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农家小日子(古代架空)——唔爱番茄酱

时间:2025-06-19 06:16:03  作者:唔爱番茄酱
  如今家里囤的木柴也所剩无几,柴房里的柴火也受了潮,这两日做饭的时候,灶房里总是烟熏火燎的,别提多呛人了。
  “回来啦,地里怎么样?”喜哥儿坐在堂屋门口给团团和圆圆缝开裆裤,见周宵进门,开口询问道。
  周宵摇了摇头,“水田里的水周大他们时时刻刻盯着,多了就引出去,倒是麦地里的小麦,眼看就要收了,这么场大雨,我去地里看了眼,眼瞅着发芽了。”
  喜哥儿闻言心疼的不成,这小麦发芽,便是天晴了,收回来,碾成面粉倒也能吃,但是味道就差了很多了,他小时候吃过一回,黑黑黏黏的,比往常吃的小麦面粉的味道真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这下着雨,天儿这两日又闷热的紧,很难不发芽。”周宵把身上的蓑衣脱下,放到了一旁,“咱家还算好的,最起码小麦种的不多,那些家里地多的,我回来时,看到好几家哭天喊地的,心疼坏了。”
  喜哥儿深表理解,他家一亩地的小麦,他都难受的不成,更何况家里的地多的人家,那真真是心头在滴血。
  好在这场大雨在整个镇子村里人家的齐齐期盼下,渐渐小了些,转而雨过天晴,山那头还出现了一道色彩斑斓的彩虹。
  村长深深的松了口气,他差点儿都要组织起村里人拜龙神了,好在这场雨终于是停了,虽损失了些许的粮食,但好在村里没发生涝灾。
  天晴了,村里人看着久违的阳光,从没有像现在这般喜欢这晒人又热的太阳。
  一场连绵不绝的大雨把村道浇的透透的,晾晒了好几日走上去才没有那般的粘脚。
  “这两日你们把小麦收回来,既然发芽了,就用水养起来,到时候直接熬麦芽糖。”顾筠边打粥,便冲周铭和周宵爷俩儿说道。
  “麦芽糖?小爹你竟然还会做麦芽糖?!”喜哥儿讶然道,这世上还有什么是小爹不懂的吗?这也忒厉害了些。
  顾筠笑了笑,“麦芽糖好做,不过前面懒得弄,早知道你喜欢,就做些来放着了。”
  喜哥儿红了红脸,他确实挺喜欢吃的,记得小时候,走街串巷的小贩有时候会来他们村子里卖麦芽糖,两根小木棍一挑,三文钱,喜哥儿最喜欢把黄澄澄的麦芽糖用两个木棍搅到有些发白了,再咬上一口,又甜又弹牙,很是好吃。
  “小爹,这倒也是个办法,那麦芽糖可贵了,我小时候可喜欢吃了,到时在村子里卖,卖不完的拉去镇上,估摸着比卖小麦挣得多。”喜哥儿把切好的咸鸭蛋和腌好的小咸菜摆桌上,冲顾筠说道。
  顾筠想了想,如今这麦芽糖会做的人家不少,也不算抢了首发创始人的生意了,便点了点头,同意了喜哥儿卖麦芽糖的主意。
  喜哥儿喜笑颜开,因着地里小麦发芽产生的郁闷心情一扫而空。
  “蒸了蒸蛋,在锅里温着,等团团圆圆醒了,再喂他俩。”顾筠把最后一碗粥端桌上,冲喜哥儿道。
  如今家里的俩娃已经能吃些辅食了,这阵子顾筠变着法儿的给他俩做各种菜泥,蒸蛋,团团和圆圆在小爷的投喂下,越发的白嫩水灵了。
  喜哥儿每回抱着他俩出门,都得被村里人夸上那么一两句,这也难怪,团团和圆圆在一众娃娃里面,白嫩的很突出,其他人家哪里会像顾筠养的这般精细。
  家里的人手多,一亩小麦很快便收回了家,说起来,这时候离正常的收麦的时候还得有段时间,不过小麦发芽,等不到那个时候了,整个村子几乎家家户户都提前收割了小麦。
  一亩地的小麦不少,做麦芽糖需要的糯米也多,周宵趁着去镇上送蛋和菜,买了五十斤回来。
  做麦芽糖说难也难,说简单倒也简单,喜哥儿跟着顾筠后头,忙活了几日,倒也学到了点儿小窍门。
  周宵和周铭父子二人忙着收园子里的莲蓬,树上的果子还有地里的番茄因着这段时日的雨水,腐坏了许多,都得挑出来扔出去,若不然,菜地和园子里都是腐坏的味道,那可真是难闻的紧。
  新哥儿和童哥儿趁着天晴,把猪圈和其他家禽牲畜的圈好好收拾了一通,一人负责打扫,一人负责往外头搬,忙活了两三日,那粘着粪便的泥土稻草才清理完,整个园子里的味道也好了许多。
  养牲畜家禽就是这般,得勤快着些,一日不打扫,就得生些蝇虫来,更何况是周宵他们养的这般多的,更得精细着些。
  等把园子里和地里的活儿忙完,喜哥儿和顾筠他们的麦芽糖也熬的七七八八了,只剩了几十斤没弄好,熬好的的都装坛子里了,就等着明儿拉去镇上卖了,留两坛子在村里卖卖。
  “真真是气人,镇上粮铺宁愿卖陈麦,也不收咱们的麦子!”
  “这可怎么成,我家六亩的小麦,便是自家人吃也吃不了这般多啊?!”
  “是啊,还想着拿了这回卖粮的银钱,给家里添个大件儿呢!”
  “你是不是去的咱镇上的大粮铺问的,他们粮食多,也知道今年咱们地里的小麦发芽了,自是不会收的,不过镇子上的小粮铺还是要的,不过价儿便宜,一文钱一斤。”
  “这……”一汉子面露纠结,这卖吧?忒亏,不卖又砸手里了,心疼的紧。
  “一文便一文,总比啥也没有的强!”一汉子咬了咬牙道,他家里还等着这回卖小麦的银钱,给他说门亲事呢,他心里头急着呢。
  几个去镇上问粮价的汉子边往村子里走,边交谈着,言语间惋惜不已,这时周宵驾着牛车从一旁赶了上来。
  “宵小子去镇上卖蛋了?”一老汉眼尖嘴快的说道。
  周宵点了点头,见都是自己村里人,和他家也都没什么龌龊,淡声道:“车上还有几个空位,几位叔伯坐上来歇歇脚?”
  几个上了年纪的汉子心下微动,走的也着实累了,推拒了几句便顺着心意坐上了牛车。
  “这几日我家小子去山脚那块儿捡柴,说是总闻到你家有糖味儿,宵小子,你小爹是又在家里捣鼓啥好吃的呢。”一老汉问道,村里人如今都知道顾筠手艺好,往年秋收的时候,就数周家的地头饭菜最香,他家的几个长工也是,不知道在外头说了多少回顾筠做饭好吃,在周家做活儿多好了。
  周宵顿了顿,想到明儿喜哥儿就要在村里卖麦芽糖了,也瞒不住,便直言道:“没做啥,就是小爹弄了些麦芽糖,阿喜明儿还想着在村里卖一坛呢。”
  “哎呦,你小爹还会做麦芽糖呢?可真是了不得,说起来往年来咱村子卖麦芽糖的小贩,也是许久没来过了,我家小子都馋了,等明儿我让我家那口子去喜哥儿那儿买些回来。”
  一老汉笑道,都说拿人家手软,这白做了人家的牛车,也确实得照顾照顾喜哥儿的生意不是。
  周宵笑了笑,还未开口便听在一旁走着的年轻汉子道:“这麦芽糖是用小麦做的吗?”
  年轻汉子话音刚落,就被一旁的老汉瞪了一眼,这人家的挣钱手艺,能随便跟你说?
  年轻汉子讪讪的摸了摸鼻子,不过周宵倒是无所谓,里头除了有小麦,还有其他几样东西呢,遂点了点头。
  那年轻汉子见状眼前一亮,他是谷老二家的三儿子,比周宵小五六岁,说起来和喜哥儿还沾着点儿亲戚关系,名叫谷子,脑子活泛的很,“宵哥,你家是打算长久做这生意?家里还缺不缺小麦?”
  周宵闻言想了想,这做麦芽糖最费力的便是搅拌了,不过对喜哥儿来说,那是小菜一碟儿,最是轻松不过,昨儿去镇上,那杂货铺收麦芽糖,要的还不少,他回来便去了他岳丈那儿买了小麦回来,如今家里是不缺的。
  “刚买了我岳丈家的,如今是不缺的。”周宵实话实说道。
  谷子闻言颇觉遗憾,本以为能把小麦价儿高些卖出去,“宵哥,这两日你家若是缺小麦,便去我家,两文一斤,虽比镇上贵了一文,但比往年小麦的价儿便宜不少。”
  车上的几位老汉也纷纷附和,都觉得能多卖一文是一文,小麦多的人家,这一文钱可是不少。
  周宵没有直接拒绝,点了点头。
  等回到家,喜哥儿和顾筠还在灶房里忙活着,俩铁锅都没闲着,喜哥儿都要把棍子抡冒烟了,也得亏他力气大,抡起棍子看着像转毛笔一样,轻松得很,换了旁人,且得累坏了。
  
 
第59章
  麦收后,天气越来越热,果子陆陆续续越下越多,家禽圈里的蛋也越收越多,周铭和周宵父子二人忙着地里和园子里的活儿计,家里做麦芽糖的事儿便都是喜哥儿和顾筠二人忙活了。
  能挣银钱的事儿,对于喜哥儿来说,是一点儿也不累,周宵回来前儿回来,说了村子里其他人想卖麦子给他们家的事儿,价儿不高,顾筠和喜哥儿选着几家相熟的人家,又买了些回来。
  “把麦芽糖丝缠在水果上,对,就像这样,过两日木家村那边有个小集会,可以去卖下试试。”顾筠边切桃子,便冲喜哥儿说道。
  喜哥儿看了眼手中自家小爹切块儿串好的桃子,上面缠绕着一圈儿又一圈儿的像金丝般的麦芽糖丝,轻轻尝了一口,味道比传统的糖葫芦,桃子的清香中带了麦芽糖特有的香味,喜哥儿很是爱吃。
  “小爹,这可以拿出去卖?”喜哥儿轻声又确认了一遍,自打他嫁进来,不知吃过多少长这般大没有吃过的东西,但大多数,自家小爹都是不让拿出去卖的,因着心中有些不确信。
  顾筠笑了笑,“这东西很早之前达官贵人家中便当着甜点吃了,后来传到了平民家中,便是咱们镇子的富人家,也是有冰着这般吃的。”
  顾筠之前小瞧了古代人对于美食的研究,他第一次看到这新型糖葫芦,也是吓了一跳,不过,富贵人家家里都是放在精致的瓷碟里,不是这般简单粗暴的串起来的罢了。
  喜哥儿闻言放下了心,“昨儿阿宵回来,还愁今年桃子下来的太多,若是好卖,着实是件好事儿。”
  顾筠笑道:“应是能卖一段时日。”
  顾筠这般想也是自有他的道理,旁人若是想学,这东西一眼便能学会,但自家麦芽糖和果子都是自产自销,价儿方面相对会便宜些,若是旁人想学着卖,光是要先进麦芽糖,这部分花销,定价就便宜不了。
  不过喜哥儿愁园子里的桃子也没想过在村里卖紫苏桃子姜,一想到这儿,他心里也是无奈。
  其实喜哥儿自打麦收后,便想着着手开始卖紫苏桃子姜了,不过刚等他把紫苏准备好,去园子里搬了筐桃子来,棉哥儿便气冲冲地找来,“气死我了,喜哥儿,那田家怎的能这般做事儿。”
  喜哥儿坐在院子里的水井边,清洗着桃子上的绒毛,闻言轻笑道:“怎的了?谁惹你生气了?”
  棉哥儿气呼呼的拉着喜哥儿的衣袖,“快别洗了,与我去骂骂那田家的夫郎去,没有这般做事儿的!”
  喜哥儿愣了愣,不曾想还有自己的事儿,不由开口道:“怎的了,你先坐下说清楚。”
  棉哥儿恼道:“咱村里都知这紫苏桃子姜是你的手艺,我婆么喊我来你家,过几日便是云程大喜的日子,与你说早些去,抱上团团和圆圆去滚床,不想来的路上,便看到那田家新娶的夫郎在村里卖紫苏桃子姜呢,我与他讲道理,他还一副我欺负了他一般的样子,真真是气人的紧!”
  喜哥儿不由松了口气,他还以为是啥事儿呢,笑道:“这事儿我小爹之前便讲过,这手艺也是他与旁人学的,如今别人学了去,拿来卖,也没甚。”
  不过喜哥儿也是没有想到会这般快的被旁人学会,想来那田家夫郎还挺聪慧的。
  棉哥儿见喜哥儿不为所动,眉眼间不见一丝气恼,疑惑道:“便是如此,也是你在村里第一个卖这冷饮的,他这样,都是一个村子的,也是不该,你真不气?”
  棉哥儿有些无法理解,若是他遇到这事儿,非得拉着云齐去田家闹上一番才是。
  喜哥儿摇了摇头,“我能卖,旁人也能,气甚?不过想想园子里的桃子,有些发愁罢了。”
  棉哥儿叹了口气,搬了个小板凳坐在喜哥儿身边,捋了捋衣袖,帮着他清洗桃子,又问了一遍,“你真不去瞧瞧?”
  “不去了,还得在家里看着团团和圆圆呢。”
  棉哥儿这才注意到一旁的小床,抬眼一看,便和已经醒了,坐起来趴在床沿的团团,透着纱帐大眼瞪小眼。
  棉哥儿哭笑不得,手上沾了水,也没法抱他,“我刚只顾着生气了,没看到团团和圆圆也在这儿,怕不是被我给吵醒了。”
  “那倒不是,你刚进来团团便是醒着的,看了你好一会儿了。”喜哥儿笑道。
  喜哥儿家的俩娃,棉哥儿最是喜爱团团了,白嫩嫩又乖软的小哥儿,香香的,每回来都得抱上好一阵子。
  “前儿遇着冬哥儿,他肚子已是挺大的了,还说呢,若是生个儿子,要和团团定个娃娃亲,可把我羡慕坏了,我想把团团娶回我家去呢。”
  喜哥儿无奈摇头,“这话可不能让阿宵听到,真真是一点儿也听不得旁人要娶他家大馍。”
  棉哥儿闻言笑道:“当爹的都这般,我这孩子的影儿都还没见到,云齐整日里在我耳朵边念叨着想要个像团团一般的小哥儿了。”
  俩哥儿在院子里说着话,喜哥儿东西都备齐了,还是做了锅紫苏桃子姜,送了些给棉哥儿带走,剩下的冰了一阵儿,午时的时候在村里卖了。
  不过自那以后,喜哥儿便没有想着再在村子里卖紫苏桃子姜了,一来是他见过那田家夫郎,眼眸清亮,身上的衣服虽干净,但补丁补补丁,一看便是家境潦倒,让他和他争,喜哥儿着实有些下不去手,家里也不是很缺这一份银钱。
  二来是喜哥儿还能做麦芽糖来卖,也是有些忙,不做周宵也赞成,没得为了那仨瓜俩枣儿的累到自己小夫郎去。
  不过心里总是对园子里的果子发愁的慌,脸色这两日看起来有些不好。
  顾筠见喜哥儿这般,想了一番,正好家里有麦芽糖,便教了喜哥儿做麦芽糖葫芦。
  喜哥儿把手中那串吃完,心里轻松了许多,“若是小集会卖的好,想来去镇上也差不了太多。”
  顾筠见喜哥儿恢复了精神,笑了笑,“不过你一人估摸着忙不过来,我在家看娃,宵儿和你爹他俩这阵子也是忙的抽不出身来,喊上你的小伙伴陪你去,分些银钱与他,果子还是得现切才好。”
  喜哥儿想了想,觉得小爹说的有些道理,米哥儿冬哥儿如今都没空儿,“云程明日成婚,棉哥儿忙完这阵子也无甚事儿,我喊他来帮我。”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