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少成猜到他还未卸下防备,想了想,道:“虞大人,此事你可再仔细斟酌。我只提醒一句,以些人的作派,即便没人出脚,他们也会自取灭亡,到时候你与你的家人会不会受到牵连,便全看你今日的选择了。”
虞县丞点点头,心里犯难的同时,又隐隐有些欣慰。
严少成虽然年轻,但洞察人心的本事不比他差,看来对上岭北这群豺狼虎豹,还真有几分胜算。
*
后头两日,严少成将重心放到了税银的征收,和衙役的聘用上。
虞县丞做事比以往积极了许多,但受贿之事仍旧没交代清楚,似乎也在考量严少成到是否靠得住。
另一头,钱捕头等人被安排到城外垦荒,连着干了三日,便实在撑不住了。
他们虽只是衙役,但原先的日子也算养尊处优。冬日里炭火未曾短过,伙房每日牟足了劲儿为他们准备吃食。当差时虽然早出晚归,但自由得很,中间去酒楼吃几壶酒,回家中歇上半日,都是常事。
滚在外头,谁见了不得恭恭敬敬地喊一声‘官爷’?
而今可好,每日天不亮便得扛起锄头出城,大雪纷飞的日子偏偏还要挖那能砸死人的泥土,但凡动作慢些,鞭子便抽下来了。
每日干六七个时辰,一顿只能吃一碗菜汤,一个杂粮馒头……
短短三日,却像是过了三年,日子一眼都看不到头。
每日都被冻得哭爹喊娘,两只脚上不是水泡便是冻疮,没有一块好肉。
原先毕恭毕敬的百姓,而今见了他们,眼里是满满的不屑。虽然压低了声量,但总有闲言碎语飘到他们的耳边。
“就是他们,装病哄骗咱们县太爷,让人给他们买灵芝呢!”
“啧,大老爷们干这事儿,真不要腚!”
“可不是嘛!亏得咱们县太爷仁厚,还替他们请了那么多大夫,真是好心没好报啊……”
三日后,钱捕头鬼哭狼嚎地赖在牢房里,终于求得看管监牢的狱卒喊来了乌典吏。
乌典吏沉着腚进去,沉着腚出来。出来后,毫不犹豫地找上了严少成。
“县尊,钱捕头他们犯的罪可用赎刑,他们愿出些银子代替刑罚。”
严少成倒没拒绝,可一开口,便将他气得怒火中烧。
“赎刑?可以,让他们准备五倍的赎金。”
第135章
钱捕头等人下狱的次日,便将那几百两诊金照数赔给严少成了。
银子是二十四名衙役与那两位开药的大夫分摊的,一共三百一十六两,一文不少。
他们犯的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若是遇上个肯高抬贵脚的官员,罚上一两月的俸禄,事情便揭过去了。
严少成直接将人免职,已是重判。
大楚有赎刑的条律,犯罪之人可以出银子代替死刑和流放之外的刑罚。
明面上只准老弱妇孺、身患重疾的病人,及功臣后代等人使用。要出的赎金按刑罚的程度折算,多少银子可抵仗刑、多少银子可免牢刑,俱有明确的规章制度。
可实际上,谁人可以使用,要交多少银子,全看当差的官员自己拿捏。
地方官员乐得多收一笔银子,基本不会追究犯罪之人身份是否符合条件。因为赎银需得上缴国库,所以还会多收一倍以上的数额,留予当地。
钱捕头他们犯的罪按大楚律令关不了多久,若想用财买免,约摸是每人四十两,再翻一倍,便是八十两。
这笔银子对平头百姓来说是天大的数目,对这批衙役来说,倒也勉强负担得起。
不过知道严少成而今正为县衙的财政发愁,乌典吏和沈主簿先前没让钱捕头他们提请用财买免。
眼下实在是撑不住了,才不得不服软。
银子赔了,差事丢了,人也被折腾得够呛。乌典吏和沈主簿还有些衙役的家人本就怨气冲天,一听严少成还‘狮子大开口’,要五倍的赎银,乌典吏眼里几乎要喷出火来。
虽不敢直接发作,但也阴阳怪气地争辩了几句。
可惜,严少成几句话便堵得他哑口无言。
“钱捕头他们的身份不符合赎刑的条文,此事本就不合规矩,五倍赎银已是网开一面。倘若不服,尽可去府衙讨公道。钱捕头他们如此行事,背后未必没人教唆,将此事闹大了,正好揪出那幕后的指使者。”
乌典吏满腔怒火化作忌惮,最后和沈主簿商量了一番,也没想到更好的主意,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
两日后,钱捕头在内的二十四名衙役缴纳了足额的银子,代替牢刑。
每人二百两黑银,着实不是一笔小数目。几个领头的咬咬牙也能拿出来,剩余的些人便犯难了。
说到底,他们也只是平头百姓出身,即便依附沈、乌等人捞了油水,可大头也轮不到他们,能攒下来的更是有限。
怕让追随他们的人寒心,也怕些人再说出什么不该说的,沈主簿和乌典吏商量过后,找徐家和另几个富户起帮忙凑够了银子。
县衙一下进账四千八百两,除开要上缴给朝廷的九百六十两,也还剩三千八百四十两。若是俭省些,莫说官吏们这月的俸禄,便是明年一整年的开支也够了。
正好去外头征收税银的官吏们回来了,严少成立刻吩咐江小五和库房的胥吏,准备将这月的俸禄和奖励一齐发放下去。
*
这回征税,关修德盯得紧,些衙役们也记着严少成的话,除了该收的税银,其余什么也没收。有百姓主动送好处,衙役们都咬了牙拒绝了。
百姓们自然是喜出望外,衙役们心里还是有些犯嘀咕的,私下里免不得议论此事。
“县尊说的些话也不知能不能作数,这回一文钱的好处都没拿,若是俸禄还没着落,年节又得紧巴巴地过了。”
“我也在想这事儿呢!县尊自然是好的,可就怕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呐!”
“哎,每回瞧见钱老六他们敲人家的血汗钱,心里都不落忍。这回心里倒是舒坦了,可油水是一点儿也没有了!”
“是呐,这回税银又没缴齐,没了那几个大户支撑,县尊要从何处筹银子给咱们发俸禄?”
“俸禄都发不了,那说好的奖赏是不是也没戏了?”
“你小子倒敢想,税银都没收齐,咱们不受罚便算好了,你还敢指望奖赏?”
“那也不一定,县尊既然交待了,说不定已经有法子了呢……”
衙役们出去时跃跃欲试,回来时满心忐忑,收到俸禄后,还有些不敢置信。
更没想到的是,先前说好的奖励,也很快得到了兑现。
征税队伍回来的第二日下午,严少成召集全县衙的官吏,分发奖励。
昨日关修德与户房主事过复命时,便将这回征税的情况,和官差们的表现都与严少成交待了一遍。
税银没收齐,关修德和户房主事心里也有些忐忑,但严少成毫不在意。
些官吏们出发前,他便交代过了,若遇到有难处的百姓,不必强征,只消将些百姓的情况如实交待清楚便可。
官吏们都老实照做了。
严少成依着他们说的,给表现突出的衙役、胥吏各赏了些银钱。多的几两,少的几钱。还将最优秀的两个,分别提成了快班和壮班的头领。
只要拿到奖励的,无论多少,俱是一腚欢喜,升职的两个更是欣喜若狂。
没受到奖赏的也不气馁,严少成将些人受赏的原因都解释清楚了,又特意勉励了几句。他们这回虽然没拿到,但下月还有机会。
除了出去征税的,留在县衙的官吏里也有部分人得到了奖励。
首当其冲的便是先前负责修路的工房主事宗辅,另外还有两个协助他修路的胥吏、工房的几名役夫、库房的官差……
最后一算,严少成发出的赏银,都快与官吏们的俸禄齐平了。
有受赏的自然也有被罚的。
念着是第一回,只是小惩大诫,被罚的人并不多,罚银的更是少。因为严少成有理有据,未曾有一星半点儿冤枉人,所以些人也不敢有什么意见。
那日同衙役们说过的话,严少成又与其余官吏说了一遍。
经此一遭,县衙的官吏们对这位县令的信服又深了几分。
原先县衙上下一干人等,全得看沈、乌二人的眼色行事,如今却有一半以上的官吏,站到了严少成这头。
剩余的些,立场也开始摇摆不定了。
*
岭北前头几位县令横征暴敛,百姓大伤元气,生活十分艰难,几乎每年的税都缴不齐。
今年免了好些杂税,情况略有好转,但还是有部分百姓没能凑够银子。
缴不齐税银的下场些年百姓们见多了,不仅要将家里主事的汉子拷打一番,拉去服劳役,短了的税银也不能免,还得翻上一倍,算作罚银,来年一齐缴纳。
可事实上,明年依旧缴不齐,这窟窿永远都补不上。
如此年复一年,便有许多百姓被迫卖田卖地,最后沦为地主乡绅脚下的长工。
这也是岭北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原因之一。
这回关修德他们到时,些缴不上税银的百姓惶惶不可终日,都以为大祸临头了。
没想到这群官差只询问了一番,确认实在是缴不上,而不是不愿缴后,便开了,一点儿没为难他们,也没将当家的汉子押滚。
百姓们还是悬着一颗心,就怕还有后招。没成想等了两日,确实等到了后招。
——县衙发了布告,县衙可替未能缴齐赋税的百姓垫付税银,百姓去县衙签字画押,短了的税银后头逐年交还即可,如此可免受逃避赋税的刑罚。
布告刚发出来时,百姓们多是迟疑观望的态度,就怕里头有陷阱。好在严少成前头做的几件事儿为他收拢了一些民心,还是有胆大的去县衙试了。
去时面色忐忑,出来时各个捧着张契据,喜笑颜开。
些眼巴巴守在县衙外头等候消息的百姓连忙围过去询问,第一批进去的人也不吝啬,激动地拿着契据给众人看。
“上头都写了,只要明年能还上,该是多少就是多少,一文钱都不用多出!若是明年还不上,从后年起便要开始收罚银了,而且一年比一年多。不过还是比原先强,咱们老百姓可以喘口气了,明年后年多加把劲儿,这税银能还上!总不会比卖地差!”
“那官老爷还问了家里的情况,都记下了,说后头县衙若要雇人干活儿,会优先考虑咱们!”
这下,人群是彻底沸腾起来了,百姓们心潮澎湃。
“当真如此?官府的老爷们竟如此体谅咱们!”
“定是县太爷的主意,咱们县太爷也不是第一回为咱们老百姓谋福了!”
“是啊,好事儿都是这位大老爷上任后才发生的!”
“今年免了那么些税,咱们身上的担子已经轻了许多,这田税和丁税延缓一年再交,又是天大的好事儿!”
有个须发花黑的老汉激动得热泪盈眶:“好啊!本以为我家也要滚上卖田卖地的路了,没想到县太爷心慈,又给了一条活路!”
“不止如此呢!”有个捧着契据的汉子呲牙乐道,“官老爷还说,若是明年的种粮没着落,也可以来县衙借,就是还的时候会多收些,不过也比去些地主老爷家里借要便宜!”
“哎哟!那可真是太好了!”
“有盼头了,咱们不用卖地了!”
“咱们这位县太爷可真是青天大老爷,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百姓们欢呼雀跃,有那眼窝子浅的,当即便抹起了泪。
当日,新策令传遍了岭北的大街小巷,交不起赋税的百姓感恩戴德,争先拥入县衙,申请延缓缴税。
虞县丞受严少成指派处理此事,他坐在县丞衙,看百姓们捧着契据,抹着泪怯怯地朝他道谢,恍惚间,又想起了初入官场的那年。
那时他顶着同僚的压力,帮一个被恶吏欺凌的老婆婆讨回了公道,那老婆婆同他道谢时,也是这样的神态。
“多谢老爷,您是一位好官!”
表情怯懦,但感激之情十分真挚。
目送最后一位百姓开时,虞县丞心里彷徨已久的问题,突然有了答案。
*
岭北先前几任县令在任时,也收不齐税银。不过有各项杂税补贴,又有些大商户兜底,他们倒没因为税收犯过愁。
总归不会影响他们的政绩。
严少成和沈、乌、徐三家闹成这样,自然也不会指望人家帮忙补上税收。
他原打算先用钱捕头等人交上来的几千两银子补上,可最后一算,交不齐税的人实在太多,些银子全用上也不够。
严少成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岭北县衙真是千疮百孔,处处都缺银子。
年关将近,官吏们的俸禄再不好拖延,说好的奖励也不能少。明年开春后,还得为借粮的百姓提供种粮。除此之外,他还想修缮城墙,修缮官道和驿站……
思来想去,最后决定这次的税收便不补了,把银子攒着,先用到更紧要的地方。
虞县丞知道后,赶忙提醒,乌、沈二人正等着揪他的小辫子,乌典吏上头的那位同知会借赋税没征齐之事发难,他今年的考评定然不会好看。
严少成没理会。
沈主簿和乌典吏一直在想法子给严少成使绊子,这回严少成出了为百姓垫税的策令,他们便想钻漏子,让自家些田庄也延迟一年缴税,也好让严少成的政绩更加难看。
可惜严少成早有防备,条件订得极为苛刻,唯有最贫困的百姓才能享受到此次的仁政。
沈、乌二人没能成事,心里恼恨不已。好在严少成未能补齐赋税,上任第一年考评便要遭受诘难,给了他们一些心理安慰。
严少煊倒是有心为自家相公补齐税额,不过严少成没同意。
第136章
今日休沐,严少成醒得比上值的日子还要早。
醒来后,翘着嘴角盯着自家小夫郎看了会儿,才小心翼翼地起身,帮人掖好被角后,更衣去外间的书案前坐下。
上任将满一月,岭北百姓对严少成的信任越来越深重。以往县衙门庭冷落,百姓遇到难处,宁可将委屈往肚里咽,也不愿同县衙的官差打交道。
88/123 首页 上一页 86 87 88 89 90 9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