝试出了比较合适的杂粮配比,让杂粮糙米的口感更适口,唯一的调味大概就是用腊肉煮的汤,代替了泡米的水。
往米饭里添各种菜肉,倒是能买到更高的价,可黎成周现下的家底,买不来那么多许多的肉啊。
只能做阉割版的竹筒饭。
这一份竹筒饭不但容易被模仿,其实也没多大的亮点。用竹筒盛装,也只能说是很方便。
而黎成周还有做这一份饭,图的就是它的材料便宜到几乎没什么成本。
就黎成周现有的杂粮库存,其实黎淮星还考虑过杂粮煎饼,毕竟这都是“杂粮”,简直不要太容易联想。杂粮煎饼还是经久不衰的早餐选择。
可是,不提那些配菜、馃子还要油炸,就说摊饼子的鏊子,那是黎成周能承担的起的支出吗?
整个落花村,都没几家人有铁锅的。
这竹筒饭可以蒸也可以烤,黎成周选择的就是蒸,这会儿热气腾腾的,带着香气往外席卷。
当然,他今日也不仅是做竹筒饭,不然也不会还请了方孝全来帮忙。
他还买了几个大小合适的陶锅——因为没有钱定制大小,只能在陶匠家的次品堆里挑拣,这几个陶锅大小不差太多,但这花样可是各异——用来做煲仔饭。
因为锅比黎淮星形容的大,黎成周也打算涨个两文钱的价,毕竟这分量都够一个妇女和一个孩子一起吃饱了。
别看是女子,但他们村里下地的女子要是按饱了吃,胃口可也是不小。
不过,煲仔饭最好是现做现吃,否则锅巴就不脆了。
“这,周哥,是不是大家都不知道这煲仔饭是什么啊?”一边的方孝全看着人来人往,煲仔饭却无人问津,不禁有些着急。
他这边竹筒饭已经卖出好些个了。
虽然大家会早起准备饭食,可来何庙村的路也不近,不少人逛着逛着就会饿了,竹筒饭既然不贵,也就有人愿意吃上一个,何况这竹筒饭里还有肉味呢。
宣氏的绣品也有很多婶子、小媳妇看,也卖出了好几个。
只有黎成周,兜着怀里的黎淮星,父子俩站在摆在简陋木桌后头,都快闲的打瞌睡了。
他俩侧后方还放着一个破瓦罐,一方面是给黎淮星热着米汤,另一方面也是不敢熄火。
要是人家要吃饭了,他却耗费半天在点火上,人家能有耐心?
黎成周看着这人头攒动的画面,一狠心,点燃一个火盆,将一份配好的煲仔饭里倒入水,开始做饭。
杂粮糙米也是事先泡过的,为了口感更好也为了更方便熟。
方孝全一愣,这也没来客人,黎成周这会儿做什么饭?
“反正也快午时了,这锅饭咱做了自己吃。”黎成周道。
方孝全连连拒绝,这煲仔饭要价可是不低,那酱料里还是有着蜂蜜水的。
就算他们要吃午饭,那吃竹筒饭不就好了?煲仔饭要留着赚钱的。
煲仔饭的汤汁,其实需要生抽、蚝油等,但这些不但黎成周没有,简直是这个时代都没有——至少落花村周遭都没有,黎成周听都没听过。
而黎淮星教黎成周做的酱油,不提最后成不成功,都才刚下缸,根本解不了这燃眉之急,只能又做了一个简单版本的。
这蜂蜜,还是黎成周和方孝全上山寻摸了快三天,才找到的,份量还少。
大虞朝也没有菜籽油,植物油方面只有胡麻油、亚麻油,落花村这边吃胡麻油多。当然,油的价格也不多便宜。
“咱们这些菜都是洗干净的,也不好揭了盖布,免得沾了灰尘。那要是想要大家知道咱们的东西好吃,就只能先吃一份了。”
黎成周解释,手上不停地忙活,香气很快就散开。
等饭到了八成熟,要焯水的配菜也好了,他便将一小把泡发的蘑菇碎、一小勺腊肉粒均匀的铺到米饭上,再放上一颗鸡蛋。
他们自己吃,每一份配菜都放的格外的少,说是铺盖,其实米饭都没有遮盖严实。
宣氏本还打算叫他不必再放鸡蛋,毕竟一个鸡蛋也有半文多钱,但黎成周的手实在是快。
这是农家鸡蛋,也没有无菌的条件,所以黎淮星一再交代要做熟了吃。
盖上盖子,沿着锅边再淋上些许的油。
这会儿不少人不但被香味吸引过来,也被他这稀奇的操作吸引,但一时又不知从何问起,只看着。
等时间到了,黎成周接开盖子,放上焯过水的一小把菘菜(青菜)、将早就配好的料汁舀上一小碗,均匀的淋到米饭上,顿时原本就勾人的香气更上一层楼。
离得近的众人只觉得“嘭”的一下,随着热气的蒸腾,那些香气就争先恐后往他们的鼻子里钻,根本不用他们吸气似的。
方孝全手脚麻利的帮着端开小陶锅,将没烧完的柴用灰埋好——黎成周现在买不起炭,都是自己烧柴的时候,用灰焖了柴,用那半柴半炭的炭来用。
这是农家人的生活总结,并非是会烧炭,毕竟都不能保证成功率与出炭率。
大家就看着黎成周用勺子将米饭翻拌,一块块金黄香脆又沾染汤汁的锅巴被翻了出来。
黎成周这才暗自松了一口气。
虽说煲仔饭做了几次,对火候的掌控有点印象,可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他还是很有压力的。
要是生了、糊了,他这生意可就没得做了。
他示意方孝全帮忙将饭菜都分装到小碗里——一锅饭他们两个大男人加一个宣氏,肯定是不够吃的,但也不能紧着煲仔饭来吃。
还从瓦罐里掏出配饭的萝卜干,这又是他从神仙老爷那里学来的手艺,换豆腐的时候,跟有地窖的人家换了点冬萝卜,尝试好几回才有了两罐味道、口感最好的。
——那些失败的也不是不能吃,但肯定不会拿来卖,败自家的口碑的。
黎淮星只能看着这三人吃,毕竟他还是个婴儿啊,就算是有再强烈的欲望,他爹娘再溺爱他,也不会给他吃煲仔饭。
6/53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