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系统]在下谢无渊,承惠四万两——答案略

时间:2016-12-07 21:34:29  作者:答案略

  这样一来,二皇子成为没了娘亲的皇子,大臣们再追着二皇子的那些事儿不放,就有些说不过去了,皇上顾念茅倚岑三十年来的情分,自然不会再追究二皇子的那些烂帐。
  这事儿就这么揭过去了。
  没事!三皇子咬牙,他还有后手。
  茅倚岑死了,她手里的人,还能用。三皇子这四年来,凭着他那颗七窍玲珑心,拉拢了不少人,里面有一个就是茅派的大臣,对茅倚岑的属下还是多少有些了解。哪怕招揽不了全部,三四成总还是有的。
  然而,谁能想到!等他下手的时候,茅派一系的人,竟一个不剩,像蒸发了似的,全部消失不见了!
  不是拒绝和接受的问题,是再也找不着了!没有殉葬,也没有自杀,就那么凭空不见了!
  最要命的是,那群人并不在二皇子的手里!二皇子早已成年,并不住在宫中,三皇子派去盯梢的人十分确定人不在二皇子手里!
  茅贵妃出事后,二皇子收了骄横跋扈的脾气,每天都安心的呆在佛堂,鲜少出门,府中也未曾出现过可疑人物。
  也就是说,三皇子谋划了这么久,不是没从茅家身上咬下东西,只是咬下的东西最终被一个路人平白捡了去!
  任谁辛辛苦苦搅浑一池水,只等着浑水摸鱼,却被告知池里的鱼可能早被别人捡走了,都会无比火大。
  三皇子握紧手里的杯子,瞳孔一缩。
  他不痛快,自然也不能让别人痛快了!
  又是两个月。
  早朝。
  皇上将谢御史的折子扔在一旁,不予理会。
  谢御史也不多说话,恭恭敬敬的行了礼,退回队伍。
  皇上的气压很低,诸位大臣的心情很惶恐。
  如果说之前的一年多,朝中大臣不断被牵连入狱,是一场由帝王发起的大清洗;那么最近这两个月,便是不知由一位入狱的盐政使发起的反扑,竟是要将弹劾他的诸多大臣连根拔起。
  盐政使被何家指证,说与盐商多次勾结,收受巨额贿赂,已经查明,的确属实。这事儿皇上早就知道,当初南巡钦差刘知宇去南淮接三皇子,打着的就是查盐政账目的旗号,可惜后来账本弄丢了,皇上当时没追究,后来也没再派人去查。
  不过皇上心里还是有底的,盐政使被何家指证的时候,皇上虽然心痛,但还是按照大梁朝的律法把盐政使给关押入狱。
  盐政使最开始很安分,后来不知怎么了,竟开始反击,强有力的反击,攻击对象很明确,弹劾他的大臣,指证他的大臣,对他落井下石的大臣。
  盐政使的法子也很光明正大,他并未采取任何攀咬的手段,而是不停的往外放消息,各种各样的消息,与那几位弹劾他的大臣有关的消息,与茅家、何家、陈家有关的消息,每一条都是重罪,而这些消息,只要被查明属实,自然会有不少的大臣替他上折子。
  皇上的面前,每天堆着数不胜数的折子,随便拿起哪一本,都列举着一条条足够砍头的罪行,如果只有一本折子,或者只弹劾一个人,皇上当做没看见,压也就压下了。
  可这么多的折子和这么的大臣,皇上没有办法视为不见,哪怕折子里也提到了很多外戚的眼线,哪怕皇上早就想除掉这些外戚和眼线。
  然而,他若是想除掉外戚,就要一起除掉外戚攀咬出来的心腹,这些年来,他培养了不少大臣,可也架不住每一个都有污点!
  一个心腹犯错,皇上说保也就保了;可一堆心腹犯错,皇上只恨当年,划给他们的底线太宽,对他们太过纵容!
  转眼间,朝堂之上,云诡波谲,形势极其凶残。
  满朝的文武百官,心怀忐忑,一个行差就错,搞不好就要行将就木。
  诸位大臣惶恐不安,惊慌失措,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待宰的羔羊,上下朝的路上,都走的飞快,仿佛不是走在地上,而是走在刀尖上。
  大家都不痛快了,三皇子才觉得痛快。
  既然得不到,那不如都毁了。
  反正都是狗咬狗。
  ——都毁了才好。
  这次的朝堂大清洗不仅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也很广。
  哪怕谢无渊远在泉州,几乎没被波及到一分一毫,都对这场朝堂大清洗有所耳闻。
  这场由帝王开始的单方面清洗,最后却演变成诸位外戚展开的多方势力的较量,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
  从最开始的小打小闹,例行陷害,到后来的满朝疯咬,若干埋在暗地十年,甚至数十年的暗棋,一步一步揭开,其中关系错综复杂,随便抓着一个线头,就能扯出一堆关系,拉下数十名大臣。
  伤亡惨重。
  谢无渊反反复复研究了很久,皇上肃清朝堂的时机选的还是太早了,陈家、茅家根本没有成长起来,哪怕两家拧成一股,一旦对上何家,也一定落败。
  事情的发展,从开始彻查那一刻,就已经不再受皇上的控制,哪怕尊贵如九五之尊,在这种时刻,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朝中大臣被刚正不阿的谢御史一个一个的拔起,被刑部尚书孔博远一个一个的审理,最后由万分无奈的皇上亲自下旨,一个一个的处决。
  辛辛苦苦栽培了十数年的人才,因为贪污受贿,卖官鬻爵,徇私枉法等等的罪名,一个一个的被处决掉,一眨眼的功夫,人就少了一大半,皇上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没有任何理由开口赦免他们。
  因为这些人实实在在的触犯了大梁始祖定下的大梁律法,哪怕他如今贵为皇上,也没有权利赦免其中任何一个。
  更何况,人数实在是太多,除了那些本身品德过关,公正廉洁的,皇上竟是一个人都护不住。
  这场面,像极了鱼死网破。
  谢无渊在泉州的考功清吏司里,叼着草嗤笑:“也不知道后面是谁,这吃相,也忒难看了些。”
  茶韵把早就泡好的西山白露端给谢无渊,随手取下谢无渊叼着嘴里的草,“什么草啊,也不嫌脏。”谢无渊顺着她的意思松了牙,“什么时候走?”
  茶韵仔仔细细的瞧着谢无渊,神情温柔而又落寞,好像她茶韵心仪的对象不是等在外面的那个江湖侠客,而是他谢无渊似的,谢无渊酸不拉几的想着。
  茶韵柔柔的开了口:“今天晚上。”
  谢无渊叹了口气,这一去,一辈子就见不着了吧,“你瞧上谁不好,非瞧上个跑江湖的!”以后见都见不到了。
  茶韵笑了,露出两颗可爱的小虎牙,伸手揉了揉谢无渊的脑袋——她想这么干很久了。
  谢无渊难得给面子的没拍开,细细叮嘱:“以后风餐露宿的,多照顾一下自己,我知道你会些拳脚功夫,心智也过人,不怕你被旁人骗了,欺负了去,就是担心你一心扑在门外那个人身上——”谢无渊指了指门外,“——对自己不上心。”
  “我会的,”茶韵一一应了。
  谢无渊叹了口气,偏过头去,“你走吧。”
  茶韵又坐了一会儿,只是静静的看着谢无渊,半晌,她从脖子上解下一块玉佩,推到谢无渊面前:“这是我娘留给我的,我一直戴着,”茶韵顿了顿,有些愧疚,“当年茶韵说生是主子的人,死是主子的鬼,茶韵——”
  谢无渊抹了把脸,嬉笑着接了:“没事,它替你陪着我,以后安定了,给我写信。”
  茶韵点头,一步三回首的出了门,来到门外那个侠客身旁,说道:“走吧。”
  谢无渊在门内,摩挲着玉佩叹气。
作者有话要说:  我按捺不住我的爪子,总是想给谢无渊再配个CP,比如三皇子身边的小太监什么的,嗷嗷嗷嗷,救命!

  ☆、凶残的大臣们

  
  正如尹玉山所言,石跃今早早的递了折子,在风声刚起,一切都还未开始的时候,就把谢无渊派了出去,外放升官,塞进了泉州的考功清吏司,统筹泉州所有四品以下的官员考察,早早的避开了这一段大风波。
  石跃今的折子一递上去,皇上就知道石跃今是什么意思,当天就给了圣旨。
  皇上想的很长远,现在的朝堂想肃清是不可能的了,各方势力互相攀咬,很难说会不会涉及到无辜的官员。
  谢无渊是个好苗子,方方面面都符合皇上对一个纯臣的想象,皇上对他的期望很高,深觉谢无渊完全没必要折在这场大动荡里。
  更何况,不管即位的是谁,总要有那么一两个有能力、有胆识的大臣,继续辅佐。把有潜力的少年远远的调开,等京中局势稳定了,再一一召回,也是帝王常用的手段。
  不过,谢无渊哪怕想躲,也躲不彻底,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找上他,询问各种各样的意见,谢无渊自从何贺成亲后,整个人更加的惫懒,所有来访的人,一律让茶韵打发回去,概不接见。
  这趟浑水,谢无渊不想沾,也不敢沾。
  现在局势过于混杂,一时半会可能没人反应过来,谢无渊因为远离风暴中心,瞧的明明白白,整个过程当中,只有两个人完全没有受到牵连。
  一个是当朝皇后,当年段国求和远嫁的公主。
  而另一个,是三皇子。
  被当作礼物远嫁的和亲公主,一路从没名没分到了侧妃,再从侧妃到王妃,从王妃到皇后,从皇后到稳打稳的预备太后,谁能小瞧了去?又有谁敢招惹?!
  养在南淮,生来见鬼,据说三岁就能把群鬼指使的团团转的皇子,悄没声的弄死几个人也就是抬抬眼的功夫,又有谁敢招惹?!
  反正,两个人都不是他谢无渊能招惹的起的。
  事情闹的太大,大家可能想不起来起因是什么,谢无渊却记得清清楚楚,那会儿他刚收到圣旨,还没来的及离京,所以还记得当时的轰动——
  皇上撞破大臣在雍和宫与宫妃私通,大臣锒铛入狱,宫妃当场斩杀,茅贵妃也因此禁足三个月。
  大臣一开始死不认罪,后来改了口风,竟攀咬上三皇子,说是三皇子喊他有事商议,后来喝了三皇子宫里的茶,就神志不清,话里话外全是三皇子给他下药,之后阴他进了雍和宫。
  大臣还好死不死的扯上茅贵妃,说三皇子对雍和宫如此熟悉,出入皆无人阻拦,想必和茅贵妃有染。
  皇上信不信的两说,反正不少大臣是信了,要求制裁三皇子。
  三皇子冷笑连连,态度坚决。可惜,这等大事,没人站在三皇子这边,大家能给的最好的态度,就是不表态了。
  皇上下旨将三皇子关押入狱,具体刑罚明日再议。
  第二天.
  只不过隔了一个晚上,原本眼瞎的厉害的满朝文武,竟像是全都治好了智障一样,也不论谁是各个派系的了,齐刷刷站出来三分之一,有理有据的从各个方面举证了三皇子的无辜,同时指责那名大臣的随意攀咬,更有甚者,将那位大臣的底细给掀了出来。
  原来那位大臣竟是何家的人,而他的儿子原本被送去边关捞军功,谁成想,竟在边关犯了事儿,眼看着要被问斩了,这个大臣家里就这么一根独苗苗,正火烧火燎的找门路,想把人弄出来,何家就派人来了,说只要大臣按照他们说的去做,何家的辅国将军自然会帮忙兜着他儿子的事儿。
  这位大臣忙不迭的应了,一命换一命的买卖,临死前还能做个花下鬼,尝尝皇上女人的滋味,也不算太亏。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何家把地点定在雍和宫,绝对不会是为了关茅贵妃三个月的禁闭,很有可能当初想让大臣迷|奸的,就是茅贵妃本人。
  也不知茅贵妃是怎么察觉的,反正何家把人送进来的时候,茅贵妃还在,等点上助兴用的熏香,神志不清的时候,屋里的人就从茅贵妃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嫔。
  没扳倒茅贵妃不要紧,何家也不是很在乎这个,原本就是一个连环计,不论事情成不成,大头都在后面。
  大臣临死前一定要死死咬住,说是三皇子陷害他,有了这么一个由头,何家在朝堂的人再推波助澜,三皇子就彻底废了。
  茅贵妃不打紧,三皇子才是重点。
  与宫妃有染,或者蓄意构陷大臣,不论哪条,三皇子都是罪无可恕,再不济,也是逐出宫墙,贬为庶民。
  那真是太好了,只有三皇子彻底废了,皇后和何家的结盟才算是真正的牢靠。
  可惜的是,何家手快,三皇子的手更快,何况,皇上还把三皇子关在了牢里,简直如鱼得水,大臣们不反口都不行,张牙舞爪的厉鬼,不是说不怕就不怕的。
  这么一遭下来,三皇子不仅没受罚,反倒得了不少赏赐。从那以后,不管朝中大臣们狗咬狗的有多厉害,又有多疯狂,再也没人敢轻易牵扯上三皇子。
  原本除了贤贵妃,宫里也再没人闲的去构陷三皇子,三皇子本身不足为惧,又被皇上所不喜,旁的人根本不会多看这个不受宠的皇子一眼。
  也只有贤贵妃,心心念念把三皇子弄死,皇后才能彻底上了何家的船,再也没有反水的可能。
  再后来,三大外戚势力较量,局势混乱不堪,三皇子自然而然的退出大家的视线。
  想当初,最开始不过是因为贤贵妃指使手下的大臣无故攀咬三皇子,谁想到竟能掀起这么大的浪头。
  在那之后,三大外戚争斗更为严重。
  茅倚岑被何贤彻底惹毛,倾茅家之力与何家杠上。何家的势力直接对上茅家,陈家坐山观虎斗,得了不少好处。
  而何家家大势大,完全不惧茅家的反击,虽说茅家出身商贾,但这么多年也是累积了不少东西,何茅两家斗了四个月,最终还是茅家在权术方面弱了些,落了下风,日渐衰败,三皇子趁机出手,给了茅家最后一击,茅贵妃不得不以自刎来终结者一切,而她的自刎,也正式宣告了茅家的彻底落败。三皇子这个本欲做收网的渔翁,结好渔绳,撒好渔网,只等着收网,没想到在最后关头,竟然让那个鱼儿破了网,被不知道哪儿来的路人给截走。
  至此,这个倾尽茅家之力,辅助前秦王现皇上登基的商贾之家,在荣享二十年皇亲国戚的待遇后,彻底退出了大梁朝的权门世家。
  之后,吃饱喝足的陈家对上刚刚脱身的何家,一个是力量充盈,一个是经验十足,两个家族又都是行伍出身,手上有兵权,本就不相上下,再加上原本一直在观望的沈家,这次竟直接站到了陈家身后,双方一时胶着,谁也讨不了好。
  今天,何家咬起陈家一个暗钉,明天,陈家废掉何家一个大臣,一来二去的,朝中不少大臣受到牵连,时间一长,何陈两家的势力都受到不少影响,损失惨重。
  原本虎视眈眈的三大外戚,一夕之间,一废二伤,若是没有孔博远,皇上怕是要高兴疯了。
  可惜的是,虽然外戚势力大不如从前,但皇上的日子更不好过。
  自从茅贵妃去世,孔博远也不知发了什么疯,成天盯着诸位大臣,完全是无差别攻击,只要揪住了尾巴,就非要斩草除根不行!
  皇上早些年顾忌外戚专权,对权门世家很是忌惮,除了他还是皇子时,便带在身边的几个老人,登基后启用的都是寒门子弟。
  寒门子弟有骨气的不少,没有骨气的更多,特别是在被皇上指为心腹,交付重任的时候,孔博远有心去查,哪里还有查不到的?再加上御史大人遵从祖上遗命,尽忠职守,每五天按时按点的检举那么一两个大臣——
  ——皇上的手下几乎已被罢黜干净。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