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听澜暂时作罢, 一心开始思考如何快些脱身。
两人在城中转悠了半天, 确认了那几个男的就是在跟踪他们。
贺听澜压低嗓音问道:“你有什么办法吗?一直这么躲也不是个事儿, 难道要比比看谁体力先耗尽?”
“我在思考。”燕十三语气平淡地说。
贺听澜:……
还是靠自己吧。
如果没记错的话, 苍梧城有两个城门。
“对了, 你还记不记得西门什么时辰关门?”贺听澜问道。
“一更天。”燕十三立刻回答。
贺听澜灵机一动, 道:“既然东门酉时三刻关门,而西门要一更天才关,那么中间的这五刻钟大有用处啊!”
燕十三脚步一滞,猛然看向贺听澜:“你的意思是……”
“十三兄,你说五刻钟的功夫咱俩能不能从东门跑到西门?”贺听澜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
“拿出最快的速度应该可以。”燕十三笃定说道。
二人对视一眼, 然后立刻朝着东门走去。
那几个跟踪他俩的人果然紧随其后。
此时已经是酉时二刻, 眼看着东门即将关闭, 百姓们都纷纷朝着城门走过去。
街道上的行人逐渐变少,守城的士兵们也纷纷聚集到城门附近,准备将城门关闭上锁。
贺听澜和燕十三丝滑地混入出城的人群当中,夹在两辆牛车之间,缓慢行走着。
贺听澜用余光瞟了一眼身后,发现那几个人没挤进来,而是在自己身后约一丈远的位置。
此时,城门外传来一阵钟声。
“铛——铛——!”
这是城门即将关闭的信号。
二人继续低着脑袋往前走,他们能感觉到身后的脚步渐渐加快。
对方显然也意识到了城门即将关闭的紧迫感, 开始靠近他们。
就在距离城门只有几十步的时候,贺听澜和燕十三对视一眼,一同看向了城门旁边那个隐蔽的小巷子。
那是一个罕有人至的地方,十分隐蔽。
二人在心中盘算着,脚上继续迈着稳定的步伐,双眼直视着前方的城门,一副着急出城的样子。
然而,就在二人马上要踏出城门的一刹那,他们同时侧身一躲,闪进了小巷子的阴影之中。
几个跟踪的人显然是没料到二人会突然转变方向,仍旧死死盯着出城的人群,骤然失去了目标。
进入小巷子之后,贺听澜和燕十三快速穿过狭窄蜿蜒的小路,消失在墙壁的阴影背后。
二人相视一笑,击了个掌。
成功!
两人走到巷子尽头的一处废弃的杂货堆停下,透过城墙上裂开的缝隙看到那几个跟踪的人在城门外匆匆徘徊、东张西望。
显然是跟丢了,正着急呢。
城门缓缓关闭,铁栅栏也“咣”地一声落了下来,彻底断绝了那几个跟踪者返回城中的机会。
“事不宜迟,走!”贺听澜道。
燕十三一点头,同贺听澜一起转身朝西门跑去。
事实与二人预料的相差无几,四刻钟才过的时候,他们就看到了西城门的影子。
二人赶快混入出城的队伍,随着人群走出城门。
呼,贺听澜轻松地长舒一口气。
“这下安全了!”贺听澜道,“那几个人就算是猜到了咱们从西城门离开,想要从城外绕过来,也得一个半时辰打底。”
“嗯。”燕十三微微颔首,“此地不宜久留,大当家,咱们快些回寨子吧。”
苍梧城的西边已经是武扬县的最外围了,一出了城,所见之处荒芜寂静,鲜少看见什么人影。
天色渐暗,远处的山峦隐没在暮色之中,赤焰般的晚霞也即将消退。
“晚上不好走山路。”燕十三说,“可能得从西北边的那片空地绕一下,从无极山东边走。”
“有道理。”贺听澜表示赞同。
虽说绕路是绕了点,可能要多花些时候,但是如此荒无人烟的地方,山中必定是猛兽横行,极为危险。
他们就两个人,还是不要给自己徒添风险为好。
走着走着,忽然,前方不远处传来阵阵喧哗声。暮色渐沉,似乎还能看到若隐若现的火光在跳动。
燕十三倏地停下脚步,警惕道:“且慢。”
他将右手按在腰间的佩刀上,沉声道:“那边有情况,大当家,我先去探探路,你在原地等我。”
“我跟你一块去。”贺听澜笑道,“我说十三兄,你怎么当我是小孩儿似的?我可是你的大当家!”
“你就是小孩儿。”燕十三嘀咕了一句。
贺听澜:?
“咳。”燕十三也意识到自己脱口而出的话不太合适,欲盖弥彰地清了清嗓子,“那行吧,你跟紧些,万不可轻举妄动。”
二人循着骚动和火光走去,不一会便看清了眼前的景象。
前方的大片荒地上聚集着一大群人,乌泱泱的,似乎有不少临时搭建起来的篝火和棚子。
“我怎么不记得这里有一个村落呢?”贺听澜纳闷道。
“因为这里本来就没有村落。”燕十三淡淡说道。
二人加快脚步,走得更近了些才看清——
这竟然是一群流民,足有两三千人!
这些流民个个面黄肌瘦,正聚集在空地上,有的扶老携幼,有的则是端着破碗排起了长队,等待着去领取前方粥棚里的稀粥。
几名穿着官服的士兵在队伍两侧维持秩序,高声喊着:“别挤!都别挤!推搡他人的,还有试图插队的,都回到队尾重新排队!”
“家中有不满十岁孩童、六十岁以上老者、身患残疾、孕妇的,可以优先排队!其他人请按照规矩排队,人人有份!”
守在粥棚的几个官兵忙得顾头不顾屁股,舀粥的大勺一勺又一勺地盛着锅中的米粥。
那米粥说是粥,倒不如说是米汤,清澈见底,就连其中的米粒两只手都数得清。
然而流民们却是丝毫都没有怨言,双手紧紧地握着手中的陶碗,接过米粥之后小心翼翼地端走,仿佛这是他们唯一能够救命的粮食了。
“原来这里就是官府安置流民的地点。”贺听澜道,“晏臻他们是怎么想的,这里虽然一马平川,却是风口,一旦刮起大风来稍微瘦弱的人站都站不稳,更别说这些人穿着单薄,也太容易冻死了吧。”
武扬县一带每逢冬季便大风不止,尤其是夜晚,寒风呼啸,凄厉又尖锐,像是有无数冤魂一齐悲鸣。
别说是瘦弱的妇女孩童了,就连贺听澜也得靠着长年练武练就的稳固底盘才能保证自己不被吹跑。
“大概是这里方便管理吧。”燕十三道,“官府肯揽下重任去安置他们,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
除了负责维持秩序的士兵,还有两名穿着官袍的文吏在一旁记录着什么,时不时也会指挥士兵们发放物资。
贺听澜眯起眼睛,仔细看过去。
其中一个文吏竟然就是晏臻!
要不是贺听澜过目不忘,这会他还真认不出晏臻。
这位金尊玉贵养大的富家公子如今瘦了一大圈,就连官袍都显得肥大了不少,挂在身上空荡荡的,被风吹得凌乱不堪。
野外生存条件艰苦,晏臻显然也没有心思和条件打理仪容仪表。
只见晏臻蓬头垢面,鞋子和衣袍下摆都是泥。他显然是好久没喝水了,嘴唇干裂开来。
贺听澜颇为惊讶地挑了挑眉。
看不出来啊,这个晏臻竟然还真吃得了苦。
原以为他只是挂着清闲的官职来官府享福的,如今倒是令人刮目相看。
燕十三转头对贺听澜道:“大当家,咱们走吧。”
贺听澜叹了口气,“走吧。”
可谁知道二人刚一抬脚,人群中便传来一个略显沙哑的声音。
“二位可否留步?”
贺听澜和燕十三齐齐看过去,只见晏臻不知何时眼见发现了他们,提着衣摆朝二人这里跑过来。
燕十三立刻握紧了佩刀的刀柄。
“小心。”燕十三压低声音提醒道。
贺听澜倒是丝毫不紧张,他拍了拍燕十三的胳膊,笑道:“别怂啊,反正他又不知道咱们是谁。面不改色胡编乱造这件事,我可擅长了!”
燕十三心想也是,眉头稍稍舒展。
晏臻连跑带喘地来到二人跟前,上下打量了一下,眼中瞬间亮起了光芒。
“敢问二位可有急事?”晏臻问道。
“没有啊。”贺听澜摇摇头,笑得一脸灿烂无辜道:“我和我大哥是附近山里的猎户,正要回家呢。”
晏臻闻言一喜,立刻道:“是这样的,想必二位也对西北的战乱和饥荒有所耳闻。在下是武扬县衙的人,奉命安置这些逃难至此的流民。可是流民实在是太多了,我们这人手实在是紧张。不知二位可否愿意出手相助,帮帮这些无家可归的百姓?”
还不等贺听澜和燕十三回答,晏臻又道:“不需要二位出钱,就是搭把手出个力就行。眼看着入夜了,我们这还没忙完,也是不得已才求助二位。”
说罢,晏臻恭恭敬敬地冲二人行了个大礼,“晏某在此谢过了。”
贺听澜和燕十三对视一眼。
“行啊,那就搭把手吧!”贺听澜笑道。
第75章
“我们这有些寒酸, 让二位见笑了。”晏臻一边带领贺听澜和燕十三往粥棚那边走,一边说道。“不过能勉强让这些人活下来,也就足够了。”
贺听澜好奇地问:“你们现在有多少粮食?”
晏臻顿了一下,说:“不瞒您说, 我们四处筹集粮食, 把能找的人都找遍了, 目前也只筹集到了不到五千升。”
“怎么才这么点?”贺听澜不禁皱眉, “五千升粟只怕连五天都维持不了吧?”
“是啊, ”晏臻叹了口气, 面露难色道:“昨日粗略算了一下, 哪怕不算十二岁以下的孩童都有两千五百人。就算每人每日只吃半升粮食, 这些粮食也只能维持四天而已。”
“你们官府不应该有储备粮吗?”贺听澜又问,“你既然是武扬县主簿,难道不能劝说县丞大人开仓放粮?”
晏臻颇有些惊讶地看了贺听澜一眼,随即笑道:“义士果然慧眼如炬。实不相瞒,西北前线那边战事吃紧, 县丞大人将大部分储备粮都送到前线去了。现如今, 粮仓中早就没什么粮食了。”
“这些是我从家里拿的, 虽然不多,但有总比没有好。只是再多的我也弄不来,如今一整个武扬县都粮食短缺,有钱也买不到。”
“那你们为何不向其他县,甚至其他郡去借粮食呢?”贺听澜问道。
“借了,可是其他的郡县找了各种借口拒绝了我们。”晏臻叹了口气道,“其实也不难理解,如今这个节骨眼上,一整个西北的粮食都不富足。他们若是借粮给我们, 自己也会面临极大的压力。”
“前日我求家父向南边的故交好友借粮,虽说希望是有的,但是要将信息送到,那边还需要时间安排,再等粮食运过来,至少也得半个月到二十天。”
晏臻看了看贺听澜,又看了看燕十三,询问道:“不知二位靠打猎为生,可还能满足温饱?”
“这个嘛……”贺听澜留了个心眼,故意把自己说得惨了些,“最基本的温饱还是能满足的。不过打猎嘛,跟种地一样,都是靠天吃饭。有时猎物多些,过得还算滋润,有时连续好几天连一只兔子都猎不到,就只能饿肚子了。”
晏臻苦笑一声,“如今这世道,大家都不容易。”
“哎,是啊。”贺听澜立刻附和地点了点头。
“不过说起来,安置流民可不是个容易的差事。其他县衙都找借口推脱,怎么偏偏你们扛下了这个任务?”贺听澜好奇问道。
“那也不能看着他们饿死啊。”晏臻又扳起一袋粟,递给贺听澜,示意他把袋子拆开,“总得有人管。”
贺听澜怔了一瞬,没再说什么。
原以为晏臻入仕为官只是想摆脱自己的商贾身份,实现阶级跃升。
没想到此人还真有几分勤政爱民。
或许是自己目光狭隘了,之前见到太多贪官,就以为所有当官的都长着一副黑心肠。贺听澜心想。
看来这些当官的之中还是有仁义之士的。
贺听澜将袋子里的粟米一碗一碗地舀到锅中的沸水里。
晏臻特意嘱咐过他和燕十三,一锅水里只能放四碗粟,千万不能多,否则不够吃的。
啧,贺听澜在心里感叹,这哪里是粥,分明就是开水里加了点调味的东西。
官府是怎么调配粮食的?前线需要吃东西,百姓就不需要了吗?
有了贺听澜和燕十三两个人的帮忙,施粥的工作进行得快了些。
半个时辰后,大家终于给所有人都分完了粥。
晏臻累得直接瘫坐在地上,胸膛起起伏伏地喘着粗气,一句话都说不动。
“大人,今天的事都忙完了,咱们也吃点东西吧。”一个士兵跑过来对晏臻说道。
“行,”晏臻点点头,“给兄弟们都分点干粮,省着点吃。”
令贺听澜没想到的是,官府的人吃得也没好到哪里去,一人只分到了两个冻得邦邦硬的粗粮馒头。
“二位义士也忙了这么久,饿了吧。”士兵将馒头递给贺听澜和燕十三,热情道,“来,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贺听澜也没跟他客气,笑着接过,“谢啦!”
他试着咬了一口,然后果不其然地没有咬动。
60/217 首页 上一页 58 59 60 61 62 6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