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新安郡王见闻录(重生)——华飞白

时间:2016-11-16 20:34:01  作者:华飞白

  恩耳古祖孙颇为意动,立即答应下来。他们一族这个冬日过得实在太苦,眼看着便要开春了,如果能给族中的儿郎姑娘们带些鲜艳的布匹或饰物,他们一定会像过节一样高兴。至于换布匹和饰物的钱财……不是有王舍人在么?朋友一场,先借些钱财,等到日后再十倍百倍还他也不迟。
  王子献向恩耳古祖孙告辞后,遂在行宫中缓缓踱起步来,心里推演着北疆交战的局势。
  以他来看,眼下其实并不算是最危急的情景,若是吐蕃与西域突厥人同时进攻,那才是大唐自开国以来面临的最危急的险境。当然,吐蕃与西突厥太过遥远,河间郡王很难数千里迢迢与他们勾结在一起。而且,倘若他当真垂涎于帝位,也绝不可能主动引来两匹饿狼,亲自割肉喂饲,给自己日后埋下隐患。
  不多时,他便遇上了嗣越王李玮。二人虽并未深交,但因李徽之故,对彼此亦是十分信任。而且,根本不必商量,他们便对圣人的安危达成了默契。
  “若非致远提起,叔父或许还想继续留在行宫里。”李玮坦然地行了个叉手礼,“我虽是侄儿,但面对长辈时也有许多话不能直言,往后或许也须得烦劳致远了。”
  王子献笑了笑:“大王无需如此,不过是分内之事罢了。”
  “叔父的安危应当是我分内之事,你是中书舍人,只需负责拟旨便足矣。”李玮回道。
  “话可不能如此说。臣子侍奉君王,便理应以君主之安危为要,更何况——”王子献勾起唇角,“既然都是一家人,大王又何必与我这般客气?”
  闻言,嗣越王殿下不由得怔了怔,倏然才想到,眼前这一位与堂弟李徽之间的关系。他不禁觉得略有些尴尬,脸色变了变,终于想起临行之前大堂兄李欣那张冷脸。说实话,若是李徽不是堂弟而是堂妹,他定然会支持他们二人。就算大堂兄坚持反对,说不得他还会主动说服他这样的妹婿究竟有多可靠。只可惜,两个都是堂堂男儿,他实在过不了心中那一关……
  见他忽地默然,王子献不禁失笑:“大王放心,我不会请托大王替我向大兄求情。”
  “……”嗣越王殿下忍不住在心中腹诽道:若是你胆敢在大堂兄面前唤“大兄”,我便敬你是一条汉子。
  这时候,王子献注意到,不远处又有一位族长带着族人前来觐见圣人。此时圣人似是已经醒了过来,鸿胪寺官员们遂将他们带向了议政殿。然而,王舍人眯了眯眼,却觉得似乎有些不对劲。他立即给李玮使了个眼色,自己快步迎了过去。
  李玮微微一凛,将不远处的千牛卫都招了过来,低声嘱咐了几句。这些千牛卫虽不太明白为何将军让他们仔细查看行宫之外的情况,却都隐约察觉了甚么,立即匆匆离开了。
  而王子献已经来到那一列来客面前,无视了鸿胪寺官员隐晦的不满,笑盈盈道:“这不是托帖族长么?也是来觐见天可汗的?族长身后这十几位勇士,我怎么觉得如此眼生?看起来应当不是族长的儿孙罢?”
  这位托帖族长是之前跟着他回来的一位铁勒部落族长。当时他应当是动摇不定的人之一,但据说私下与那两位心向河间郡王的族长走得极近。王子献自然不会轻易放下任何可疑之处,从来都不曾信任过此人。
  “王舍人好记性。”托帖族长清咳一声,“他们确实不是我的子孙,而是部族中的勇士。因倾慕天可汗的风姿,特地央求我带他们来觐见。”
  “噢?是么?”王舍人唇角勾着,眼底却泛起了寒光,“我想,族长依然小觑了我的记性。你们这些部落当中所有的男女老少,我都已经见过了——我怎么不记得,你部族中的勇士有这么些人呢?”
  托帖族长顿了顿,方又笑道:“那必然是王舍人记错了。”
  “我从来不曾记错过。”王子献淡淡地道。
  鸿胪寺官员们终于反应过来,立刻往后退了几步,千牛卫们迅速围拢。而托帖族长身后的那些大汉也不再装鹌鹑了,每一个都眼冒凶光,几乎是如饿虎扑食一般朝着面前这个“瘦弱”的年轻人扑了过去,显然意图挟持他!!

 

  ☆、第三百三十四章 救驾之功

    “王舍人!!”

    “王舍人小心!”

    这一刻,鸿胪寺官员们已然忘了之前对这位年轻官员的各种腹诽,几乎是本能地大喊起来。甚至还有人觉得无比愧疚,为何自己方才后退的时候,没有将王舍人也一并拉着往后多退几步。就算大唐官员们无不礼乐射御书数样样精通,但区区一位没有任何武器的文官,又如何能抵挡得住十来个魁梧大汉的袭击?!

    正当他们以为即将目睹鲜血横流的场景时——

    王舍人干脆利落地空手夺白刃,将闪着寒光的匕首抢了过来,反手便划断了对方手腕的筋脉。在一片血流与惨嚎声中,他顺手就抓起第一个扑向他的大汉抡了一圈,而后狠狠地砸了出去。一个照面,围在他身边的大汉们便纷纷倒地,后头好几个大汉措不及防,也都被砸倒在地,等待他们的只有千牛卫的横刀。

    也有几人及时避了过去,举着匕首齐齐地刺过来,王舍人一个扭身,踢腿横扫,而后轻盈地借力跃起来,按住正满面惊慌意欲逃跑的托帖族长的脑袋,生生地将他按倒,脸都印进了泥土之中。

    “……”仿佛只是眨眼之间,众人尚未完全反应过来,一场袭击便已然结束。

    千牛卫们悄悄地打量着这位年轻的文官,心中无不有些可惜。这般好的身手竟然不选择行伍,居然不能光明正大地上战场搏杀,实在是白白浪费了他的才能。而鸿胪寺官员们的神情则完全僵硬了。这一刻,他们竟忽然觉得,这位中书舍人无论做出什么事来,都不会令人觉得意外了。

    “将刺客都押下去,严刑拷打,让他们将同党都招供出来!”唯有李玮的神色如旧。毕竟,堂兄李欣因家中人都不理解他对王子献的警惕之心,早已将此子的凶残与他形容了许多次。制服刺客当然算不得甚么,这群从未经历过血腥的文官与千牛卫恐怕无法想象,年约十三四岁的王舍人曾经十步杀一人,漫步尸山血海中的场景罢。

    “刺客?!他们想借着觐见,直接刺杀朕?”议政殿内,圣人拧紧眉,“朕身边随时有数十千牛卫守护,进入议政殿时也不能夹带任何兵器,他们打算如何刺杀朕?又是受何人指使?谋划这种必败的刺杀又有何益?!”

    “圣人,他们的谋划也许不在于觐见之时,而是在夜里。若不是臣认出了他们的身份,恐怕他们便会如其他族长那般,在行宫中留宿。”王子献道,“臣以为,行宫外应当还藏着一群贼子。也许他们正等着深夜时那几个细作暗中行动,打开行宫大门,再冲进来行刺圣人。为御驾安危考虑,还请圣人立即移驾太原府。”

    “明知行宫外有逆贼窥伺,你居然还敢劝圣人移驾?”兵部左侍郎怒斥道,“岂不是欲陷圣人于险境之中?!真是其心可诛啊,王舍人!!”

    王子献尚未来得及解释,圣人便问道:“王爱卿是不是认为,行宫外那群贼子人数众多,仅仅凭着千牛卫与行宫守卫,这座行宫恐怕守不住?此去太原府,若是乘快马只需一两个时辰。只要能赶在逆贼反应过来之前抵达太原府,则朕可安全无虞。”

    “圣人英明。”王子献接道,“行宫中的将士与千牛卫拢共合计约有两千人。然贼子可能有一万人——加之背叛的突厥铁勒数族,则增至一万又两千人,且几乎都是身经百战的精兵。行宫的宫墙虽然坚固,但毕竟比不过太原府州城的城墙;行宫将士虽然有誓死保卫圣人的决心,但毕竟从来不曾鏖战过……”

    简而言之,想靠着一群从未见过血的新兵守住行宫,实在太过艰难。倒不如孤注一掷,险中一搏。“提早移驾,逆贼反应不及,圣人安然抵达太原府,方能安稳军心。否则,一旦圣人受困于行宫,太原府外战场形势必将改变。阿史那真啜将军必定会以援救圣人为要,索性暂时放弃战场。如此,朔州、云州或将面临腹背受敌的险境。”

    陈述完利害关系后,他立即跪地行礼:“请陛下早做决断!!”

    这一瞬,圣人眼前仿佛浮现出了战火延绵千里的场景。他比任何人都明白,此时已经容不得犹豫;同时,他也比任何人都明白,若有万一,不仅仅是北疆战场,或许长安也将陷入乱局。于是,他定了定神,沉声道:“依爱卿所言。千里何在?”

    “大王正在派人查探行宫周边的敌情,以及审问逆贼。”王子献答道。

    “叔父!”这时候,李玮匆匆而至,“请叔父立即御马移驾。方才千牛卫悄悄出行宫细查,发现几处隐蔽之地的守卫都已经不见踪影,山林之中应该藏有不少逆贼。方才,侄儿施以重刑审问了那个铁勒族长,他已经招供,贼首正是河间——逆贼李谌。他逃出朔州后,拢共剩下一万余兵马,悄悄绕过了太原府的战场,前来偷袭!!”

    河间郡王初时只是想收拢那些收受了他的粮草与金银财宝的突厥铁勒诸部,以备逃往靺鞨或者高句丽时作震慑之用。不料,从朔州之东远远绕回来后,行至半途却听闻他们已经去行宫觐见了皇帝。于是,他一怒之下,遂率领自己所有的兵马前来,誓要借此机会斩杀皇帝。当然,他也并没有放过当初那些口口声声定然会追随他的几位族长,胁迫他们先来行宫作为内应。

    “此前的军报说逆贼李谌已经投奔了靺鞨人,看来不过是他使的声东击西之计。而今,又想使围魏救赵之计?”圣人披上裘衣,按着腰间的横刀,脸上看不出任何喜怒,“朕绝不会相信,如他这等心思深沉之人,会因愤怒与憎恨前来攻打行宫,欲对朕不利。他也该明白,就算这座行宫只能守三日、五日,太原府的十万援军也必然会赶过来。那时候,他便不得不逃,自始至终也不过是白白耗费自己的兵力罢了。”

    “陛下之意,逆贼此举是为了与靺鞨、高句丽内外呼应?将陷在太原府战场上的人马都调度出来,一举占据主动?”刹那间,王子献与李玮几乎能推演出之后的战场局势——军心大乱且不提,腹背受敌的云州战场一旦战败,幽州、平州的失陷或许也不过是迟早之事。此后的战乱,便极有可能席卷整个河北道。

    “朕必须安全地抵达太原府,坐镇后方。”圣人又道,“然而,逆贼李谌乃多疑之辈。若是行宫数千兵士簇拥着朕而出,他岂能毫无怀疑,轻易放过这一行人?”

    王子献略作思索,答道:“臣有一计。”

    他的反应竟如此之快,令群臣不由得侧目而视,而圣人微微颔首:“说罢。”

    夜色将临,约百余突厥勇士簇拥着几位贵族离开了行宫。宫外的逆贼远远望去,看得并不真切。但突厥人的笑闹声足以让他们分辨出这些人的身份。行宫的大门在突厥人身后缓缓关闭,守卫的兵士依旧执陌刀而立——有些生得格外瘦弱的,立得久了还有些摇摇晃晃。这也无可厚非,他们虽是行宫卫士,却是从附近折冲府抽调而来,几个月前都不过是些平民百姓罢了,身上毫无悍气。

    即使是宫墙之上来回巡视的千牛卫,看似穿着上好的铠甲,拿着锋利的横刀,也并不比普通的行宫卫士好上多少。没有任何征战的经验,便意味着他们很难通过观察,发觉行宫外的变化,更别提隐藏在山林中的敌人了。毕竟,他们也不过是些京中勋贵子弟罢了,早年斗鸡走马,后来靠着父祖荫蔽才得了这样的好差事。

    行宫的灯火逐一亮了起来,夜风中隐约似乎传来山珍海味的诱人香气,以及羯鼓铿锵的鼓点。也许那位陛下正在宴请前来觐见的族长们,也许借着盛宴,众人正欢声笑语,畅想着战胜之后该如何庆祝等等。

    他们不可能知道,行宫之外的山林里正藏着一群狡猾的饿狼,用满含贪婪的目光注视着这座精致的宫殿。他们更不可能知道,今日夜里,这座行宫即将被点燃,而行宫中的皇帝也即将成为他们的俘虏,在史书中留下千古难忘的屈辱记载。

    也许,今夜,便是改换天下的开始。

    当然,逆贼们也并未注意到,那群笑闹的突厥人纵马离开山林之后,便渐渐沉默下来。马上的骑士们无不一脸凝重之色,唯有马鞭与嘶鸣声时不时响起,伴随着夜风呜咽之声,带着他们赶往太原府州城。

    行至半途的时候,他们遇上了逆贼派来的追兵,约有三五百之众。箭雨飞落间,王子献抽出横刀挡在圣人周围,朝着旁边的李玮微微颔首,便又拨马转身攻了上去。紧紧随在他身后的,便是恩耳古、尉迟兄弟以及数位突厥勇士等等。其余假扮突厥人的千牛卫则紧紧护着圣人,快马加鞭继续赶路。

    圣人略有些担忧地回首望了一眼:“千里,致远不过是一介文臣……”

    “叔父尽管放心。”李玮道,“待到我们抵达太原府州城,他或许便会带着一堆贼首回来邀功了。”

    “……”尽管圣人对此表示怀疑,但也知道如今别无他策,只得心中叹息一声,继续前行。当然,他并不知道,就在他们身后,一群兴致勃勃而来的逆贼,正目瞪口呆地望着眼前不足二十人的凶残对手——

    他们终于见识到了,传闻中那位天可汗使节的可怕。最终,这三五百追兵拢共也不过逃回了几十人。当他们惊魂未定地向河间郡王李谌禀报的时候,他终于想起了上元那两日曾经遭受过的追杀。

    彼时他并不知那人究竟是谁,如今终于知晓他的身份了。当时将他驱赶得犹如丧家之犬,终日惶惶难安,他便恨不得能食其肉寝其皮!此仇非报不可!!


  ☆、第三百三十五章 京城章临危

  是夜,圣驾移至太原府,遂有紧急军令陆续往外传了出去。一则令阿史那真啜将军分兵五千,佯作大军回援,惊走正围困行宫的河间郡王李谌的叛军;二则速派传令兵八百里加急赶回京城,安抚朝廷以及宫中的人心,勿令流言蜚语乱传;三则告知永安郡王与简国公叛军所在,前线战事若有缓和,不妨回师将其歼灭,而后再御外敌。
  当圣人终于停笔之时,天色已然将明。倏然,外头传来一阵笑闹声,打破了沉重的肃穆与寂静。他抬首望去,嗣越王李玮立即将窗推开,就见十来个浑身是血的人正与千牛卫们谈笑风生。定睛看去,不是昨夜那群断后的勇士却是何人?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