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穿书给权臣冲喜后(穿越重生)——丹锦

时间:2025-06-26 08:49:26  作者:丹锦
  这时代的百姓营养不够,夜盲症多,多吃胡萝卜可以补充维生素A,能有改善。而且胡萝卜带甜味,应该会挺受欢迎。
  姬安:“还有番茄。这个营养价值高,吃着不费力,适合老人和孩子,就是不耐放。不过种植时间灵活,也可以推一波,丰富百姓的菜篮子。”
  上官钧听着他一样一样念叨,笑著称赞:“陛下考虑得很是。”
 
 
第215章 限令
  图国为了换回他们的皇帝,和约签得还算痛快。不过,有一点倒是让姬安有些意外。
  因着几处通信的关系,整件事的顺序是——先签好和约,北边图军接到孙氏的命令撤了,姬安接到军报再发去消息,燕似山才释放图国小皇帝。而在这时,图国使者提了一个“请求”。
  照燕似山转述的话,图国今年该给大盛的马牛羊已经备好,只要派快马传回消息,也能立刻加上和约里添加的药材。只是,希望大盛的大使带东西回启阳时,能顺便“换”回图国的驻盛大使。
  姬安接到消息后很是不解。按说,和约签了,军队撤了,那两边也就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事实上,启阳这边已经解除了对图国大使馆的软禁,恢复以前的警戒模式。
  他把那话转述给上官钧,再问:“孙氏用‘换’这个字,意思是以后两边不再互派大使了?”
  上官钧沉吟片刻,赞成道:“听起来是这样。”
  姬安非常奇怪:“为什么?哪怕他们不再需要大使催交岁币,但留在启阳,就能快速见识到我们的新东西,织毛衣不就是这样传回去的。留人在这边有利无害,取消使馆做什么。”
  这两三年里,想和大盛建交、互设使馆的国家可不少。但姬安不是哪里都答应的,挑挑拣拣,现在启阳也就只有五处外国使馆。
  上官钧眼中就流露出嘲讽:“估计是孙氏和图国主战派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主战派这回战败,图国皇帝还被擒,不得不同意免去我们的岁币。而取消我们在图国的使馆,应该是孙氏对主战派示好的姿态。”
  姬安撇撇嘴:“那随便吧,反正我们还有暗线。也就是每年派一次人去催东西,麻烦一点而已。”
  于是就如此回覆了图国。
  但因是在签完和约之后才提出来,就没再落于纸面,只当双方心照不宣。姬安猜测,孙氏心里可能还是想再派大使来,所以特意这样操作,等到权力更加稳固,随时可以再提。
  总之,图国事毕。盛图新和约一经公布,京中就和上次传回西北大捷的消息时一样,再次一片欢庆声。百姓们还自发组织了一些庆祝活动,不少文人学子也为此写了诗或文章。
  姬安和上官钧回京之后,除去应对图国,还先抓紧了解离京这些日子里积压下的事务。虽有政事堂处理,但大事上他们也需要做到心中有数。
  不过,姬安既回了京,也就再次解禁后宫的宫门。而且每月增加一天出宫日,直到补完前段时间积下的出宫天数为止。后宫为此欢腾,姬安又收获了一大批的好感度。
  等到紧要的事忙完,姬安和上官钧腾出了手,便开始对付出征之前试图拿捏姬安的那批人。
  大盛自开国以来的风气,都是尊重士人,对惹了天子不快的官员,惯例是贬谪到偏僻之地去。
  但姬安不喜欢这样。
  他曾对上官钧说:“偏僻地方穷,百姓本来就生活得不太好,再把那些人派过去,百姓还要不要过日子了。”
  所以,上回就把那批人调到京中的不重要之处,边缘化处理。
  但姬安的态度都已经如此明显,他们还不知道夹着尾巴做人,那这回姬安可就不再客气了。
  姬安都没把这事派给旁人去办,因为办这种事的人必会在史册上留下一个“酷吏”的名声。姬安既不想任用真正的酷吏,也不想自己提拔的臣子担上这个骂名,就干脆自己来了。
  他每晚都要看飞廉军报上来的消息——这是离京之前下的命令。
  那批人身上没有明显的大纰漏,因此躲过了头一次筛查处理。但既然他们的做官理念是为了权和钱,姬安相信,只要深挖,绝对有突破口。
  果然也没出姬安所料,在飞廉军的努力之下,一条条隐蔽的线索渐渐浮出水面。
  只是事情琐碎,姬安晚上的时间都扑在了这上头。
  上官钧知道姬安心里憋着气,其实他自己也是。
  不过他说:“陛下没必要为那些人多耗心力与时间,随便找点什么事给他们做,再设些绊子让他们出点错,也就可以直接摘了官帽。陛下不好做这个恶人,我却无所谓,只交给我来办便好。”
  但姬安没答应。
  上官钧:“陛下可是觉得只罢官太便宜了他们?便是要按律处置,也交给我吧。我白日处理完枢密院的事,还能有些时间,不用陛下每晚都点灯熬油的。”
  姬安依旧摇头:“不行,这事只能我来。如果你出面,必然会变成‘翦除异己’。虽然也是事实吧,但我来做就没有这样的顾虑。我不希望你被人用这事诟病。”
  上官钧看着姬安坚持的模样,一时心里又暖又软。最终也只得叹口气,和姬安一同看数据、出谋划策,争取早日把那批人处理掉。
  不过,最后花费的时间倒也没有两人预计的那么长。
  飞廉军查出几桩旧案,姬安交给不同的御史进行弹劾,再分派给御史台和大理寺查办。有飞廉军的协助,案子倒是不难办,就是走程序总得耗上些时间。
  却没想到,先处理掉几个案子相对好查的人之后,那批人开始纷纷上书请辞。
  姬安一封封拆着辞职信,一边和上官钧说:“他们自己做过什么,看来他们心里都清楚着。”
  上官钧在给姬安按捏着肩颈,同时也垂眼一起看,回道:“像他们那种人,最懂得‘识时务’。明知陛下已容不下他们,与其被翻出错处,不如自请回乡,总还能保有体面。”
  说完,又问:“西北的仗都已打完,陛下可还要查下去?”
  姬安自然听得出他的意思,哼哼道:“便宜他们了!”
  但是那些人既然自动求退,也不好赶尽杀绝。满朝上下都看着,那会寒了人心。
  上官钧轻笑道:“六月底了,陛下想想马上要颁布的土地限购令,是不是就痛快些。”
  姬安一想也是,只要拖上几日再批准这些辞呈就好,于是忍不住跟着笑出声。
  *
  土地限购令这事,是上官钧去年向姬安提出的。
  那时齐万生和师晟从打骨鲁出使归来,拼上了为西北战事做准备的最后一块拼图。而收复西北之后,上官钧认为,也就到了合适的时机。
  这是上官钧上一世颁布过的政令,因此准备得很充分。再和姬安讨论修改过一些细节,趁着收复西北之机过政事堂。
  土地限购令,顾名思义,就是对购买土地的数量做出限制,细致规定了哪些人能够拥有多少土地。
  为了减少推行阻力,有一条是若现有的土地超出规定数目,只是不能再购买,无需退还。但继承人不可继续超额,即人死之后,如果继承人的数量不够完全承继此人的土地,朝廷会回购超出部分。
  对于官员,还更细致,每级官员能拥有的土地数目不一。只要还在官场,就可按担任过的最高官职计,遭贬谪也没有影响。
  另外,若六十岁之后致仕,则过世前可一直保有土地。但六十岁之前辞职者,若无特赦,朝廷则会回购超出部分。
  当姬安和上官钧在政事堂提出土地限购令时,众宰相沉默了许久。
  可以说,这条政令损害的是整个官绅阶层的利益。
  但,上一世上官钧独自一人扛着压力都能推行下去,这次还有姬安这个强力帮手在身旁,政事堂更是无法阻止两人。
  五月中,征西大将军燕伯善发回军报,西北全线收复。
  六月下旬,燕伯善率众将进京献俘。
  京中百姓夹道迎接,喜庆如过年。
  朝野上下亦是一片激动。这么多年了,河西走廊和黄河全局终于又回到了中原王朝手上!
  燕伯善还带来了更振奋人心的消息——西域诸国将在年底派出使者进京,愿尊大盛为宗主,称臣纳贡。
  那些小国原本附属于打骨鲁,现在打骨鲁没了,改投大盛门庭倒也不奇怪。但能得到确切消息,总是件让人高兴的事。
  姬安立刻让太常寺和司天监选定吉日开太庙,带领满朝文武祭祀,将收复西北的大好消息告知列祖列宗。
  七月初一,大朝会上,姬安封赏本次西征的一众功臣。
  燕家父子双双封侯。燕似山除了西征中的战功,还手握生擒图国皇帝的大功,无人能对他的爵位置喙。
  师晟的情报亦是功不可没,凭此封伯。
  之后,就在众官员以为马上会听到庆功宴的消息之时。
  姬安在大朝会上颁布了土地限购令。
  大殿内外先是静了片刻,随即不少人都露出惊恐之色——这么大事,竟然没有在朝中议过!
  许多官员向政事堂众宰相看去。
  众宰相低眉垂眼,只作不觉。
  就在有人忍不住要出列谏言之际。
  上官钧转过身,看着殿中刚受封赏的众将,沉声问:“云朔之地尚在图国手中,诸位将军可有信心为陛下、为大盛收复云朔?”
  燕伯善一身闪亮铠甲,抱着头盔向姬安单膝跪下:“陛下一声令下,臣必效死,收复云朔!”
  燕似山跟着跪下,高声应:“臣必效死,收复云朔!”
  后方众将哗啦啦地跪了一地,齐声道:“臣必效死,收复云朔!”
  声如洪钟,字字如锤,敲击在众官员的心上。
  刚才要迈腿的人悄悄把腿收了回去,努力站稳;刚才已迅速打好谏言腹稿的人暗暗握住袖子,擦掉掌心的冷汗。
  现在的天子,手握善战之雄兵,挟收复西北之威望,朝中还有谁能违逆圣意?
  姬安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上,将下方群臣的些许小动作尽收眼底,不由微微扬唇。
  随即,他将目光转向上官钧。
  心里忍不住想——土地限购令都能实施了,那他俩的婚事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公开了?
 
 
第216章 婚期
  大朝会之后,的确安排了庆功宴。
  一共两场。中午那场在宫里,和平日的宫宴差不多,只是以西征众将为主客。
  今天姬安就没再处理工作,下午歇了歇,再赶晚上的场子。
  地点在皇宫北边的禁军营区里,腾了片地方给铁甲军扎营,这一场就是专门给铁甲军开的,有那么点露营聚餐的意思。
  姬安认为,铁甲军执行了两次最危险的任务,当得起特殊奖赏。而且人数也不是很多,干脆让燕似山全带进了京,和众将一样,过完千秋节再走。
  当然,跟随铁甲军行动的师晟和炮兵队,也被特意叫来了。
  这一顿姬安吃得比中午舒心。众军士看姬安和燕似山、师晟言笑晏晏,还时不时唤些人上去问几句话,一部分人喝酒涨了胆子,就陆陆续续地上前给姬安和上官钧敬酒。
  姬安心情好,又喜欢铁甲军的氛围,来者不拒。虽然每次只喝一口,但架不住人多,到底是喝得多了些。
  上官钧知道姬安喝酒不上脸,一直仔细留意着他的量,觉得差不多了,就劝着他回去休息。
  师晟和燕似山被上官钧目光一扫,也都识趣地跟着劝。
  姬安看看时间,也就站起了身——明天可不休沐,众军士在休假,他和上官钧却还要上班,喝太晚是不好。
  只是,上官钧扶着姬安上了马车,自己却没上去,只叮嘱车夫驾车稳当些。
  姬安在车里听见,揭帘子探头出来问:“二郎不回去?”
  上官钧温声道:“陛下先走一步,我有些事交待铁甲军,说完便回了。”
  姬安皱皱鼻子,故意说:“大司马,背着朕搞事是否不太妥。”
  上官钧微微挑眉,凑到姬安耳边低声道:“那陛下要如何处置臣?”
  温热的气息吹拂过耳根,姬安只觉后脖子蹿上一阵颤栗。
  他轻轻啧一声,缩回车里,传出一句:“先记着账,回头和你慢慢算。”
  上官钧眼中含笑,目送马车慢慢走远。
  姬安倚着车中软枕,闭着眼睛随着车子微微摇晃,翘着的嘴角却是平不下来。
  他自然猜得到上官钧要交待铁甲军什么事。再过不久就是千秋节了,而千秋节一向由上官钧操办。这回既然铁甲军留在京中过节,自然得给他送一份生辰礼。上官钧必是想给他个惊喜。
  姬安寻思完这个,又想起上午开大朝会时冒出的念头——公开两人的婚事,省得年年都要应付一次选秀话题。
  他们两人在一起都已经三年半了,现在就只差一道将当年封后诏书合法化的手续。有这几年粮食增产的政绩,和收复西北的战绩在,想来让政事堂同意并不难。
  千秋节正是个公开的好机会。
  而且,以前冲喜时两人虽喝过合卺酒,但那时简陋得连婚礼都谈不上,上官钧还昏迷着。现在封后大典不太好搞——上官钧毕竟是男的,但是可以补办个婚礼,正正经经祭过天地和太庙,写上玉牒。
  姬安一路琢磨着这事,直到马车停下。
  洪大福和关忠扶着姬安下马车,再扶他进殿。
  姬安失笑:“我没醉,自己能走。”
  关忠劝着他:“陛下千金之躯,还是小心为上。”
  洪大福更直接:“奴瞧陛下先前脚步都有些飘了。”
  姬安只得让两人扶进屋中,感受到一阵舒爽的清凉之意,有点酒意上头的脑袋就清醒了些。
  这里是清凉殿,夏季避暑的地方。
  姬安却是突然愣了下,发现一个刚才没想到的问题——他和上官钧办婚礼,是不是当晚得住到长寿殿或是元德殿去?那里可没有清凉殿这么凉快……
  他略一沉吟,就决定——婚事可以先公开,至于婚礼嘛,筹备上几个月是常事。等到秋天再办,气温正好,穿礼服也不会热。
  姬安坐在榻上,陷入想像当中。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