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拂过,池塘水面泛起了涟漪,喜哥儿在岸边还能看到几尾看着就挺肥硕的草鱼在莲叶下游来游去。
把莲蓬挑拣好,品相不好的放到一旁,剩下的喜哥儿搬去了板车上,趁着周宵他们还没有回来,喜哥儿挽了挽裤脚,想去池塘捉两条鱼来,当今儿的晚食。
不过池塘水还挺深,喜哥儿试了试没法下去,只能在岸边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儿,等着傻鱼自己撞上来。
周宵和周铭摇着船回来,便看到喜哥儿对着池塘,一副望眼欲穿的样子。
“怎的了,东西落池塘里了?”
周宵把背篓里的莲蓬卸下,冲喜哥儿问道。
喜哥儿摇了摇头,“本想下水捉两条鱼来吃,不想水还有些深,下不去。”
“原是这事儿,等把莲蓬摘完,我下水捉两条,刚巧你们小爹昨儿晚还说想吃鱼了。”周铭笑道。
等把池塘里这茬的莲蓬摘的七七八八,天色已晚,周宵没有耽搁,驾着牛车便直接去了镇上,好在夏时白日长,刚巧也快到做晚食的时候了,估摸着去杂货铺买菜的人正能赶上人多的时候。
喜哥儿没有跟着去,拎着周铭捉的两条大鱼,分了些品相不怎么好,但是味道还不错的莲蓬给新哥儿和童哥儿他俩,带上剩下的莲蓬,和周铭一道儿回了家。
“呦,这莲子看着不错,今儿晚炖银耳莲子羹喝。”顾筠从屋里出来,走到灶房,刚哄睡吃饱喝足的团团和圆圆。
晚食顾筠炒了鱼块儿,配上青椒紫苏,除了鱼刺儿有些多,味道是真没有什么好挑的。
看到紫苏,喜哥儿笑了笑道:“今年还没有做过紫苏桃子姜喝呢。”
顾筠笑道:“还没到最热的时候,想不起来也难怪。”
整个夏时最热的时候,便是麦收的时候了,以往还有人家因着天儿太热,热晕倒在地里的,这中暑气也不是闹着玩儿的。
家里的桃子也陆陆续续的下来了,圆滚滚粉嫩嫩的,喜哥儿想着在麦收的时候做一阵儿紫苏桃子姜来卖,也能有空儿,反正家里的旱田少,用不到他帮忙。
周宵回来的时候,顾筠和喜哥儿他们都已经吃过晚食了,给他留了碗酸辣炒鱼块儿,银耳莲子羹还在炉子上吨着。
“怎么样?”喜哥儿把饭食端饭桌上,询问道。
周宵拿起馒头,点了点头,笑道:“刚拉过去,杂货铺那边便全收了,刚摆上没多久,就被镇上的人家买光了,等大后天,再摘了送去。”
喜哥儿点了点头,心下微喜,“尝尝小爹做的银耳莲子羹,炖了许久。”
周宵不爱吃甜食,喝了一口便放下了碗,“还成。”
喜哥儿刚想开口说些什么,外头便传来了一声响彻天际的闷雷,紧接着便听到顾筠屋里传来了团团和圆圆的哭声儿。
喜哥儿也顾不上和周宵说话了,赶忙出了灶房,哄哭闹不已的团团和圆圆去了。
夏时的雨反复无常,但闪电雷鸣后,总是跟着一场大雨。
喜哥儿紧着把团团和圆圆抱回了自己屋里,没多久,大雨倾盆而至,一整日的闷热一扫而空。
雨滴落下来,啪嗒啪嗒的砸在地面和屋顶,好在院子里铺着石子儿和青砖,倒是沾不上太多的泥土。
大雨下了一个晚上,到了白日也没有停歇。
夏时下雨有个好处便是,天气没有那么闷热了,喜哥儿屋外的看着雨幕,阴天连带着屋子里也暗沉的很,伴着雨声儿很是好眠。
闲来无事,喜哥儿坐在炕上,给团团和圆圆做小鞋子,周宵无事儿,拿了话本,伴着油灯,坐在喜哥儿身旁看了起来。
团团和圆圆呼呼的睡着,一时间除了雨声儿,还有惊起的一片蛙声,没有旁的声音,静谧又安详。
周宵和喜哥儿也是没有想到,这场大雨会下这么久,连着几日的大雨,园子里的池塘给冲冒了,里头的鱼扑腾到了岸边。
周大过来报信儿的时候,周宵刚穿好蓑衣,正准备去园子那边看看。
“东家,园子里的家禽牲畜无碍,都在棚子底下呆着,没有被淋到,只是池塘冒了,里头的鱼跑出来了。”周大快速的把园子里的情况和周宵说了一遍。
周宵点了点头,看了眼起身准备和他一起去园子看看的喜哥儿,没让他跟着去,“你在家看着团团和圆圆便好。”
喜哥儿无奈,只能留守在家里等着。
周铭也从小门走了来,和周宵他们一道儿去了园子。
雨还在下,得亏周宵家地势高,还没有被淹着,周大家就不成了,前两日雨水便进了屋子。
周大当机立断,和周宵说了一声儿,便带着小爹和童哥儿住进了园子里的屋子里,连带着家里值钱的物件儿也搬了过来。
今儿周大去家里看了一眼,整个院子已是能养鱼了。
第57章
雨越下越大,好在园子里草多,不至于太过泥泞,几人草鞋上的泥巴并没有多少。
周铭和周宵父子二人赶到的时候,池塘边因着溢出的水浅,跑出来的鱼在里头蹦哒跳跃着,远远望去,鱼还不少。
三亩地的鱼塘若是用渔网围起来,家里的那张渔网定然是不够用的。
“爹,看这架势,估摸着还得下上一阵儿,把渔网拆成一尺多的宽条儿,钉些木桩围起来是最有好的办法了。”周宵隔着雨幕,眼睛被雨淋的都有些睁不开,雨水顺着锋利的下颌线流到下巴,汇成一股细细的水流。
周铭也知这办法最能一劳永逸,“家里的渔网拆了也不够用的,还差得远。”
周宵站在雨幕里,刚想开口,便听周大道:“东家,我家还有几张渔网,不过有两张有些破旧,但拆拆说不准还能用。”
周大他爹以前算是村里的半个渔民,经常在山后的那条河里网鱼,家里大大小小的渔网有好几张,不过自打他走了以后,渔网便闲置了下来。
王临附和道:“我家也有一张,若是东家需要,我回家取来。”
王临家的渔网是他拿了长工的月银后买的,想着趁着夏时,多网几次鱼,拉去镇上卖了补贴些家用。
周宵笑道:“那就麻烦周大哥王大哥去家一趟,我按价儿买来,把渔网放园子屋子里去,新哥儿也喊来帮着剪一剪渔网。”
周大和王临闻言,脚步匆匆的往家里赶去。
周铭看了眼搁浅在池塘边活蹦乱跳的鱼,眼尖的抓了条肥硕的鲫鱼,拎着鱼鳃那块儿冲周宵道:“看来还得一会儿,我回趟家把鱼给你小爹,今儿中午吃鲤鱼炖豆腐,木桩上回扩盖猪圈,还剩了不少木头,想来应该是够用的。”
周宵点了点头,还好那些木桩还在,着实是省了不少的事儿。
周大他们把渔网拿来,新哥儿和童哥儿在屋里剪裁渔网,周宵想了想,趁着这会儿功夫,喊了周大来,把准备做木桩的木头搬到屋子里来,削好。
几人分工,忙活了一上午,到了吃午食的时候还没有弄好,没等周宵他们回去,喜哥儿便抬着食盒过来了园子这边。
“小爹知道你们今儿定是没空吃饭,做了许多让我拿来给你们。”喜哥儿笑道,看了眼地上乱七八糟的渔网和木屑,把食盒放到了一块儿相对干净的地方。
童哥儿喜道:“那真是再好不过了,我想吃顾叔做的饭好久了。”
童哥儿这话可以说说进了几个长工的心坎里,农忙的时候,都是顾筠和喜哥儿做好了搬去地里,童哥儿他们馋顾筠做的饭菜许久了,早盼着麦收呢,没曾想今儿也能吃上了。
喜哥儿把食盒打开,里面的饭菜香味扑鼻而来,几人不约而同的停下了手里的活儿计。
“那就多吃些,晚些时候还有的忙呢。”喜哥儿边盛鱼汤,边笑道。
顾筠炖的鱼汤奶白鲜亮,鱼肉鲜嫩,里头的豆腐浸满了汤汁,味道也是一绝,一盆的鱼汤没多久便一扫而空。
等他们吃过午食,喜哥儿也没有急着走,帮着童哥儿他们把渔网拆好。
等周宵他们准备去钉木桩,喜哥儿起身道:“我来吧。”
王临连忙道:“这怎么成,哥儿力气小,这种费力的事儿还是我们汉子来便好。”
也不怪王临不知道喜哥儿怪力的事儿,在他双亲缠绵病榻,没有离开之前,他整日里鸡鸣未起便出门寻活儿计,月上梢头才踏着星光归家,村里少有人家来他们家里走动,村里的事儿,他知道的寥寥无几。
喜哥儿笑了笑,“王大哥,我力气可比你大。”
王临露出一副一丁点儿都不信的表情,倒是周大,喜哥儿一拳打死野猪的时候,他就在围剿野猪的汉子里,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有些害怕,那得是多大的力气。
周宵这回没有拦着喜哥儿,有了喜哥儿的加入,干活儿也能快些,若不然活儿计可能入了夜还没有干完。
喜哥儿也用实力证明了他所言非虚,一锤子下去一个木桩便钉好了,牢牢固固的。
王临一脸的不可置信外加目瞪口呆,看喜哥儿敲木桩就像是往土里钉钉子一般简单,速度飞快。
悄默默看了眼周宵,这等哥儿也就他能驾驭的了了吧。
不管王临心里如何的惊涛骇浪,手下的活儿计也没落下,等木桩钉好,渔网也弄的七七八八,喜哥儿和童哥儿他们把岸边的鱼一条条扔回池塘里,拆好的渔网把池塘围的严严实实,网孔都不是很大,想来鱼是跑不出来的了。
等几人忙完,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如周宵所想,若是没有喜哥儿,今儿的活儿肯定是干不完的了。
顾筠熬了一大锅的生姜水,给几人喝了,周宵和喜哥儿回去又洗了个热水澡,把身体里的寒气去了七七八八。
池塘里的鱼是不用担心了,但这场连绵了几日的大雨丝毫不见要停歇的样子,村道泥泞不堪,一脚下去,脚踝都没到了泥里面去,这场雨把地可以说是浇的透透的。
便是周宵他们冒雨把莲蓬收了,这般的泥路,便是有牛车,赶去镇上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莲蓬成熟,就像是看着铜板长在上头,只能远观,不能换成银钱,别提多急了。
再加上这几日园子里的家禽下了不少的蛋,菜地里的蔬菜吃都吃不过来,喜哥儿急的这两日都有些上火,好在堆在冰窖最外面,能放上些时日。
周宵宽慰道:“别急,这般天气,便是费劲去了镇上,估摸着杂货铺也收不了,家家户户都不爱出门。”
喜哥儿想想也是,不过心里还是有些担心,再下几日,村里怕是要不好,看了眼外头的雨滴在院子里砸出一块儿块儿的水坑,叹了口气。
喜哥儿和周宵他们心里着急,殊不知村里已有好些人家被淹了。
“村长,这家里不说鸡都死了好几只,便是屋里水都到我家二蛋小腿肚了,善堂那边儿我去看了眼,院子里也都积了水,你说,这日子还咋过,连觉都没法儿睡。”
一妇人一早儿便来了村长家,哭诉着家里的不容易,和她家情况一样的人家村里还有好几户,家家都在用木瓢从屋里往外头舀水,但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没啥用。
村长叹了口气,再这样下去也不是事儿,早知如此,建善堂的时候就应该往地势高的地界儿去。
他本想让村里受了些灾的人家搬去地势高的人家住几日,等雨停水消了再搬回去,被村长夫郎给阻止了。
“家家都有自家的日子要过,你这般弄,不是给人家找事儿吗?再说了,如今还没到那个时候,你可别做这般惹人烦的事儿。”
村长冲还在哭闹的妇人道:“二牛家的,你且回去,我让大力喊人来,帮着你家还有其他地势低的人家,把家里的水舀出去先。”
那妇人闻言,心里有些失望,她本想着能先搬去旁人家住上几日,最好是盖着砖瓦房的人家,她家那破茅草屋顶还往下漏水,住着着实是很不舒坦。
但村长都已经这般说了,她也不好再说什么,便是她说了,估摸着也没有人家愿意让一家子非亲非故的人家住进自家家里去。
和村长道了谢,那妇人便和随她一起来的妇人夫郎家去了。
村长沉声道:“大力,去把村里年轻力壮的汉子喊来,别忘了你二弟夫,一道儿喊过来。”
谷大力哎了一声儿,穿好蓑衣,出门喊人去了。
村长冲一旁的村长夫郎忧心道:“也不知这雨什么时候能停,再下下去,便是没有洪涝,地里的庄稼也得遭殃,这眼瞅着便快要麦收了。”
村长夫郎轻轻拍了拍他,“咱农家人就是得看天吃饭,之往比这严重的多了,只要村里人没事,便是粮食少收些,也能过得下去。”
村长摇了摇头,心里期盼着路过的龙王好快些歇好脚,早日雨过天晴,别影响了麦收才好。
周宵被喊来帮忙清理屋里的积水,舀了一会儿,看了眼门槛道:“二牛婶子,咱们这般舀不是个事儿,舀出去,再进来,治标不治本,没个尽头儿。”
二牛婶子面露难色,“周小子,这不往外舀,屋里水更多,这该如何是好?”
周宵想了想道:“二牛婶子,不如在屋子门口弄个高些的门槛,大门门口也是,最起码能拦着水进来。”
几个帮忙的汉子闻言直起酸疼的腰,“我觉得周宵说的可以试一试。”
二牛婶子道:“成,只要能把水清理出去便好。”
几人说干就干,弄了二牛家不用的木板,嵌到门口,大门口也一样,弄完这些再往外舀水,再不见水流进来。
二牛婶子乐道:“还得是周小子,活泛机灵的紧。”
周宵:“……”
他觉得这该是很容易能想到的才是。
剩下的几家,也有人家用麻袋装上土,堆在门口挡水的,家里没有木头的人家,照葫芦画瓢,村里地势低的人家终于不用趟着水走来走去了。
第58章
“唉……”
这是喜哥儿今儿不知第几次叹气了,连绵的大雨,丝毫不见拨去阴云见太阳的迹象,家里潮乎乎的,团团和圆圆的尿介子烤干,光靠晾,都不够用的了。
如今院子里也是积了一层水,雨滴落下,溅起朵朵雨花。
团团和圆圆在小床上哼哼唧唧,屋里太潮,俩娃很是不舒服。
喜哥儿把烤的干干的小被褥和他俩底下有些潮了的换好,团团和圆圆这才把微皱的小眉头松开,又沉沉睡了过去。
37/85 首页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