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使臣到长安来,按照中国泱泱大国的惯例,只要不是中国,统称为蛮 夷。这让使臣觉得不能接受,他自认自己国家还是很文明的(比如说18 世纪的欧洲人到中国来,就自认比中国人文明。),怎么能是蛮夷呢? 于是使臣想了一个办法来捣乱:在一幅长卷中随意像鬼画符一样的乱画, 然后把这个拿给唐玄宗看,硬说这是他们国家的国书。唐玄宗和众大臣其实早就看出这种乱画的画,或者说文章,是没有 任何意义的,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是可以有任何意义的(不信看 现在好多的抽象画派的作品,一千个人看可以说出一千种不同的看法, 但是每个人心里都怀疑那是随手涂鸦的。)。可是现在使臣硬说是国书, 按照惯例那就必须要有答复的国书。问题是不论怎么信手乱画一番,使 臣都能找出理由说那不是国书,然后用这个作为借口把中国嘲笑一番。 唐玄宗当时大怒,心说你一个小小使臣敢嘲笑我中国无人,看我让 你好看。然后就派身边的太监高力士去招李白入宫,因为他也听说了" 特产土"的事儿,觉得李白很有急智。 李白进宫后一看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他告诉众人别急,先把使 臣也找到金殿上来。 使臣来了之后,还有很多人慕李白之名,也想一见这颗超级巨星的 风采,于是大殿外挤满了人;但还是有少数人有资格进到大殿里去看, 这些少数人中就包括杨贵妃,她也是慕名而来,她听李白的名字听得耳 朵都要起茧子了,于是好奇心起,也想来瞧瞧。 等人都上齐了以后,李白让使臣站到近前来,然后要了一缸酒(御 酒可是李白平时喝不到的,所以多要点。),当着众人的面很快地把这 些酒都喝了。这个时候使臣的脸就有点发青,因为能喝这么多酒的酒鬼 多半不好惹。 然后李白让人替他脱靴子(当时李白已经醉的没力气自己脱鞋了), 唐玄宗就指派高力士去,这也没办法,谁让高力士是当时最得宠的太监 呢,这么幸运的事儿当然得他去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亲近超级巨 星的机会)。 于是高力士就上前给李白脱靴子,这个时候杨贵妃也凑上前来想看 看到底李白是怎么写这封回复的国书。既然要脱靴子,难不成是用脚写? 这倒是闻所未闻(当时在场的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 等靴子一脱下来,所有在李白附近的人都不约而同的秉住了呼吸。 后来有流传下来的画当时情形的画,画中的高力士手里拿着靴子, 离自己的脸有一尺半远(那是手臂能伸的最长的距离了),脸上满是无 奈的表情(一说是痛恨)。杨贵妃则手捧着砚台(因为当时写国书用的 砚台最顺手好抓),拼命闻墨汁的味道,以求能稍微冲淡这种感觉(玩 过写大字的人都知道墨汁也有股臭味),后世的人没能看到当时画上的 注解(因为流传下来的画卷注解部分已经模糊不清了),所以才会有杨 贵妃磨墨的误解。 这里面最幸运的就是使臣了,他正好离李白最近,又在下风口,当 时都快呕吐了。而当他想到李白能想出的这么阴毒的奸计,想到接着可 以想象得到的酷刑时,差点当场晕倒。 然后李白开始慢条斯理的画画,反正连他自己也看不懂画的是什么。 等他好不容易画完了,使臣的脸色已经可以与冬瓜皮媲美了。 但是李白还没完,他开始用只有公冶长才能听懂的鸟语来读他写的 国书。直到最后使臣满含着热泪说:"好啦,我承认你写的是国书了! 你能不能快点念?你到底还有完没完哪?" 唐玄宗坐的很远,又在上风口,并没有被李白的影响波及。他听到 使臣终于承认了李白写的是国书,松了一口气。而使臣一看到唐玄宗示 意他可以退下了,高兴得当场晕了过去。并且他回国以后,不敢提及这 一段真相,而是把李白的才能夸到天上去了,所以这个国家的人再也不 敢小觑大唐,连同李白的那幅鬼画符国书都得到后世的崇拜。 李白因为草国书有功,当殿立授翰林学士,正式进入士大夫阶层。 当然翰林学士只是个闲职,重要的是唐玄宗可以以工作为借口随时把李 白召入宫中。 这之后唐玄宗疯狂的迷上了李白,迷上了这个在金殿上也斜着醉眼, 满不在乎地笑着说:‘与我脱靴'的坏男孩。在唐玄宗的眼中,李白的举 动是十足的天真加十足的才气。于是第二天李白就被宣入骊山行宫侍寝。 当然李白去见唐玄宗之前先泡了骊山温泉(先洗干净了脚)。 唐玄宗是很爱李白的,所以李白在宫中的日子一开始也还过得新奇 并且逍遥自在,这从他写的《清平乐》三首中可以看出来。 不过日子一长,李白对这种每天吃喝玩乐,无所事事(除了跟唐玄 宗在一起以外没有别的事儿)的日子厌倦了。他开始找各种事情消遣。 比如他有一次嫌宫里的舞蹈队伍颜色单一,就拿彩笔直接在舞蹈队员身 上胡乱涂抹,并且给这种色彩艳丽的新舞衣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霓裳 羽衣,以后这种舞蹈就叫霓裳羽衣曲。 李白的好日子到杨贵妃发现了他和唐玄宗的关系为止。之前杨贵妃 还以为李白不断进宫是因为唐玄宗想逗自己高兴,后来才发现满不是那 么回事儿,原来是唐玄宗自己爱上了李白,这样李白就成了威胁杨贵妃 地位的情敌。还有另一个人也对李白极为不满,就是高力士,自从金殿 脱靴事件之后,他就一直想找个机会整跨李白。 于是杨贵妃和高力士联手。首先他们隔绝李白进宫,许多唐玄宗宣 李白进宫的诏书都被杨贵妃截留了,并且高力士回报唐玄宗李白酒醉不 愿意见他。这并不难让唐玄宗相信,因为李白经常喝醉,甚至还写过‘ 我醉欲眠君且去'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类狂妄 的诗句。其次他们把唐玄宗给李白的赏赐转给他人,让李白以为唐玄宗 不再爱他了,让他灰心之下自动退出。这也不难,因为唐玄宗也经常酒 醉糊涂,不记得醉酒以前的事儿。比如他们有一次就把唐玄宗给李白的 封赏转给了一个叫李百的人。 本来唐玄宗和李白是有机会澄清误会的,但是帝王的尊严和不羁的 傲慢让这种种措施终于产生了作用:李白在长安待得实在太无聊了,提 出要走。 唐玄宗很伤心,问李白:"为什么一定要走?难道我们不能像平常 的恋人一样相濡以沫吗?" 李白笑了起来,说:"相濡以沫?用吐沫互相湿润呀?庄子说:‘ 与其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你不觉得我们这样可能更好?" 唐玄宗沉默了,心底一片茫然。相忘于江湖,这样的两条鱼,的确 很自由很潇洒,很美丽很不凡。可是他不想,他想要相濡以沫的那一份 牵拌和挂念。但是李白是那种天生浪迹天涯的人,他不属于任何人,不 属于任何地方。就算他留住了他的人,他的心也还在流浪。他能够拥有 他半年(据考证:李白在长安待了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是幸还是不 幸? 不管怎么说,唐玄宗最后放手了,也许让心爱的人快乐也是一种幸 福吧。至少他不用担心李白的生活,因为李白经过他的长安岁月早已经 盛名远扬,如日中天。 李白最后悄然离开长安,一如他来的时候,不同的是他带走了一颗 破碎的心。 [历史恶搞3]荆柯刺秦 BY 少智慧子[衍生] 郑重声明:本文系恶搞,决非历史。如有不能接受恶搞的请不要继续往 下看,谢谢合作! 荆轲刺秦 荆轲七岁的时候,喜欢上了隔壁邻居五岁的漂亮男孩赢政。这也许 算不上爱情,只是朦胧的喜欢而已。那个时候他和赢政是在赵国的都城 邯郸过着快乐的童年生活。不过当时赢政在邯郸做人质,地位低下,经 常受周围人的欺负。荆轲经常帮赢政打架。但是即使有荆轲帮忙,赢政 也还是经常挨打。 荆轲很生气,于是和赢政约定:由荆轲去外出学艺,保护赢政不再 挨打。荆轲外出期间,赢政不得和任何其他人建立超过友谊的亲密关系。 因为荆轲和赢政互相属于对方,不能属于其他人。他们要一直这样直到 地老天荒。然后,两个小孩打勾勾,换信物,正式把他们的关系确立起 来。那个时候荆轲十一岁,赢政九岁。 然后荆轲就到山里去找白猿,拜师学艺去了。为什么要找白猿?因 为那个时候的最高级剑术都是从白猿那里学来的,不信请看《越女剑》。 可是荆轲发现如果不论颜色,猿(也就是猴子)在山里简直到处都是。 但是白猿(就是得了白化病的猴子)是很难找的,荆轲曾经通过山民找 到了两次白猿,到手以后才发现就是普通的猿刷的白颜料。 过了一年,荆轲还在山里游荡,到处找白猿,这让荆轲很沮丧。太 阳落下去,也许是升起来的时候,照着荆轲的伟岸身躯(因为天天满山 找猴、追猴,所以荆轲的身体锻炼得很棒。),让他看上去更加有悲剧 气质。 不过老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的,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不久 之后,荆轲到了雾蒙山(这个山现在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了,估计是已经 被地震或者火山等地质活动从地球上给抹掉了。),那里满山遍野都是 别处遍寻不见的白猿(估计当地有很强的核辐射,导致当地的猴子发生 变异。)。荆轲想拜白猿为师,于是整天追着白猿跑。冬去春来,终于 让他追上了一只白猿,可是这只白猿并不想收他做徒弟,这也罢了,它 居然还拿树棍打荆轲。一开始的时候荆轲总是挨打,五年后,变成荆轲 满山打白猿,打的它们抱头鼠窜。于是荆轲的武功终于练成了(荆轲可 能也变异了)。所以荆轲还是很运气的。有的人很运气,嗑瓜子儿都能 嗑出个臭虫;荆轲比他们还运气,他嗑出了半个臭虫。 等荆轲出山以后,才发现世道已经变了:在邯郸找不到赢政,他的 赢政也不再是当年邯郸那个任人欺负的小男孩,他现在是最强大的国家 秦国的储君。赢政,不,得叫秦王,不再受人欺负,当然很好。可是现 在他开始欺负别人了。赵国的邯郸首当其冲,连荆轲自己的家乡也不能 幸免(据历史记载,荆轲齐人,游于赵。不论是荆轲后来成长的赵国, 还是祖辈居住的齐国都不能避免强秦的威胁而导致灭亡的命运。)。荆 轲想不明白,他和秦王本来是两小无猜的朋友,何况他和秦王之间还有 一个美好的约定;但是忽然间秦王就成了他不共戴天的仇人。秦王现在 杀人如驳草,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荆轲想见见秦王,亲口问问这个问 题,可是他见不到(废话,秦王哪儿是那么好见的。)。 除了这个,荆轲还有另外的事情要操心,那就是生计的问题。他以 前在山里,有野果吃,有泉水喝,还可以采野果和山民交换简单的生活 用品。但是在城市中这样是不行的,所以荆轲开始用打白猿练就的绝世 剑术来换钱,于是江湖中就出现了一个新侠客,一个取人首级从不空回 的顶级杀手。 荆轲有一天流浪到了燕国的京城,正好囊内空空,腹内也空空。不 过他并不发愁,因为他看见了一个招工启事,上面四个大字:招聘侠客。 内容是:燕太子燕丹因为暗杀秦王业务扩展需要,诚招侠客,欢迎社会 各界人士加盟。一经录用,待遇从优。 这正中荆轲的下怀:暗杀秦王,那他就可以见到赢政了;何况这也 同时解决了荆轲现在的吃饭问题。荆轲应聘成了燕单旗下的侠客,同时 被录取的还有一个燕国本地的小混混秦舞阳。 燕丹为了暗杀秦王,不惜血本,不但画下了要献给秦王的督亢的详 细地图,同时送上的还有樊于期的首级。这样荆轲终于得到了见秦王的 通行证。 送荆轲和秦舞阳离开燕国的那一天,荆轲穿着一身白衣(侠客都喜 欢穿一身白衣,别问我为什么,而且也别问我谁负责给他们洗衣服。), 披头散发,满眶热泪地在易水边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天哪,燕国易水 的天气多么寒冷呀!当然哪,荆轲为维持侠客的形象可是一直穿着单衣 哪!),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我很高兴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寒冷的鬼地方, 终于有机会去找我心爱的赢政了,我再也不回这个鬼地方了!)。" 燕 太子燕丹听着这发自肺腑的声音感动得痛哭流涕,连老天爷受了感动, 于是有白虹贯日。 荆轲经过层层阻隔终于见到了秦王。等到荆轲上了大殿,想不到小 混混秦舞阳一见到秦王就吓得腿肚子转筋。当然这也不能怪他,平常他 只是街头上混的一个小角色而已,从来也没见过秦国大殿上这么大的场 面。 荆轲低头向秦王辩解说:"身边的随从没有见过什么世面,请大王 原谅。"然后叱秦舞阳退去。接着他抬起头来盯着秦王看。 秦王看清荆轲的长相后不禁大吃一惊。虽然他们俩个比小时候的样 子改变了很多,还是能够很容易认出来。秦王同时也觉得愧疚,因为觉 得对不起荆轲,他没有遵守和荆客的约定,娶了别人为妻;并且他近年 来杀人如草,他也知道荆轲是来报仇的(国仇家恨哪)。 但是秦王还是想和荆轲修好,毕竟他们曾经是很好很好的朋友,而 他现在还是最怀念和荆轲在一起的那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他后来发现 他还是喜欢荆轲的,荆轲始终在他的心中占据着一个最特殊的角落。于 是秦王只好不理会荆轲虎视眈眈的大眼睛,装作仔细观察荆轲送上的地 图,慢慢地一点点展开看过去,顺便指指点点的佯装询问详情。但是荆 轲也早已料到了秦王会这样,于是在地图中裹了一把匕首,意思是说:" 你别以为做了亏心事(是指把荆轲甩了)可以没有报应,我来报仇来啦。" 可是秦王看着这把匕首完全没有荆轲预料之中的反应,甚至漫不经 心地拿起匕首玩弄。荆轲最后忍不住了,说:"我是来报仇的!" 看秦王还是没有反应,荆轲又拉着秦王的袖子说:"喂,我跟你说 正经的,我是来报仇的。" 秦王嬉皮笑脸的说:"那我跟你说不正经的,我国最近税收紧张, 我现在没钱交保护费。" 荆轲生气了,眼望着秦王,缓缓地说:"我是真的来报仇的!虽说 武功乃不祥之物,但是君子不得已而用之。你不要逼我使用武功!" 秦王四下打量,见荆轲把住了通往大殿外的出口。于是秦王先站起 来(那个时候的古人都是跪坐的),走到柱子后面,眼望着荆轲,也缓 缓地说:"我们是从小在一起的朋友,你知道我的身世本就象浮萍一样, 这个世界也许真的无可留恋之处,但是我还是要对你说:‘我现在没钱 交保护费!'" 荆轲听秦王居然避重就轻,于是怒火冲天的来追秦王,秦王就绕着 柱子逃跑(因为荆轲始终看着大门,所以秦王跑不到殿外去。)。大殿 内的众大臣一眼就看明白了荆轲和秦王两个人的关系不一般,谁也不想 在这个时候插进来。谁知道在这个时候该不该帮忙呀,帮对了是没话说, 如果帮错了惹恼了秦王那可不得了。所以大家就看着两个人捉迷藏一样
2/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