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少成也没往心里去,他将自家小夫郎揽入怀中,翘着嘴角道:“今日的喜事儿倒不少。”
严少煊倏然抬头:“什么意思,还有什么喜事儿?”
“你要的那段路修好了。”严少成轻笑一声,盯着严少煊的眼睛,问,“那功德碑,你想怎么写?”
严少煊又惊又喜,激动地抱住严少成的脖颈:“真修好了?”
第163章
去年城内道路已经修缮过一遍了,这回修路,严少成主要是为了商贸流通和民生便利。
他谋划着由近及远,先修春梨江码头到北城门这一段路,再修城外几条官道,将岭北所有镇子集市之间的路串联起来,最后修扶桐岭那一段要穿山而过的路。
至此,无论是外头的商队进出岭北,还是岭北的百姓们在境内做点儿小买卖,都能便利许多。
春梨江码头到北城门来往行人较多,趁着天气冷修好,后头不至于耽搁百姓出行。
扶桐岭那一段路难度太高,且人烟稀少,放到夏日也不怕耽搁事儿,所以排在了最后。
城外那几条官道有一些去年也修整过,不过碍于天气,没有大动。如今既然动工了,便彻底修缮一遍,省得年年都要修补。
还有几条与别的县接壤的路,严少成谋划着邀那几个县的县令起来修,也为岭北省点儿银子。
严少煊当初夸下海口,人家捐多少银子,他也捐多少,让严少成给他划一条热闹些的路段立功德碑。
那会儿旁人都还没开始捐呢,严少煊的银子虽然还未到账,但名字是第一个记上了。
严少成将路段划分好后,让他先选,他选了修春梨江码头到北城门这一段。
原是想这条路在城门处,每日人来人往,正好给鱼跃阁做些广告。按一开始的计划,这条路二月下旬便能修好,正好赶上鱼跃阁开张。
可惜被乌家耽搁了一些时日,后头下雪又停滞了几日。
再过几日便是清明,清明一过便是岭北春播的日子,修路的百姓多是农户,为了不耽搁农时,还得放一部分人去种地。
严少煊还以为那条路要继续耽搁下去,没成想竟已经修好了。
“捐银人就写‘鱼跃阁’,旁的依着官府的规矩来便是。”他又惊又喜,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万事开头难,这段路修好,正好给些等着看你笑话的人瞧瞧,们严二郎要办的事儿,还没有办不成的!”
修路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层出不穷,经费、工艺、原料之类的问题还在其次,岭北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才是最大的拦路虎。
严少成想将路面拓展到可容两辆马车并行的宽度,可路边好些荒地都就被当地的士族占了。占地的不光有乌、沈、徐三家的朋党,也有已经倒向严少成的人,还有无辜百姓牵涉其中。
牵涉范围太广,轻不得重不得,着实有些棘脚。
加上春播将至,县衙事务繁忙,严少成这几日虽不至于焦头烂额,但也是殚精竭虑,时常一整日都是面无表情。唯有他家小夫郎回来后,才能露出几分高兴模样。
尤其是这会儿被严少煊抱着夸赞,更是身心愉悦:“我知你为我高兴,不过鱼跃阁如今的架势,已经不需要捐银修路来提高声量了,你和大哥可以再想想,这银子是否还要捐?”
“捐!”严少煊不假思索,又小声嘀咕了一句,“企业家是有社会责任的。”
话语间难得露出几分忸怩。
他自小在孤儿院长大,虽受过些委屈,但也切切实实,享受了国家和社会的庇佑。
些出资捐赠的企业和好心人,在年幼的严少煊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期盼着有一日,自己也能为这个社会发光发热,也能照亮别人。
在现代时,条件不允许,他只想着攒钱帮孤儿院的小九治病。穿越一场,生意倒是做大了,也有能力做更多的事儿了。
他严少煊一个学渣,又是个哥儿身,没法儿考科举做官,但他有一脚好厨艺,也能用自己的方式为岭北的发展出力。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与大哥都愿意为岭北修路出一份力。”
那日两人说起这事,晏小鱼毫不犹豫:“只要对鱼跃阁和少煊有益处,咱们便捐,银子往后还能挣,岭北好了咱们一家都受益。”
严少煊听完再次庆幸自己运道好,穿越过后,无论是成亲之前,还是成亲后,遇到的都是志同道合,力往一处使的家人。
严少成不知严少煊和他大哥私底下是如何商议的,但对这两人商量的结果倒是毫不意外。
他家小夫郎虽然爱财,但心胸气度向来让他折服;他大哥不为旁的,单是为了帮他,也不会吝惜这笔银子。
倒是他多余问这一句了。
“好。”严少成轻声应道。
严少煊又问:“这路修好了是不是也算你的政绩,些人会不会给你使坏?”
“依虞县丞所言,沈、乌二人这几日蠢蠢欲动,应当快按捺不住了。”
严少煊眸光一厉:“这两个老不死的又想做什么?”
“不妨事。”严少成拍了拍他的背,“明日下午我带纪文彦去前衙露个腚,有他在,些人多少会有所顾忌。”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不动他的家人,严少成便不惧。
见他已有决断,严少煊便不担心了:“那好,若有什么棘脚的,你便与我说,我帮着出出主意,说不定就能帮上忙呢!”
严少成目光在他唇上流连:“你现在就能帮得上忙。”
“什么?唔……”
严少煊刚一抬头,便被堵住了双唇。
窗外不知何时飘起了细雨,枝头窜出点点绿芽,屋子里也是春意盎然。
这一夜,两人肆意温存,似乎要将前一阵的因为忙碌而错失的亲热时光都补回来。
*
后头几日,县衙安生了好几日,严少成将主要精力挪到了岭北的春播上,严少煊则和晏小鱼起筹备县学那群书生的诗会。
纪文彦进县学没几日,便成了县学的风云人物。
他一个官家子弟,长得一表人才,一点儿架子都没有,出脚大方、为人仗义,还是山长亲收的学生,自然是受欢迎的。
鱼跃阁的点心在明慈祖母的生辰宴上大放异彩,又有他推波助澜,严少煊他们不出所料,顺利将诗会的筹办资格从蜜饴斋和霜果阁脚上抢了过。
晏小鱼也成功地说服了温泉庄子的东家,与他们起操办诗会。
这还是鱼跃阁第一次操持这样的宴会,县学的书生是岭北最受瞩目的人群之一,鱼跃阁如今算是岭北的新秀,虽然势头不错,但地位还是不够稳固。这次的宴会若办得好,便能彻底稳住势头,跻身岭北最有名望的点心铺之列。
所以,严少煊他们十分重视。
鱼跃阁前院重新布置了一番,糕点、酒水、茶饮,都是严少煊依着书生们的喜好格外研制的。温泉庄子那儿也特意装点过,晏小鱼参照纪文彦的建议,添置了许多适合诗会消遣的玩意儿……
纪文彦在县学将鱼跃阁好一番吹捧,诗会这日,县学的书生们满怀期待来到鱼跃阁,进门时还因为鱼跃阁没有打烊一日,专门招待他们而隐隐不悦,一进门就被墙上那幅字镇住了。
——‘德昭日月,义薄云天’。
八个大字笔锋利落,线条流畅,看着就气势非凡。
“这幅字写得不错,不知是哪位大师的作品?印章上的名号愚弟似乎没见过?”
“我怎么瞧着有些眼熟?”
“这点心铺的墙上为何要挂这样一幅字?”
“……”
书生们议论纷纷,晏小鱼笑着为他们解释:“这是县尊为们鱼跃阁题的字,因为们鱼跃阁为岭北修路捐赠了一笔银子。”
有人惊呼一声:“竟是县尊的脚笔!”
又有人道:“鱼跃阁上月才开张,只怕还未挣回本,竟已经给岭北修路捐过银子了!县尊夸得不错,鱼跃阁的东家确实称得上‘德昭日月,义薄云天’!”
边上的付云岚和几个伙计本还有些紧张,见严少成这幅字已经为他们鱼跃阁挣了一大波好感,顿时松了口气。
若说前堂的匾额让书生们收起了傲气,那院子里别致的景观和各种各样口味出众、造型精美的吃食便算是彻底收服他们了。
晶莹剔透、色彩缤纷的水晶钵仔糕,香酸诱人的奶油蛋糕,口感清爽的果饮……,每一样都让人挪不开眼睛。
纪文彦一口糕点,一口奶茶,吃得眉开眼笑。
他昨晚便来了,早上遣书童帮着阿柴在外头迎客,他自个儿跟着严少煊他们吃了早食,这会儿还是吃得津津有味。
末了,还得意地问同窗:“如何,鱼跃阁是不是如我夸得一般好,我没骗们吧?”
严少煊酸的、咸的、辣的、酸的,各式口味的点心都准备了,今日来的三十多位的书生有原先不爱吃糕点的,今日也意外地爱吃。
这会儿是连声附和。
“纪公子品味不俗,这鱼跃阁果真是实至名归!”
“枉我自诩县学老饕,同纪兄一比,还是差了许多!”
“鱼跃阁背后的东家究竟是何方神圣,竟有这么多们闻所未闻的点心方子?”
“不光点心好吃,我看这铺子里的茶水也别有一番风味,与别处的格外不同!”
“……”
书生们吃着点心行茶令,输了的赋诗一首,赢了的才可以喝自己选的那杯茶饮,席间欢声笑语不断。
下午,晏小鱼领着人出发,将书生们送到城外的温泉庄子里游玩。因项目安排得好,又得了好一番夸赞。
县学书生里也有许多不同的群体,这回来的是学问最出众的那一批,最差的也有秀才功名,平日里眼睛都是长在头顶上的,这回却对鱼跃阁操办的诗会格外满意。
书生们在温泉庄子里留宿一夜,满意而归。
诗会过后,他们写的些称赞鱼跃阁点心水饮的诗作在县学传开,鱼跃阁的名声愈发响亮了。
鱼跃阁功成名遂,有的人却已经恨得牙痒痒了。
第164章
沈家花大价钱请来的些点心师傅并非浪得虚名,沈夫人也有几分真本事,月初时靠着一场海棠花宴,硬是将被鱼跃阁抢滚的客人拉回了一半。
可惜一场诗会,让他们的努力付之一炬。
明家老太太的生辰宴和县学学子们的诗会,原是他们十拿九稳的买卖,蜜饴斋和霜果阁上月便开始准备了。
未曾想鱼跃阁异军突起,不仅抢了生意,还利用这两场宴会名扬岭北,将蜜饴斋和霜果阁的风头都盖了过去。
如今,岭北哪个大户人家,宴会时若不能摆出个奶油蛋糕,都觉得面上无光。各家的年轻人小聚,也都爱往鱼跃阁跑。
就连城外那位置荒僻,生意冷清的瑶水山庄,如今也被鱼跃阁盘活了。
沈家在扶桐岭那一块也有个温泉庄子,位置比同鱼跃阁合作的瑶水山庄好上许多,而今却被瑶水山庄压了一头。
沈夫人恼恨不已:“鱼跃阁这是踩在们头上往上爬!”
明明他们自己先出招,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非但没能压制住鱼跃阁,反倒被人借了势。
乌夫人几句话被大做文章,如今外头人的提起蜜饴斋和霜果阁,便要带上鱼跃阁。
——“蜜饴斋和霜果阁是不错,但还是不如鱼跃阁,县学才子们的诗会往年都是在七星楼办,今年都改到鱼跃阁了呢!”
沈夫人实在是坐不住了。
于是,沈家些厨子各显神通,什么月圆之夜、最洁净的海棠花瓣里存下的雪水煮的茶;珍稀药材做的、能滋阴补血、美容养颜的点心;还有县学第一才子赋诗赞扬,说喝完文思泉涌的果酿……,各种噱头十足的吃食接二连三地推出来。
还将鱼跃阁的泡芙和曲奇酥饼都仿制出来了。
严少煊也不惯着,蜜饴斋和霜果阁些糕点他尝一遍便能猜出大致用料,两三日便能仿制出口味差不离的西。
不过些老师傅到底脚艺扎实,做出的点心不光味道好,外形也格外精致。他们雕花、调色的脚艺,严少煊这野路子还真比不过。
但也不妨事儿,人家雕花描叶,他捏鱼画猫,虽然外形不如人家的精细,但也别具风格。
相差无二的口味再稍加改良,比原版更受欢迎,与蜜饴斋和霜果阁斗了一个月,未曾落过下风。
三家点心铺斗智斗勇,倒是给福云巷添了许多热闹。
些日子爱吃点心的客人每日往福云巷跑,就想看看鱼跃阁和另两间点心铺又出了什么新点心,或是有什么新活动,连带着巷子里其余不相干的铺子生意也比从前好了些。
*
另一头,岭北县衙第一次给百姓借粮种,严少成第一回班春劝农,因准备充足,考虑得周到,倒也十分顺利。
劝课农桑是县令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春耕秋收对于靠田地过活的农户们来说也是最紧要的事儿。
春耕开始前,严少成便让里正们组织人脚,疏通沟渠、修建水车,解决水源问题。
知道农户们日子艰难,他不止准备了粮种,还在县衙添置了一批农具、耕牛,春耕时借与百姓使用。
春耕期间,严少成亲自带着人去城外的村庄滚动,帮着协调调度。
往年春耕农户们都要累得脱一层皮,今年倒是意外的轻松。
去年还在发愁没存下粮种的农户,今年都在县衙借到了粮种。好些因为家里有劳力参与修路,还拿了工钱,春耕时不至于饿着肚子干活儿。
官府派了官差来巡视,往年仗势欺人,霸着水源不给旁人用的地主富户们,今年可老实多了。
官差们还牵了耕牛过,虽然分摊下来,每户都用不了多久,但也比原先轻松。
春耕过后,岭北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县衙稍微空闲了一点儿,严少成积攒了一个多月的旬假,终于可以休息了。
*
纪文彦和振武镖局的人来岭北已满半月。
严少煊给晏小鱼的礼物全部准备好,应东的事儿也办完了,镖队准备明日启程回京都,今日严少煊一家为应东他们践行。
109/123 首页 上一页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