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一代名臣的制作方法(穿越 重生)——半空住人

时间:2016-12-29 18:16:07  作者:半空住人

  明朝末年正值小冰河期,天灾*不断,加上官员昏庸无作为,死的人只能更多,不会更少。
  “……”朱由检也不知道这大明天下的灾祸什么时候是个头,反正他死的时候还没结束。
  范铉超开始调动他仅剩的历史常识,然而他是个工科生……只记得因为明朝的时候引进了土豆玉米等作物,所以死的人没有历史上其他小冰河时期死的人多。
  土豆玉米等作物,实在万历年间就引进了的,当时这个东西还在朝中引起了震动,毕竟产量太高了,又不挑地不挑天气,可以说是最好的充饥食物。
  据那些南方官员说,在江浙、闽南一带,那些种不了粮食的丘陵上,都种满了土豆,贫农家的餐桌上也是顿顿不落。
  可即使是小说里万能的土豆和玉米,也没有完全拯救大明朝,还是有地方一遇到灾荒年就只能卖儿卖女,甚至易子而食。
  “不只是灾荒,□□哈赤年前取了旅顺。如今大军盘踞边城,我听说,甚至还连连去信给广宁右参政袁崇焕,要他投降。”细细数来,内忧外患都不能道尽明朝的局面了。
  要不是魏忠贤已死,甚至明年袁崇焕就因为和魏忠贤不合,去官回乡了。
  “□□哈赤?”范铉超对□□哈赤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野猪皮”,听起来就是一个很不好对付的人。“我只是听说此人骁勇善战,谋略过人,又统一了女真部落,称王称帝。有人把它和成吉思汗相提并论呢。”
  “可我大明不是弱宋!”朱由检面色严肃,眼神阴冷。他已经做过一次亡国之君了,绝不会再犯一次错误。
  范铉超一想,的确,至少大明还有军队,还有将领。
  ———————————————————————————
  天启六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军渡过辽河,所到之处,明朝守军或逃窜或溃败,所向披靡,一路行到宁远城下。
  到了城下,努|尔哈赤自称三十万人马,实有十三万,让袁崇焕开城投降。
  被袁崇焕断然拒绝。
  袁崇焕誓守宁远城,甚至让山海关守军杨麟要是发现一个宁远溃军斩一个,发现一队杀一队,绝不手下留情。
  正月二十三日,兵临城下,二十四日发起进攻。女真军队悍不畏死,来势汹汹。袁崇焕也以城墙上的各式大炮回击。这些是从西洋进贡来的大炮,女真军队从没见过射程这么远,威力这么大的大炮,前方的士兵恐惧非常,争相完后跑,后方的士兵被赶着往前冲,一时之间乱成一片。
  女真军队乱成一锅粥,大将军炮也不管什么准头,朝着人群最密集的地方开炮就是了。那些女真士兵连人带马腾空而起,摔成断肢残骸遍地。更可怕的是,他们还没办法反击敌人,而他们只要一乱起来,立刻就会被击中。
  努|尔哈赤被亲兵护卫在中间,即使各种命令不断传下去,即使所有的命令无一例外都带上“违命者斩”,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士兵开始溃败。
  当开始有大贵族大将领被流弹击中身亡,他下属的那些士兵们也很快崩溃了。
  努|尔哈赤左突右支,不可置信自己居然被一群不到十万的明朝守军加上一列大炮就给击败了。他从二十五岁领兵开始,纵横草原从无敌手,没想到却要……
  “轰——”
  努|尔哈赤耳边突然炸响一声惊雷,震耳欲聋,只感觉自己似乎在飞,眼前一黑就失去了知觉。
  三月七日,因为主将努|尔哈赤受伤严重,加上女真军队伤亡惨重,士气不振,来势汹汹的女真军很快撤退了。
  这是从女真向明朝宣战以来,明朝第一次取得胜利,说是举国欢腾也不为过。袁崇焕的名声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几乎要到了岳飞、戚继光一样的民族英雄的程度了。
  就连那门立了大功的大炮,也被天启帝亲自封为“安边靖虏镇国大将军”,有从九品官职。
  九月,在宁远之战中受了重伤的□□哈赤,带着不甘心,最终还是闭上了眼睛。他的儿子皇太极即位,但没有了□□哈赤的压制,女真各部落人心不定,刚刚继承皇位的皇太极忙于收拢人心,集中权利,顾不得帮父亲复仇。
  明朝也暂时从和女真的战争中缓过劲来。
  不过这都是后面的事了,这时候的范铉超正踏着宁远大捷的欢庆声走进会试的考场。
  和他一起的还有白阳和倪后瞻,白阳自不必说,倪后瞻对于自己居然能踩着榜单的尾巴考上举人一事很不可思议。直到现在都还在说“若是我能考上进士,那我一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再也不去什么长春苑,再也不和那些狐朋狗友浪荡了。”
  白阳翻了个白眼,“你也知道你那是成天浪荡啊?”
  倪后瞻笑了笑,“我现在不和你斗,我要留着进场和考题斗,等出来我们再算账。”
  范铉超撑着头,忍不住大笑不止,迎来周围人的关注。
  那些人见到是范铉超,也就三三两两议论一番。毕竟范铉超考了案首,又中了解元,若是这次发挥得好,一举中了会元……殿试不黜落,皇帝陛下就算看在“在自己任期上出一个六魁首”的面子上,只要他不犯大错,总会给一个状元当当的。
  所以范铉超也就成了众人争相攻击、讨伐的对象。会试前,全国各地最优秀的三千多名举子齐聚京城,谁都是经年苦读,到了京城自然要“以文会友”,较量一番。
  既是交友,也是试探程度,还能给自己搏出一个名声来,并请一些翰林或是名流来评比。
  本来吧,每到这时候,各位翰林都要争执一番,但今年,出乎意料,几乎大家都认为范铉超最可能拿到状元。
  原因有三:一,他的确学识过人,听说看过一遍的书从不看第二遍;二,他在扳倒魏忠贤上立过功,东林党大佬们看重他;三,前面说过,天启帝曾表扬过他,算是简在帝心,也因为他中了案首,中了解元,只要又中了会元,这状元也是囊中取物。
  范铉超这些日子以来,因为上面三个原因,收到了不少请帖。他去了几个,发现要不是挑衅的,就是讨好的,几乎没一个是正经交流的聚会。
  久而久之,也就烦了,无论是谁的请帖,一律不去,成天待在家里看书,温习功课。
  但他去了,被人围观,不去,也不行。
  不知怎么的,就流传出了他恃才傲物,目下无尘的名声来了。范铉超哭笑不得,也不管他们,随他们便了。
  反正一切到了考场上见真章,成绩出来,自然就能让他们闭嘴。
  
  ☆、第56章 除了都是看的
  
  范铉超在家里接到喜报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估计这汗血宝马可能要不到了,还是等着朱由检当上崇祯皇帝以后再说吧。
  反观家中一众人等,都兴奋异常,“超少爷连中五元,我大明朝还是头一份呢。”静传高兴得手舞足蹈,话都不会说了。
  范铉超驳斥道:“胡说!洪武年间黄观也连中过六魁首,英宗时期,商辂也中过三元及第,我现在才考到会元,你就有胆子敢这么叫了,下去领罚。”
  一时间,屋子里兴高采烈的仆人们都静了下了,不只是静传,就连他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怎么别人考中了贡士都是恨不得连放三天三夜鞭炮,自家少爷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反而要在这个好日子罚人。毕竟殿试不黜落,再怎么样,少爷至少能得个官当当吧。
  张氏见他面色严肃,没有一丝喜色,忙道:“静传也是替你高兴,你又是何必?好了,静传下去吧。”
  静传赶紧弯腰行礼,躬身退出。
  张氏又摆摆手,红菱和紫竹也领着人退下,惊蛰看一眼范铉超,见他没什么表示,也带着人下去了。
  张氏让范铉超上前来,拉着他的手问:“今天报喜的人还没来,我就见你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到现在还破天荒的训斥了静传,可是有什么心事?”
  范铉超叹了口气,“娘亲,我这会元中得不妥。”
  张氏挑眉,心里好笑,“哪有中了会元还不妥的?那那些每中会元的,就是好了?还有落第了的,难道要他们弹冠相庆?”
  可说完,也不见范铉超脸色好转,张氏才知道他不是说笑来搪塞她,连忙问:“怎么个不妥法?”
  范铉超轻舒一口气:“我和信王殿下走得太近了。”
  “这事人尽皆知,你也不是和他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可日前陛下才失去了三皇子。”朱由校的皇三子朱慈炅,生母是任皇贵妃,去年十月才出生,出生时身子骨就不大好,才开春就去了。
  皇三子一去,朱由校膝下又没有皇子了,不但没有皇子,连公主都没有一个,全都早夭。简直像是诅咒一般。
  张氏脸色一变,皇三子才几个月大,还未满周岁,虽然后来追封了献怀太子,却也改变不了事实。如此情况下,和信王殿下走得极近的范铉超的确可能让人起疑心。
  殿试的主考官是天启帝自己,是个将会试成绩重新编排的过程。虽然有各位大臣先打底——毕竟皇帝陛下不识字——但如果他非要范铉超不中状元,也是手到擒来的事。
  “那超儿可有对策?”
  “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就连洪武年间的黄观也是连考十年才得了一个六魁首的称号,哪像自家儿子一样,连考连中,所向披靡。三元及第已经是天下读书人向往的最高荣誉,是文才的最高证明,若是能中六魁首,更是值得大书特书。
  “考不上就考不上呗,反正我有官做。”范铉超大大咧咧地说。
  张氏戳破他的心思,“你要真这么想,刚才就不会呵斥静传了。你呀,还是心有不甘。”
  范铉超的确不甘心,如果是他技不如人,考不上,那就算了,可要是因为其他非考试的因素使得他中不了状元,的确是有些呕血。
  但你说要他和信王撇清关系,别说现在谁信你,范铉超自己也看不起自己。而且,最重要的原因,最后当上皇帝的,不是天启帝的哪个儿子,而是信王朱由检啊!
  张氏道:“就算你现在再也不和信王殿下来往,也来不及了。更何况,也会给人留下朝秦慕楚的印象,在大明朝,读书做官最重要的就是名声。名声好了,才能站得住脚跟,才谈得上做事。”
  “正是如此。”范铉超点头赞同,你看现在东林党不就是如此,不管你的真才实学如何,只要你名声好、为人端正,是东林党人,就会力挺你到底。
  “依我看,你这状元……”要张氏说出来,她也是心痛,对其他人来说是三年一个状元,可对贡士来说,却是一辈子一个状元,但比起这一时爽快,还是日后平平安安更重要,“还是不要为好。”
  范铉超忍不住吐槽:“我们俩在这儿说了这么多,说不定到时候殿试上,一山更比一山高,就是照实来排也轮不到我。”
  “不可能。”张氏断然道,“殿试的卷子不封名、不抄眷,各位大臣都走动看卷,自然能记得你的卷面内容。你在魏忠贤一案上出了大力气,老爷也常与翰林院走动,你又是连中五元,于情于理,阁老们都会把状元位置给你。”
  中状元者,特别是中六魁首者,天下传唱,一朝成名天下知。多大荣耀,多么威风,整个人都踏上了一条青云路,只需要不走错,二十年内出阁入相,指日可待。
  东林党会把这份荣耀给别人?
  唯一的可能就是东林内阁上头出了茬子。
  内阁上头,就是皇帝了。
  张氏安慰道:“无事,只要你还在前三十六名,就有机会入阁,别掉到第三等就好了。”
  范铉超反问:“爹爹就是第三等同进士出身。”
  “那就比你爹考得好就行了。”张氏表情毫无变化,“你爹他熬了这么多年,还不是五品京官。”
  范铉超:……
  ———————————————————————————
  三月十五,紫禁城,建极殿。
  寅时整,三百名全国最精英的贡士,齐聚宫门外。虽然半夜三点,而且是寒天雪地里的半夜三点,他们却毫无凉意。因为从今天之后,他们就是这个偌大帝国中的——一位人民公仆。然后,会渐渐成长为这个国家的掌权者。这其中,自然有能力、政绩和人情在,也和今天的考试成绩有关。
  究竟是前三甲直接成为京官,还是成绩垫后,一辈子只做不入流县令,全靠这个起点了。
  范铉超半眯着眼睛,挂在倪后瞻身上。比起那些兴奋的同科们,已经在心底做好自己得不到状元的准备的范铉超,只想抱怨为什么不管考到哪一步,都是寅时到。
  不不不,至少他之前几次考试,都是寅时起床的,这次更糟糕,居然要寅时到。
  范铉超琢磨着就算没有人下绊子,他也是考不到状元的——实在是太困了。
  倪后瞻见他忍不住又打了一个哈欠,暗处推了推他,“打起精神来。”
  范铉超自嘲一笑,“你还要我怎么打起精神来。”
  倪后瞻和白阳都是听过范铉超分析的,听到他这么一说,都沉默下来。范铉超赶紧解围:“我昨天紧张到丑时才睡的,没睡着一两刻,就被叫起来了,实在是睁不开眼。”
  白阳劝到:“就算打不起精神,更要强打起来。否则要真的……到时候就要有人说你不敬陛下了。”
  范铉超考中了会元,那些说他目下无人的声音都消失了,仿佛他连中五元的光芒太过刺眼,都看不到他“傲慢”的地方了。可范铉超知道它们还在,而且这次殿试过后,还会卷土重来,喧嚣更甚。
  历来官场上,同科都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除非两人站了不同党派——就连站了不同党派,同科之间也是正常交往的。可想而知,除了座师,也就是同科的进士们最团结了。
  但范铉超实在是个异数,他超过同科太多了,三百多人的光芒都被他占尽了,等到他从神坛上退下来,要还的还多着呢。
  话虽如此,范铉超实际上真想傲慢地喊一句:“你们知道什么!老子我抱上了最大的大腿!”
  不过这时候嘛……
  还是打起精神来应付热情的同科们吧。
  卯时一到,正是太阳初起时,宫门开,百官入朝。贡士们退到一边,目送他们的前辈入宫。
  大学士多是白发,目光炯炯,蟒袍玉带,威风凛凛。尚书侍郎们也都精神抖擞,腰杆挺直。至于落在最后的员外郎,则是眼观鼻,鼻观心。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