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制糖的工坊不少,冰糖、白砂糖都已经有了。
一般的百姓,买不起太贵的糖,过年就会买些便宜的糖角子给孩子们吃。
像京中的大户人家,早就已经吃着白糖了,制作糕点甚至会用蜂蜜。还有加了松子、果仁或是芝麻的粽子糖、花生酥糖、姜糖等也颇受欢迎,算是过年过节有钱人家招待客人的必备零嘴儿了。
沈宣开了糖厂,若是只按部就班生产一些市面上的普通糖品自是没什么优势。
砂州贫困,吃得起糖的人家不多。砂州本地没有糖厂,有钱人家大多都会去彭州买糖回来。
沈宣的糖厂规模很大,又种植了那么多的甘蔗,当然是不可能只考虑本地需求。
要让自家的糖厂脱颖而出,在其他地方打开市场,就必须独具特色,做出现在市面上没有的新品种。
想到这里,沈宣心中又是灵光一闪。
这市面上各色糖品的确不少,几乎涵盖了各种口味,但他却独独没有看到过现代世界十分流行的棉花糖!
棉花糖的制作并不困难,加入天然色素后,还很容易制成各种造型,倒是可以用来打开一条出路!
第113章
回到家中,沈宣就捣鼓起了棉花糖来。
棉花糖并不难做,只需要淀粉、白糖、琼脂、蛋清等材料就能制成。砂州本就临海,别的物资不多,但琼脂粉却是不缺的。
沈宣一进入厨房就捣鼓了起来,仔细研究起了棉花糖的原料配比。终于在三日之后,沈宣完美的复刻出了与现代世界里口感形态都差不多的棉花糖。
白净暄软的棉花糖又甜又香,好似云朵一般轻柔。
饶是金枝金桂在侯府里见过了不少点心,也从未见过这样的糖果。
“沈哥儿,这棉花糖真是稀罕,瞧着就招人喜欢,口感还很特别。若是卖到京中,肯定会十分风靡。”金枝尝了一块儿以后忍不住又拿了一块儿,边吃边道。
“是啊,我们跟着沈哥儿您也算涨了不少见识,京中什么样的糕点糖果没有见过?这棉花糖可是独一份的,卖出去定会大受欢迎!”金桂也不由的点头说道。
沈宣见状却是淡然的笑笑道:“这棉花糖看着稀奇,是因为没人做过。但它的制作方法其实十分简单,卖出去不久,怕是就会有其他制糖的工坊复制。”
“要想一次性在大晋站住脚,就不能只制作这么简单的糖果。还得玩儿些花样,让这棉花糖变的更稀罕一些才是。”
“啊?还能有更多的花样?这糖果还能有多少花样?”金枝闻言睁大眼睛,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
“沈哥儿的脑子里总是有许多点子,旁人是绝想不到的。”金桂在一旁对金枝说道:“他说有更多花样,那必定是有的。就像那香皂,若不是沈哥儿开了宣字坊,世上哪儿能有人想到一个洗澡的还能那般讲究?”
金枝金桂这些日子跟在沈宣身边,早就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又唯他马首是瞻。
在他们的心目当中,沈宣的聪明才智不下于世子,简直就是个赚钱的天才!
就说那些炸鸡、香皂什么的东西,世子可发明不出来,更别说这棉花糖了。
普通的白棉花糖容易被人复制,民间的制糖工坊,都是什么时兴就跟风做什么。
若是只做普通的白棉花糖,刚开始会流行一阵儿,但很快就会被人学走,就失去了竞争优势。
但大晋如今的制糖工坊都是些民间的小铺子,属于私人作坊的体量。是没有沈宣修建的糖厂这么大的规模的。
沈宣能做的,就是把棉花糖做的更精致,让民间的小作坊除了白棉花糖外复制不了更复杂的工艺。
就如同香皂一样,不和廉价的低端香皂一起竞争市场,而是去走高端路线,挣那些有钱人的钱!
毕竟大晋贫富差异巨大,百分之八十的银子都掌控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上。这些人不愁吃穿,才有多余的钱来吃糖果点心,他们才是糖果消费的主力军。
想到这里,沈宣又暗暗开始思索起了怎样才能让棉花糖变得更有特色。
除了在口味上加入更多层次以外,沈宣觉得还可以在色彩和包装上做文章。
既然种了不少香蕉和菠萝等热带水果作物,沈宣便决定将这些水果制成果泥,和棉花糖一起制成夹心棉花糖。
除了果酱夹心的棉花糖外,他还加入了碎坚果等材料,制成了各种雪花酥。
除此以外,沈宣还试着加入了一些带有天然色素的汁液,改变棉花糖的颜色,制成了彩色的棉花糖。
沈宣甚至找人雕刻了几个模具,都是小动物的喜庆可爱的形象,然后将加入了不同色素的棉花糖浆挤进去,烤制成了小动物形态的棉花糖!
这些棉花糖做的实在精致,让从没见过这样糖果的金枝金桂见了,简直是瞠目结舌。
棉花糖不过是一种糖果,却让沈宣玩出了花,做的如工艺品一般。
“这棉花糖也太好看了,我都舍不得吃了。”又一次,拿到了沈宣做好的棉花糖成品后,金枝看着自己手心里圆圆胖胖的一块儿“小狗”图案的棉花糖忍不住说道。
为了让棉花糖更加好看,沈宣还特地用了糯米纸来给棉花糖垫底。透明的糯米纸搭配上可爱圆胖的棉花糖,看起来倒是有点儿像手艺人捏出来的面人儿。
但面人不好吃,棉花糖却软糯香甜,里面还有果味儿的流心。
再加上糖本身就是一种天然的防腐剂,不易腐坏,只要合理储存,就可以存放一两年不变质。
这棉花糖在工厂里统一制作完成后,再卖到大晋各处,路上也十分方便,又不讲究什么保鲜期限,实在是最适合不过的商品了!
待薛凤麟晚上回来,沈宣这才把自己这几日偷偷捣鼓好的棉花糖端给他看。
“这是什么?”薛凤麟眼前一亮,有些好奇的看着面前的棉花糖问道。
“宣记云朵糖。”沈宣想了想,给这些棉花糖取了个名字。
饶是薛凤麟这般见多识广之人,听到这名字以后,也不禁拿起一块赞道:“这糖果瞧着柔软似云,叫做云朵糖果然不错。”
“还有这样俏皮的小狗造型,别说孩子,就算是我瞧着都颇为心动。若是拿到京中,舅母与秘哥儿见了应当也会十分喜欢。”
“你尝尝看,哪个口味的更好吃些?”沈宣指了指面前各色不同的云朵糖说道。
薛凤麟一样拿了一块尝了,之后才道:“风味各有不同,都很不错。不过比起样子好看的,我还是更喜欢有夹心的那种果子味儿的,酸甜可口。还有加了坚果的也很好吃。”
薛凤麟身为男子,比较务实,比起漂亮的颜色或图案更加喜欢口味独特的。但沈宣今日问金枝与金桂的时候,他们两个就更喜欢小狗儿造型的云朵糖,觉得更加有趣可爱。
这云朵糖的口味没问题了,剩下的就是包装。
包装沈宣都想好了,不用一般的牛皮纸来装,而要用造价高昂的彩笺来包。
毕竟这云朵糖是卖给有钱人的,包装的高档一些,反而卖得上高价,也符合这些糖果梦幻甜美的风格。
“宣儿,这么好的东西,想必能十分畅销。砂州经济一事,也属有望了!”薛凤麟看着面前的云朵糖,很有些欣慰的说道。
沈宣这些天忙着捣鼓云朵糖的时候,薛凤麟也忙着当差,处理砂州沉积许久的事务。
砂州积弊已久,远不是一日两日就能整治好的。薛凤麟查了账目才知,除了之前衙门里的欠薪一事。砂州衙门竟然还欠了城中许多富商氏族的银两。
砂州地处沿海,时常会有台风。每每受灾之后,衙门里拿不出赈灾的银钱,又要完成朝廷上定下来的任务,就只能向外借钱。
几十年下来,不少当地世家竟然借了砂州衙门好大一笔债。他们虽并不会催着衙门要账,但若是有事相求时,这衙门里的官员也不好拒绝。
久而久之,衙门里的官老爷竟然看起了砂州氏族们的脸色,也难怪整个衙门里塞满了各家送来的关系户。
薛凤麟将砂州拖欠的银两账目整理成册,全部算完以后,竟足足有八千多两银子!
若是年景好的时候,砂州一年的税收也就只有一千三四百两银子。再扣除缴纳给朝廷的部分,剩下的发放俸禄都不够,就更别提偿还这些欠款了!
然而现在有了租地的收益,衙门里的俸禄是够用了,但欠款却还差得远了。若要将其还清,就只能靠砂州经济发展起来后新增的收益了!
“我瞧你这几日累的慌,每日都只睡了三个多时辰。”沈宣有些心疼的对薛凤麟道:“你急于改变砂州现状之心我懂,但身体却是自己的,若是因此累病了?岂不是得不偿失,还是好好休息才是正道。”
自来到砂州以后已经几个月了,因着薛凤麟的知州之职,他们一直在往里填钱。
租田耕地、修建厂房,招牌工人,样样都要不少银子。流水一样的银子花出去,却是一分也不见回来。
好在是薛凤麟家底厚,沈宣在京中的铺子也是摇钱树,才算是支撑住了他们前期投入的花销!
不过云朵糖研发出来了以后,糖厂就可以开展小规模的生产,收回成本了。
因着田里的作物还没那么快长出来,前期沈宣只能从外地购买原材料,他预备着先只制作少量糖果,在附近的彭州出售,试试水。
待明年沙地有了收成以后,成本会进一步降低,糖厂的制作规模也会继续扩大。将云朵糖销售到大晋全国与南洋各岛,才是真正赚大钱的时候!
唐家三小姐收到了一份闺蜜送来的礼物,说是彭州最繁华的闹市街上新开了一家宣记糖果铺子,卖起了一种叫做云朵糖的糖果。
唐家三小姐身为知府家的嫡出小姐,什么样的糖果没有吃过?家中的点心都有不少是厨子从京城里学回来的,对这个闺蜜口中的云朵糖自是没有放在心上。
收到了食盒以后,她就让丫鬟把东西放在桌上,都没想着打开看看。
然而三姑娘不在意这点心,她身边的丫鬟们却是馋的。
往日三姑娘不吃的点心,最后都落入了她们腹中。见三姑娘似乎并不想吃点心,这些丫鬟们便在心中打起了主意。
待到晚上用过饭了,三姑娘回到房中,她身边的大丫鬟翠儿便道:“三小姐,天气炎热,这点心若是不动,怕是容易放坏,不如现在就打开吃了吧?”
三姑娘听了,便点点头道:“行,你把这食盒开了,我浅尝一块儿,剩下的你们就拿去分了吧。”
翠儿一听,立刻喜出望外,麻利的将食盒打开,拿出了里面用几张彩笺包裹好云朵糖来。
“咦?这点心竟然用了彩笺来包装?倒是舍得。”三姑娘见了那五颜六色的彩笺倒是新鲜,便上前一步,在八仙桌旁坐了下来。
“毕竟是要送给小姐的礼物,自是要精致一些。”翠儿连忙在旁边奉承说道。
她轻轻解开那彩笺上的麻绳,便看见里面躺着一些色泽鲜亮的点心。这些点心瞧着蓬松绵软,外皮还包裹了一层透明的糯米纸,躺在彩笺里面,倒是格外好看。
“真好看啊!”翠儿几时见过这般好看的点心,一下子便被镇住了,忍不住脱口而出。
三姑娘虽比她镇静的多,但见到这般好看的点心,难免也会心动。她当即拿了一块淡黄色的云朵糖放入口中。
外层的糯米纸入口即化,里面的云朵糖也随着一起消失了一半,内里夹着的酸甜果酱便流了出来。
“咦?这味道,好像是菠萝!”三姑娘有些惊讶的看着剩下的半个云朵糖。
绵软的糖果里包着一层黄色的果酱,滋味酸甜可口,又自带菠萝的香气,十分的好吃。
她忍不住两口吃完了一只云朵糖,还准备再吃,却又忽然想起自己方才还答应过丫鬟们,要把这点心赏给她们。
三姑娘抬头一看,果然见翠儿与旁边的几个小丫头正眼巴巴的望着彩笺里的云朵糖,还咽了咽口水。
她犹豫了一阵,觉得自己作为府里的嫡出小姐,不过是一个糖果,还是得说话算话,才强忍住了再吃一块的欲望。反而对翠儿说道:“你把剩下几包也打开给我看看?”
翠儿面上一喜,连忙把剩下的几包彩笺也给拆开了。
三姑娘仔细一看,其他的彩笺里,包裹的竟然是与方才那包彩笺里完全不一样的云朵糖!
有撒着花生碎的,有夹着芝麻粒的,甚至还有小狗儿形状的!
三姑娘咽了咽口水,有些后悔方才自己的嘴太快,就这么答应了几个丫鬟把点心赏给她们……
只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三姑娘想到这云朵糖左右不算什么稀罕物,彭州城里就有卖的,就还是依言把剩下的云朵糖让丫鬟们拿去分食了。
当天晚上,三姑娘满脑子里都是这云朵糖,甚至还做了一个与云朵糖有关的梦。
第二天一早,三姑娘早早的就起床换上了新衣,准备直接去闹事街上转转,看看这传说中新开的宣记云朵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铺子?
第114章
因着对那云朵糖好奇,唐家三小姐便特地坐了马车前去,想第一时间逛一逛这新开的糖果铺子。
马车还未来到门口,她远远便瞧见了大街上一家铺子门口似乎挤满了围观的人群。一看这门口的人流,便知道这铺子一定就是传说中的宣记云朵糖了!
来到宣记云朵糖门口,三姑娘才发现这糖果铺子与一般的点心糖铺不同,门脸就修缮的十分精致。打眼一看不像卖吃食的铺子,反而像是卖胭脂香粉的铺子似的。
透过人群从门口看进去,里面是一行行的展示架。展示架都是原木颜色,就上了一层清漆,与其他铺子里红色的油漆看起来不太相同!
然而朴素的原木展示架上,却放着十分漂亮的粉彩瓷盘。
粉彩瓷器价格昂贵,市面上一只就要几十两银子,非一般的普通百姓能用得起的。
不过一个糖果铺子,竟然用这么昂贵的粉彩瓷器来装糖果,还一用就是几十只!
这般大的手笔,也是闻所未闻,也不知这云朵糖到底卖什么价格?
三姑娘下车走入店铺之中,只见铺子门口的柜台前已经排起了长队,掌柜的忙着数钱都忙不过来。
不少人一看就是富庶人家的下人,特地前来买了这云朵糖回去。
只见蓬松柔软、颜色各异的云朵糖用透明的糯米纸包裹着盛放在粉彩瓷盘之中。
83/104 首页 上一页 81 82 83 84 85 8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