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袁崇焕
李云崖的学历只有初中水平,虽然他是学霸,他考过全乡第一,但也只具备最基本的化学水平,除了在书本上学过的知识以外,就是在某些穿越小说里面了解一些,当然,还有他做键盘侠的时候,为了跟人辩论,特地查了一些资料。
黑火药的威力比较有限,当然这只是跟炸药相比,太平天国当时就是凭借这玩意一路攻城略地,从广西打进南京城的。
但是使用黑火药的枪炮就十分笨重,威力也很有限,而且浓烟滚滚,百炮齐发很快就会造成大量的雾霾……李云崖的邮包里,有小儿岭种参大户赵铁柱给他上初中的儿子买的三个试验箱,其中化学试验箱里面有天平秤、铁架台、烧杯、量筒、试管、坩埚……等全套的实验器材,卖家还附赠了手套、滤纸、护目镜、PH试纸条这些消耗量大的小玩意。
李云崖从建立兵工厂之初就在努力改进火药配方,先是经过反复试验调整配方比例,再将火药进行加工处理制成颗粒火药。
李云崖用绿矾制作出了硫酸,用硝石制作硝酸,最后制作无烟火药,由于制作过程比较复杂而且危险,产量很低,李云崖把无烟火药跟黑火药配合使用,使得枪炮的口径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子弹也由定装火药向全金属外壳过度。
中研院的三位院士在见过神奇的化学试验之后,都当成是天界的炼金仙术,都痴迷不已,尤其是孙元化,简直日以继夜,废寝忘食,李云崖单独开辟出来一个化学仪器工坊,专门按照他这套工具另行打造,孙元化和宋应星每天把自己关在试验里,乐此不疲地进行新的试验。
很快,他们也换上了更容易穿的短打半身装,上衣和裤子分开,他们把这个成为便服,等出门时候再换回传统的长袍,熬得两眼通红,胡子拉碴,在半年的时间里,两次改进火药的制作工序,一次提升火药的威力,其中有好几回都差点把实验室给炸了,孙元化脸上还留下一道伤疤。
如今李云崖生产出来的枪炮威力相当可观,战士们也经过不惜成本,没日没夜的训练,形成超出这个时代军队的战斗力,远处用火炮进行弹幕洗礼,火炮的射程比弓箭长,八旗军无法大规模发射箭失对城头进行火力压制,冲到近处的就用火枪和手雷。
李云崖看到一簇白旗招展,下面拥着一伙人,他找来第五团的团长:“能不能把那个地方给我轰了!”第五团是炮兵团,团长是曲致铭,他脑子灵活,接受新鲜事物快,尤其精擅打炮,为人厚道实在,能让人信服,李云崖就让他做了团长。
曲致铭根据平时演练的办法,先目测了一下,又到一个火炮后面用上面的标尺瞄了瞄:“应该没问题!”他叫住五个操炮手,让他们装完炮弹之后不着急发射,先调整角度,亲自检查校正了一遍,全部瞄准白旗那里,然后下令开炮。
“轰!”五门火炮同时喷出火舌,浓烈呛人的黑烟从后面喷涌出来,大家虽然距离较远,操炮手又带着口罩,还是会觉得辣眼睛。
再看白旗所在地已经被两发炮弹打中,强劲的炮弹直接将人马砸的骨断筋折,血肉模糊,紧跟着剧烈爆炸,弹片乱飞,钢珠四射,向来以勇猛善战着称,怒尔哈赤的十二子,未来大清朝的和硕亲王阿济格,亲眼看见自己身旁的亲卫被一枚炮弹砸进腔子里,还未来得及嚎叫就被炸碎,血肉混合着弹片钢珠打了阿济格满头满脸,把这位二十四岁的满洲勇士直接掀落马下晕了过去。
李云崖借助望远镜清楚地看见对方主帅落马,立即下令第四团出战。
第四团是骑兵,共一千人出头,每人都配备火枪、手雷,还有斩马刀,从东门杀出,绕到北面,射杀正在攻城的满蒙八旗军,由于有火炮弹幕切割,冲到城墙下的八旗兵又被手雷和火枪打击,耳边轰轰爆炸不停,浓浓烟雾笼罩战场,呛得人不停咳嗽,好像迷雾里的苍蝇,被骑兵持枪乱射,立即死伤惨重,这时候又传来后方主帅落马,牛录额真就死了好几个,很快就开始溃败。
李云崖并没有出城追击,而是把第四团调回来了,开始重整队伍,统计伤亡。
由于炮火猛烈,始终压制着八旗军的弓箭手,并没有对城投造成大规模的弓箭压制,李云崖又给每个士兵配发了钢盔,作战的时候,又是几人一组互相保护,一个操炮手有两个盾牌手帮忙掩护,因此这一战打完,并无一人死亡,只有十六人受了不同情况的伤,有被城外的流失射中的,还有搬运炮弹的时候由于慌乱砸到脚的。
李云崖之所以不出城追击,是因为他手上的兵马太少,满打满算只有五千出头,而皇太极有十多万军队,袁崇焕又不肯出手,方才他眼看着阿济格攻城都没有做丝毫理会,继续跟着皇太极往西边去了,根本指望不上,如果在外面直面八旗军的主力部队,开阔地野地上,八旗军不顾代价地来上几个冲锋,他费尽心血组建起来的这支跨时代的军队肯定要全军覆没,必须寻找机会才行。
李云崖派出斥候连向北边哨探,密切关系皇太极的动向,在城内要求全体士兵保持一级备战状态,随时准备出击,每个人都检查自己的武器,每一杆枪,每一门炮,每一个零件都要确定完好,一种空前凝重的氛围笼罩着整个军校城。
到了十一月底,这里说的是农历,眼看就要进入腊月里,天寒地冻,皇太极带着十几万人在北京城四周烧杀抢掠玩的差不多了的时候,掉头向北京城冲过来。
皇太极完全不把大明朝的军队放在眼里,虽然阿济格在南郊一个古怪的军校城池前面炸成了血人,损折了五千多满蒙勇士,但对方也只能仰仗城墙被动防守,过后不是没敢追出来吗?他如果此时回去已经算是满载而归了,但还想试一试,万一把大明都城给打下来了呢?
大明朝的绝大多数人都以为他会抢够了就走,万没想到他真敢打墙高池深的北京城,包括袁崇焕,当袁督师得知皇太极往北京城直接杀过来的时候立刻有点慌乱。
皇太极将大军分成两部分,他亲自率领五万最精锐的八旗兵猛攻城北的德胜门,再让三贝勒莽古尔泰率领多尔衮、多铎等率领四万精兵从东面攻打广渠门。
明军这边是袁崇焕守广渠门,满桂率军守德胜门,战斗打响以后,凶狠高大的满蒙勇士们,满脑子金银美女,彻底狂化,不过一切地冲向北京城,明军奋力抵抗,他们都是大明朝这时候最精锐的部队,此时背靠城墙,在城头上红衣大炮的掩护之下跟这些异族蛮人进行了浴血奋战。
袁崇焕手上有关宁铁骑,战斗力丝毫不弱于八旗兵的关宁铁骑!只是数量远比八旗军要少,他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挥舞钢刀长矛,刀刀见血,矛矛入肉,鲜血把前几日积在地上的雪都给染红,片刻之间就会冻住,凝成殷红的血渣子。
双方鏖战了大半天,八旗军见攻不进去,终于开始撤退,两边都损伤不轻,袁崇焕被从马上打下来,差点就被乱刃分尸,身上被流失射中近百次,不过他并没有受伤,因为他身上披了四层重甲,亲卫们也替他格挡招架了好几次致命攻击。
不过满桂就没这么好运了,他被城墙上的操炮手误炸,差点就被炸死了。
满桂跟袁崇焕不合由来已久,甚至由于原崇焕的原因被调进山海关里,离开辽东前线,这回被自己人误炸,立即又有传言出来,说是袁崇焕指使的,更有甚者还在民间杜纂出袁崇焕亲自开炮,如何点火,如何瞄准,要至满桂于死地,虽是传言,但京城朝野上下的氛围,对袁崇焕的怨怼可想而知,更多的人认定他跟皇太极有勾结,尤其是京畿地区家园被毁的人。
当天下午,朱由检找袁崇焕进城,同时进城的还有满桂和祖大寿。
朱由检这时候已经确定袁崇焕不可用,你当初告诉我说能够五年摆平辽东,我把各部门都调动起来,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让你做兵部尚书,总督蓟辽、登莱、天津各地军务,赐你尚方宝剑……结果你是怎么回报我的?在辽东这么长时间,干得最大的事就是把在后方牵制建奴的毛文龙给我干掉了,又把皇太极给我放进关内,现在让你退敌,你又只跟在人家屁股后面绕圈子。
现在很多人都怀疑袁崇焕通敌卖国,跟皇太极配合,要一起夺下北京城,朱由检处于半信半疑之中,这次叫袁崇焕进城,也是想试探一下,袁崇焕能来,证明他通敌的可能性较小,不用立即把他拿掉。
朱由检把怒火压在胸膛里,解下了身上的大氅外衣,披到了袁崇焕的身上,话语里没有一句责备,除了勉励还是勉励。
袁崇焕受宠若惊,温体仁却看出皇帝的意思,当初朱由检要干掉魏忠贤的时候,也是不断地给阉党封官,还赐了免死铁卷。
袁崇焕开口忽悠朱由检,说皇太极这次起倾国之力,把满蒙八旗的精锐都带来了,就是要一举将北京城打下来,抢夺大明朝的半壁江山,吧啦吧啦说了一大堆,最后又跟朱由检提出来,他得兵要进北京城内修整御敌。
按照规定,边军别说进城,没有命令都不许在北京城下修整,朱由检自然不许,心里原本因为袁崇焕进城而稍微打消一点的疑虑重新又升起来:袁崇焕到底想干嘛?他真的跟皇太极联手,要把我一锅端了吗?
朱由检的答案只有两个字:“不行!”
第32章 左安门之战
数日后,进入十二月,真正的寒冬腊月,滴水成冰,皇太极集结重兵猛攻左安门。
袁崇焕仍然率领辽东精锐,背靠城墙,殊死搏杀。
朱由检不顾群臣反对,亲自登上外城的城墙,夏天时候在军校里面,李云崖给了他太多的震撼,十八九岁的男生,最容易被军人的风采所感染,他不止一次设想,有一天能够亲自披上战甲,率领千军万马,先诛流寇,再灭建奴,最后扫荡漠北,完成当年太祖皇帝都没有完成的大业。
虽然他知道自己是皇帝,这种事情只能是想想,但好几次在梦里实现,这种愿望越发地迫切,因此这次建奴来攻,他说什么也不愿意继续待在皇宫里,非要出来看一看,他告诉自己:如果你连在城头上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那么你根本不配做太祖、成祖的子孙!
他终于在凛冽的寒风当中站到了城墙上,亲眼看着冰天雪地之中,嗷嗷怪叫着的满蒙蛮人在洁白的大地上迅速铺展开来,他们像潮水一样冲击到城墙下面,跟明军狠狠对撞在一起,在李云崖给他的双筒望远镜里,他可以清楚地看见这群野人用长刀斩断明军战士的脖子使得头颅高高飞起,或是斜劈削去半边脑袋,亦或是用长枪将明军的胸膛刺穿,高高挑起,他也看到袁崇焕亲率官兵抵抗,强悍的关宁铁骑也将冲到跟前的敌人斩裂劈碎,断肢和内脏混合着鲜血扬汤一样地泼洒。
朱由检用手抓着城墙,手指发白,真实战争的残酷远远超出他的想象,脑海里突然冒出去年在军校里李云崖说的那几句话:“正因为有了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军人,在关外跟建奴拼命,你才能安安稳稳地坐在紫禁城里当皇帝……”“军人们用生命在守护和扞卫国家,国家就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如果一个国家的军人活的没有尊严,任谁都可以随意侮辱,这就是一个国家将要灭亡的征兆!”
云崖说的是对的,他让我调满桂驻守遵化,把守大安口和龙井关一代,当时所有朝臣都说建奴不可能从哪里过来,结果建奴还真就从那里过来了!云崖说袁崇焕并非帅才,且与大将不和,久必生祸,结果他就真的斩杀了毛文龙,还把建奴都放进关来!
朱由检想起在军校里阅兵时看到的那让他深深地刻印在脑海里,终生难忘的一幕。
可惜云崖的兵太少,要是再多一些,有三万人,也不会让建奴如此猖獗!
被敌国杀到都城,自己只能龟缩在城内,任由对方在外面耀武扬威,肆意蹂躏自己的子民,这对于任何一个帝王来说都是奇耻大辱,朱由检拳头用力地握着,指甲刺入肉里。
如果我当初没有让云崖当道士,而是能够不管那些朝臣们的反对,破格让他去当督师,把给袁崇焕的资源都给云崖,现在的情况,肯定会不一样吧。
朱由检扭头望向南方,他这些日子,不时地想起李云崖,但唯有此时,这种思念最为迫切,对他来说,文官集体辞职要挟他,都是靠不住的,武官像袁崇焕这种,也是靠不住的,通过前朝天启皇兄的经验,锦衣卫和太监也不行,甚至就连后宫周皇后都数次帮着大臣们挑拨自己跟云崖之间的关系,统统都是靠不住的!只有云崖在,才没有让自己真正成为孤家寡人。
朱由检此时特别希望李云崖能在自己身边,哪怕什么都不做,就那么陪着自己,站在自己身边就好,但是他也怕李云崖真在这个时候领兵过来,他已经亲眼见识到了建奴的凶残,李云崖虽然练出来的兵很厉害,火器很强,但只有五千,如果被建奴大军包围就只有全军覆没一途……
朱由检还没想完,就看见南方的冰天雪地里出现了一个小绿点,之后在视野里越来越大,他急忙举起望远镜一看,心顿时往下一沉,来的是一支骑兵,跟城下的建奴比起来,数量少得可怜,他们头上戴着钢盔,身上穿着绿色的军装,背后背着长长的火枪,手里提着锋刃极长的斩马刀,正是李云崖手下的那支军队。
云崖知道建奴攻打京城,还是派人来救驾了!云崖说他只有一个团的骑兵,总数刚好一千,看样子是全都派出来了。朱由检心里暖暖的,慰贴之余又是深深担心,这一千人来了根本顶不了什么用,不过是白白送死罢了,而且云崖自己有没有来?朱由检有些惊慌,他自己在心里安慰自己:不会的,云崖应该只是派骑兵来骚扰一下,这样也好,免得以后有人找借口弹劾他……云崖不会来的,他又不会打仗,只要坐镇后方指挥就是了。袁崇焕这里还能支持,朱由检想让这些人赶紧回去,他看过军校骑兵的演练,这样精锐的一千骑兵如果就此白白葬送在这里就太可惜了,只是现在城门闭合,没办法派人出去传令,只能眼看着那支绿衣骑兵迅速弛进。
皇太极看到这支骑兵过来,并没有太当回事,派一个甲喇过来迎战,差不多一千五百人,这是皇太极的中央精锐,对付一群连甲都不披的明军骑兵,自然是手到擒来!
看见后金骑兵杀过来,绿衣军立即后退,同时在马上开枪还击。
“啪!啪啪!啪!”清脆的枪声连续炸响,李云崖训练的第四团战士,可以在行驶的马背上开枪,正放、侧放、倒放无一不准,还要训练开枪的同时躲避敌人弓箭,如顺风扯旗、镫里藏身之类,或者用手臂上的小盾遮挡要害,在种种十分别扭的姿势开枪射杀敌人。
不间断地操练了一年半的时间,耗费了成吨的火药,现在这些骑士已经颇有准头,随着枪声接连不断地响起,八旗军一个接一个地掉落下马,他们拉弓放箭还击,但李云崖这时候的火枪射程已经超过普通的弓箭了,在他们射程之外放枪,他们毫无办法,为首的甲喇额真在呼啸的北风里大声咆哮:“给我冲过去!追上他们!斩下他们的脑袋……”
双方追逐着一路向南奔跑,很快遇到前方路上横了几辆很奇怪的车子,上面架起黑漆漆的炮口,正严阵以待,这甲喇额真也真凶悍:“继续给我冲!他们只有一轮放炮的机会,冲过去杀光他们!”
第四团的骑兵分列两侧列阵,第五团的炮兵先开火,十二门火炮同时发出巨响,轰隆一声,炮弹平飞,打得八旗军人仰马翻,但八旗军多年跟明军交战,对付火器很有经验,已经提前分散开跑,这一轮火炮齐射只打死打伤了五十多个骑兵,剩下的仍然在加速冲锋。
19/65 首页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