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去开了门。
一开门,那拍门的巴掌险些扇在他的脸上,对方见此却也并不觉得有什么歉意,还横了一眼黎成周道:“既是在家,怎的这会子才来开门?”
态度十分的不客气。
她后头站着的中年汉子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见门开了,就要往里头进。
“让开,还堵着门算是什么样子?”
“既是分了家,也不知道去人说一声,倒叫我们都找不到地方,这是你为人婿该干的事儿?”
中年汉子的嗓门大,就是有意说给外头说是给他们领路的几个落花村村民听的。
不是他们这老丈人和老丈母娘连女婿家的门都找不到,属实是这女婿不是个东西,分了家、换了住处,也不知道去知会一声。
别说,确实有人站在他们的角度,觉得黎成周做的不周到,但也并没有如汉子的意,对黎成周“谴责”。
毕竟黎成周刚教了不少人做豆腐——没做豆腐的,也换了豆腐去买,今天虽然是大部队去了大集,但也有人去了镇上以及其他村子——且有人看到黎成周又做出了新东西,那或许黎成周还会教他们做别的呢?
总之这会儿得罪黎成周不划算,即便是有什么不认同,他们也放在心里。
只冲黎成周笑笑,说人已经给带到了,家里准备着饭,他们就先回去了。
宣氏的爹宣大牛只觉得他们古里古怪的。
虽然没看到预想之中的场景,但宣大牛觉得自己的话已经说出去了,日后有人拿捏,他也不惧。
宣于氏打量着这个院子,占地到算大,收拾的两个棚子也算结实,就是有些空荡荡的——那些所谓的坛坛罐罐,其实数量并不多,垒在了一角,不怎么起眼。唯一显眼的就是晒酱的那口大缸,还是因为缸口破了,黎家觉得带去了镇上也丢面,才给了黎成周。
当然,还算了个大件儿,毕竟一口缸也是大几百文。他们怎么可能白白便宜了黎成周?
宣于氏很是看不上这些,就收回了目光,看到宣氏在堂屋里忙活了一会儿,这会儿站到门口来,她立马说道:“我是当不得你娘了是吗?都不知道招呼一声。”
“怎么,你什么时候孩子都生了?”
第7章 宣霖与宣姝
上一秒还摆着当娘的谱,下一秒就暴露对女儿的毫不关心,否则只是相隔不远的两个村子,又不是天涯海角,孩子都生了一个多月了,她是一点消息没听到?
——谁家惦记女儿的娘,不计算着女儿的怀胎时间,越到临期越要多过问?
不管别人怎么想,黎淮星是不喜这人的尖锐刻薄的语调,反正回来的路上也睡了许久,他就在床上发出大声的哼哼。
超大声哼哼。
宣氏本还想表面过的去,毕竟对方顶着她娘的名头,而那汉子也确实是她亲爹,但一事关孩子,她就顾不上了。
就连黎成周的脸上都有了急色,自己的孩子自己疼,自己的孩子也是自己知道,他家儿子出生这么长时间,什么时候哼唧这么大声过?
从来都是懂事的令人心疼。
但见宣氏已经脸色一变,快步进了屋,黎成周要是再走,就更被宣于氏拿捏了把柄,只好连忙陪着笑脸招呼。
方孝全不知道宣家的具体情况,但都是在村子里生活的人,谁家的腌臜不都听闻过一耳朵?所以哪怕只是看到宣于氏态度的冰山一角,他也反应过来,这俩大概也跟黎家那两老一样,是个偏心眼偏到胳肢窝的人。
他没吭声,却也没打算就这么离开。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肯定是要离开的,就算是不走,也会被人请走。谁愿意自家的事情被人看热闹?但他与黎成周不说亲如兄弟也差不了几分,他怕黎成周吃亏。
毕竟这俩来势汹汹。
不论是宣大牛还是宣于氏,其实对方孝全的存在都算不上在乎,只顾着给黎成周甩脸子。
宣大牛呼和着道:“二丫跟栓子哪里去了,还不叫他们出来?”
宣于氏喝着热水,只觉得没滋没味,瞥了一眼黎成周冷哼一声,将陶碗往桌子上一磕。
只是黎成周这家徒四壁的样子,她也是榨不出什么油水来了。
黎成周不免往里屋看了一眼,怕宣大牛这大嗓门再吓到孩子——孩子第一次哼哼那么大声,不是被吓的还能是什么?
至于宣大牛说的二丫和栓子,就是宣氏一母同胞的弟妹,是双生儿,今年虚龄已经十二。
黎成周眉头一皱,问道:“他们俩,不在家?去了哪里也没有交代吗?”
他们出去了一天,但方家大嫂在这一天,如果这俩人来了,方家大嫂不可能不说。何况,他们回来后已经将出摊的东西规整了一番,家就这么大点地方,怎么可能藏的了人?
宣大牛眼睛一瞪,宣于氏也是怒目而视。
“怎么,到跟我们装上不知情了,他们除了来你们这里,还能去哪里?”
宣于氏也要说什么,却被黎成周抢先开了口。
“爹,我们也是出门了一天,今天是大集的日子。”黎成周当然不会说出摊的事情,但去赶大集的事儿却不用隐瞒,“我们也是刚到家没多久。”
“如果他们俩真的来了落花村,您也别急,咱们去问问有没有看见就是了。”
“小孩子贪玩了一些,也实数正常。”黎成周其实是故意这么说的,因为宣大牛和宣于氏的态度很奇怪。
就算俩孩子没打招呼就出门,当父母的要找人,也该是着急、担忧,就算宣于氏这个后娘不看重这俩孩子,就算宣大牛这个亲爹也不咋在乎这俩孩子,也不至于来黎成周这兴师问罪吧?
还一句“除了这里,他们又能去哪里?”
这话说的,好似宣家俩孩子连宣家都不能呆了似的。
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宣家俩孩子连家都不能回?
他也知道宣于氏这个后娘不是个好的,有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往自己孩子那划拉,寻常不给俩兄妹好脸色看。
可毕竟俩兄妹年纪还小,不得不在父母手下讨生活。
黎成周想到这里,心头直跳,倒是想问清楚,但显然,就算宣大牛和宣于氏愿意说,那说出来的话,也不会是俩兄妹的好话。
与其听他们数落俩兄妹的不是,不如赶紧将人找到,才是十二岁的孩子,这会儿指不定遇上了什么危险。
——如果真的来找黎成周和宣氏,虽然路不至于多熟悉,但应该不会走错,毕竟两个村是隔壁村,路上还临着两村村民的农田、菜地,总归是能到三五个人问路才对。
宣氏也听的心焦,可是抱着怀里的孩子却是不敢出去,生怕被宣大牛和宣于氏吓的更厉害,虽然目前孩子的表现很平静。
但她跟黎成周一样,都认为孩子那么大声,就是被吓到了。否则没尿没拉、又不饿,孩子就算是醒了,也从来是自己跟自己玩,乖巧的不行。
她得让孩子远离那些危险。
黎成周三言两语做了决定,把宣大牛和宣于氏架在那里。
你俩不是担心孩子吗,那咱们就赶紧找起来了,在这坐着耽误时间啊。
而一路走来的宣大牛和宣于氏,不过是刚刚歇息会儿。
——虽然是下地的汉子,劳作的妇女,可是赶大集他们家也去了,哪知道回来的时候,关着二丫的门锁被砸了,人早就没影了。再赶到落花村来,俩人可也是累得不轻。
他们当然想坐在这里,等着黎成周把人带来,他们认定了是黎成周把人藏起来了。
哪怕黎成周说自己去了大集,但就黎成周这个家底,能有钱在大集逛一天?
可是他们在这等着,黎成周是不是就会出门去了随便找个地方呆着,等差不多了就回来说没找到人,将他们打发走?
宣大牛和宣于氏对视一眼,只能起身,眼底都带着不罢休。
既然黎成周说没见到人,那他们就找,满村子的找。
“就咱们几个人,不行。你叫点人来帮忙。”宣大牛道,一副颐指气使的态度,目光还扫过方孝全。
显然,之前方孝全不走,这会儿是想走也走不了。
黎成周也是担心孩子,这会儿也顾不上宣大牛的态度,只托方孝全帮忙找些青壮来,再问问附近的人谁见到了俩孩子。
今天大部分人都去了大集,留守的几乎都是老弱妇孺——毕竟不但卖豆腐是大事儿,农家人也都要趁着大集去买点家里的需求物品,否则去镇上不但远了些还贵了些。
老弱妇孺留守,就少有下地的,就三五成群的上谁家或者树荫下呆着,挑拣掉坏掉的豆子,方便做豆腐。
又或者缝补衣裳,偶尔几个手巧的,也是要捻线、绣花,不是留着织布缴税,就是下次大集的时候换钱。
农家人就算是“农闲”的时候,也是没有闲下来的。
只是,哪怕是挨家挨户问下来,也没有人看到俩陌生孩子的身影——他们没见过宣家兄妹的样子,可是两个十一二岁的一男一女,长的十分相像,又是陌生脸孔,这些条件已经足以让村人分辨了。
但,这么大个村子,那么多人,却谁也没见到。
总不能是这整个村子的人,都帮着那俩兄妹隐瞒吧?
有些人还在家里准备做豆腐,今日卖掉的豆腐不管多少,不管用掉多少时间,总归是让他们有了信心,这会儿就算不加大生产量,也是要继续好好做的。
——哪怕是卖豆腐的,这会儿都在家里刷洗背篓,编制背篓,希望明儿能多换一点豆腐、走远一些、多买一些。
这就让被打搅的人,对上宣大牛和宣于氏不信任的眼神的时候,很不痛快。
耽误他们赚钱还不信他们,那就别来问了呗。
一番打听下来,甚至吵的村长出来主持大局。
“这一番找下来,都说没看见,只怕是真的没来。而且这时间,或许孩子已经回去了?”
“我跟村里人交代一下,让大家留意着,要是遇上了,去叫你们一声。你们也回家去看看。”
虽是劝说,但村长的身份总归是不同的——黎成周刚教了村人做豆腐,这会儿村长不说无条件维护,但至少也会更信任他几分。
而且,村长这么大年纪了,人见的还不够多吗?
在大地方、在朝堂,这点阅历确实是不够用,但在这小地方,看谁是真担忧谁是假担心,他还能看不出来吗?
宣大牛和宣于氏是不痛快也不愿就这么回去的,毕竟他们是知道这俩小兔崽子,不是其他人说的那样出去玩野了。
但又要他们俩怎么说呢?二丫才十二岁不到,现在相看人家都有些早,更别提嫁出去了。
——就算说早点相看,早早寻摸,人家觉得早了,也不能说什么,只说当爹娘的用心。
可问题是,他们是要把二丫嫁过去的。
这会儿纵然是扯谎说只是相看,孩子误会云云,之后他能不让二丫嫁过去,拖延到二丫十五六吗?
可人家要的就是现在,二丫不可以,他们还不能找人家吗?捧着五两银子,还怕找不到人家?
凭什么要等着二丫?
宣大牛和宣于氏一想到这五两银子就这么飞了,还不知道怎么应付黄家,顿时气的想要杀人。
而此时此刻的俩孩子,看着举着火把的人来来去去,只能捂住的缩在一起,在夏日的夜里,还需要靠对方的体温来取暖。
第8章 阿姐救命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然而实际上他们有什么“家”可以当,不过是以稚嫩的肩膀,过早的承担起了艰苦的生计。
宣霖和宣姝出生没仨月,就没了亲娘,不到两个月,后娘就进了门。要不是姐姐宣蓉以稚嫩的臂弯护住了他们,他们只怕早没了性命。
——有时候宣霖想,或许早没了也好,不用拖累阿姐。可想到阿姐的话,阿妹的脸庞,作为唯一的男子汉,他又唾弃冒出以死逃避的自己。
他抓紧了读书的机会,哪怕要为了束脩绞尽脑汁,可阿姐说了,只有抓住这个机会,他们的以后才会越来越好。
可事实是,阿姐虽然终于嫁出去了,却更不得宣大牛和宣于氏的喜欢,甚至叫他们少回娘家。
事实是,宣姝还不到十二岁,因为五两银子,就要被送去给一个痴傻儿当童养媳。
还打着给他换束脩的名头。
他读书的束脩,宣大牛和宣于氏根本就是一分没出!
在宣姝哭闹,被关起来的时候,宣霖垂眸敛目,一副为了读书都可以抛却的模样,暗地里,他省下自己的口粮、努力干活,告诉宣姝继续闹,他会找机会带她跑。
哪怕他也没有方向,可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宣姝被卖掉。
终于到了赶大集的时候,因为他“为了读书”就可以对自己妹妹不管不问,宣大牛和宣于氏并没有过于警惕他。
大集上,他刻意跟宣大牛和宣于氏走散,反正他们也不会太在乎他,只以为他是贪玩或其他,还打算着回来跟他算账。
宣霖一路跑回来,胸口火烧火燎的疼,却也一刻不敢耽误,毕竟他也不知道宣大牛和宣于氏会逛多久。
赶大集的这一天,他们西崖村的村民也同样少有在家的,他不敢叫人发现,带着宣姝东躲西藏。
“哥哥,我们去哪里?”宣姝拽紧了宣霖的手,这几天因为她的哭闹,宣于氏对她是非打即骂,她身上是痛的。可是,她终于跑出来了。
宣霖道:“我们,去找大姐。”
他不能看着宣姝被卖,可他也没有别的办法,他不论是家里的活还是在外赚钱的活,他能干很多、干很好。
可此时此刻,他的心头也是慌乱的。
他下意识想要寻求大姐的帮助。
宣姝低低应了一声,哪怕脚都磨出了水泡,也并不喊疼,跟在哥哥身后一边躲,一边走,可等到他们终于找到了落花村黎家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一把落了灰的大锁。
只在宣蓉成婚时,来过一次黎家,宣姝不免想自己是否记错了地方。
宣霖道:“没有记错。”
他对自己的记忆力很有信心。
宣姝道:“那,那是大姐也去赶集了是吗?”
今天是大集的日子,她是知道的。如果是这样,他们只要找地方等一等,等到散集的时候,大姐就会回来了。
8/53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