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之前胖了,像个肉丸子。”
“她每天都很能吃,妈妈说都没有奶喂她了。”
“啊?那她还能长大吗?”宝宝很担忧,妈妈没有奶喂珍珠了哎。
贝贝嗯了半天,选择不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她也不知道。
宝宝更发愁了,扭头去问继母:“姨姨,我能给珍珠喂奶吗?妈妈没有奶了,珍珠会饿肚子的,那她就长不大了。”
陈芜差点把嘴里吃的东西喷出来,“宝宝,你也没有奶呀,你自己还是个小宝宝。”
梁昭拿着炒菜铲从厨房出来,“你们在外面干嘛呢,喊半天都没人吱个声,晚饭在院子里吃行吗?太阳也下去了。”
“可以啊,”陈芜站起身,“我和你一块弄。”
“算了算了,你还是在外面陪孩子们玩会吧,一会饭就好了,先把桌子搬到院子里去。”
餐桌在屋里,不好搬动,她们也很少用那个大餐桌,都是把摆在走廊的小竹桌搬下去充当餐桌用,两个大人两个小孩刚好坐一桌。
孩子不吃辣,陈芜也不太能吃,梁昭只放了半颗辣椒,酸木瓜也只放了几片。
这个酸木瓜是正常人难以接受的酸,切开之后那个酸味就能直冲天灵盖,单吃很难接受,拿来做菜倒是很不错,梁昭打算多买点寄回家去。
陈芜把小桌子和板凳搬到院子,这边梁昭也把做好的菜端出来。
“宝宝贝贝,快洗手吃饭了。”
“噢,来啦妈妈~”
一家人吃饭,梁昭也没有做很复杂的菜色,罗非鱼是按摊主说的做法改良过的,酸辣味都减轻,小孩子也能吃。
荤素搭配着炒的菜就有火腿炒豆苗,火腿太咸了,她单独把咸味炖出来了才炒的,也好嚼。
剩下两个菜一个是烤包浆豆腐,还有一个是炒土豆丝,汤是土鸡菌子饵丝汤,是她自己瞎搭配的,也很好吃,还可以当主食。
她们都习惯吃白米饭,所以也煮了米饭,这边的大米跟家里的还不一样,家里的是丝苗米,这边大部分都吃香软米,两种米煮出来的米饭都一样香。
陈芜给她们娘三个盛饭,宝宝贝贝已经等不及要吃了。
罗非鱼没什么细刺,梁昭也不用再给她们两个挑鱼刺了,她们就能自己夹菜吃。
宝宝贝贝今年四岁半了,吃饭刷牙洗澡穿衣服穿鞋都能自己来,在这次的旅途中也很让梁昭和陈芜省心。
在珍珠哭闹的时候她们还会帮忙哄,买东西什么的也会踮起脚主动问价钱,操心妈妈跟不上会累,还知道主动停下来等妈妈。
她们这次没有带其他随行人员,两个人照顾三个孩子,开始梁昭还以为会很累,没想到大的两个这么让自己省心,还是让她很意外的。
虽然带着三个孩子出来导致很多地方她们没法去,吃东西也要优先考虑孩子的口味,晚上更是只能在小院陪孩子不能出门。
但梁昭还是很开心,每天就是吃吃喝喝,白天带孩子们到湖边荡秋千,带她们去认那些奇奇怪怪的花卉和水果。
她们也会去古城逛逛,白天逛古城的人相对较少,她们可以去吃现烤出来的鲜花饼,在路边的小摊买老奶奶烤的洋芋。
也可以随机选择进一个街边的小店品尝当地很有特色的饮品,或者去做手工做扎染,买上一块花纹繁杂鲜艳的民族特色披肩,看到有人在广场上载歌载舞也可以加入,手拉手上跟着当地人一起跳。
这个小院她们租了一个月,在古城逛腻之后又开车去了周边的一些地方,直到小年夜前一天才回粤西,在市区陪老太太和陈母陈妈过小年。
她们不在村里,家门口附近又总有陌生人拿着手机拍,老太太和陈妈住在梁家也不如之前方便了,就早早回了市区。
梁昭还是带孩子住在老宅,陈芜自然也陪着她们娘三,陈妈也过来了,抱着珍珠就不撒手,一个多月没见,珍珠比之前长大了不少,抱着可有份量了。
老太太将宝宝贝贝叫到身边,一脸慈爱的抚摸她们的小胖脸,仔细端详了一番然后笑说:“晒黑了,胳膊腿结实了,也长高了。”
小孩子个头都蹿得快,一天一个样。
梁昭坐在旁边给老太太剥橘子,“那边紫外线强,她们又喜欢往外跑,都快晒成煤球了。”
将剥好皮的橘子一片片弄开放在小瓷盘上递给老太太,这样方便吃。
“今年想在哪边过年?”老太太问她,顺手接过橘子先喂给两个孩子吃。
这都是梁妈自己摘的,都是挑最大最甜的送来。
梁昭给自己剥了个砂糖橘,这也是梁妈送来的,有好几箱,甜到腻嗓子。
“我都行,在哪边过都一样。”
在谁家过年这种事她是真的无所谓,反正都已经结婚了,哪边方便就在哪边过呗。
“回头给你妈妈打个电话问问,去年是在这边的,今年就先跟你妈妈商量商量。”
“明天我也要回去一趟,回去了再问。”
她现在大小也是个老板了,手底下上百号员工,怎么样也该回去办个小年会,发年终奖发过年红包什么的,再请大家吃个饭。
辛苦了一整年,最难的时候也没有一个人提离开,都义无反顾站在她这边为她说话,她还是很感动的。
“阿芜跟你一起?”
“她有事要忙,这次就不回了,三个孩子也留在这,我自己一个人回去就行。”
年底了,陈芜公司的事情也多,她都偷懒一个多月了,现在也该忙了。
“三个孩子都留下?”老太太惊讶,也担忧,“这样能行吗?孩子一直没离开过你。”
“我就回去一两天,没事的。”
她已经提前跟宝宝贝贝说过了,陈芜晚上也回来,没问题的。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第二天梁昭自己开车回村,把从春城带回来的特产给梁妈带回去。
她还给梁妈买了一个镯子,翡翠的,没有老太太送她的那么天价,也花了小十万块钱,陈芜帮看的,她另外给梁妈送了一套价值不菲的宝石首饰。
梁昭一出门就是一个多月,村子里的变化是真大,她都差点不认识路了。
村民认识她的车,路上看到都会高兴的跟她打招呼。
“阿昭旅游回来啦?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啊,小陈和孩子怎么没跟着一起回来啊。”
梁昭停下车跟她们聊两句,“她们在市区呢,我回来办点事,你们这是干嘛去啊。”
“到田里摘菜啊,种的柳叶菜心长得好,回头让你妈妈也来我家田里摘啊,我们家人少吃不完,长老了也不好吃了,你们摘回去放在农庄也能卖,她们城里来的爱吃这个菜。”
“好啊,那我就不客气啦,回去让我妈过来摘点。”
“客气什么啊,就摘点菜,你妈妈平时给我们又送肉又送鱼,还是我们占便宜啦。”
“那行,我先回家了啊。”
第158章 第158章
梁昭知道她今天回来,早早就杀鸡煮饭了。
车子刚开进院子梁昭就闻到一股浓郁的荷叶蒸鸡的香味,个把月没吃到家里的土鸡,她还怪想念这个香味的。
外面的饭菜好吃归好吃,到底是没有家里的饭菜香,吃的鸡肉也不如家里的,鸡就要有鸡味才对嘛!
她停车的速度都加快了,拎着给梁妈带回来的礼物。
刚进门就喊:“妈!我回来了!”
梁妈还在厨房忙着,听到声音了就立马出来,脸上都是笑容,“回来了?买的什么东西啊,这么多,又乱花钱了吧。”
节俭了大半辈子的人是很难改掉这个习惯的,每次看到梁昭从外面拎着大包小包回来梁妈都会习惯性说两句,就怕她乱花钱,不知道存下来防着以后有个什么事也能急用,手头有存款才能有底气,日子也不用过的那么慌慌张张。
梁昭先把东西放在鞋柜顶上,边换鞋边说:“我没花钱,这是老太太让我带回来的,都是花胶和西洋参,还有两盒西藏那边的虫草,拿回来给你泡水喝,花胶就用来炖鸡汤。妈你在做什么好吃的啊,我在外面就闻到香味了。”
她回来了梁妈就高兴,“让老太太费心了,还叫你带这么多贵重的东西回来,快洗洗手准备吃饭,做了荷叶蒸鸡,早上杀的小母鸡,才下过一回蛋,鸡肉嫩,知道你喜欢吃我就杀了一只,打电话让阿婶教我做的。”
在家下厨比较多还是梁昭,她做饭手艺好,花样又多,家里人都爱吃她做的饭,梁妈平时就帮忙摘菜、洗菜和准米饭。
要是梁昭太忙没时间做饭了她也会炒一些简单的炒菜,味道是比去年做的好吃了。
荷叶蒸鸡她是第一次自己做,不太懂,所以要让阿婶教,阿婶现在是农庄的大厨,手底下带着好几个徒弟。
“在外面都吃不到家里这个味道,我就爱吃家里的鸡。”梁昭提着东西进来说。
“肯定是家里的好吃咯,外面那些都是饲料鸡,鸡肉又水又腥。”
之前梁昭坐月子吃的鸡鸭鱼肉都是从家里拿的,梁妈很早就留出来几十只鸡鸭。
那阵子天天吃,梁昭差不多也吃够了,出月子后有好一阵不想吃跟鸡有关的菜,尤其是鸡汤,闻到都要反胃的程度,现在就又馋家里的土鸡。
她把拿回来的东西放在客厅的桌上,然后屁颠屁颠跑进厨房看还有什么好吃的。
梁妈还炸了小鱼,两根手指那么大点的野生杂鱼,炸的金黄酥脆,梁昭一看就忍不住伸手拿了条放嘴里,嚼巴嚼巴着吃。
边吃边去揭锅盖,里面还焖着排骨,放了菠萝块和青红甜椒,颜色花花绿绿还挺好看,酸甜味扑鼻而来。
“一到家就有饭吃的感觉真好,开了三个多小时的车我都快饿死了。”
早上她就吃了一碗鱼头粉,是在老宅大门口那条街的小店买的。
那家店也是老字号,老板在那买鱼头粉已经有几十年了,街坊邻居都喜欢光顾她家生意。
她家的鱼头粉是招牌,用的都是皖鱼,还可以加鱼泡鱼肠,汤底是用鱼骨现熬的,奶白鲜美。
“手都没洗。”梁妈嫌弃她。
吃完一条梁昭又接着拿,嘴巴就没停下来过,“洗了,刚刚进来的时候就洗了。”
梁妈指挥她把蒸好的鸡和炸好的小鱼端到外面去,将锅里的菠萝排骨盛出来再炒个青菜就能开饭了。
都快十一点半了,也不早了,往常也差不多是这个点吃午饭。
梁昭把菜端出去了又转回来盛米饭,她家的早稻米早就吃完了,还跟村里人买了不少。
农庄那边也是煮的这个米,现在吃的晚稻米是十一月收上来的,煮出来的米饭油亮喷香,颗颗饱满软糯。
这么多菜,她和梁妈两个人肯定吃不完,晚上还能再吃一餐。
蒸鸡是整只的,她撕下一只鸡腿放到梁妈碗里才接着撕另一只鸡腿给自己吃。
这种自家养的土鸡鸡皮是脆的,鸡肉鲜嫩,汤汁从鸡皮和肉的夹层流下来,拌在米饭里都能比平时多吃两碗。
梁妈没着急吃,而是细细看她,问:“怎么晒这么黑了。”
刚刚进门的时候就发现了,在家天天这么晒也没见她晒黑,怎么出去玩个把月就黑了。
梁昭啃着鸡腿摸自己的脸,嘿嘿笑道:“是黑了点,那边太阳大紫外线强,非洲人去都要晒黑,更别说我了,宝宝贝贝也黑了,老太太说她俩像两个小黑蛋。”
她们拍了很多照片给梁妈看的,也有视频,可能是因为手机自带的美颜功能,梁妈又有老花眼从手机里看不出来她们都晒黑了。
这一回家见到真人就很明显了,陈芜的手臂还晒伤了呢,红红的一大片。
“也不带孩子回来让我看看,一个多月没见了。”梁妈想三个宝贝孙女。
梁昭夹了块排骨,这一看就是从农庄那边拿回来的,她自己养的那些土花猪排骨。
都是肋排,剁成两截手指这么长,先下锅过一遍油再炒,焖到快要熟了再菠萝,最后放青红甜椒,就既能保证排骨焖入味,菠萝的酸味又不是很重,甜椒出锅也是脆的,口感就是酸酸甜甜正好的。
“唔……”她咬着排骨,“年底陈芜的公司事情多,没法陪我们回来,带孩子回来又得跟一堆人,太麻烦了,还不如让她们留在老太太那,玩伴多,也有保姆照顾,晚上陈芜也能陪着她们睡觉,我回来忙完再去接她们。”
年底了确实都够忙的,梁昭也能理解,就问:“那今年过年你们是打算在哪边过?”
“老太太是让我跟你商量,要是不想去陈家,我们就回村过。”
没有强制要求梁昭和孩子在陈家过年,陈家这也是尊重梁妈,她就只有梁昭一个女儿,梁昭也有好多年没回村陪她过年了。
梁妈很感激老太太的体谅,不过,“就别让孩子们来回折腾了,还是在市区一块过吧。”
现在不像以前了,要按以前的规矩梁妈根本不能随梁昭去陈家过年。
“啊?今年也不在村里过啊?”梁昭还很意外。
“只要一家人在一块,在哪过都一样,再说了村里过年还麻烦,亲戚又要来,应都应付不过来,你不在家的这段时间都不知道来了多少,有一些都二三十年没往来了,以前我们家日子过的穷,她们也不屑来,现在就跑来攀亲戚,话里话外想要你帮忙安排工作,还有借钱的,说是想做生意,让你借点本金给她们。”
提起这些事梁妈就生气,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也不知道是从哪冒出来的,不招待还不行,都找到家门口来了,总不能饭都不给一餐就轰走,传出去也不好听。
“谁啊?怎么没听你说。”她出去旅游也会天天打电话跟梁妈报备。
梁妈边吃边说:“你难得出去玩一趟,干嘛跟你说这些让你没心情玩。”
梁昭顿时就心疼了,她一出门,家里的事就得梁妈自己解决。
尤其是这些亲戚往来上的事,她在家她也不是很懂,更分不清那些是梁家的亲戚还是梁妈娘家的亲戚,以前没来过,现在突然上门肯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以后再有这样的亲戚上门就不要给她们进门,你又不欠她们的,没必要给她们好脸。”
139/148 首页 上一页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