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看姬安沉思了好一会儿,忍不住再提醒:“陛下,不如还是种在皇庄?可要奴取皇庄图册一观。”
姬安却还是沉吟。
按他原本的想法,皇庄准备用来做主粮或重要经济作物的试验田,而宫内就搞搞蔬菜瓜果。
这时,洪大福也凑上来:“陛下,可以让宫里人种嘛。那么多人呢,肯定有会种的。不会的也可以教,先前种萝卜收萝卜,奴几个不就都是跟着赖大壮学。何况,赖大壮一个人,本来也顾不完这么多地。”
郑永听见,暗暗看他一眼,垂眼没说话。
姬安倒是被这话提醒了——的确,可以把宫里的人手都动员组织起来。而且,除了宦官,还有众多宫女,能搞的也不止是种植,养殖也可以试试。
不过这就不是一拍脑袋便能做的了,得好好规划规划,还需要先了解现在的人员情况。
姬安在心里迅速地打了一份大框架腹稿,重新问赖大壮:“你识字吗?”
赖大壮回道:“只识得一些,会认数字和常见的庄稼果蔬。”
他见姬安轻叹口气,又犹豫着说:“小人妹妹识得多……庄子上不少人要写信,都是托她帮写……”
姬安顿时眼一亮:“那这样,一会儿我带你到能去的地方都看看。你回去了,就对你妹妹说,让她写下来,能种哪些果蔬,该怎么种怎么伺候。先从冬季能种的写起,从选种开始,尽量详细地写到收获。”
经过上次种白萝卜,姬安发现先前看的农书写的还是简单了,可能是一方水土有一方水土的不同细节。这回他可以来一个京城附近地区的详细实操版,只要气候接近的都能拿来就用,别的地方也能参考。
赖大壮却是听得张大了嘴:“陛下……小人怕……做不好……”
姬安笑着安慰:“别怕,你当初怎么教我的内侍,就让你妹妹怎么写。用词越直白越好,要念出去给不识字的人都能听懂。这样,就先写秋冬萝卜怎么种吧,写好送进来,我批改一下,后面你就有底了。”
赖大壮这才忐忑地点点头:“小人和妹妹会认真做。”
姬安:“你先回大司马的庄子住着,我想好怎么安顿你们兄妹,再接你们进京。有什么事,你就到宫里来找朱顺。”
又对郑永说:“一会儿你给他一块牌子,让他能在宫门递牌子找人。再给他结了这个月的月钱,先按着小管事的份例给。”
赖大壮连忙摆手:“陛下上回赏赐的还没用,小人都没做活,不敢拿钱。”
姬安笑道:“怎么没做,编写东西不是活吗。月钱是给你的,等东西送进来了,若是写得好,会再单独给你妹妹结润笔费,按着字数来算。”
赖大壮听得瞪大眼,连忙起身要再跪谢。
姬安赶紧叫住他:“别跪!跪下去你妹妹的钱就没了!”
赖大壮僵在半当中,一时跪也不是,站也不是。
姬安示意他起来,缓和神色续道:“我不喜欢别人动不动就跪我,你以后记住。”
赖大壮躬身应是。
姬安看向郑永:“走吧,先把后宫以外的花园都看看。”
郑永:“奴这便让人备车。”
*
姬安领着人走完一圈附近的小花园回来,郑永照着他先前吩咐的,找人安排赖大壮,并送出宫去。
姬安又对郑永吩咐道:“把现在宫内所有的宦官和宫女整理一份名册给我,信息包括姓名、年龄、负责什么、月银多少。三日够了吗?”
郑永:“奴尊旨,三日内必呈于陛下。”
姬安点个头:“去忙吧。”
郑永退出去,姬安领着洪大福重新回到书房。
朱顺和徐小七立刻起身迎上前。
姬安扫一眼两人摆在侧边的两张台面:“如何了?”
朱顺:“还差一些,请陛下稍坐,马上就能全分完。”
姬安:“你们继续,把奏事的本给大福拿过来。”
一边说,他一边走到书桌后落座。洪大福很快捧着一小摞奏疏过来放下。
姬安数了数,不到十本,诧异道:“这么少?”
朱顺应道:“绝大多数都是贺陛下继位的贺表,而且都是京中官员,没有地方发来的奏疏。”
姬安蹙下眉头——感觉更不对劲了。
他拿起一本翻开,发现恰好就是齐万生的。只有对开两页,简短地写了一下京中百姓为先帝服丧的情形。
大盛的御史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监察百官,二是巡视百姓,有事皆可直奏天子。一句话说,就是皇帝用来盯着官员和百姓的耳目。
所以齐万生这份奏疏虽然写的是寻常事,但正是在履行工作职责。
姬安看完,提笔点上朱砂,在末尾签个“阅”,放在一旁,接着看下一份。
余下的几份不全是出自御史台,但奏事内容都和齐万生那份类似,只是汇报工作,不需要等待批覆。
姬安放下笔,抬头就见朱顺和徐小七立在桌前。
朱顺:“方才余下那些都没再有奏事的。”
姬安:“辛苦你们了。”
接着又把交待给赖大壮的事说了下:“朱顺,赖大壮和你熟,暂时先由你和他对接。他要是有什么困难,你尽量给他解决,解决不了的就告诉我。”
朱顺应了是。
姬安再让人寻个箱子,把那些贺表全装进去,抬角落里放着,这才带着三名内侍回房吃晚饭。
吃完饭,自然就到了姬安去找上官钧上课的时间。
上官钧不喜欢仆人在身边,姬安让徐洪两人留在外头,自己走进内屋。
如今上官钧素衣孝服,日常坐卧之间,看着气势倒是比原先着深色衣衫时要平和些。
见姬安空手而来,上官钧放下书卷:“今日四郎没带着束修?”
姬安一愣,没想到上官钧还会说这种像是玩笑的话,不过也顺口接道:“等出了孝,我给大司马炖上一锅萝卜羊肉汤,正好入冬补补。”
上官钧略略坐直,端起茶杯:“今日想问什么。”
姬安坐在上官钧对面:“我今日收到不少奏疏,但绝大部分都是贺表,奏事的只有不到十份。”
上官钧:“看到贺表,四郎似乎不怎么开心。”
姬安:“也不是不开心,就是看完没什么收获。”
如果是他做成了一件什么事,官员们写贺表夸他,他肯定会高兴,那种贺表至少能提供点情绪价值。但现在他还什么都没做,看那些空洞的彩虹屁当然就没有丝毫感觉,完全是浪费时间。
姬安一边观察着上官钧的神色,一边补充说明:“我一连看了几份都是贺表,后来就让朱顺和小七帮着分了下类。”
上官钧面上没有异样,似乎对“内侍接触奏疏”并不觉得不妥。
姬安就转入正题:“今日所有奏疏,都是在京官员所上,没有地方进奏。便是那几本奏事的,也只是汇报,无需批覆。而且郑永说,奏疏是直接送到宫中,我觉得这很不对劲。
“我大盛幅员如此辽阔,天子了解天下之事的途径就是通过各地奏疏,总不会没有设置专门收发转递的机构吧。大司马,我想听你仔细讲讲奏疏的事。”
上官钧看着姬安,慢慢开口:“四郎想得不错。各地发往京中的奏疏与公文,会先送抵进奏院,由进奏院检查登记,并及时转递章奏房。京中回覆地方的公文亦是如此,经过进奏院往下传。
“章奏房为转承所有奏疏、公文之所,可查看非保密奏疏,会先行滤去无用空文,再转呈御前。天子批阅奏疏,或与宰相、群臣商议,发回章奏房,章奏房转发各处,并督促执行,按时索要汇报。”
姬安立刻抓到其中重点:“所以,在流程上,应该是我先看到奏疏中都写了什么事,再在朝议上或政事堂中讨论?”
先前他就觉得奇怪,每次都是等到开会,他才知道要议什么事。但从集权的逻辑来讲,应当由皇帝来决定哪些事要开会,以及开多大规模的会,这才是皇帝的权力体现。
上官钧继续说:“当年我进政事堂之时,先帝便下令除了直奏于他的奏疏,其余全都直接送到政事堂。后来先帝因病无力理政,直奏文书便是直接送到我手上。”
姬安脑子里转了转,明白过来——先帝当年给上官钧争储位没争过,一生气,就让上官钧进政事堂去明正言顺地看奏疏,等于拐个弯子让上官钧当实质的储君。
他定定看着上官钧:“那又何必让人写今日这些奏疏送过来。”
为了送来今天的这些奏疏,说不定那些官员都抓破脑袋才写出来东西。
姬安:“你是在……考验我吗。”
上官钧扬唇浅浅一笑:“四郎的聪慧令我惊叹。”
他拿起桌上的铃摇一摇。
片刻之后,时和送进一本册子,双手递于姬安,再退出去。
姬安翻开看看,是一份名册,写着人名与详细履历。
上官钧:“这些是有直奏之权的官员。他们的奏疏,以及保密公文,会以实名封口送上来。这两日我收到的,一会儿你都可以拿回去,以后会直接呈递御前。”
姬安:“今后我批完奏疏,会让人送来给大司马过目。”
他也没想着一步到位,这是当初答应过上官钧的“你我批示同样起效”。
上官钧不置可否,只问:“送往政事堂的那部分,可要一并收回?”
姬安反问:“大司马觉得呢?”
这回上官钧倒是表态得很干脆:“看你的意思。”
姬安刚从他手里拿到一点切实的权力,又感受到他此时的支持态度,心情总算好了点。仔细想想,说:“还是先不了,我从目前这些学起。一下数量太多,我怕我看不过来,等适应了再加吧。”
上官钧细看看他,突然道:“说起来,自相识起,我都未曾见四郎有过不高兴的时候。今晚总算头一回见着了。”
姬安扁下嘴,带着点报复心地回他:“那大司马是不是该哄一哄我?”
第31章 累活
上官钧一滞,应当是完全没想过姬安会说这种话。
姬安自然也没想过上官钧会怎么样,看到对方噎这一下的神色,已经足够心情舒畅。
老实说,上官钧要真哄他,姬安还要警惕下。毕竟,两人现在连朋友都还算不上,顶多就是相处还算融洽的合作夥伴。
不过,正当姬安要玩笑一句,把话头带过去时,上官钧却没像平常那样恢复一张冰山脸,而是眼中现出一丝兴味。
上官钧以一种打探的目光看着姬安:“四郎想我怎么哄。”
姬安顿时感觉背上寒毛立了一排,心中忍不住回呛——还有当面问人的?兄弟你可真是凭实力天煞孤星啊!
但他立刻转换了思路——难得上官钧心情不错,倒是个提要求的好时机。
姬安还真有件事想托他办,只是一直没想好,此时顺势说道:“那你帮我核实一下,我身边六名内侍的身份信息吧。”
上官钧扬扬眉:“你觉得他们不对?”
姬安摇下头:“没有。但我以后估计还会顺手让他们办些事,就像今日让朱顺和小七看奏疏。而且他们时时跟着我,总免不了接触到一些机密,和以前不一样了。还是了解清楚一点,心里更有底。”
对郑永姬安就不担心,郑永是能跟在先帝身边的人,肯定已经查清楚了。
姬安前几天一直在犹豫,但今天奏疏这事就让他下了决心。
上官钧应下来,又提点道:“每日奏疏繁多,你若需要人手做分类归总,可以选一些人赐给事中,跟在身旁帮忙。通常会从翰林院里挑人,但也不必局限于翰林院。”
姬安若有所思:“用内侍是不是不行。”
上官钧颇为放松地靠回软枕:“倒也不是,有才之人,用自是无妨。但你身边亲近的人也就那几个,以后事多了,恐怕不够用的。而且也不一定个个堪用,万一还有添乱的。”
姬安:“大司马也有这样一批幕僚吧,能不能先借我几个?”
上官钧又打量一下姬安:“他们跟着我久了,干活有时贪快就会省减,我也能看得明白。换给你用,怕你用不顺手。”
姬安笑笑:“没事,磨合一下就能习惯了。用有经验的,总比没经验的方便。我再从外头挑几个人,让他们帮着带带。”
上官钧思考片刻,说了两个名字:“明日我让他们过去。”
姬安愉快地点头:“好。”
上官钧看着他笑弯的眉眼,突然问:“这算是哄好了?”
姬安心情正好,顺着话回:“我很好哄吧。”
上官钧浅笑一下,没说话。
讲完了事,姬安没再多留,起身告辞。
*
徐小七和洪大福捧着两摞摺本,跟着姬安往回走。
姬安随手拿下一本,边走边翻开看。
徐小七劝道:“路上暗,伤眼睛,陛下回去再看吧。”
姬安:“没事,我就扫两眼。”
的确只是扫两眼,就看到里面夹有半页纸,而且文书上有朱批,只是颜色调得比他用的那种要暗。
很明显,这是上官钧已经处理过的。
姬安将这本放回去,再拿过两本,也打开扫过,和先前一样。
于是姬安没去书房,直接回了卧房,让两人把摺本都放在榻上。看着两摞挺高,但和今天那六摞一比,数量可就少多了。
姬安也懒得想上官钧是特意挑出这些给自己,还是别的都已经发还回去没剩下,总之倚在榻上当看书一样看,顺便吩咐人去把朱顺喊来。
没一会儿,朱顺过来,姬安让三人都坐了。
26/265 首页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