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花重锦官城——滴滴畏

时间:2008-11-13 14:54:44  作者:滴滴畏

青墨急的跺脚:这些人这时候又怎么会来?偏在刘少爷出门他们就来。
青砚涩然一笑:这时候说这个没用的,师哥我只告诉你如果我明天早上还没回来,你就走吧,带着戏班的人出门去吧,几年内不要回来。不用费心去想怎么救我,这次是躲不过的。
青墨急得眼泪都要下来了,拉了他的手说:青砚你倒底是得罪什么人啦?你告诉我一个准信我也好找人帮忙啊。
青砚黯然低头:师哥,咱们从小一起长大,你待我的情份我口里没说过,心里却明白。这时候三言两语出说不清,你听我的话,别再找我,各人有各人的命,如果有缘早晚还要再见。如果没缘,师哥你的恩情只有来世再报了。
正说着只听那边的人又吆喝了一声:有什么话说不完的?快点!
青砚回过头看了看,对青墨道:我去了。记住我的话。
青墨哪里肯放手,死死抓住他,眼泪一径流了下来:不行,青砚,你这样走了,刘少爷回来了,你让我怎么对他说?
青砚的脸色变成灰白一片,叹了口气:我和他的缘分尽了,你只要跟他说这个就行了。
说完,看了青墨半日,将他的手狠劲握了一握,转身便去了,青墨哪里放得下,跟着走了几步,那姓杨的回过身来将他一搡:吴老板,你请回吧,我们舵把子要的只是吴青砚,可不是你。青墨又急又伤心,被他一搡差点跌倒,扶住旁边的墙,却见那几人拥了青砚一溜烟地去了。

才出了巷口,青砚被缚上双手,蒙上黑布推上一顶小轿,只觉得曲曲折折地走了甚远,渐渐的耳边没了行人的声音,似乎走到极僻静地去处,只听得有门吱呀一声响,似乎被抬进了什么院落,鼻端嗅到一股花香。只听那姓杨的粗糙的声音道:到了,吴老板请下轿吧。
轿帘一掀,有人将他拉了下来,双手上的绳索被人解了下来,他拉下蒙眼的黑布,乍一见光亮,眼睛晃得睁不开,果然是身处花园之中,却不知是哪里的花园,他眯缝着双眼看了看四周,不远处的水面修有凉亭,一个身着军装的男人正坐在亭中喝茶,身后立着两个荷枪实弹的卫兵。看到青砚看过来,这人向他招了招手,青砚走过去,只觉得这人好生面熟却想不起是谁,却见姓杨的附在这人耳边说了几句话,这人挥了挥手,带青砚来几个人连同姓杨的一齐下去了。
这人上下打量了青砚一番,慢慢说道:你就是吴青砚?吴老板,在下从前看过你的戏,真是不错,这番得罪那也是迫不得已,对不住。
这人又喝了一口茶,说道:我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何况欠着人家的情,袍哥人家知恩图报,少不得你得吃点苦头了。
青砚听了这话,心中明镜似的,抿住唇不说话。
这人站起身来,说:吴老板,我敬你是个真性情的人,劝你的话我也不多说了,你若肯听的话,今儿也不能到这里来,即到了这里,由不得你了。
青砚点了点头:大爷即绑了我来,当然不会放过我,这个青砚明白得很。
这人笑起来,朝桌上的茶杯一指:本来人家是买了你的命的,可是有人舍不得你,他妈的,老子也觉得就这么要你的命有点可惜,所以,这杯茶是一杯毒药,喝了之后,发不出声就再不能唱戏,眼睛也会慢慢地看不清东西,但是命却可以保全下来。
"如果我不喝呢?"吴青砚问道。
这人又嘿嘿笑了两声:"你以为你拼着一死就算了?小吴老板,你九庆班还有十来口人,别的不说,你师哥你也不顾了吗?你死了,老子们把戏班的人全抓来,一人灌一付毒药下去,嘿嘿,叫你们变成一群哑巴和瞎子。"
吴青砚说:我怎么知道我师哥他们是不是平安?
这人笑起来:吴老板,我有本事弄了你来,什么都不说地收拾了你,是不费吹灰之力的,我跟你说这么多,只是敬你是个真性情的人,爱你那一点骨气。袍哥人家做事讲究是个信字,虽说你是戏子入不得山门,却还有两分硬气,老子的小老婆也是你的戏迷,看她份上,吴老板我才这样和你说话。信不信的,那由得你。
吴青砚不再说话,眼看着那杯碧澄澄的茶水,颜色绿得像是块翠玉似的,谁知道这样的美的东西居然是有毒的?抬头看了看这艳阳春日,终于端起了茶杯、、、、、、、、
这人在一旁看着他喝了下去,拍了拍手,那湖边的假山后转出一个人来,脸上挂着阴冷的笑容,却是郑重光。
吴青砚放下杯子就看见郑重光天慢慢走了过来,他惊恐地看着郑重光,想要说话,咽喉处便如火灼一般,发不出声来。
这人呵呵一笑:你的命便是这郑公子买下来的。快去感谢救命恩人。
吴青砚惊怒交加,纵身便想往水中跳,却被赶上前来的郑重光一把扯住:心肝儿,这可跳不得,你是少爷花了三百大洋买来的,死了爷的大洋哪里找去?

那一年的春天似乎走得特别迟,迟到六月里了,早已经立夏了,仍然不时地下起毛毛细雨,冷清清缠绵绵地下个没完,一直到云谦和陶惠玲从上海都回来十来天了,这天依然还是阴惨惨的。他坐在檐下一把竹椅上,看着屋檐水一滴滴打在阶下的凹坑儿里,落下一滴便是嗒地一声,转眼看看乌云密布的天空,阴沉得能拧出水来,他长衫的下摆早已经溅上点点湿痕,一两星雨丝偶尔飘上他的脸颊,他仍是纹丝不动地坐在那儿。
这样的情形已经都很多天了,自从他失魂落魄地从桂花巷回来,就常常这样,呆呆地坐着,一坐便毫无生气地直坐上几个小时,有一次春秀去请他吃饭却被他踹翻在地,他这么坐着的时候就没有人再敢理他。
一把青油纸扇撑进院门,伞下却是刘太太,她在院门处收扰伞,将伞交给默默上来的春秀,自己陶出手帕来擦了擦身上的水珠,慢慢走到云谦面前。
刘云谦将视线慢慢从屋檐下收回来,转过脸来,刘太太见到这张脸,一阵心酸。这张脸已经瘦得只剩下一对眼睛是大的了,面颊苍白,双腮凹陷,没有血色的嘴唇,哪一点还有从前的影子?
刘云谦看到她,身子动了一动,仍是坐着,却伸出手来,嘴里喃喃地道:太太来了。
刘太太看他脸上不知是泪还是雨挂着两滴水珠,叹了口气,用手帕轻轻替他拭去:"云谦,屋里坐去吧,坐在这里当心受湿。"
云谦却突然抓住她的手:太太,您告诉我,究竟把他弄到哪里去了?
他的手指冰凉刺骨,紧紧抓住了刘太太的手不放,她不由地打了个冷战,看到他苍白的脸上一对眸子却闪闪发亮,一眨不眨地死盯着她。
她拂开云谦的手:你先进来,进来我再说给你听。
刘云谦却死命地摇头:您又要哄我了,您先说给我听。
刘太太看他这样子,突然想起云谦小时候,他亲生母亲刚去世时,便常常要她带他去找母亲,每每用话哄了他,过几次便不再上当,那神情便是这样,摇着头。大大的眼睛里噙着泪水说:您又要哄我了。

17
雨突然下得急起来,沙沙声由小到大,到最后变成了哗哗之声,一声紧似一声地打在芭蕉叶子上,母子两个还站在屋檐下都发着怔。
春秀在屋里收拾东西,听得外头雨下得大了,记挂着刘云谦还坐在外头,跑出来看时,却见他母子二人一个坐着一站着,只望着那院子出神。
"太太,快进来吧,您的裙子溅上雨了。"春秀忙忙地走过去说。
刘太太也醒过神来,往里退了一点,手上早溅上几点雨水,她俯身对云谦道:走吧,云谦屋里去。
刘云谦不说话却站起身来,也不让刘太太自己径直进了屋里,春秀连忙打起帘子,刘太太正要跨进房中去,只听得李妈在院门口道:太太,太太。嘴里嚷嚷着,脚下飞快地过来了。刘太太皱起眉道"你嚷什么?说多少次了,小声点儿我听得到。"
那李妈住了脚,不敢再嚷。刘太太转过身子问:什么事?
"海、、、不是,是刘团长的姨太太来了,要见您。在厅上候着呢。"
刘太太沉呤道:"她一个人来的?刘团长、、、现在该叫刘师长了,他没来?"海棠的男人新近升上师长,听说不久就要离开省城到外地去驻防。
李妈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没来。就是姨太太一人来的。要见太太。
刘太太点点头,回身对屋里说:云谦我去去便来。也不等云谦答应,跟了李妈去了。

远远地隔着雨帘,便见花厅里站着一个女子,一身水葱绿的衣衫,正站在门边,望着大雨出神,正是海棠。见刘太太过来了,上来先行了个大礼。
刘太太一把扶住:别别,海棠,咱们多少年的人了,别行这样大礼。说着拉了她的手坐下,李妈倒了茶上来。
刘太太看海棠脸蛋儿白里透着红,十指尖尖嫩如春笋,捏着一条粉色丝绢巾,笑道:海棠是越发地出落了。
海棠低了头,眼圈儿却红了,走到刘太太跟前突然跪了下来:太太,海棠是来跟太太告辞的。
刘太太吓了一跳,连忙去拉她:你起来说话,这是作什么?
海棠却不肯起来,原来那刘师长新升上师长,马上就要带着队伍开拔,往重庆去,刘师长的原配在崇州乡下,此番却是海棠跟了他去,那海棠跪在地下说道:海棠能有今日,都靠太太老爷成全,这一去就不知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太太这番恩情却不能不谢。
刘太太又去拉她,偏她只跪着不动继续说道:太太,念在海棠从小伏侍大少爷的情份上,请让海棠见一见少爷,跟他告个别,海棠也去得心安。
刘太太道: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要行这样大礼?你快起来。一面转头吩咐李妈:你去把大少爷请过来。
李妈答应一声去了,刘太太这才拉了她起来。只一会儿,李妈便来了:"太太,少爷说了请姨太太一路好走,他身子不舒服,让太太替他道个别,他就不过来了。"
海棠俏丽脸上失了色,呆呆地听着,眼睛里汪起一泡泪水来,刘太太又留下她来坐了一会儿,看看雨住了,海棠起身欲行,想了想又转过身来,附在刘太太的耳边说了几句话,刘太太听着,脸上却变了颜色。她抓住海棠的手悄声问道:这事是真的?
海棠点了点头,道:我亏欠他实多,只有来生才报得了他的恩情,这件事我即知道了,总得给他透个消息,他这些日子身子不好,多半便是为了此事。太太你转告他也是一样。尽早想法子,再迟些日子,那人就真完了。
不久,海棠果然同着刘师长一道去了,这刘云谦却是精神一日比一日萎靡,不几日便大病一场,等到病好了,精神倒是好起来,性情却大变了。本来他对陶惠玲一直是懒心淡肠,爱理不理。陶惠玲是小姐性子受不得这样冷落的,夫妻二人见了面总是冷言冷语。云谦这一病倒,陶惠玲衣不解带地伺候,一应大小事都是亲自做,只让春秀打个下手罢,云谦半夜时醒来端茶倒水的都是陶惠玲,等到病好,夫妻二人倒你敬我让起来,倒让刘太太暗暗纳罕。她深知云谦是个内敛的人,心里越是装着事,面上反倒什么也看不出。她从云谦三岁起便照料他,对他的脾气知道得最准,她不相信云谦就这么算了,她可是一直记得当年为了海棠云谦是怎样闹得天翻地覆的,这一回怎么会如此安宁?
果不其然,秋天里刘绍成一日从律师所里回来,气得半天喘不过气来,刘太太上前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些日子刘云谦成天地同一伙朋友,出入秦楼楚馆,在报上写些风月文章,不过半年时间便成了第一出名的风流公子。风声传到刘绍成耳朵里,他还不信,等人拿了报上的花魁评选榜来给他看,一见那上面的头名评审官竟然便是刘云谦,当时便气得绿了脸。接着有人跟他说那刘云谦居然还给某名妓写了一副匾额。
刘太太一面听一面心里叫苦,刘云谦放浪形骸她本来有一点察觉的,只是没想到会到现在这个地步,居然在外面闹得这么厉害。

这一日她过来,院里静悄悄地,陶惠玲带着王妈回了娘家,她正想趁这个时候好好儿盘问云谦一回,刚走到窗根下面,突然听得里面有人嗤地一声轻笑,刘太太心中一紧,立住脚步,从门帘子里一看,只见云谦只穿着贴身小衣坐在椅上,春秀却半敞着怀坐在他腿上,刘太太见了这光景,一时连话都忘记了说,半扣着门帘呆站着。春秀只见地上突然多了一道阴影,抬头一看却是刘太太站在竹帘外头,吓得一下子跳了起来,忙将衣服扣起来,半低着头一径去了。
云谦整了整衣衫,看着跨进房中的刘太太不说话。
"你忒胡闹得不像话了,云谦,难怪你父亲昨儿气得那样厉害。"刘太太没再跟他客气,开口责备道:"你现在这个样子,跟那些浪荡子弟有什么区别?"
刘云谦慢腾腾地起身:"太太,我就是想做一回浪荡子,我做君子做得腻味了。"
"放屁!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那心里在想什么,我把你从三岁带到大,你的心事那一样瞒得了我?"刘太太骂道。
刘云谦却不急,笑道:"太太说得是,儿子这点子心思您哪有看不出来的。"
刘太太看他虽是在笑着,一双眼睛却毫无笑意,黑洞洞的眼睛里只有绝望与痛楚。她叹了一口气:"云谦,你倒底想要怎么样?"
刘云谦无动于衷地说:"儿子自己也不知道,过一天算一天,总不能就这么样子去死吧。"
"云谦,算了。各人有各人的命,你把那些事都忘了吧。别这样折磨自己了。别人看不出我还能看不出,你根本就不是那路人,怎么能做出那路事?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刘太太语气一变,苦劝道。
刘云谦脸色慢慢变白,喃喃道:忘?太太,我巴不得把什么都忘了,那不好么?我这样夜夜睡不着觉地想,你道我过得好舒服吗?
刘太太眼圈一红,再也不忍瞒他,正要开口,只听王妈一路嚷着进了屋:"给太太道喜,给姑爷道喜,我们家小姐有了身孕了。
刘太太与云谦面面相觑,一时都呆住了。

刘云谦匆匆从报馆回来,见王妈领着儿子在树下玩,便问道:老爷和太太走了没有?
王妈道:一早就走了。
刘云谦说:你去跟少奶奶说,收拾你们和臣儿的东西,下午就走。
王妈道:姑爷,这城里真不能住了?
云谦一面抱起两岁的儿子一面说:不管那么多,还是先回乡下去吧,真要打起来,那枪子可不认人。
王妈道:那么姑爷的东西也要收拾下吧,您不跟我们一起走吗?
云谦说:你们女人和孩子先回去吧,这么大一院房子总得有人守着。
"那不成,是房子要紧还是人要紧?"一个少妇清脆的声音响起,陶惠玲从房中走出来,接过云谦怀中的儿子,在儿子胖胖的小脸上亲了一口断续说道:再说了,要看房子让刘贵他们看着就是了,何必要你大少爷亲自守着这房子?对不对臣儿?
最后这句话是对怀中的儿子说的,小孩子奶声奶气地应了一声,陶惠玲开心地笑了出来。
"我要走,也得再些日子才成,不仅是家里要留人,报馆那边我也得去照应照应。"刘云谦跟在她身后说。
陶惠玲站住脚说:那报馆啊,真不知当初为什么要盘了这报馆下来,咱们家什么样的生意不能做,偏要去开报馆,赚不了几个钱不说,还时时有人找上门来,什么这文章发得不对了,那文章又伤风化了,一年到头断不了的麻烦事,你还舍不得让出去。
刘云谦听了这几句话,脸微微一沉,陶惠玲便住口不说,抱起儿子朝屋里去,刘云谦在她身后说:你下午就和王妈带了臣儿走吧。我过些日子把家里和报馆的事理一理再走。

陶惠玲母子走了不几日,城里越来越人心惶惶起来,偶尔听到零星的枪声,大街上军人越来越多,这一日他从报馆出来,天色已暗下来,倘若在往日正是华灯初上,街市上人声鼎沸的时刻,这天却分外安宁。路过会锦楼时,这座昔日喧哗热闹的酒楼寂静无声,只有大门上点着一盏清油灯,偌大一座酒楼只剩下冷清。
面前是长长的石板路,路边的街灯已经大多不亮,除了他前后再无行人,他静悄悄地站在楼下,耳边恍惚传来呜咽的箫声,似乎有清亮的歌声响起,暮色中刘云谦突然间泪流满面,一阵风声过耳,仿佛回荡起那一曲悲凉苍桑的《苏武牧羊》,他望向长街,青石的街道寂然无语,哪里有那人的踪迹?泪眼模糊中,面前似乎有人影在晃动,青色的长衫,颀长的身影:青砚,青砚,是你吗?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