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那钱六郎说的心痒难耐,便也学着他叫了一名哥儿过来伺候。
待他学着那钱六郎的说法,将那哥儿花样百出的狠狠折腾了一番,薛凤鲤才颇觉十分满意,临走前赏了那哥儿一两金子。
待他回去以后,便以身边缺人伺候为由,又让白氏给他安排了两名随侍。
白氏以前知薛凤鲤一向不喜哥儿,见他并未讨要丫鬟,便也没想什么,还以为他总算是有了向学之心,就让人在家生子里挑选了两个年纪小的哥儿过去伺候。
薛凤鲤之后就常常与那钱六郎厮混在一处,将学到的一些荒淫之术一一用在那两个哥儿身上,将他们折磨的不轻。
这日,薛凤鲤难得下了学就回家,却正巧在后花园中遇到了家中住着的沈家哥儿沈从霜。
他之前倒也是在席间见过沈家这几个子嗣,但因着与他们无甚交集,也从未多看他们一眼。
只是这些时日他忽然对哥儿起了兴致,便忍不住多看了这沈从霜几眼,见他长的文文弱弱,貌似女子,腰细肤白,倒是叫他觉出了几分滋味。
待沈从霜走远以后,薛凤鲤竟还回头又看了他好几次。
等沈从霜回到了房中,他随身伺候的随侍才开口说道:“霜哥儿,我怎么觉得方才薛家那位二少爷一直在看你?”
沈从霜刚刚自是也感觉到了,此时听了面上一红,连忙说道:“你莫要乱说。”
心中却是又有了另一番打算,只想到自己与沈从瑜沈从歆来了侯府这么久了,都没有见到那世子回家几次。
瞧着前几日世子考中会元,外面流水一样送到侯府的礼物,就比沈家积家的财富都多了。就算是能留在侯府做个贵妾,也比被沈家胡乱嫁个商贾要好。
若是那世子之路走不通,薛家二少爷倒也不失为一条后路!
第87章
薛凤麟一举中了会元,国子监里邀他庆贺的同窗也是一茬接着一茬。
帖子都发到了侯府之中,又被无忘收来送到住在沈宣那儿的薛凤麟手中。
薛凤麟只看了个名字,也不拆开细看,便对无心说道:“你记录一下发帖子的人,写一个名录。后日在归云楼订下一层雅间,将这些人一并请了,便也算是应酬过了。”
待又过了几日,终于到了殿试的日子。薛凤麟一早坐车去了宫外,等着进去复试。
这次春闱一共挑了一百二十多位贡生,都是从大晋各地而来,此时都集中在午门之外,等着入宫面圣。
薛凤麟与国子监的同窗们自是站在一处,他们大都是京城本地考生,也有个别各地举送过来的人才。
能在国子监里念书的考生,家境都是非富即贵,大家在一起同窗了一些时日,也已经彼此熟悉了。
此时就聚在一处说话,一个个也是神采飞扬。
除此以外,旁边还有一些从各地上来的平民考生们也聚在一处。这些考生们有不少家境就十分普通,甚至还有人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服。
平民考生们站在偌大的皇城之外,难免有些露怯。大家虽聚在一起,说话都是小心翼翼不敢大声,生怕惊扰了门口的守卫,又哪里有国子监的考生们那般张扬?
有那国子监的考生瞧着平民考生们土气,说话还有乡音,心中也是有些小瞧,便对着其中一名年轻的考生指指点点的议论道:“你看那人,入宫面圣竟还穿一身带补丁的粗麻衣,鞋履也是破的,还不如我家的家生子体面,也不知这样的人一会儿到了陛下面前该如何自处?”
这话说的也不避人,声音又大,一时便让周围不少人都听见了。
那平民考生听到这话满脸通红,羞愧的无地自容。倒是他旁边有几人与他关系交好,此时就不忿的替他出头说道:“齐钰家中虽穷但学问却好,这次春闱也考了第二,岂是你们能够随意羞辱的?”
“不就是家中有几个臭钱,出身好些,竟然就如此张扬!一会儿殿试之后,陛下授官,还不知到底谁的官位更高一些,就怕你们以后见了齐钰之后还要尊称他一声齐大人!”
……
这几位平民考生虽话语尖锐,说的倒也没错。只那些国子监考生们一向在家中娇惯惯了,哪儿能容得被人这般嘲讽,便也不服的搬出了薛凤麟道:“不过一个区区第二,倒也拿得出手。第一的会元便是我们国子监的考生,又是世子身份,与你们这等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更是天差地别!”
眼看着自己也被扯了进来,薛凤麟皱皱眉头,看了眼站在门口正朝着这边打量的内监后,对无心耳语了几句。
无心得令后立刻离去,没过一会儿,便重新跑了回来,手中还拿了一套崭新的衣衫和布鞋,递给了薛凤麟。
薛凤麟这才走到那姓齐的考生面前,挤出一张笑脸说道:“大家以后都要同朝为官,为陛下做事,自当以和为贵,又何必为了一点小事大动干戈?大家不如各退一步,平息纷争,莫要再在宫门前面争吵。”
说完以后,他就把那套衣物递到齐钰面前道:“齐兄,一会儿入宫面圣,衣裳不整实在不妥。不如换上这一身再进去?”
薛凤麟本就风姿卓绝,这一番待人接物让人如沐春风,实在是不得不赞服。
他这话说完以后,那几位国子监的考生们就噤了声,一旁的平民考生们火气也消了大半。
齐钰见薛凤麟身为会元却如此客气,人长的又俊,说话也让人心悦诚服,实在是心中又敬又叹。
他心服口服的接下了薛凤麟递过来的衣物换上,又多般感谢了对方一番。待薛凤麟离开以后,才对身边的几名同窗说道:“那薛会元身为世子,待人如此平易近人,实在是让我自叹不如。”
那几位同窗也点头称是,只感叹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京中也是有不少德才兼备之人。
待薛凤麟回到自己之前的位置站好,他身边相熟的同窗才小声开口问道:“凤麟,你方才何必去多管那一桩闲事?”
薛凤麟只是笑笑道:“到底是要同朝为官的,又何必因着一些莫名的缘由得罪了?”
眼睛却是悄悄又看了一眼宫墙外那内监的方向。
这些内监都是晋武帝派来的耳目,考生们殿试之前在这里的一举一动,他们也都会如实上报上去。
这些年晋武帝一直在回收权力,在朝中诸多提拔如齐钰这样的平民考生,这些平民考生们也形成了一个自己的关系网。
薛凤麟虽是权贵出身,但背后却没什么依仗。与他们相比,本就不占什么优势,自是不能再与他们搞出对立,那对他日后的官生不利。
又过了一会儿,入宫的时辰到了,宫门大开,考生们便依次走了进去。
殿试也要整整三日,百余名考生吃住都在宫内。
只是殿试的环境倒是比之前春闱好的多,考生们考试都在大殿,不但有御厨给他们做饭,考完还有宿舍居住。
考生们是按照春闱考试的成绩编号排序,薛凤麟自是头名,那齐钰就在他旁边。
等考官发下试卷,齐钰才刚读完题目,余光便见到旁边的薛凤麟竟已经提了笔开始写了。
他心中也是一惊,连忙也抓紧时间也写了起来。待他写到一大半的时候,忽而旁边的薛凤麟举起手来,对那考官说了声交卷,便上交了考卷,然后起身径直离开回宿舍去了。
此举看得齐钰又是头皮一紧,只得强按下心中的慌乱,更加谨慎的审视起了自己手中的考卷,只求能多花些时间,答的更加完善一些。
每日考完以后,考官们先现场阅览一番众考生的试卷,再挑出最好的送到殿上给晋武帝过目。
晋武帝再从这些卷子中评出甲等卷,最后的状元榜眼与探花,就要从三日全都是甲等的卷子里再择选出来。
三日时间一晃而过,晋武帝评完了最后一批甲等卷后,就有人将三日都是甲等之人的卷子集中起来送到晋武帝面前。加起来一共有二十二份卷子,也就是二十二人之多。
“那套字迹最为灵动的卷子是谁所答,再拿给我看看?”晋武帝开口问道。
一听他说道字迹灵动,便有大臣立刻将薛凤麟的答卷递到晋武帝面前问道:“陛下说的可是这份答卷?”
晋武帝之前批阅卷子的时候就夸了薛凤麟的字好几次,他一说字迹灵动,旁边便有人立刻心领神会,将薛凤麟的那份卷子呈了上去。
晋武帝看了那卷子一眼,又看了看上面薛凤麟的名字,这才点点头道:“原来是他?薛侯之子。他小时入宫赴宴,字迹写的倒是也好,如今看来,学问治的也算不错,难得的是庶务也颇为精通。”
说完以后,他又拿出最后那份庶务相关的策论看了一遍,却是沉思了许久。
旁边的钱大人见了,眼珠转了转便开口说道:“这薛凤麟才学虽高,但品行却有待考证。”
“京中一直有他不敬继母的传闻,虽不知真假,但难免落人口舌。再加上他已是世子身份,父亲又位极人臣,若是还位列三甲,就怕天下文人清流不服,说陛下有所偏向。”
“嗯,你说的倒也有理。这薛世子起点太高也不好,就压一压吧,也好磨磨他的锐气。”说完以后,晋武帝就让人将那份卷子拿走了,再没有多说什么。
之后才又看了一遍其他人的试卷,然后从中挑出了三份卷子说道:“这三人,庶务答的都很不错,可取前三名。”
那卷子一张是齐钰的,一张是与齐钰一样从乡下上京的平民考生王谨文的,还有一张则是朝中清流出身的杨旭的。
晋武帝想了想后,分别给了齐钰状元、王瑾文榜眼、杨旭探花的称号,然后赐下红色吉服,让他们穿上后入宫觐见。
到了一甲后面的名次,晋武帝又是思索了许久。此时他身边的苏公公却是上前一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也不知那苏公公到底说了些什么,晋武帝听后倒是勾唇笑了笑道:“他一直是个聪明的,心中又有大局,倒是比他父亲强得多。”
说完以后,晋武帝便重新拿起薛凤麟的卷子,在上面批了个一甲第四,之后才又依次给后面的十几份试卷排好了名次。
一甲之后,二甲排名的速度就快了许多。不过一炷香的功夫,入选进士之人便都已经选定,剩下的考生则无缘面圣,只能下次再考。
薛凤麟正坐在宿舍里等着宫中传召。他这几日答题自是没有问题,但却也并不觉得自己殿试的成绩能有多么优秀。
大晋自晋武帝十二年后,每年科举前三就再未有过勋贵世家之后。
这一方面自然是不少名门世家子弟只求荫官,不求上进,另一方面也是因着晋武帝有意对朝政的把控。
又过了一会儿,晋武帝身边伺候的苏公公拿着一张皇榜走了过来,开始宣读起了这次入围三甲的进士名单。
这名单是从三甲最后一名倒着往前开始,优先听到自己名字的人,自是又是欣喜又是遗憾。而随着名次越来越高,被报到名字的人就越来越激动。
原本薛凤麟倒是一脸淡定,只是听到那榜单报到一甲前十了,却仍然没有自己的名字,心中便也有些打鼓了。
这几年他们这样的勋贵子弟,最好的成绩也就是一甲前九。
再加上自己父亲避嫌,舅父叶将军又是武将。在晋武帝身边参与阅卷的钱大人则是大皇子一脉的重臣,应当是不会让自己有个好成绩的。
只是眼看着这榜单已经从一甲前十报到了一甲前六,仍然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难道是因着额外的原因,自己落榜了?
薛凤麟心中一重,一次落弟他倒是不怕,只是原本他想借着这授官面圣的机会求晋武帝赐婚,若是不成,便只能再找其他机会了!
“一甲第四……”苏公公念到这里突然顿了顿,之后才道:“薛凤麟。”
薛凤麟闻言一愣,之后才见苏公公看着他挑了挑眉道:“薛家世子,还不快过来谢恩?”
薛凤麟心中大喜,这才起身去磕头谢恩。待前三甲的名字也念完以后,苏公公让三甲换上了红色吉服,之后所有进士才跟在他的身后,随他一同进入大殿面圣。
第88章
大殿上,晋武帝端坐龙椅,一脸威严之色。
状元、榜眼、探花三甲并排走在第一排,进殿后跪下。
后一排右手第一位的便是一甲四名的薛凤麟了。
薛凤麟容貌一直是出了名的俊美,晋武帝曾经见过他数次,自是也不会忘记。
此时举目扫过大殿上,见众新科进士们都低着头跪在地上,一副十分谨慎的模样。就只有他一个虽跪在地上,脑袋却高高抬起,正看向自己,便开口问道:“薛凤麟,你一直看着朕,可是对自己这个一甲四名的成绩有所不服啊?”
晋武帝之所以会问薛凤麟这样的问题,其实也是因着这次殿试薛凤麟的笔试十分不错,若是按照卷面来排,拿个新科状元也是名正言顺。
他心中有自己的计较,故意顺着钱大人的话语,把薛凤麟的名次挪到了后面。虽说最后还是给了他一甲第四,但心中却是有些可惜。
以薛凤麟对庶务的见解,若是他并非世子身份,而是平民出身,那便更加得用。
若是一般人在大殿上被晋武帝这般问话,那必然紧张的话都要说不出来了。
但薛凤麟闻言倒是不慌不忙,只对着晋武帝拱手磕头行了一拜礼才道:“回陛下,以臣的才学,能得到一甲四名已经是陛下的恩泽。臣只是心中有事想请求陛下,所以才忘乎所以,无意中瞻仰了陛下天威,还请陛下宽恕。”
今日是新科进士登科的大喜之日,晋武帝当然不可能在这样的日子随意处罚什么人。
薛凤麟的回答虽然冒进但也算过关,晋武帝点了点头,倒是好奇起薛凤麟到底有什么事情想求自己。
只是此时还有更重要的登科大典与授官之事,这事儿倒是也只能先放一放。
晋武帝这才给了身边的苏公公一个眼色,他便立刻从旁边拿来一张空白的皇榜,又使小太监们准备好了笔墨,伺候晋武帝给殿中的几十名新科进士授官。
这授官之事,也是先从三甲最末的开始授起。
首先是择期形貌,身有残缺、面容有瑕者或是年纪太长者,只赐进士称号,却不可做官。这样就一下子淘汰掉了四人。
剩下的人里,从最末开始往上授官,先从一些博士、县尉等从九品下等的芝麻绿豆的小官开始。
这等官职压根都用不着晋武帝亲自安排,只需要旁边的大臣们辅助定下即可。
63/104 首页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