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三国同人)——醉酒花间

时间:2025-07-12 09:11:39  作者:醉酒花间
  忙活一晚上大家都累了,他去让伙房起灶做饭,将军填饱肚子再发愁。
  吕布摆摆手让他去安排,坐在塌了一半的矮墙上托着脸继续发愁,连董卓留下的泼天富贵都没法让他开心。
  金银珠宝的确重要,但是本事不够大也守不住。
  就像董卓,老东西这半年来在京城可谓是翻手云覆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连天子都想杀就杀,满朝文武看着他嚣张跋扈都敢怒不敢言。
  现在呢,攒下的家底都便宜了他吕奉先。
  好在他有自知之明,知道单靠自己守不住这么多好东西,得有个聪明人在前面顶着才行。
  找个靠谱的主公挡在前头吃肉,他们跟在后头喝没有风险的汤,虽然吃到肚子里的少了点,但也好过吃肉不成反被噎死。
  他吕奉先已经不是刚进京时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大傻子,现在的他可能离聪明人还有点距离,但是绝对不傻。
  所以到底怎么才能让荀司空主动派明光去并州?
  发愁。
  荀晔没注意仨人在旁边嘀咕什么,简单吃点东西继续投入工作,忙活了一上午才粗粗看完所有的竹简,也不管地上脏不脏直接躺下。
  富贵迷人眼,心跳太快,缓一缓。
  高顺看看那堆的比他都高的竹简,再一次确定文书的活儿必须找文化人来干。
  军中可以少几个能打的将领,但是必须得有处理军务的主簿。
  明光这次在天子和群臣面前露了脸,再加上荀司空的诛董首功,论功行赏之后肯定不会继续当一小小主簿。
  回城后让张文远和将军说说,信不过京城的人可以从他们并州军里挑些识文断字的出来,反正不能再一个人当成两个人使唤。
  荀晔缓了一会儿坐起来,让张辽高顺过来帮忙把竹简收起来带走。
  他们不需要给朝廷省事儿,但是得尽量给自己减少工作量。
  等到并州后清点家底的活儿估计还是他来干,有这些账目供他参考比一点一点从头整理强太多了。
  所以吕大将军什么时候开口邀请他一起去并州?
  发愁。
  众人又在藏宝库吃了午饭休息休息,养足精神才启程回京。
  皇宫里,荀司空等的望眼欲穿。
  他知道劝降招安这种事情急不得,也知道有勇武无双的吕奉先同行不会有危险,但是家里的臭小子实在没法让他放心。
  他都敢单人单骑堵宫门,还有什么事情干不出来?
  最乱的一天已经过去,天子身边有足够多的肱股之臣,任命书也都发了下去,朝堂各官署很快补足人手恢复如常。
  事情都由王允来安排,不明所以的朝中重臣自然而然觉得接下来由王司徒总揽朝政,王司徒本人也没有反驳。
  就是当日同在崇德殿中的其他几位大人的表情不太好。
  除董是荀司空的谋划,拉拢吕布是荀家小辈明光以身犯险,最后动手也是荀司空护在天子面前率先发难,再由吕奉先动手诛杀董卓以及荀明光守在宫门震慑群臣禁军。
  现在可好,事情还没有尘埃落定王司徒就急着揽功夺权,吃相未免太难看。
  荀司空对此没什么反应,他过几天就辞官不干,朝堂上就算掀起腥风血雨也和他没有关系。
  只是可怜了年幼的天子。
  荀爽摇了摇头,强迫自己静下心来等外出招安的俩人回来复命。
  小皇帝想不了那么多,他感觉京城所有的乱象都是董卓带来的,只要除掉董卓天下就能恢复太平。
  老司空诛董有功,他要好好想想怎么封赏。
  谋划除掉董卓的时候他帮不上忙,论功行赏肯定用得到他。
  玉玺在他手里,还得他拿玉玺盖印呢。
  小皇帝的意思很明显,荀司空是首功,必须重重有赏。
  董卓是窃国奸贼,除掉董卓是天大的功劳,要不是荀司空忍辱负重谋划除贼,他还不知道要过多少提心吊胆朝不保夕的日子。
  赏,所有参与诛董的功臣都重重有赏。
  他亲自来写诏书,待会儿写好之后大家都看看,没有意见的话就盖上大印,也算是表达他的感激之情。
  老司空说参与谋划除掉董卓的大臣有很多,比如黄门侍郎荀攸、长史何顒、越骑校尉伍孚等人,忠臣不畏董贼淫威,他身为天子也不能太小气。
  封侯!赐爵!
  小皇帝坐在案前奋笔疾书,王允看的眼皮子直跳,等草拟的封赏送到他面前眉头皱的能夹死苍蝇。
  “司空荀爽,封平阴侯。”
  “吕都亭侯帐下主簿荀晔,封苑陵侯。”
  “陛下,这是否有些不妥?”
  王司徒不太满意,虽然封侯的不只荀氏两人,他和诛杀董卓的吕布同样也是封侯,但是荀氏祖孙二人同时封侯还都是县侯是不是过分了?
  荀慈明官至司空封侯尚可,荀明光小小年纪如何能和他们一样?
  陛下实在想封的话一个亭侯就顶天了,不可过分提拔。
  小皇帝难得叛逆,“荀小将军劳苦功高,朕觉得他值得。”
  年纪小怎么了?如果没有荀小将军拉拢吕布,除董计划能像现在这么顺利?如果没有荀小将军当机立断守住宫门,禁军能不作乱?
  殿中群臣年纪倒是都比荀小将军大,也没见他们对计划有什么帮助。
  就封!就封!
  要不是直接封三个侯有点不合适,他甚至想连那位没见着的荀侍郎一起封着。
  都是为大汉呕心沥血的好臣子,再怎么加恩也不为过。
  不封侯也不会亏待荀侍郎,回头悄悄问问荀侍郎想当什么官,只要不是三公这种已经被占满名额的官,就算是九卿也没关系。
  旁边其他人对王司徒这两天的大权独揽已有不满,见状也都站出来支持天子,“董贼伏诛,荀司空当居首功,荀小将军震慑禁军同样不可或缺,理应封侯。”
  陛下这两天正是回护荀氏的时候,就算不故意和王允作对,卖荀氏个好也没坏处。
  小皇帝得到其他人的支持更觉得自己没错,不听王允的反驳直接敲定,“就这样就这样,众卿再看看其他功臣的封赏可有问题?”
  要封的功臣基本上都在现场,让他们自己商量,有意见就直接提,不用不好意思。
  天子亲自草拟的封赏,受封赏的本人自然不会有意见。
  主要是小皇帝大方,当了几个月的皇帝后有杨彪等人的教导对朝政也不算一无所知,给出的封赏合情合理又稍稍超过正常水准,他们高兴还来不及,怎么可能有意见?
  哦,除了王司徒。
  王司徒也被封为县侯,但是大概是看荀氏一下子多了两个县侯心里不平衡,所以脸上的表情自始至终都不怎么好。
  切,搭理他呢。
  要不是荀司空不方便进宫找天子要诏书,在天子面前过明路的功劳怎么也落不到他身上,白捡个县侯还这么多事儿,不要的话可以给他们,他们不嫉妒荀司空家一下子多两个县侯。
  咋?不准人家荀小将军少年封侯?
  拜托,昔年冠军侯也是十八岁以军功封侯,二十岁出头就加拜大司马骠骑将军位极人臣,他们荀小将军虽然没有军功,但是除贼的功劳也不差。
  不是谁家孩子都能在十六七岁的时候深入龙潭虎穴配合长辈的谋划,董卓凶残,吕布也没比他好哪儿去,那是真的有丢掉性命的危险。
  人家都豁出去性命了封个侯有问题吗?没问题!
  荀爽也没想到天子会如此大方,不过这些天因为谋划除贼天天胆战心惊,家里的臭小子还不止一次以身犯险,再多封赏都是他们应得的。
  他自己谦虚之下还能推辞几句,明光和公达的封赏连谦虚都不用。
  他们家孩子那么优秀,封什么都值得。
  殿中气氛略有些古怪,不过小皇帝心大什么都没感觉到,草拟的封赏得到众位卿家的一致好评后立刻开始动笔写皇诏。
  王允气的胡子一颤一颤的,但是又不能当着众臣的面驳斥天子,只能压着火气安慰自己荀氏一老一少不足为惧。
  若他是荀爽,他最开始就不会让荀晔一个毛头小子进宫。
  虽然那小子年纪小面生最适合派去策反吕布还不被董卓起疑心,但是年纪太小论功行赏时必定吃亏。
  就算陛下冒天下之大不韪给他封了县侯,绝对不会太高给他太高的官职。
  换成黄门侍郎荀攸进宫就不一样了,荀攸已有名声在外,再加上诛灭董卓的功劳,在袁氏满门被灭的情况下以功晋封三公九卿都没问题。
  如果在天子面前大放异彩的是荀公达,他想把持朝政一定没有现在容易。
  现在进宫的是年纪尚小的荀晔,让个太守都是顶天,封侯也没关系。
  小小成童乳臭未干不通权术,翻不出他的手掌心。
  “阿嚏——”
  宫门外,荀晔掩面打了个喷嚏。
  旁边三个人都转头看,“怎么了?”
  荀晔揉揉鼻子,“没事没事,应该是有人在背地里骂我。”
  这两天杀的人有点多,死者在黄泉路上相遇然后集体骂他也不是不可能。
  进宫复命比较重要,几人没在门口耽搁,加快脚步去崇德殿交差。
  之前接任务的时候只荀晔和吕布两个人进去,这次复命是露脸的活儿,同样劳苦功高的张辽和高顺也得一起进去。
  天子年纪小,平时负责教导他的杨彪杨大人还没回来,身边连个能提醒的人都没有,论功行赏的时候把他们俩漏掉哭都没地儿哭。
  小皇帝封赏和朝廷按规矩封赏区别大了,前者是天子亲封,后者不光封的随便可能还会克扣。
  他们记得没用,又不能让他们亲自去天子面前说“陛下陛下,你把我们哥俩忘啦”。
  虽然天子现在和摆设没什么区别,但是他们敢这么失礼的话最后肯定会变成“功过相抵”什么都没有。
  攸哥说的对,多露脸没坏处。
  董卓旧部不会再作乱,京城最大的威胁就此消失,上到天子下到群臣都松了口气。
  死董卓一个幸福千万家,诛董的功劳洒在满殿功臣身上,所有人都满面红光好像还能再为大汉奋斗五百年。
  荀司空已是三公,京中宅邸也不缺,单单一个县侯小皇帝还觉得委屈了他,又在诏书后面加了一堆赏赐。
  荀晔之前的官职在满殿公卿眼中和白身也没什么区别,小皇帝大手一挥给他封了个强弩将军,然后进封苑陵侯,诏书后面同样是一堆赏赐。
  这次论功行赏一共封了四个县侯,荀晔荀爽两个,还有就是吕布和王允。
  中郎将、都亭侯吕奉先封奋威将军,假节,仪同三司,进封温侯。
  王允本就以尚书令兼任司徒,和荀爽一样官职升无可升,于是也只是进封县侯。
  其他大人也都升官的升官封爵的封爵,小皇帝为了显示他的看重愣是不让别人代笔,所有的诏书都亲自写并亲自盖章。
  在天子面前露面就是有好处,小皇帝写诏书的时候的确没想到张辽高顺,看到两位英姿飒爽的年轻将领后又加了两份诏书给他们都封了中郎将,兵马由吕将军做主从董卓旧部中调就行。
  小皇帝脸色微红,是他的错,竟然把冲杀在最前面的两位将领给忘了。
  张文远张将军在殿外解决董贼的亲兵侍卫,高伏义高将军的任务就更危险了,仅凭不到两百亲卫就去相国府诱杀所有董贼亲信,稍有不慎就会被留守相国府的凉州兵反杀。
  真是的,忘了谁也不能忘了他们两位。
  王司徒也是,怎么不提醒他一下,要是杨司徒在这儿肯定不会让他有那么大的疏漏。
  好在两位将军出现在殿中让他想了起来,要是一直没有想起来岂不是寒了功臣的心?
  小皇帝心里有些对不起被他忘掉的两位将军,于是在后面的赏赐中又加了一长溜儿的金银珠宝。
  武将爱财,给钱肯定没错。
  张辽都快乐疯了,但是大庭广众之下不能表现出来,只能强行将嘴角压下去努力表现的和高顺一样稳重。
  天呐,中郎将,陛下真大方。
  这种一步升天的事情竟然落到了他张文远身上,他祖坟冒青烟了吗?
  封赏结束,众臣各自打道回府。
  昨天荀爽主动请命留下陪皇帝,今天王允在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便开口要留下。
  他不是不放心荀司空,而是老司空年纪大了,宫里毕竟睡不踏实,累了两天还是回府上歇着为好。
  其他人:……
  得,您说什么就是什么。
  荀晔敏锐的察觉到气氛的变化,什么情况?王司徒在他不知道的时候欺负他们家叔祖?
  这就开始勾心斗角了?
  荀爽宠辱不惊,挥别殿中同僚便慢悠悠往外走,并不在意王司徒的小心思。
  殿中众人见状,不由再次感叹司空大人淡泊名利实乃真名士。
  大家伙儿忙活了两天,吕布也要回府和家人报平安,高顺张辽跟他回将军府,荀晔则是跟他们家叔祖一起回府。
  司空府邸,荀攸在门外等候已久。
  荀晔翻身下马开开心心的上前和堂兄打招呼,并把小皇帝亲自写的封赏诏书交给他。
  升官快乐,攸哥同喜。
  荀攸无奈笑笑,上前将他们家叔祖扶下来。
  “叔祖叔祖,我也来扶。”荀晔屁颠屁颠上前,有些事情在外面不好说,得回家关上门才能问,“叔祖,您有没有感觉王司徒不太对劲?”
  明明昨天进宫还好好的,怎么今天就开始阴阳怪气?
  “权势迷人眼,王子师想独揽大权,自然看叔祖不顺眼。”荀爽回到熟悉的房间坐下,长舒一口气,然后似笑非笑的看向毫无认错之意的侄孙,“宫中禁军足有两千五百人,明光一人守宫门,当真是神勇不凡。”
  荀晔笑的眼睛只剩下一条缝,嘴上却很是矜持的回道,“哪里哪里,一般般啦。”
  面上一本正经,实际已经美的冒泡儿。
  继续继续,叔祖继续夸,不要停不要停。
  然而接下来的场面却不像他想的那么快乐。
  听到某个臭小子一人挡在两千五百禁军前的荀攸当即沉下脸,“一人守宫门?胡闹!”
  荀爽抿了口热茶,“不只呢,咱们明光艺高人胆大,不光一人守宫门,还主动请命去董贼亲信大营传诏劝降,请命之前甚至连招呼都不和叔祖打一声。”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