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大明国师(穿越)——太冲天马

时间:2017-03-14 18:27:23  作者:太冲天马

  他想到将来皇上会把自己一撸到底成为白身,提前告老还乡,想到自己一手建立的关宁铁骑,自己领到筑成的宁远和锦州城,他颇为不舍。
  李云崖也不管他,只跟孙承宗探讨,研究到半夜,准备了三套应变方案。
  第二天早上,李云崖宣布成立总参谋部,自己是总参谋长,孙承宗是副参谋长,袁崇焕为参谋,总领各路勤王兵马共二十余万。
  祖大寿被朱由检吓坏了,生怕哪天正带兵打仗呢,拼命一天回来进城,转眼间就被关到大牢里,他犹豫着要不要赶紧带关宁铁骑回辽东,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城里传来消息,袁崇焕被放出来了,还成了什么参谋?祖大寿心里稍稍放下,暂时打消了逃离的念头。
  李云崖根据各部人马的名单,将部队分门归类,能打的放在一起,不能打的放在一起,最后得出结论,真正能跟建奴拼命地不足四万,算上自己带来的三千多,也只四万出头。
  在勤王将领名单中,他看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其中一个最让他眼前一亮的,就是大名府知府卢象升,在卢象升刚上任的时候,大名府深受流寇之害,卢象升很轻松地把流寇摆平,这次建奴入关,他募了一万余人赶来北京勤王。
  这卢象升虽然是个文官,但武艺高超,他用来练功的大刀足足有一百多斤,平时用来砍人的也有好几十斤,打仗时带头冲在最前面,刀锋所向,当者披靡!
  李云崖立即把他也调进城里,跟袁崇焕一样做了参谋,卢象升今年不满三十岁,面相温文尔雅,身体魁梧雄壮,他并不是只知道打仗的莽夫,颇知兵法,让孙承宗很是刮目相看。
  很快,皇太极又发动了一次进攻,这回直接打外城的正门——永定门,他迫切想要攻进城去,不仅能够抢夺到更好更多的金银珠宝,还能严重打击大明朝的士气,这两年自从努尔哈赤死了以后,他数次攻打宁锦都被袁崇焕打退,各旗人马背地里没少怨言,他要用这一场辉煌的胜利,彻底奠定自己的领导地位,所有敢于不服自己的,都得死!
  李云崖亲自出城迎战,朱由检因为他私自捞出了袁崇焕,心里不喜,故意冷落他几天不曾召见,这会听说李云崖出城了,惊得手里的茶杯都掉到地上,立即更换衣服,拿过那柄黑剑,让锦衣卫护着出城,太监高起潜跪在地上阻拦:“陛下不可啊!贼势浩大……”
  高太监的话没说完就被急于出门的朱由检一脚踹开:“若真被建奴攻进皇城,我躲在这里又能如何?传旨兵部,我还要再登城门,亲自为将士们擂鼓助威!”
  皇太极大部队往永定门移动,李云崖也将队伍排布在永定门外,正中央仍然是七十二门火炮,空隙间布置火枪手和弓箭手,后面是迫击炮,炮兵阵地两侧是步兵,长矛刀盾布成刺猬人墙,后面是弓箭手,再往两边是骑兵,他把所有骑兵聚集到一起,有八千余人,分布在两翼,一部分由祖大寿率领,一部分由卢象升率领,当然这里不包括他的新军第四团,那一千火枪骑兵仍然放出去在外面打游击。
  八旗军看到正门布置的火炮,一根根三米多长的炮管昂首直指,都觉得眼晕。
  这伙很不寻常的绿衣明军,虽然只打过两次交道,但第一回 一万人马被打得落花流水,主将阿济格浑身是伤,虽然已经醒过来了,但满脸伤疤,肚子上的伤口还在留着脓水,即便能保住一条命,伤了元气,以后恐怕也再难领兵作战了。第二回就在昨天,大皇子豪格领一万骑兵冲阵,被打得更惨,那密集的炮火和枪弹,给他们留下了恐怖的梦魇,用范文程的话说,叫做炮火坠落如雨,铳子交织成网,实非血肉之躯所能抗衡!
  范文程是皇太极手下的文臣之首,也是第一号的大汉奸,这些天他都在努力劝皇太极退兵,这次入关本来就打算抢一把大的,现在抢到的已经够多了,也该回去了,不然的话孤军深入,时间久了恐怕会陷入不利的局面,皇太极却固执地想要再试一把,明军各式各样的火器他们都见的多了,连红衣大炮那么厉害的重型武器他们都不怕,现在这伙绿衣军的火器也不过就是装填速度更快一些,威力更大一些,但也比不上红衣大炮,八旗勇士绝不会被这么点人吓跑。
  皇太极把大军分成三部分,派阿敏率领左军攻打卢象升部,派莽古尔泰率领右军攻打祖大寿部,自己亲帅中军冲击李云崖部,他告诉麾下将领:“明军火器利远战而不利近战,只要能够冲到对方面前,杀他们就跟杀鸡一样!”满蒙将士纷纷嗷嗷怪叫,齐声怒吼,开始冲锋。
  最先开火的,是城头上的守城炮,一枚枚大铁球被火药力量冲射出去,怼进敌军队伍里,砸得人马俱碎,一道道血红。
  这种守城炮射速很慢,一炮打完,需要用水降温,清理炮膛,重新添药等一系列手续,八旗军已经见惯了的,根本不在乎死几个人,继续向前猛冲。
  迎接他们的第二层攻势就是新军的火炮,这些炮管口径比较细,炮管很长,如果没有高度优势,打得距离比城头上那些重炮还要远,随着团长曲致铭的一声令下,同时喷吐出七十二道火光,炮弹平射,仿佛一根根大铁凿,狠狠地凿进敌人队伍里,所经过的地方掀起大片的血雨,然后整个铸铁弹头解体,爆成一个火球,里面的钢珠跟弹片四下飞溅,炸得一阵鬼哭狼嚎。
  八旗军发出更大的怒吼声,伏在马背上,用力打马,加快冲锋速度,就像皇太极说的,只要冲到对方面前,这群没有披甲的绿衣军就都是一个个待宰的羔羊!
  然后他们紧跟着就冲到了迫击炮打击的范围之内,一枚枚带着尾巴的鱼形炮弹,跟冰雹一样从头顶上落下来,前后左右,到处爆炸,耳朵完全被震聋,嗡嗡地什么都听不见,眼前又被呛人的浓烟所笼罩,感觉整个世界都在离自己远去,身边不停有同伴被炸得满脸开花,张大嘴巴跌落地面,被后面的马蹄踏成血酱,然而他们没有选择,只能继续向前冲锋。
  当他们冲出浓烟,到达能够看到那群可恶的绿衣军前面时,密集的火铳声想起了,噼噼啪啪,跟爆豆似的,好容易冲过来的骑兵,成排倒下,连人带马全被打得浑身飙血而死。
  绿衣军前方的阵地,就像是被阎王划定得一条死亡地带,英勇善战的满蒙勇士只要冲过去就会被立即夺走生命,很快四千多满洲健儿的生命就被夺走了!
  皇太极又急又怒:“传令下去,给我冲!一定要给我冲到对方面前,把那个白马将领的头颅给我砍下来,我要把它带回辽东去!”
  八旗军的中军继续发动更加猛烈的冲锋,左右两军也加大了力度,阿敏是努尔哈赤的第二个儿子,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五个儿子,跟代善和皇太极并称四大贝勒,地位极高,手下率领的都是满蒙八旗中最精锐的精锐,明军这边除了有限的关宁铁骑能够跟他们抗衡之外,也就辽东军能够勉强抵挡,其他诸如京营以及各地来的勤王军基本上都不堪一击,即便有后方城墙上的大炮火力支援,仍然被砍得死伤惨重。八旗军骁勇无比,在马背上灵活得如同在平地上,能够两手拉强弓放连珠箭,抡起狼牙棒、大砍刀,所向披靡,明军这边的卫所军多年种地,加上当官的吃空饷,喝兵血,遇上了基本上是一触即溃,让人家像杀鸡般一下一个,或是敲碎头颅,或是砍断身躯。
  很快,左面的步兵开始抵挡不住,节节败退,却又无路可退,因为他们后面就是城墙,几乎被多尔衮和多铎的正白旗军杀穿,李云崖立即掉了二十架迫击炮过去,瞄准骑兵扎堆的地方开火,正白旗军正在不断地往前冲锋,杀猪赶羊一般屠杀着面前的明军,忽然后面连环爆炸,轰隆隆,人嚎马嘶,这时指挥左路明军步兵的满桂奋力砍杀面前的敌人,不断鼓舞士气,终于稳住阵脚,重新将即将溃败的豁口堵上。


第35章 护国法师
  这一场战斗,从上午打到了下午,一直血腥拼杀了六个多小时,明军固然死伤无数,八旗军也颇受重创,皇太极终于知道,他今天是不可能攻进北京城了。
  这次入关,只因为冬天太冷,年关难度,八旗百姓家家都有点揭不开锅,于是他才把能打仗的儿郎们全都拉出来了,千里迢迢绕过宁锦防线,扑进长城,本打算狠狠捞一把就走的,只是攻下明朝首都的诱惑实在太大,他总忍不住要试一试。
  现在八旗勇士死伤太多,再打下去也打不下北京城,反而会有后路被断,全军覆没的危险,于是皇太极在范文程等几位汉奸哭天抢地地屡次劝谏下,终于决定撤军。
  李云崖看见敌人八旗军攻势渐弱,立即让身边的亲卫吹号。中国古代指挥军队传统是进军擂鼓,退军鸣金,这两样东西带着都很费劲,李云崖的新军一律改成军号,共有三十六种音调,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如冲锋号、收兵号、低袭号、警戒号、集结号等等。
  这回吹响的是游击号,高亢嘹亮的号声在轰隆隆的炮火和人马的喊啥惨叫声中远远传递出去,一直逡巡在外围的第四团骑兵立即开始行动,猛攻阿敏部的侧翼,同时李云崖让人传令给卢象升,让他率军随后掩杀。
  阿敏本来是率军徐徐而退,往常交战的时候,不管是在辽东还是这次在北京城下,都是他们占据上风,说打就打,说退就退,明军根本没有实力更没有胆子追击,今天虽然八旗军损失也很惨重,但明军更惨,说起来他们还是占据上风的,万万想不到敌人竟然敢出来追打!
  阿敏下令前军反过头去阻挡卢象升,侧翼又突然传来密集的枪声,第四团手上不止有火枪,腰里还配有掌心雷,枪声夹杂着爆鸣,一下子就把自己麾下的旗兵打得手忙脚乱,有的去打那群可恶的绿衣军,有的则继续攻击追来的卢象升部。
  这群蛮子实在是太可恶了!竟然还敢追出来,一定要让他们好看!
  卢象升率领的有三千多关宁铁骑,这帮人个个都是在辽东战场上淬炼出来的,身经百战的精兵,单兵作战能力丝毫不次于满洲八旗,还有三千多从山西那边过来的骑兵,同为九边之一,也有一定的作战能力。
  尤其是卢象升本人,这哥们是个文官,是个知府,偏偏武力爆表,在马上抡起一杆数十斤的大刀带头冲锋,那些拿着狼牙棒、大砍刀的满蒙勇士根本抵挡不住,敢挡路者俱被砍成两半,有时候连座下的战马都被卢象升一刀砍死。
  在卢象升身边还有数员辽东将领也都英勇无比,李云崖问身边的袁崇焕:“那两人是谁?”
  袁崇焕告诉他:“那是游击将军曹文诏和他的侄子曹变蛟。”
  “哦,原来是他们。”李云崖知道这两人,不过来不及详问,传令让左路军的祖大寿率骑兵咬住莽古尔泰部,然后亲率中军,同样咬住敌人的中军,火枪兵分成三排,轮番向前,迫击炮由人背着,火炮也分成两部分,一半继续射住阵脚,一般套上马匹随军前进。
  皇太极见状大怒,命令全军掉头,不再撤退,继续攻击这群可恶的明军。
  这回杀得比先前更惨,左路的祖大寿部所率领的骑兵几乎被打残,死伤无数。
  朱由检在城头上看见,用拳头捶城墙,心道:他们既然有意撤走,你让他们走就完了呗,还追他们做什么……不过这话没办法说出来,他把鼓手叫下来,自己爬上去,抡起鼓槌,用力地敲击起来,他不敢再看下面厮杀的场面,闭上眼睛只是一味猛敲,在心里默默地向大明朝的列祖列宗祈祷,从开国太祖朱元璋到刚死不久的哥哥朱由校,希望他们保佑明军能够取得胜利。
  李云崖这边的战斗也很艰苦,火枪兵和炮兵队伍都出现了不小的伤亡,他调了三十们迫击炮去帮助卢象升部,自己这边的火里就有些弱,但是仍然能支撑得住,左路祖大寿数次派人来求援,或是能够退后,重新回到原来的城墙下面去……
  李云崖只让满桂和他一定要撑住,要是撑不住的话,回头就砍了他们的脑袋,等传令兵走了之后,他还是掉了二十门迫击炮去帮忙,他这里的火力又减弱了不少,满脸狰狞的八旗兵越冲越进,不过好在他们这里也有掌心雷,炮兵们把弹药箱打开,拿过掌心雷,在火枪队的后面将它们抛进八旗军的队伍里。
  又厮杀了一个多小时,阿敏部终于最先开始崩溃,卢象升率领的关宁铁骑正面攻击,第四团的枪骑兵从侧面攻击,不是骚扰,是真正的开火,火枪加掌心雷,个别时候还用斩马刀进行白刃战,再加上李云崖掉过来的三十门迫击炮,阿敏部死伤惨重,麾下兵马开始溃逃,卢象升和第四团随后掩杀,一起杀奔皇太极所在的中军。
  皇太极见状大惊,急忙调拨中军去救援,争取稳住阵脚,中军的攻势减弱,李云崖就命令火枪队继续前进,他们唱着军歌一步一步攻向皇太极所在的位置,乒乒啪啪,枪声响个不停,不知道是应该冲锋还是撤退的八旗军被成排打落下马。
  皇太极看出不好,知道大势已去,急忙传令马上就要杀穿祖大寿部的莽古尔泰带兵回来,接应了阿敏部之后,所有八旗军集结在一起,重新列阵。
  李云崖见皇太极虽慌而不乱,在极短的时间稳定住阵脚,没有让自己直接攻到他面前,确实是个厉害的角色,明军这边损伤比对面更加惨重,再打下去自己也要吃亏,弄不好战局还会再度反转,他也下令,让祖大寿和卢象升都领兵过来跟自己汇合,依托七十二门火炮,重新立下阵脚。
  双方对峙,李云崖这边共出战五万军马,现在已经不足两万,皇太极那边是九万满蒙八旗,现在减员到五万多,八旗军仍然是明军的三倍左右,但皇太极内心在滴血,他知道这场仗没办法再打了,就算是在城外野战,也很难冲垮这支带着火炮的队伍,而且明朝家大人多,兵员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死个十几万都不算事,自己底子太薄,这次出来,凡是能骑马射箭的壮丁都带出来了,竟然死了一半!回去之后,恐怕要举国带孝,此是父汗创建后金以来,前所未有的惨败!
  八旗军开始有条不紊地撤退,李云崖这会不敢再进行追打,只让新军第四团在后面黏着,抓到机会就开枪打死几个,对方追出来他们就逃跑,同时派祖大寿和卢象升率领骑兵提前赶去遵化,做出一副要关门打狗的姿态,皇太极生怕后路被断,而且此时已经没有战心,他没有像历史上那样留下兵马占领四城,而是用最快的速度越过长城,返回东北。
  终于把建奴赶跑了!上上下下都长长松了口气,朱由检在紫禁城里亲自设宴款待功臣。
  这场北京保卫战里最大的功臣,无疑是李云崖,虽然他是在战争后半段才加入进来的,但是战争的前半段明军一直被建奴压着打,只能被动防守,直到李云崖率领新军加入,才开始扭转战局,最后一次永定门之战,更是李云崖全权指挥,将建奴打跑,把他评为头功谁也没办法反驳。
  朱由检亲封李云崖为护国法师,并让自己还不满周岁的长子朱慈烺拜他做老师,并且下令,军校培养出来的新军,番号定做“青龙军”,原本因为他们都剪头,战士们偶尔出来行走,被百姓们称为和尚军,还有因为李云崖是道士,所以叫道士军的,又有因为他们用枪炮发动起来像雷响,有叫雷神军的,这回皇帝下旨亲封为青龙军,一个龙字,代表了跟皇上的关系。
  至于其他奖赏,朱由检有些犯难,给金银吗?李云崖比他还有钱,给美女吗?李云崖不好女色,给房屋?田产?李云崖自己就是个大地主。
  这时候,李云崖主动跟朱由检讨赏,要的不是东西而是人,第一个自然是卢象升。
  朱由检有点为难,卢象升是进士出身,做到知府,比后世的市长权力还要大呢,这年头重文轻武,卢象升是士大夫阶层,把他打入军籍,相当于从天上一脚踹到泥里,朱由检犹豫半晌,最后让李云崖自己去做卢象升的工作,他好下旨,李云崖却坚持让他先下旨,他再去找卢象升,很明显,是个正常人都不可能答应。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