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逍遥农家子——梦之草

时间:2016-03-02 19:09:06  作者:梦之草

    要是钟庆然知道周掌柜这么看待他,定会反驳几句。也就近几个月养病,伙食较以往都要好,才养的他这么健康,搁以前,恐怕只有身体壮实这一项还算能拿得出手,其他却是不能与现在相提并论。
    周掌柜没有难为钟家人,既然钟老爷子不作声,就表示默认钟庆然这一行为。他略一合计,知道不会对鸿泰酒楼产生实质性影响,不过少了一个把控钟家人的便利条件,略微有些遗憾罢了。想明白后,周掌柜叫人重新拟了份契约。
    农家像钟庆然这般年纪也不算小了,显见得家里对他很是宠爱,有这种稍显出格的行为倒也没引起周掌柜太多注意。
    契约再次誊写完毕,钟庆然照着上面内容逐条为钟家人念了一遍,确定无误之后,钟老爷子在上面签字画押,此次交易就算完成。剩下的事情便交给童氏,为了避免闲言碎语,钟老爷子也跟着周掌柜前往灶房。
    不多时,厨房中只剩钟老爷子夫妇和周掌柜三人,闲杂人等全被清理出去。
    童氏将‘酱爆小螺’和‘香辣红鳌虾’从材料拾掇到如何烹制从头到尾细致操练了一遍,周掌柜看完并上手尝试之后,便埋头在一旁奋笔疾书。
    等事无巨细全部交代完,童氏才祭出最重要的一味调料——姜,并当场烧了一份简单的红烧鲫鱼。味道虽不能和王大厨烹制的相比,识货的周掌柜却一眼瞧出姜片的作用。让他有些不能接受的是,这东西实在是太简单了,怪不得钟家人捂得紧紧的,实在是一说出来就不值钱了。
    周掌柜心中闪过一丝懊悔,很快便被按下,五十两银子还不被他看在眼里,没必要为这么点银子折了鸿泰酒楼的招牌,尽管心中有丝不满,他仍然面带笑容把钟老爷子夫妇给送走。
    事情一码归一码,生意做完,钟家便不被周掌柜放在心上,他该考虑的是如何保密,若只加这一味调料,不出几个月就会被人辨认出,这还是保守估计,再倒霉点,不用十天半月就可能被对头识破,这五十两银子带来的收益可就有些不够看。
    出了酒楼,钟家一行人别过钟正礼,心神无属地迈着步伐,直到走出小巷子,众人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这也太好赚银子了,只要这么来个几次,钟家就会步入小富行列。不过他们也知道这是异想天开,银子真要这般容易赚,他们早就发了,哪用等到现在?事实的确如此。
    河湾村地理条件不错,比穷山沟里的村子生活好过不少,上等良田就要七八两银子一亩,这么一算,五十两银子只够买六七亩良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尽管这样,却也没哪个农户会认为这是一笔小钱。
    要知道,农家在自有田地数量不足时,就算一年到头钱赚的不少,手头活泛的银子也不会多。为何?缘于农户一有余钱就想着用来添置田产家伙什。不过,这样每年都有盈余置产的农户为数很少,大多还是分家后日子过得紧巴巴,好容易过几天好日子,又到了分家的时候,生活水准骤降,更有甚者日子越过越艰难,要靠举债度日。
    小五房钟家就一直在走下坡路,他们一脉日子越来越难过,到钟老爷子这里,连个学子都快养不起,难免被其他四房长支看不起。
    钟老爷子一拿到钱,想的就是还债,然后拿出一半银子买几亩田,剩下的充作小儿子的束脩和考学费用,以及大孙女的嫁妆钱。
    眼看到了大街上,钟老爷子收起纷杂的思绪,带着儿子们往集市方向奔去,钟庆然则跟着童氏去办事。
    钟家人带来的所有食材,不管是小螺,还是红鳌虾,都已经被鸿泰酒楼包圆。这些东西外面多的是,特别是小螺,小溪河流岸边一摸一大把,卖不上价,一斤只给三文,红鳌虾倒是要贵一些,也就跟鱼差不多价,卖给酒楼好歹也能有个六七文一斤。这还是鸿泰酒楼给他们的优惠价,其他人来卖,估计连这个价格都不会有。等以后这些水产被大众广为认可,估摸着这价格就能涨起来。
    钟老爷子这把年纪,搁在大周朝那妥妥是老人一个,眼下看着却不比壮年人差上多少,迈起步子格外有劲。一想到有了这笔钱,家里就能宽松不少,老婆子也不用再扣扣索索,精打细算,三孙子也能吃用更好,钟老爷子就觉得整个人都充满干劲。
    家里的情况他不是不清楚,可人谁没点偏爱,三孙子可是救了一大家子的命,享点福是他应该的,再说他也没有亏待其他人,至少没饿着他们,家中谁没点私房银子?这些他和老婆子两人都睁一眼闭一眼,仅就这点而言,他们家在河湾村都是出了名的宽容。
    钟老爷子持这么个想法,耐不住家中其他人不这么认为,这一点他很清楚,便想趁着自己还能动,为三孙子攒下点家业,这次就是最好的时机。
    多了不好办,给庆然名下购置一亩田,儿子媳妇们就算有怨言,也不好为难。毕竟这次那么大笔银子都是靠着三孙子赚的,家中未婚男子收入大部分要上交,扣除这部分,余下那些也足够买一两亩田地,这可不是他偏心,钟家规矩历来都如此,谁要是不服,就把各家私房都上交,相信没人会这么傻。
    钟老爷子知道道理虽则如此,但当数目大到一定程度,人就会无视之前的规矩,只顾盯着明晃晃的银子看。他作为一家之主,哪里管得了那么多,这次可不是他偏宠,闹起来也是他们无理。
    如此想着,钟老爷子脸上浮起一抹笑容,找了个地方开始卖家中的零头碎脑。
   
    第12章
   
    “阿奶,生姜在麓山有长吗?”农作物钟庆然不一定能认全,可当药用的姜他是认得的,还能描绘出来。
    “有,不过要到十月份前后才能收获,想要买生姜只能去药铺,这次多买点,等鸿泰酒楼出动,还不知道情况会怎样。”童氏脚步轻快,同钟庆然说话更是和颜悦色。
    生姜是常用药,有点余力的百姓都会买上一些,对于老妇人一次买进好几块,药铺伙计只诧异了一小下,便没再多管,很快就称量好。
    付过钱,童氏又带着钟庆然去了绣铺,准备将家中这些天媳妇丫头们做的针线按以往的价格全都卖出。这些都是明面上的,媳妇们托她卖的全都归公,丫头们赚的钱会交给她们自己把着,就算这样,过她手的针线也只是意思意思,大头都在她们娘手中,童氏心里明白,也懒得管。
    绣铺生意还算不错,里面大多是各家姑娘媳妇,间或有带着尚幼小男娃的,像钟庆然这般大的倒是少见。钟庆然半点不害羞,大大方方任由婶子们打量,童氏同掌柜做着买卖,他则自顾自驻足观看店内绣品。
    作为一个插画师,钟庆然审美是过关的,只是隔了不知道多少年,他一时也把握不住大周朝的流行脉搏,只能多加观察。绣技他丝毫不懂,基本的鉴赏能力却不缺。锦绣坊不算高档,顾客大多是商户和小官小吏以及一些家有余钱的平民百姓,这从铺子收农家妇人的绣品就能窥得一斑。
    这次出门同鸿泰酒楼谈生意,童氏把她最体面的衣裳都套在身上,钟庆然穿的还要更好一些,一时竟模糊了店内众人对他们的判断。
    “钟大娘,最近发财了?瞧你这一身,可比你平日穿的好上不少。”
    元掌柜说着恭维的话,脸上笑容也灿烂,只是笑意不达眼底,钟庆然瞅了一眼便又将注意力放在各色绣品上。
    “哪里,这不要走亲戚吗,穿的好一点面上有光不是?”童氏打着哈哈,卖完绣品开始挑选绣线。
    元掌柜见此便没再多说,转身去招呼边上的客人。
    等童氏一切搞定,钟庆然也将锦绣坊转的差不多。
    “阿奶,这是要?”钟庆然闻到糕点的香味,停下脚步。
    “家里糕点没了,正好给你买上一些。”
    钟庆然脑海中闪过一大堆糕点名称,苦于前世只偶尔看过奶奶做,他自己什么都不会,只好闭嘴不言,有什么念头,也得等以后再说。
    现在天热,童氏只称了些便于久放的糕点,挑的自然都是原身爱吃的口味。钟庆然看了,没有作声,他现在正是长个子的时候,时常不到饭点就饿,通常都拿自家产的红薯片等零嘴解饿,铺子里买的糕点,就连他也不常用,吃食上他不怎么挑,也就没管。
    见东西都买妥当,童氏便带着钟庆然前往集市。这次收获这么大,怎么也得买点肉回去让家人解解馋,交给老头子和几个儿子买,童氏可不放心。
    今天不是大集,集市上人流不算多,比起钟庆然想象中的却是好上不少。人少也有少的好处,找起人来就快。没多大工夫,钟庆然便来到自家摊子前。摊上卖的尽是些藤制品,筐子篓子篮子……种类还算可观,可惜并不怎么好卖。
    这桩生意完全就是无本买卖,藤条是山上割的,农家人会这门手艺的也多,闲时划拉几下,不用半天就能编出一个小件。钟老爷子几人也是本着顺便之利,能卖几个是几个,反正都是纯赚不陪,有人上前询问就搭理几声,没人光顾也不着急,不像专门吃这一碗饭的摊主那样主动招揽顾客。
    “老头子,我去买点肉,等会就回去吧,天太热了,没的为了赚这点钱把人给晒出毛病来。”童氏将手上的东西往摊子上一放,便拉着钟庆然朝肉铺走去。
    谁想童氏一时竟没拉动,转头一瞧,好家伙,三孙子正在问老头子想吃什么,心里便有点吃味:尽关心老头子,怎么就不问问她呢?
    钟庆然像是听到了童氏的心声,到肉铺子时,类似的话也问了童氏一遍,美的童氏一张老脸差点笑得绽出花来。
    钟庆然站在童氏背后,用袖子擦了擦脑门冒出的虚汗,心中不由喟叹,唉,老人家也不好应付,幸亏他有几十年和爷奶相处的经验,不然,刚才他就尴尬了。
    大夏天的,快到中午时分,肉案上没剩几块肉,钟庆然凑近一闻,肉都有些变味。童氏翻了一遍,最终挑中一块肥肉只一点的后腿肉,嫌弃地同店家砍价:“这肉都有味了,还是瘦肉,你给便宜点。”
    屠户也想早些收摊,这天热的,实在卖不出去只能便宜点卖给食肆,这他可就亏大了,还不如卖给眼前的大娘:“成,给你九文一斤,不能再低了。”
    童氏想了想,带皮瘦肉县城正常价是十一文一斤,现在能便宜两文,也算是不错,便痛快让屠户给割了两斤,秤上还多饶了一点,这才心满意足离去。
    见识到童氏的战斗力,钟庆然自叹不如。
    放到现代,带味的肉打死钟庆然都不会买,搁眼下,他却没那么多忌讳。这些猪肉都是纯天然,只要没坏就能吃得,像童氏买的这种刚有味的肉,稍微焯下水就能把难闻的味道去掉,并不会让人生病,没什么好担心。
    农家就缺肉,旁的吃食自家就能解决,童氏出了肉摊,抬头瞧了瞧天色,随即加快步伐,今儿个有些晚,再不回去,家里孩子可就要翻天了。
    童氏一进入钟家人视线,钟正仁和钟正智便开始收拾摊子,等钟庆然走到跟前,摊子也收好了。钟正仁两兄弟各拿起一撂筐子,朝停在集市外的牛车走去,那里有遮挡,还算凉快。
    天气炎热,一上午忙活下来,几人都是满身汗,汗水怎么擦都擦不干净。大周朝这点颇让钟庆然诟病,就算是束缚最少的农家男子,至少也得穿一件长袖薄衫,在家里挽起袖子就算了,大街上可没人这么做,钟庆然自然也不例外。若非他来大周朝好几个月都没有进过城,这次机会难得,他才不愿意冒着酷暑大老远跑到平阳县城受罪。真想回家喝一碗井水冰镇过的绿豆汤,暑天喝这个最有味。
    牛车没有棚子,钟庆然坐在上面被日头晒得蔫答答的。这种时候,钟老爷子也不心疼牛了,所有人都坐在牛车上,头上带着草帽,好歹能挡一挡烈阳。
    紧赶慢赶,钟庆然到家时,河湾村家家户户早就用过午饭,唯有钟家还没有动静。
    听到牛叫声,大门里头跑出好几个小孩,见到钟老爷子等人各个笑得开心,真是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爷奶叔伯给盼了回来,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开饭。
    童氏将东西收到屋里,这才提着一刀肉入了灶房。夏天肉不经放,尽管现在时间有点晚,这肉还是得马上做了,不然留到晚上可就真臭了。
    为了省时间,童氏准备做土豆烧肉,这也是听三孙子说的。童氏没有做过,不过方法很简单,红烧她会,只是多加个土豆块而已,对她而言,一点难度都没有,贵在想法新颖。
    对于三孙子近来在吃食上花样百出,童氏连怀疑的念头都不曾有。
    原身就是个爱吃的主,只是远没到钟庆竹的程度,在家里闷了几个月,想点新鲜玩意丝毫都不为过。也是,钟庆然想出的吃食虽然少见,却是大周朝本就有的,自家人谁会为一点小事就怀疑这怀疑那的?
    这点即使放到现代也同样适用,钟庆然平时也看小说,还时不时陪着奶奶看电视,对于重生穿越可谓毫不陌生,但谁会往这方向去怀疑身边人?至少他自己是不会的,就算有人性格突变,钟庆然也不会往这方面想。染上赌瘾,好好的老实人变成六亲不认都有可能,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再说,随着时间推移,人的性格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抓着这一点就认定此人有问题,谁会这么无聊?
    古代也许更信这些神神叨叨的,只要注意一点,别做太出格的事情,不是刻意针对,完全没必要担心自己会被架在火上烤。爷奶对他偏疼,钟庆然除了不能道明自己的来历,其他不太离谱的物事,还真是没必要藏着掖着。
    幸亏他碰上的是钟老爷子夫妇,换个不把他当回事的家庭,钟庆然可不会这么大方的把这些能赚银钱的点子都贡献出来,甭管赚的是多是少,那都需要他心甘情愿才行。
   
    第13章
   
    这次童氏很大方,两斤肉全给做了,加上土豆,每一桌都上了满满一大碗。闻着土豆烧肉那浓郁的肉香味,不说小孩子,就算是大人,都频频将目光扫向它,特别是在这种过了饭点,肚子正闹腾地时候。
    有了肉,诸如小螺红鳌虾的吸引力明显下降不止一筹,更不用说红鳌虾只是经过常法去腥,自带的土腥味仍然有不少残留,滋味完全不能和之前相比,一双双筷子纷纷伸向相较而言油水更多的烧肉。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