殳桧服药九日后,果真如那道人所言,已不再昏睡,神志清醒起来。每日前往董府探望的尊使将此事禀了邵仁君,邵仁君当下大惊,立命了苟于田等人携太医前往探视。当日殳桧服药已有半月,尚能坐起身,见苟于田等人,也不下床叩礼,只懒懒靠了床上。
苟于田探至床前细看殳桧,见他面色红润,吐息均匀,果不似前几月可比,于是瞥一眼一旁的太医,口中道,“还不快过来替越太子瞧瞧病情如何?胆敢再胡言乱语,回宫了看君上如何收拾你!”
太医唯唯诺诺,拎着药箱上前,殳桧从被里伸出手腕,因两月未好生吃过东西,那手腕已细如十岁孩童。太医一沾脉,当下便惊的瞪起双目,又翻开殳桧眼皮,细看一番后才离去。
苟于田问道,“如何?”
太医低头弯腰不敢说。
苟于田知是情况有异,便借口宫中有急事带了太医离去。
一出董府便问太医,“适才支吾不言,不知是为何?是否那殳桧病已痊愈?”
太医忙将刚才所看的殳桧病情说出,“此人先前只肝肺脾有衰竭,今日老臣探脉,竟发现心肾也开始衰竭,恐只有十天寿命了。”
苟于田瞪目道,“你当我眼瞎了麽?刚才我看他说话中气十足,面有朝气,我虽不懂医术,可也只这断不是只有十天寿命的迹象。”
太医道,“这面上之气正是体内病重潮热所泛出的淤气。丞相有所不知,身体消亡之时为怕留下憾事,会有一段短暂清醒的时间来交待后事,此种情况便是回光返照,一旦过了回光返照,那此人便命不久矣了。”
苟于田拉住太医袖管,忙问道,“这回光返照大概持续几日?”
太医道,“最迟不过三日。”
苟于田便如实禀了邵仁君。邵仁君本已打算押殳桧搬离董府,如此便也作罢了。
因着董氏挂记着道士所说的太灵山之事,借着芜霜回宫省亲之时也一齐入了宫。董氏跪了邵仁君堂前,含泪叩拜,恳求其准许董府众人出于还城拜祭神灵。芜霜亦在一旁落泪劝说。邵仁君心说那不过是江湖术士的一派胡言,这两妇人倒信以为真了,顿时满心不屑,便道,“我准许你们出府,然则需得让尊使带三队人马护送你们。”
董氏和芜霜当即感激不尽。
☆、第二十四章
董府众人分三列出行。一轿坐了董氏与殳桧,其后跟一队人马;一轿坐了殳引与芜霜,亦跟一队人马;最后一轿坐了祝文苒,同是跟一队人马。一行人浩浩荡荡自于还出发向东南太灵山而去。
文苒自囚禁于董府后,此乃头一次外出,自是对外界充满新奇,常偷拨开帘子来瞧。尊使带队行于殳桧轿旁,倒未注意他来。公培寅行马伴于文苒轿侧,见他探头偷看,脸上又多是一惊一乍的惊喜模样,便暗觉好笑,于是上前替他一一解说见闻来。
然太灵山之行并非一日两日即可到达,到夜时,尊使便寻一客栈,驱逐出里面的住客后才使殳桧等人歇宿。
如今殳桧服药已有六颗,早能下地行走,但在尊使面前仍装卧榻,起居行事依旧差人搬挪。
一日夜里,罗安待四周皆静时才悄潜入公培寅房中,此时殳桧已在房内等候。此地居太灵山仅有三日行程,三人商议对策。
罗安道,“越国内应已埋伏于途中,姑爷上山时见到一棵歪脖子老松便可下令行事,到时趁乱从太灵山夹道离开,到达置河后会有船夫接应,然后走水路一月便可至越国边界,甄丞相已派了兵在那处迎候殿下归国。”
殳桧点点头,“罗太尉此番费心了,归国后我定叫父王重赏于你。”
罗安面上闪过一丝难色,培寅看在了眼里。
罗安作揖说道,“替殿下办事乃是微臣的本职,又何求赏赐呢。”
培寅亦向殳桧作了揖,又转身向罗安问道,“罗太尉可否告知越国埋伏的内应大概有几人?”
罗安一呆,慌忙拱手谢罪,“望殿下恕罪,此事微臣一直未敢向殿下言明。”
殳桧一闻此言,便知事情有变,忙问,“罗太尉请讲。”
罗安道,“因殿下困于氓国十多年,此前潜伏在氓国的越国臣民或已被捕或已逃去别国,如今仍留下的尚不足三十人。”
殳桧忽的站起身带翻了桌上的茶杯,只见他手捏桌角,面上颤抖,强忍着怒,道,“这番重要之事为何此前不说?”
罗安又作了作揖,“殿下有所不知,几月前越国已派密使传来消息,越王病重,希望微臣尽早护送殿下归国。”
殳桧猛拍一记桌子,喝道,“这事为何我从未听闻!”
罗安道,“恕微臣直言,殿下在氓国十几年,在此娶妻生子、为官任职,早已安于囚困,若微臣此刻将人员不足之事报于殿下,敢问殿下是否还有此决心和勇气来叛逃呢。又闻越王病重,越国臣民皆盼望殿下早日归国,继承大统,是而微臣才孤注一掷,隐瞒了殿下。”
殳桧才要发作,公培寅一旁拱手说道,“罗太尉这番也是为殿下和越国臣民着想,事已至此,还望殿下勿再怪责太尉。”
罗安偷偷斜眼向他一瞧,只听培寅又道,“公某倒是有个声东击西的法子。”
殳桧忙说,“先生快快说来。”
培寅道,“董府举家出动参拜仙观,按说这淇国太子不属于董府家眷,本不该随行的,如今不如叫人送了回去。”
殳桧、罗安皆不解其意。
又说,“由罗太尉护送淇太子回去,尊使必会派一队人马随行,而此时罗太尉只需策马扬鞭将淇太子带了朝于还反向而去,众人便会认为是淇太子叛逃,那队随行人马也将追了太尉等人而去,这样便可减少监护的人手。”培寅顿了顿,“此乃下策,若当真如此,一旦罗太尉被捕只怕……”
话未完,罗安便拍胸朗声道,“罗安一心侍奉殿下,忠于越国,早将生死置之度外,若此举当真可行,区区一条贱命何足挂齿。”
培寅听他说出此言,当下也在心中佩服起他的为人,然此刻也无他法,培寅只能漠然叹气。
殳桧道,“监护人马大约百人,若让尊使以为是淇太子叛逃,其必会将一半人手派与追击,这于逃离成功大大有益。”一说便又连赞培寅,“有了先生这个装满妙计的百宝袋,我以后又有什么好怕得呢。”
培寅忙道,“殿下言重了。”
当晚三人又商议了些细节才各自回房,一夜无眠。
复行三日至太灵山脚,山路两箭之处,杂草拢生里竟有一条羊肠小径,见那径的行迹,黄土踩的平实,似也常有人走动,领路的小厮一时便拿不下主意该走哪条道。殳桧派人去打听,恰有樵夫砍柴而归,背了一摞细柴从小径下来,人良忙上前询问。
那樵夫见了殳桧等人的阵势又惊又奇,又听人良问,便道,“仙观正是在山顶,你们沿此条小路上去即可。”又远目望了望众人,说道,“只是道路这般狭窄,你们百余人上去可不得爬个十天半月了,何况参拜求福需得主人家亲朋挚友,难道这百人皆是不成?”说毕又朝着人良上下打量一番。
人良一身下人打扮,被樵人看的又气又窘,当即就跑了去回殳桧来。
殳桧听了点头道,“仙观乃清修之地,若我们都去上了恐扰了仙人们的清静,既然祝公子非我一族,不如叫罗总管先行送回去罢,也难为他陪着走一遭了,想必仙人也知道府上的诚心了。”于是便叫人将此话传了尊使知道。
此前又说是非得举家出动此刻又说仅亲朋挚友方能参拜,尊使便怒道,“这回子不知想耍什么玩来!”于是驱马至殳桧轿前,也不下马来,只在轿前嚷道,“你且当我们是什么人,呼之则来挥之则去!若真只能亲友参拜,勿说是祝文苒,这董府一众下人也该一齐遣回去。”
殳桧帘子不掀,只坐了轿中答话,“若下人们都散去了,这上山一路岂不是没人伺候大人了。”
尊使冷笑道,“我这随行一众人还不够我使唤的吗,还是说你殳桧怕我们伺候不周?”
殳桧道,“岂敢,只是大人护送我们一路,我怕到时怠慢了大人。倘若大人觉得不需下人伺候,我这就遣散他们一齐回去便是。”说毕便叫人良带了小厮丫鬟们去后面罗安处。
公培寅本骑马伴于祝文苒轿旁,此刻便也下了马,与罗安耳语两句,便跃了轿上去。
文苒见培寅掀了帘子进来,不知其意,只挪了挪身子让出个位子来,又问培寅,“先生,前方发生何事,为何停在此处不前了?”
培寅坐一旁,看他半晌才道,“殿下可否听培寅一言?”
文苒一怔,忙侧身问道,“先生方才叫我什么?”
培寅道,“太子殿下。”
文苒脸色骤变,让去一半距离,“先……先生,为何……为何说出这话来?”
培寅不苟言笑,双目盯着文苒,“这话乃是正话,殿下久禁一处,难不成连自己身份都忘了。”
文苒低头叹息道,“不敢忘。”
培寅道,“我虽不在殿下门下做事,但与你也算是有几分师徒情谊,此话我只说一次,殿下若听进去了便牢记在心里,若听不进去转头忘了就好。”
文苒坐正身子,正色道,“请先生指教。”
培寅道,“淇王年迈一心只求炼丹长寿之法,早对政事不管不顾,殿下若只在氓国坐等,恐怕再等上十年也未必会有淇国使节前来接应。而淇国佞臣当道,朝纲衰糜,一旦淇王驾崩,内政混乱之际,有人恐会趁机改姓换代。”
因文苒被送氓国当人质之事正是淇国丞相卞无巳鼓唆揣动而成,培寅此话正说在了文苒心上,文苒听了一呆,也不及想对方如何知道淇国朝政内情,只慌忙抓了培寅衣袖问道,“先生可有法子教我逃回淇国?”
培寅长叹一声,轻轻摇头,说道,“殿下,培寅无才,此时境况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帮助殿下,培寅只能提醒殿下不忘根本,不忘身份,若他朝殿下能归国继位,一定要记住肃清朝政,严惩奸臣。”说着从袖中取出一支玉簪递于文苒,“此簪本是想送给姑娘的,如今培寅送于殿下,希望殿下不要忘记淇人本是插簪带冠的长发。”
文苒听了这一席话只惶惶无神,看了看公培寅又看了看簪子,才伸手接过,然才拿了手中,忽觉脖颈一酸,眼睛一黑便没了知觉。
殳引与芜霜坐在一轿之中,两人一路无言,此时马车又停下许久,殳引便更不耐烦,探身掀开门帘想问马夫情况,然门帘一开便见马夫正被随行的官兵拉下马来。
“这是做什么?”殳引嘟囔着出去,立了轿子前面的坐板上,四处一望,见自己和殳桧的马车旁边都换了人手,而董府的下人和着祝文苒的马车都朝着与他们相反方向去了。殳引问轿边挎刀的小兵,“祝公子他们去哪里呀?他们不上山了麽?”那小兵如同未听见他问话一般牵了马就走。马车突然一动,殳引差些站不稳从车上摔下来,他见祝文苒的马车越行越远,心头有些急,可身旁又无人可问,便掀了帘子,手搭着轿顶半个身子钻进轿中,问道,“文苒他们如何不随着来了?”
芜霜对他与祝文苒的关系已经心知肚明,新婚那会儿还会闹脾气,可闹几回后非但无用反将殳引激怒了,于是便妥了协,想只要殳引待她不坏,其他事就随他去罢。此刻听问,也不气恼,只撩了窗口的帘子往外一瞧,果见轿旁都换了人,心中也是万分诧异,便道,“我也不知,不如你下轿去问问父亲罢。”
殳引才下轿来,见公培寅骑马路过,于是忙喊,“先生,先生……”
培寅只侧头看他一眼便骑着马去了。殳引更觉事情奇了。
只听前方有人喝道,“你是何人?如何没随着家仆一同回去?”殳引瞧过去,正是尊使骑着马拦住了公培寅的去路。培寅从马上下来,向尊使拱手作了揖,答道,“小的是殳引少爷的老师。”尊使一听是个教书的,便就松了警惕,挑着眉瞥了他一眼,道,“既然是董家少爷的先生,我便留你在此,只是你给我乖乖在后面呆着,别到处乱跑。”
培寅见前方不远就到口子了,便恭敬的说道,“小人自当谨遵大人的话。”说毕便退至殳引轿边。
殳引问道,“先生,发生何事了?”
培寅牵着马和他并行,“并未发生什么,少爷何出此言呢?”
殳引指着前面尊使一众人,“若没有什么事,为何将府中下人全都赶走了?”
培寅道,“是姑爷怕扰了仙人清修,将他们都遣回去了。”
殳引哼了声,“这时才怕扰了仙人,怎的出发时竟未想到。”见培寅不语,又小声道,“既无事,为何先生如此紧张?”
培寅一顿,回过头来看他。殳引轻笑道,“先生处事一向从容,为何此时面色凝重,且又紧盯着前方,是否前方山路上有什么古怪?”
培寅忙左右看了看,将殳引拉近自己身边,严肃道,“从此时起,请少爷不要再离开我半步。”
殳引不解,方要问,却听闻前方喊停的声音,原是已到山路口了,马车上无法上去,所有人都需下来步行。
殳桧、董氏本准备了两张竹椅,可叫小厮抬了上山,然而此刻身边只留了尊使的人,便无人愿意去抬椅了。
尊使带一队人行在前面探路,殳桧由殳引和培寅搀扶着走,董氏和芜霜跟了他们后面,而身后又是一队人。
☆、第二十五章 卷一完
山路多崎岖难行,殳桧没了人抬,自然走不快去,尊使不及等他,速速向上爬去,不多时已落开他们一段距离。
殳引等人才至半山腰,忽闻身后有人大喊,“不好了!不好了!淇太子叛逃了!”众人皆大惊,都止住步子,回身去瞧。只见一位小兵从人群里钻来,急急忙忙跑了一头大汗,跑过殳引等身旁时,不留神脚下竟栽了个大跟斗,但他也不及喊疼,爬起来便往尊使处去了。尊使带人走的快,本未听清,只站了高头往这边望,等小兵跑近了才听说祝文苒的马车朝着于还城相反的方向跑了,顿时吓的一身冷汗,要知道倘若敌国人质在自己手中逃跑,别说这官职了到时只怕连身家性命都不保。于是立即喝声带人去追,只留一队人马在殳桧身边。
殳引听闻祝文苒叛逃,心里是又惊又奇,又惧又悲,惊的是他竟有胆做出这种事来,奇的是此前未察觉到任何迹象,惧的是若他被捉了回来不知会有个怎样的处置,悲的是他要当真就此逃离氓国,恐自己今生再无机会与他相见了。一时间几番思绪涌上心来,只教殳引呆傻的立在原地,盯着尊使等人去的方向。
董氏与芜霜以及其余随从自也是惊一番。只有殳桧与培寅不相与闲论,殳桧喝顿了众人,复又上山去了。只殳引一心想着祝文苒,倒无心思去管其余事来,也不搀着殳桧了,整个人似失了神,双腿麻木的跟着众人走着。
19/42 首页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