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三国同人)——醉酒花间

时间:2025-07-12 09:11:39  作者:醉酒花间
  要是害怕血腥场面就闭上眼睛,不对,这小子不是要和张文远去对付一个耍嘴皮子的家伙吗?那有什么好紧张的?
  荀晔点点脑袋,“和聪明人打交道容易被带进沟里,还是要紧张的。”
  不过还是要谢谢吕将军的安慰,那么大个人了不能怕这怕那,下次再有机会一定和将军并肩作战。
  他荀明光也是天生力大无穷,策马也能左右开弓,四舍五入他就是少年董卓少年吕布少年李二凤,将来肯定也能杀的羌胡满地乱爬。
  这次就算了,他再做做心理准备。
  吕布耸耸肩,拿起方天画戟继续擦,“的确,聪明人不好相处,京城水深,稍有不慎就淹死在里面。”
  荀晔眨眨眼,顺着吕奉先的话往下说,“待此间事了,将军还要留在京城吗?”
  “留在京城干什么?把最后两万并州军也糟蹋了?”吕大将军愤愤道,“早知道进京会是这般境况,当初就该继续留在并州打胡人。”
  并州羌胡横行,朝廷平时不管他们死活也就算了,京城出点事还把他们仅有的一点精兵都调走,什么事情都要从地方调兵还要京师禁军干什么?
  并州本地的兵马被丁原带到京城,之后接管并州的的董卓压根没去过并州,看京城局势不对紧接着也调转马头进京,他都不敢想兵力空虚的并州现在是什么情况。
  胡人可不管什么仁义道德,逮着机会就会咬上一口,肯定不会放过州郡空虚的大好时机。
  虽然老家那儿已经没有亲人了,但是从小生活的地方彻底被羌胡占据也够糟心的。
  荀晔试探道,“将军想回并州?”
  “没想好,再说吧。”吕布漫不经心的回道,“回去也不是什么好出路,那些胡人比京城的软刀子凶残多了。”
  之后要怎么办等他杀了董卓收回兵马再说,现在商量这个还太早。
  并州苦寒,他老家五原郡更是极边,中原腹地出身的世家子还能跟他跑去偏远边地和胡人干仗?
  荀晔摸摸鼻子,准备解决完董卓再好好和吕大将军规划将来。
  他不是什么正经世家子,不对,这和他是不是世家子没有关系,腿长在他自己身上,只要想去他哪儿都去得。
  毕竟他最开始就是拿京城当中转站,即便吕布不说他也要想办法把人哄回并州。
  并州好并州妙,边边角角最适合苟,吕大老虎只需要安心打仗,动脑子的活儿他另有安排。
  正说着,外面忽然有仆从说黄门侍郎荀攸来访。
  荀晔愣了一下,连忙起身出去,“兄长应该是来找我的。”
  吕布摆摆手,“去吧去吧,自己家别客气。”
  他和荀司空都只是点头之交,和荀侍郎更是没有半点交情,怎么想也不会是来找他。
  除非明天计划有变。
  吕布手上动作一顿,这时候亲自到他府上找人,该不会计划真的有变吧?
  荀晔将忽然找过来的堂兄带去他住的小院儿,准备好茶点落座之后才问道,“兄长怎么亲自来了?”
  将军府周边住的都是董卓亲信,之前有什么事都是派人来传消息然后他出去,他名不见经传去哪儿都不起眼,攸哥好歹是个名士被人看到就不好了。
  “董卓急着迁都,为兄来寻幼弟合情合理。”荀攸说道,“明光,明日早朝你可愿随叔祖进宫?”
  “随叔祖进宫?”荀晔不太明白,“可是宫中有变故?”
  “并无。”荀攸抬眸,眼里是少见的郑重,“宫中没有变故,让你随叔祖进宫是为了将来。”
  京城风起云涌,京城之外也不曾消停。关东联军陆续出兵,虽说胜少败多,但也牵制住了董卓手下大部分兵力。
  前几日董卓令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和越骑校尉王瑰携诏书去河内、酸枣、鲁阳劝降,结果袁绍下令杀死胡母班、吴修、王瑰,袁术也将阴修捉拿处死,只有韩融因名望德行幸免于难。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袁氏兄弟独断专行不讲道理,盟军内部必然不会太平。
  冀州牧韩馥坐镇邺城为河内的袁绍、王匡提供粮草,只是袁绍野心勃勃,且之前已经和他有过冲突,二者真要相争他冀州牧的位置坐不稳。
  韩文节为人厚道,族人乡亲都已在邺城安顿好,没有意外的话他们会一直在那里避难。
  即便冀州易主,有几位叔父上下打点,族人乡亲的安危也可以保证,但是袁本初的为人……总归不太稳当。
  关东联盟的诸侯都有私心,董卓死后联盟各路兵马极有可能陷入内乱,到时哪儿都躲不开战乱。
  董卓祸国殃民罪不可赦,他死后被他提拔上来的官员极有可能被黜落,不过奉诏除贼救天子于水火之中是天大的功劳,谋划诛杀董卓可以功过相抵。
  荀氏在两次党锢之祸中损失惨重,家中已多年无人官至一方主官,叔祖被董卓提拔为司空完全是意外。
  族中长辈位极人臣是好事,奈何提拔他的是狼子野心臭名昭著的窃国贼。
  问题就出在这里。
  忠义难两全,董卓再怎么作恶多端也是提拔了叔祖的人,若留在朝堂难保会有人以此攻讦,所以叔祖功成之后只能退隐。
  即便不退隐,叔祖那么大年纪也不能再折腾。
  稳妥起见,他们必须趁除掉董卓的机会给家族多谋几条出路。
  荀晔听的认真,等荀攸说完才问道,“兄长的意思是,以诛灭董卓之功出任一方主官?”
  荀攸点头,“冀州能保持安稳再好不过,如果将来冀州生乱,至少让族人还有别的地方可去。”
  叔祖年迈无法远行,之后会在洛阳周边寻一灵山隐居,只要朝廷还在,筹谋除董的功劳足以保他老人家平安。
  中原越来越乱,冀州远离中原又没有脱离中原,不知将来会如何发展,倒是蜀地山高路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这边事情结束他会去蜀地看看。
  如此一来,就只剩下年纪尚小的从弟未有着落。
  别说一直跟着吕布,筹谋诛杀董卓时以吕奉先为主那是依仗吕奉先的武力,那人勇武却无甚智谋,总不能一直跟在他身边当一小小主簿。
  还有先前的安排,吕布进宫诛杀董卓,高顺将董卓亲信诱至相国府聚而杀之,张辽联络各营并州兵稳住局面,明光呢?为何要去看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校尉?
  平时谋划出力再多天子都看不到,所有人都在关注宫中,天子只会凭他看到的情况来论功行赏。
  从弟年岁尚小,又不像他是应召进京,不在天子面前露脸等事情结束上奏表功会吃大亏。
  荀晔纠结了一会儿,到底还是说道,“兄长,贾诩此人不可小觑。明日我随叔祖进宫,劳烦兄长去贾诩府上将人看住,寸步不离的那种,千万不要让他有机会和外人接触。”
  虽然他感觉以他的资历当一方主官不够格,但是再一想也没什么不够格的,某些人寸功未立单凭家族威望都能官至高位,他这好歹还有点真功劳。
  当就当,不心虚。
  不过贾诩依旧不能放过。
  话说回来,看守贾诩的活儿攸哥好像比他更合适。
  既然贾诩那儿有攸哥,那他和张辽明早一起进宫,到时候宫里有什么意外也能搭把手。
  荀攸不明所以,但是看他郑重其事的样子还是点了点头,“进宫虽有风险,但于你于家族皆利大于弊。你弓马娴熟精通武艺,若吕布刺董失败,有你在场也能以防万一。”
  事关重大,有备无患。
  他们本来准备让越骑校尉伍孚怀刀入宫,但是董卓纵横沙场几十年,伍校尉从未领过兵打过仗,只怕不是董贼的对手。
  明光虽然也不曾见识过沙场征战,但是这些天的表现足以让众人信服,他比伍校尉更合适当那个后手。
  荀晔:……
  不知为何,感觉像是不放心吕布挑大梁所以才让他一起进宫,在天子面前露脸好方便事后论功行赏反倒是其次。
  如果刺杀董卓失败,到时所有人都整整齐齐黄泉路上作伴,哪儿还有什么论功行赏?
  刚还想着这次的风头都留给吕大将军,他再磨蹭磨蹭做做心理准备下次有机会再并肩作战,没想到机会硬追着他不放。
  行吧,现在调整还来得及。
  幸好吕奉先没跟来,要是让吕大老虎听出言下之意是对他不放心,这次的计划估计也要胎死腹中。
  ……
  第二天,贾诩府邸。
  平平无奇的贾校尉看着端坐在对面的荀侍郎,向来从容的脸上隐隐有些崩溃。
  一上午了!一上午什么都不说就干坐着!这人到底干什么来了?
 
 
第23章 牛牛向前冲
  *
  ——德不配位, 必有灾殃。
  老话说的很有道理,奈何董相国进京后一手遮天,早已将修德立身忘的干干净净。
  迁都不是小事, 即便今日不是朔望朝参,董卓还是将所有有资格上朝的官员都召至皇宫。
  有资格上朝的官员很多,但能进殿的只有三公九卿和食俸二千石以上的官员, 其他官员都在殿外候着。
  南宫焚毁之后天子移居北宫, 百官上朝的地方也从南宫嘉德殿变成北宫崇德殿。
  破晓时分, 天色尚未大亮, 身着朝服的当朝重臣已在殿中等候, 殿外也满满当当都是人, 只等董卓亲口宣布迁都长安。
  光武定都洛阳一百六十余载,吏民商贾各得其所,关东讨董联军是怎么回事大家心知肚明,完全没有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迁都的必要。
  昔盘庚五迁, 殷民胥怨,故作《盘庚》三篇以晓天下之民。迫于天灾无奈迁都百姓尚且不愿, 因为董相国的私心迁更会导致民怨沸腾。
  天下正乱, 百姓惶惶,贸然迁都对朝廷百害而无一利,董相国不要欺朝廷太甚。
  迁都的提议出来后反对的声音很大,然而董卓的拳头也很大。
  因为反对迁都而丢官丢命的官员太多,现在就算群臣依旧都不赞同迁都也都不敢再说什么。开口要么丢官要么丢命, 董卓不会因为他们的反对改变主意, 死也是白死那还是苟活着吧。
  天子刘协面南而坐, 暮气沉沉神情木然,看上去完全不像不到十岁的孩子。
  陈留王刘协机智聪颖敢说敢言, 董卓以此为由将他推上皇位,陈留王刘协变成天子刘协,那个小小年纪便临危不乱的刘协便彻底消失了。
  荀爽看了眼沉默不言的小皇帝,无声叹气。
  董卓残暴弑杀,崇德殿的柱子不知道沾了多少忠臣热血,整个皇宫都仿佛带着洗不去的血腥味。
  天子继位后几乎每天都能亲眼看到董卓残害忠良,如今连曾经贵为天子的弘农王也被毒杀,他整日担惊受怕如何能像以前一样?
  造孽啊。
  司徒兼尚书令王允眉头紧皱,“卯时已到,袁太傅怎的还未出现?”
  不只太傅袁隗,太仆袁基也不见踪影。
  有资格进殿议事的朝臣只有他们几个,少一个人都很明显,今天却一下子少了两个,难道袁氏又在瞒着他们搞幺蛾子?
  “许是路上耽搁了。”荀爽温声回道,时不时抬眼往外看,只低头时方泄露出一丝焦急。
  不光袁隗袁基不见踪影,董卓也没来。
  虽然董相国上朝向来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从来不管时辰早晚,而且还提前透了口风说今日早朝宣布迁都事宜,但是在见到人之前还是会感到焦躁。
  或者说,只有亲眼看到董卓伏诛,他才能彻底安心。
  有资格进殿的官员不多,他不是董卓不能贸然带人进殿,侄孙只能以吕布下属的身份和吕布一同进宫。
  吕奉先充任董卓的随身护卫,董卓不到他们自然也到不了。
  偏偏是这个时候。
  王允捏捏拳头,忍住出去查看情况的冲动耐着性子继续等。
  董卓进京后废立天子毒杀太后,广植党羽培养亲信,为了站稳脚跟极力拉拢朝臣。
  硬着骨头以卵击石只能白白丢掉性命,他和司空荀爽等人只能尽力迎合来换取董卓信任伺机而行。
  太傅袁隗和董卓关系复杂,以防万一诛董之事他们从未和袁氏以及袁氏门生提及,但是偏偏这个时候袁隗袁基和董卓一同缺席,难不成……
  两位谋划诛董的主谋对视一眼,眼中是如出一辙的揪心。
  时间一点点过去,殿中气氛越发压抑,不知过了多久,姗姗来迟的董相国终于出现。
  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身后还有威风八面的吕奉先随行,所过之处隐隐有血腥味散开,大摇大摆丝毫不将天子群臣放在眼里。
  如此场面并不罕见,董卓每次上朝都是这般,每一次都能让满朝文武咬牙切齿。
  想鼓起勇气站出来怒斥董贼列数罪状,又怕和曾经站出来的同僚一样被当场拖出去砍头烹杀,最后还是敢怒不敢言。
  吕布不着痕迹的朝面容肃穆的荀司空点点头示意计划照常,然后握着锃光瓦亮的方天画戟侍立董卓身后。
  中郎将秩比二千石,他本有资格光明正大的站在崇德殿参与朝会,而不是现在这样被所有人都当成董卓老贼的附庸。
  耐心点吕奉先,苦日子马上要结束了。
  董卓老贼的性命他来了结,殿外候着的老贼亲兵交给他将军府的亲兵,有张文远在殿外守着保证没有一个漏网之鱼。
  殿内皆是位高权重之辈,能搞事儿的已经没了,剩下的这些生不出乱,外头的朝臣中倒是有不少老贼拥趸,有明光在也不用担心。
  司空大人安心,一切按原计划进行。
  吕大将军躁动的舔舔虎牙,已经快要控制不住蠢蠢欲动的方天画戟。
  荀爽收到来自吕布的示意悄然松了口气,没事就好,没事就好,真要在事发前夕出差池他们一个都跑不掉。
  朝堂上董卓一手遮天,只要董相国到场,人员不齐也不妨碍朝会进行。
  天子年幼,朝会早已变成走过场。
  董相国懒得拐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关东逆贼作乱,洛阳危在旦夕,远观关中地广人丰,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更有潼关天险可避逆贼兵锋。诸位且做准备,三日后迁都长安。”
  在洛阳干什么都束手束脚,将都城迁到长安谁都别想再忤逆他。
  小皇帝握紧双手,恨不得将拿刀将董卓砍成肉酱,可是他人小力弱,就算豁出去性命也无济于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