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一个人手中握着的砂砾,抓得越紧,剩下的只会越少。
学问,是所有人一同研究,方能有进步。
这一点,丰先生,应当比我更清楚。”
丰饶心中大震。
他怎会不清楚?
墨家的东西几百年来,还是先辈留下的那些,他们这些弟子并没有推陈出新研究出更好的东西来。
“我……”丰饶震惊得不知自己该说什么。
盛世叹气道:“丰先生为何邀我入墨家,我也清楚。只是一个皇朝尚且不能存续千年,丰先生为何会觉得自成组织的墨家可以?”
不止丰饶沉默了,其他人也沉默了下来。
“丰先生,墨家本就讲究兼爱,你想要墨家长长久久,不若放开墨家典籍,从今往后,人人不是墨家弟子,又人人都是墨家弟子。”
丰饶心神震动。
跟儒家一样,学了儒家典籍,便是儒家弟子?
但那时候,他们还是他们吗?
丰饶咬了咬牙,若是前人或许会觉得他们本就不同,不需效仿,但丰饶不是他们。
不可否认,盛世的话,他心动了。
凭什么墨家就一直默默无闻,甚至要销声匿迹了呢?
他突然目露坚定之色,斩钉截铁道:“好,我答应你。墨家弟子愿意来学院任教。”
盛世带头鼓掌,“欢迎丰先生及墨家各位先生加入祖安大家庭。”
丰饶不知道自己这个决定到底对不对,但是见到盛世及他身后的众人,又觉得试一试又有何妨。
既然有新人加入,少不得再吃顿饭。
路上,盛世与丰饶同行。
“对了,丰先生,我打算建一个研究院,听说墨家弟子技艺精湛,不知你可愿他们加入。”
丰饶:“研究学问,自然愿意。”
盛世点头,虽然研究院还没开始建,但他却道:
“我们研究院的第一个课题,便是如何做出一个内里温度可达一千三四百度的高炉。”
丰饶:“院长要这般高温度的高炉做什么?”
盛世漫不经心道:“炼铁。”
——炼铁成钢。
第43章
按照后世的说法, 生铁、熟铁和钢只是含碳量不同导致质地不一样。
生铁脆而易断,只能铸不能锻,熟铁虽然质地软塑性好可以锻造却不适合直接拿来使用, 而钢则兼具两者优点,强度高韧性好抗冲击。
其实百年前就出现了百炼钢的制作工艺, 因此大凉并不是没有钢。只是百炼钢需要将精铁反复加热锻打千锤百炼,方能达到优良的性能,而受复杂工艺所限,实际生产当中大家并不会选择炼百炼钢。
因此虽然有百炼钢的制作方法, 但实际上并没有推广开,百炼钢所制成的精兵利器, 每年不过百余把, 而这些无一例外,都被当做宝物收藏。
即便是军中,也只有顶级将领才会被赏赐一把。
因此这种不能批量生产的炼钢方法, 对盛世来说意义不大。
“除了百炼钢外,还有炒钢、灌钢之法。”
盛世知道炒钢和灌钢的理论方法,但他需要墨家人帮他缩短工艺流程,研究出更好的设备,从而提高钢的产量。
如今炼钢条件之一的用煤炭提高炉温,他们现在已经可以做到。
丰饶听完盛世的解释后,便答应立即回去好好想想。
他们墨家人的手艺,若说第二便无人敢称第一。他们自己或许一时不会想到炼钢还有其他方法,但当有人提出要求,让他们按照这个目标去做,那他们也可一试。
丰饶听到盛世的灌钢法后,茅塞顿开, 他想了想道:“我这就写信回去,让门人们都赶来祖安,务必将这高炉炼铁灌钢之法的设备做出来!”
盛世也知道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墨家人在形学,也就是几何学,以及力学、光学等都有研究,因此学院里又加了这些课程,盛世也趁机将自己知道的一些知识编了个教材。
眼见着学院逐渐步上正轨,方瞻那里的第一批兵器也已经做好,让盛世过去取答应给他的那部分。
将作坊本就离镇子不远,盛世去的时候,齐老板也在。
齐老板最近几个月忙得不亦乐乎,虽然铁矿都是灵武军出的,但他打造兵器的工续费也收了不少,至少比他卖农具赚得多。
他见盛世过来,乐得见牙不见眼。
方言已经回了京都,此次负责将作坊武器制作的是副将宋宣。宋宣已经让人将兵器全都打包好,请盛世过来既是让对方验收,也是想问问这些东西要运到哪里去。
这么多兵器全都运回镇里肯定是不行的,盛世让其分出一部分,准备给祖安的治安队装备上,剩下的大部分则让宋宣在这里给他安排一个库房暂时先存放着。
齐老板并不知道这个将作坊有盛世的一部分,只以为他是委托了灵武军帮着给治安队打造一些兵器,也没有太当一回事。
-
七月初的时候,盛世收到消息,灵武军主动出击,凭借着新武器一口气将西陉关外的几座城给收了回来,并且活抓了北戎王子,狠狠打了北戎的脸。
消息传回京都,让连年吃败仗的建元帝大喜,当即传令给忠平侯方瞻,让其将被擒的北戎王子须卜乌押解入京。
很快北戎也派了使臣过来,想要赎回须卜乌。
京中自是好一番热闹,只是京中的热闹暂时与盛世无关,他刚收到易慎从晋阳传来的书信,说是有人找他下单定制。
原来易慎回晋阳后不久,便开了个文人诗会,会中他用盛世送他的竹形琉璃毛笔题字,所用的印章便是那枚琉璃印章。
琉璃器自太后寿诞之后,便在京都及晋阳等城有很高的人气,文人当中本就有不少人喜欢,但他们没想到琉璃不仅被做成了摆件,居然还能被人做成文房四宝。
这就好比是玉石毛笔,玉石镇纸和玉石印章。
就算有人之前对琉璃不太感兴趣,但在诗会上易慎用了这些后,琉璃笔也要成为时尚单品了。
因此诗会一结束,便有人找易慎打听这东西来自何处,能否买到。易慎也没直接就跟他们说东西出自盛世这里,只说是一位忘年交的小友送的。
若他们也想要,那他豁出老脸帮他们去问上一问。
盛世手中的书信,便是易慎写来问他要不要卖琉璃笔等物件的。
盛世没料到易慎居然主动帮他做了宣传。
生意上门,哪有往外推的道理。
等东西做好一批,盛世亲自带着这些东西去了晋阳,同时也是亲自上门感谢易慎的帮忙。
在易慎的府上,盛世还见到了易慎的一位好友,邬淳。
邬淳学识渊博,但与易慎不愿入朝为官不同,他一心想要成为谋士辅佐明君。只是他时运不好,上一次选中的主上是建元帝的兄长。对方不听他的劝解,宠幸奸佞,最后在夺嫡当中失败,下场凄惨。
而邬淳也因曾是他的谋士,被牵连弃用,于家中荒渡数十年。
盛世虽看穿了他的身份,但也没说破,对其行了个晚辈的礼。
邬淳捋着胡须越看越喜欢,他笑着问易慎:“这就是你那个忘年交的小友?看着确实一表人才。”
易慎一脸慈爱地请盛世入座,随后介绍两人认识。
虽然三人年龄差距颇大,且易慎和邬淳都是文坛大拿,但他两并没有谈些文学著作,而是挑了些当下的话题,例如北戎议和使团入京的事。
盛世也没拘谨,见邬淳问他对此事有何看法,想了下道:
“不期认为,不应答应和谈。”
邬淳顿时来了兴趣。
“你来之前,我等也谈到此事,他们认为虽然此次方侯爷擒下了须卜乌值得庆贺,但不可否认北戎铁骑勇猛。若不答应和谈,只怕北戎为了复仇卷土重来,西陉关不一定能守得住。
况且朝廷此前就一直想要与北戎和谈,只是一直没能成功,如今对方同意坐下来谈,你为何觉得又不应答应?”
盛世并不相信所有人都觉得应当和谈,邬淳这话分明是在考他。
“听闻须卜乌骁勇善战,深受北戎王喜爱,他被擒不仅让北戎丢了面子,同时也是折了北戎王的左膀右臂。若放他回去,正是放虎归山。”
邬淳点了点头,又问道:“如今方侯爷押须卜乌入京,北戎又派人过来要求和谈,那你觉得我们应当如何?”
盛世想也没想道:“须卜乌没有归降的可能,那便没有活着的必要。与其放虎归山,不若因病暴毙。”
他一说完,易慎顿时就大笑起来,对着邬淳道:“我就说吧,你们当是一路人。”
闻言,邬淳也跟着笑了起来。
见盛世一脸莫名,易慎笑着道:“你来之前,大家就讨论过该当如何。有人同意和谈,也有人不同意,只有邬先生说方侯爷没有当初将其击毙,那就在押解路上让其暴毙而亡,彻底绝了朝廷议和派的念头。”
邬淳补充道:“此前也不是没有与北戎议和过。
他们只在自己处于弱势的时候,才会提出议和,而一旦等他们兵强马壮,他们会立刻杀入大凉。
很明显,此次他们只是想要赎回须卜乌,一旦须卜乌回到北戎,议和协议必定被撕毁,而西陉关也定然会遭遇有史以来最强的袭击。”
朝廷里那些精明的朝臣,如何会看不透北戎的算计?不过是各有算计罢了。
同意议和,至少可以问北戎索要财物赎人,其中可操作的地方太多了,也更容易捞得好处。不同意议和,那就什么都没有。
盛世甚至让宋宣带了信给方瞻,但他觉得以方瞻的为人,怕是不会下这个手。因此须卜乌会不会被放回去,还真的不好说。
易慎摆了摆手,“行了,这事咱们也只能说说,最终如何,还得看朝廷的意思。我这次叫你来,也不是谈论这个的,你看看我这位小友如何?”
邬淳上下打量了一番盛世。
盛世大大方方任其打量,还贴心问道:“需不需要转个身?”
邬淳顿时失笑,朝易慎道:“你这小友是真的有趣。”说着,他看向盛世,问道:“不知盛先生府上,还需不需要一位管家?”
盛世一愣,随即明白过来邬淳是问他想不想要一位幕僚。
虽然不明白这位邬淳先生为何愿意当小小里正的幕僚,但既然易老组这个局,就表明对方人品学识都很好,且希望能够撮合他们的。
他当即起身,对着邬淳行礼,“承蒙先生不弃,无期自当扫榻相迎。”
易慎也捋着胡须很满意。
在他看来,盛世日后不会只是一名小小的里正,他在祖安数月,发现对方身边缺少一位谋士,他想起自己那位闷在家里的老友,便亲自将人邀了过来。
盛世来之前,易慎已经与邬淳聊了许久,因此才有盛世只说了一句话,邬淳便答应了的情形。
邬淳这几日一直借住在易慎家中,如今既然已经是盛世的谋士了,自然该随着盛世走。
此前盛昌则虽然与盛家本家分了家,但盛家宅子并没有卖。因此盛昌则回晋阳的这段时间,仍旧住在这里。
盛世带着邬淳回盛宅,刚下马车便见有人堵在门外。
本家那边听说盛世一回晋阳便去拜访了易家,还见了不少有名望的文人后,终于慌了。
他们虽然从盛昌则手里抢走了昌隆号,但最近几个月昌隆号的生意并不如盛昌则在时红火,甚至还一日不如一日。
他们急于改变现状,见盛世在晋阳开了安盛书局,便想着从源头截断,高价收来纸张,试图垄断市场,逼盛世从他们这里高价买纸。
一是可以出口恶气,二也是为了大赚一笔填补亏空。
却没想到盛昌则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纸,不仅不从晋阳买纸,还反过来将纸卖到了晋阳。眼见着盛昌则卖的纸更便宜,他们高价收入的纸卖不出去一点,盛家人急得怒火攻心。
这时候有人告诉他们,说盛昌则的纸来源不明,很可能数量极少。现在低价卖只是为了让他们自乱阵脚,从而降低纸价,对方提议他们可以将计就计,将盛昌则手中那些存量很少的纸张也吃进来。
盛三爷几十年来第一次做生意,顿时觉得这位老友说得有理。但他安排人去买纸后,却发现盛昌则手里的纸越卖越多,他们所有的现银都还完了,还抵了不少铺子,盛昌则手里的纸依然没有卖完。
到了最后他们才知道,盛世在祖安开了造纸厂,那纸都是自己造的,他们根本买不完。
知道真相的盛三爷感觉天都塌了。盛家家主也气得撤了他的职。
如今在门外的,正是盛世还未见过的盛家家主。
第44章
盛家大门紧闭, 门房将叫门的人拦住,不准任何人入内。
叫门的人气得嚷道:“家主亲自前来,盛昌则却拒而不见, 是何道理?”
盛世从车内出来,朗声道:“晋阳盛家家主, 想管到我祖安盛家头上,又是何道理?”
门房见盛世出来,立即一脸惊喜,让另一人进去通报的同时, 小跑到盛世面前,恭敬行礼, “少爷, 您回来啦。”
盛世点了点头。
他抬步准备进门,就听到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道:“家能分血缘不可断, 无论何时,你父亲都应当喊我一声大伯,你也得喊我一声伯公。长辈登门,却闭门不见,这就是你们的礼仪?”
盛世转头,只见盛家的马车里,一位老者掀开车帘直直地看向盛世。
正是盛家那位家主盛道齐,也就是盛世那位过世祖父的兄长,也是盛家三爷的亲哥哥。
他原打算继续用家主的身份压人,被盛世道破他们早已分家后,便转而拿长辈的身份说事。
站在盛世身后的邬淳,冲着盛道齐的方向拱了拱手。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不以人废’, 如今晋阳盛家与祖安盛家虽有血缘,但已分属两家,盛老爷登门,理当门下先投刺,敬候听呼进,断没有在他人门前呼喝的道理。”
邬淳的意思很明白,你要讲礼仪,那就同你讲。
就算你是长辈,这也不是你家,你要进门,就应当按照礼仪先投名刺,人家同意了你再进去,到时候再讲什么长辈晚辈的事。
34/82 首页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