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积劳成疾的太原王慕容恪又因偶感风寒一病不起。虽遍请名医,却终不见起色。
这一日,乐安王慕容臧来看望慕容恪。慕容臧行礼说道:“侄儿见过三皇叔。”慕容恪点点头。而后慕容臧将带来的一个精致木盒打开,指着里面一棵千年人参说道:“三皇叔将它服下定能痊愈。”
慕容恪苦笑一声,说道:“臧儿有心了,来,坐下。”
慕容臧行礼谢过并坐下。
慕容恪看着慕容臧说道:“秦晋两国对我燕国虎视眈眈,且吾疾固弥留,恐不久矣。然吴王天资英杰,经略超时。司马职统兵权,不可以失人。吾终之后,必以授之。若以亲疏次第,不以授之,可亦授冲。汝等虽才识明敏,然未堪多难。国家安危,实在于此。不可昧利忘忧,以至大悔也。”
慕容臧点头说道:“请三皇叔勿忧,侄儿定当谨记于心。”
慕容恪这才放心地微微一笑。
公元367年夏,太原王慕容恪病危。小皇帝慕容喡,可足浑太后,上庸王慕容评,吴王慕容垂和乐安王慕容臧皆在病床旁。
气若游丝的慕容恪看着小皇帝慕容喡缓缓地说道:“臣闻报恩莫大荐士。吴王文武兼才,管萧之亚。陛下若任之以政,国必安之。不然,臣恐秦晋二寇有窥窬之计。”
小皇帝慕容喡点点头。而心头大事已安的太原王慕容恪则含笑离开人世。吴王慕容垂立即跪到地上伤心欲绝痛哭不止,但其他人等则从屋内离开,来到大厅。
小皇帝慕容喡抬头看着可足浑太后说道:“母后,何时命五皇叔辅政?”
可足浑太后却脸一沉地不悦说道:“臣子之言,焉为圣旨?”
小皇帝慕容喡见其母后生气了,便不敢多言。
这时,一旁的乐安王慕容臧行礼说道:“太后,儿臣欲举荐一人,可做大司马一职。”
可足浑太后和上庸王慕容评皆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慕容臧继续说道:“中山王慕容冲。”
上庸王慕容评听完之后,心中暗自说道:“中山王慕容冲年仅八岁,诸事不通。让其任职,大权依旧在我手中。”于是,他向可足浑太后行礼说道:“启禀太后,臣弟认为此事十分妥当。”
而可足浑太后也心中暗自说道:“眼下需要用慕容评牵制吴王慕容垂。倘若日后大局已定,二人皆除之。况且,大司马之职已在冲儿之手。”故此,她点了点头。
一旁的慕容臧同时亦心中暗自说道:“三皇叔,您所托之事,臧以完成。但侄儿却不知其中缘由,为何要将如此重要之职位交给冲儿?”
原来,深谋远虑的慕容恪知道,可足浑太后和上庸王慕容评垂涎朝权久矣,料想自己去世之后,二人嫉贤妒能排挤吴王慕容垂,致使燕国大乱。所以先在小皇帝慕容喡面前力荐吴王慕容垂,使其深知吴王乃能力之人。若可足浑太后和上庸王慕容评不让吴王慕容垂接任大司马一职,便让中山王慕容冲任之。其一,可足浑太后和上庸王慕容评会同意此事。其二,中山王慕容冲年幼。若日后燕国有难,能力不足的上庸王慕容评可放心任用吴王慕容垂。最后,中山王慕容冲虽小,但颇有兰陵王之风采。不但貌美英俊,而且聪明伶俐勇敢十足。长大之后,定是位有用之人才。
但可惜的是,太原王如此完美之计划,却在可足浑太后和上庸王慕容评的干扰下付诸东流。
眨眼之间,金秋以至。秦国百姓们正在纷纷劳作喜获丰收之时,王猛却行色匆匆地来到将军府见李威。
李威见王猛如此,便好奇地问道:“王公何故惊慌?”
王猛向其使了一个眼色。李威立即明白,便吩咐奴婢们退下。然后,王猛这才低声说道:“据细作来报,五日之后,便是晋公苻柳之寿辰。赵公苻双,魏公苻瘦及燕公苻武皆在蒲阪,群龙相聚,恐生大事。”
李威一听脸色大变,沉思良久之后,说道:“在下即刻进宫面见天王,谎称四公已反,应即刻处之。”
王猛点头说道:“料定四公不会想到我们先发制人,且此刻皆在蒲阪,亦可减少无辜伤亡。只是终究欺骗天王,还是在下与将军同去。”
李威却一笑说道;“天王仁义,且在下乃其舅父。若东窗事发,太后亦会求情。无妨。”
王猛听完之后,放心地点了点头。
李威又说道:“事态紧急,在下即刻进宫。王公可留在此,静候佳音。”
王猛点头称是。而李威转身离去。
正在太极殿批阅奏折的苻坚见一宫人走了进来,行礼说道:“启禀天王,李将军求见。”
苻坚一听李威来了,便立即放下笔说道:“请其进殿。”
宫人行礼称是下去。
片刻之后,李威走进殿内,行礼说道:“李威拜见天王。”
苻坚说道:“舅父请起。来人,赐座。”
宫人们将一把红木椅子放到李威身边。李威谢过坐下。
苻坚问道:“不知舅父此时进宫,可有要事?”
李威点头说道:“启禀天王,据臣密探所知。晋公苻柳假借寿辰为名,力邀赵公苻双,魏公苻瘦和燕公苻武。在蒲阪密谋反秦。”
苻坚大吃一惊地说道:“果有此事?”
李威点头说道:“此等大事,焉能妄言?天王,不如趁其还为公开此事,先发制人,以免后发制于人?”
苻坚却两难地说道:“不如先将四公召集入宫,再”他还没有说完。
李威心急地打断苻坚的话,说道:“天王,养虎为患多年,而今羽翼丰满,若再犹豫不决,必有大乱!”
苻坚有些生气地说道;“难道舅父希望寡人如同越王苻生一般,残害手足!”
李威见苻坚态度坚决,便双眉紧锁地行礼下去。
回到将军府的李威将此事完完整整地告之王猛。王猛说道:“将军莫怪天王,金无赤金人无完人。”
李威却着急地说道:“此事已迫在眉睫,天王却又如此处之!”
王猛则说道:“这样也好,放任四公谋反,天王才会决心将其处之。”
李威无奈地说道:“事到如今,只好如此。”
蒲阪,四公正在大厅之内讨论如何谋反讨伐苻坚之时,突见一奴婢走了进来,行礼说道:“启禀四公,圣旨到。”
四公皆惊。然后,晋公苻柳起身看着其他三公说道:“接旨吧。”三公明白,如今还未谋反,故而圣旨必接无疑。所以同晋公苻柳来到院内,跪下接旨。
公公打开圣旨,高声宣读道:“奉天承运天王诏曰,闻晋公寿辰已近,三公为其贺之,兄弟亲密倍感欣慰。故召四公入宫,以叙情长。钦此。”
四公听完之后皆惊,面面相觑。
这时,公公对他们说道:“请接圣旨。”
晋公苻柳这才缓过神来,起身接旨。公公向四公行礼之后,离去。而魏公苻瘦则焦急地说道:“此乃鸿门宴,恐有去无回!”
赵公苻双却疑惑地说道:“我们还未反之,苻坚怎会知晓?”
燕公苻武生气地说道:“定是王猛李威有所察觉,才以叙旧为由,招入长安。”
突然,晋公苻柳走到书架旁,拿起一个由梨花木雕刻而成的木梨并放在嘴边,狠狠地咬了下去,木梨之上便有其清晰牙印。然后,他拿着木梨走到其他三公面前,坚定地说道:“如有违约,定遭天谴!”
三公一见,便纷纷地围了过来,皆在木梨上咬了一口,齐声说道:“如有违约,定遭天谴!”
晋公点了点头,满意地说道:“而今已无回头之路,唯有披荆斩棘方见天日。现各回封地,举旗反之!”
两天后,深夜,苻坚和张慕媱早已熟睡。突然,掌事宫女夕雪走了进来,轻声行礼说道:“启禀天王,李公王公称有要事求见。”
苻坚立即起身,张慕媱为其披上外衣。而后,苻坚来到正殿。
一身便装的李威面色凝重地行礼说道:“启禀天王,四公现已谋反!”
苻坚吃惊地摇头说道:“怎会这样?”
李威点头说道:“此事千真万确,还请天王早作打算,及早发兵镇压。”
可苻坚并没有说话。
一旁的王猛则行礼说道:“不如天王降旨一道,劝其罢兵?”
苻坚立即抬头说道:“如此甚好,否则秦国必要遭到血光之灾。”然后快步走到书案前,提笔书写。而李威则惊讶地看着王猛。王猛则微微地摇了一下头。李威便不做声。
片刻之后,苻坚拿着写好的圣旨走了过来,将其交给王猛说道:“有劳王公。”
王猛双手接过,与李威行礼退下。
张慕媱从侧门走了出来,担心地说道:“四公手握兵权,果真就此罢手?”
苻坚轻叹一声,说道:“万望如此,否则秦国浩劫难逃,且必杀四公。”
与此同时,走出大殿的李威立即低声对王猛说道:“不知王公为何如此行事?”
王猛环看四周无人之后,轻声说道:“一让天王知晓,妥协忍让绝非平息此事之法。二来,亦让四公误认为天王怕之,故会狂妄自大,方能骄兵必败。”
李威听完之后,笑着说道:“王公真乃诸葛也!”
第25章 五公之乱【四】
当四公打开圣旨,见上面写着“寡人待卿,恩亦至矣,何苦而反?今止不征,卿宜罢兵各安其位,一切如故。”四公看罢仰天大笑,然后皆将圣旨仍在地上。随之举兵出城,直攻长安。
面对如此状况的苻坚坐在金殿之上,失魂落魄地自语道:“看来唯有一战,方能平息。”
王猛出列行礼说道:“天王,可用东,西两线平灭反贼。以后将军杨世成进攻上邽,左将军毛嵩进攻安定。臣与建节将军邓羌进攻蒲阪,前将军杨安和广武将军张蚝进攻陕城。对东线的苻柳苻瘦采取守势,而西线之苻双苻武采取攻势。蒲,陕之军皆距城三十里,坚壁勿战。待西线已平,然合力取之。”
苻坚听完之后,便明白王猛用意。将秦国著名大将皆放在东线严守,乃是为防止燕国趁火打劫。亦怕逼得太紧,苻柳苻瘦会投燕自保。而西面的凉国,国力较弱无需挂心。因此,他点头说道:“就依爱卿之言,捉拿四公问罪。”
散朝后,王猛将此次出征的众位将军和权翼皆请进府内,设宴款待。他对众人说道:“此次出征,事关秦国存亡。还望诸位竭尽全力,歼灭贼寇。”
众将应道:“是!”
然后,王猛又对权翼说道:“京中诸事,烦劳君之。”
权翼急忙行礼说道:“权翼承蒙天王,王公不嫌得以用之,定当忠心不二。”
王猛笑着与权翼饮下杯中之酒。
王猛又说道:“天王仁慈,定会保全四公性命。故而此乃秦国最大隐患,所以”他没有说下去。
大家立即明白其意,异口同声地说道:“杀无赦!”
生性胆小怕事的魏公苻瘦见领兵前来的乃是大名鼎鼎的前将军杨安和广武将军张蚝时,顿时六神无主。因为他深知此二人久经沙场战功累累,而自己手中无有能与此二人抗衡之将领。因此,‘宁予外人,不予家奴’的他竟决定投降燕国,打开西城门,恭迎燕军入城。因为此事非同小可,故而杨安和张蚝立即带兵固守华阳。
燕国邺城金殿,范阳王慕容德出列行礼说道:“启奏陛下,秦国四公现已谋反。”
小皇帝慕容喡睁大双眼吃惊地说道:“谋反?”
范阳王慕容德点头继续说道:“先帝应受天命,志平六合。陛下纂统,当继而成之。今苻氏骨肉乖离,国分为五,投城请援,前后相寻,乃天以秦赐燕也。天与不取,反受其殃。吴,越之事,足以观矣。宜命太尉皇甫真并引冀之兵,经趋蒲阪。吴王引许,洛之兵驰解苻瘦。明立购赏,必望风响应。”
朝堂众多大臣听完之后,皆点头称赞并出列行礼表示赞同。
可太傅上庸王慕容评却出列行礼说道:“陛下,秦乃大国。虽遇内乱,却非易攻破。圣上英明,然不及先帝。我等才干,不及已故太宰太原王。故而保持燕国稳定,方为头等大事。”
坐在皇帝身旁的可足浑太后明白他为何不顾众议,公然反对此事。因为如若出兵秦国,为保胜利,必派吴王慕容垂。但这样一来,便让吴王犹如蛟龙入海,放虎归山。自己和慕容评很难再将此人掌控手掌之中。
因此,她点头说道:“哀家亦认同太傅之言,此事作罢切勿再提。退朝。“说完带着小皇帝离开金殿。而一些明白此事缘由的群臣皆不禁摇头叹息。同时,吴王慕容垂则低头不语,暗自神伤地离开。
魏公苻瘦见燕军迟迟不来,便十分焦虑。于是,他休书一封并派人送到燕国吴王府。
23/62 首页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