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大明国师(穿越)——太冲天马

时间:2017-03-14 18:27:23  作者:太冲天马

  朱由检最终还是答应了他,下旨免去卢象升知府的职务,让他加入军校,并没有具体职务。
  这道圣旨一下,立即引起满朝哗然,卢象升募兵勤王,在北京城下跟建奴拼杀,尸山血海里出来的,结果不但没有奖赏,却给贬做军头,立即有不少人上书替卢象升鸣不平,朱由检背黑锅背的委屈,最后只好说,这是国师的意思……
  李云崖不管天下人怎么看他,他跟朱由检要的第二个人是袁崇焕,由于袁崇焕放任皇太极进关,之后消极抗战,任由建奴肆虐京畿,烧杀抢掠,大家都恨死了袁崇焕,尤其是有家族在京郊,被弄得家破人亡的,全都发言声讨,说袁崇焕勾结建奴,意图谋反,要皇上把他下狱治罪,还有御史上书弹劾,列举袁崇焕擅杀大臣、叛国谋反、结党营私等三十条罪状,说他罪当凌迟。
  朱由检也很想处置袁崇焕,但是李云崖不放,李云崖告诉他,袁崇焕虽然有罪,但也于国有功,况且他算是个将才,以后还有用得着他的地方,要把他带回军校,戴罪立功。
  朱由检咬咬牙也认了,这事一经传出,又是举国哗然,卢象升是大功臣,袁崇焕是个罪臣,怎么一个有功一个有罪,却得到一样的结果?
  又有许多士大夫开始蹦出来,说李云崖弄权之类的话,不过李云崖刚打了一场胜仗,任谁现在也扳不倒他,只能把怨言发泄到民间,各种所谓的才子撰写小说,编排李云崖奢靡无度,夜宿青楼,有多少私生子的话……


第36章 执掌京营
  除了卢象升和袁崇焕,李云崖要的后两个人分别叫曹变蛟和吴三桂。
  没错,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汉奸吴三桂,这时候吴三桂才十八岁,他是锦州总兵吴襄的儿子,祖大寿的外甥,如果不看后来的事,他英勇善战,又极有天赋,在带兵打仗方面,确实是个极难得的人才,而且人又极为孝顺。
  崇祯死后,李自成占据北京称帝,吴三桂本来要投降李自成,李自成却要大肆处置明朝的文武官员,吴三桂才投降了满清。后来他又造大清朝的反,打得康熙节节败退,如果不是他提前死掉了,说不定真的把满清撵出关外。
  李云崖对于未来坚持抗战的将领,自然是万分尊敬,对于投清的,又有大才能用的,他都决定要用,譬如祖大寿,曾经被满清困住,假意讲和逃回锦州继续抗清,后来二次被抓,才投降。再比如洪承畴,也是松锦战役失败被擒住之后投降的。
  李云崖自认为,如果自己被抓住,未必能够慷慨赴死,以己度人,把这个道德标准线调降了很多,只要不是像孔有德那种主动去投靠的,都不会刻意排斥。
  这次永定门之战,吴三桂和曹变蛟都立下汗马功劳,带兵冲击敌阵,跟八旗军一刀一枪地血拼,李云崖都看在眼里,所以把他们调来军校,打算好好培养,也不问他们自己愿不愿意,直接让皇上下旨,直接从兵部把人调过来。
  战争过后,最重要的就是善后工作,李云崖把新军,现在叫青龙军战死的士兵都就地焚化,每个人的骨灰装进特地烧得白瓷坛子里,里面放上刻有人名和籍贯的木牌,带回军校。
  李云崖请风水先生选了一块风水宝地,买下来修做烈士陵园,因天寒地冻,不能动土,暂且先行寄存,等来年开春再下葬,对于死亡家属的抚恤金,李云崖一致定为一百两银子,在这年头属于天价了,李云崖还给烈士军属每家分了十亩地,拥有一百年使用权,当然,只能耕种,也可以转租,但是不可以改做其他用途,比如建房子搞养殖什么的都不可以,而且也不能买卖。
  在新一期的大明侯报上面,李云崖亲自撰文祭奠在这场战役中牺牲的战士,不只是青龙军,也包括京营和各地来的勤王军,他上学时候作文写的就不错,看过很多课外书,这回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先描写了这场战役的惨烈,然后叙述军人的伟大:“我们可能一生都见不到一次惨烈的屠杀,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用生命把屠杀阻挡在国门之外!我们每天可以安静地吃饭读书,不用面对敌人血腥的屠刀,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用血肉之躯将敌人的屠刀擎在空中……”
  后面阐述军人这几百年来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被人歧视,被人糟蹋,被人作践:“一个国家的军人,没有被敌人踩在脚下,却被自己人踩在脚下,没有死在敌人的刀剑之下,却死在自己人的刀笔之下,这个民族是可悲的,这个国家是要灭亡的……”
  这篇文章一出来,再次引起满朝哗然,重文抑武,以文制武,是开国以来留下来的传统,甚至这份传统从宋朝时候就开始了,同样级别的官员,武将远不如文官来的尊贵,见面就先要低头,很多辞官在家的士大夫们坐不住了,纷纷发声痛斥妖道祸国,就连后宫的周皇后都谏言,说不可以让李云崖继续执掌兵权。
  朱由检犯了中二病,他原以为李云崖打完这一场胜仗,相当于狠狠扇了那些辞官大臣以及反对李云崖那些人的脸,能够让他们彻底闭嘴,没想到刚消停几天又来了,这次北京保卫战他先后两次登上城头,亲眼看见了三军将士抛头颅洒热血,被八旗军杀得手脚乱飞,肠破肚烂仍然奋力抵抗,他也被深深地震惊,终于理解了当初李云崖在军校时候跟他说过的那些话,从他心里也认为,过去军人的待遇实在太低了,应该予以增加,这次不管是犒赏还是抚恤,他都是加倍了的。
  再说,朱由检深深地认为,后宫不可干政,周皇后却一再触及他的底线让他很不爽,不过周皇后第二胎临盆在即,他也不好深责,只让她安心养胎,不要管前朝的事。
  第二天,朱由检就下旨,让李云崖接管京营,全权处置三营七十二卫大军。
  其实朱由检并不仅仅是要跟朝臣较劲,这次北京保卫战,他看出来,现在大明除了李云崖的青龙军以外,最能打的当属辽东军,然后是如宣大等地的九边军,再是各地赶来的勤王军,最后才是京营军队,战斗力之弱,简直令人发指,京营满编应该是三十多万到四十万人,但这次参加战争的明军总共也才二十万左右,朱由检不是傻瓜,他知道京营已经彻底糜烂了,他要李云崖帮他整饬京营,打造成都跟青龙军一样的强军,他还传旨六部,不管李云崖有什么要求,都要全力配合。
  圣旨一下,军校外面就来了许多送礼的,什么总兵、参将、游击等等,都带着礼物来拜见李云崖,李云崖让李小海帮他甄别,凡是少于五千两的一概不见!国师的时间宝贵的很,陪你们喝一碗茶拿五千两银子,李云崖自己觉得并不过分,他一面收银子,一面放出风去,说他准备彻底整顿京营上下一干人等,遇到不顺眼的,就要用那柄皇上指定的白剑将其斩首,这帮京营里的官,这些年欺上瞒下,贪赃弄权,买房置地,也捞了不少身家,这回咬着牙变卖家产,不够五千两的还要去借钱,只为见上李云崖一面求他高抬贵手。
  李云崖也不着急,爱搭不理的,打算等过完年再动手。
  辽东方面,朱由检询问了他的意见之后,还是派了孙承宗去,有他坐镇宁锦一代,已经元气大伤的皇太极三五年之内都打不过来,孙承宗年底就启程赶往辽东,李云崖亲自去送行,特地从中研院调来一位医生,专门负责孙承宗的饮食起居,日常养生,老头过完年就六十八岁了,在这时代算是很高寿了,在外面领军,辽东又是苦寒之地,说不定哪天有个头疼脑热就起不来了。
  李云崖当着孙承宗的面告诉那大夫:“从今年开始,只要孙先生健健康康地活一年,我就给你二百两银子,他生一次病,扣掉十两,大病扣掉五十两,全部扣完就把你调回来我再派别人。”
  孙承宗听完十分感激,但也有些哭笑不得:“我这身子骨还算硬朗……”
  “哎。”李云崖摆手,“我们中研院里的几位院士都是这个待遇,孙先生跟他们一样,都是国宝级别的,你们是大明的宝贝,都好好保护起来,如非迫不得已,我一定不让皇上派你去辽东。好在现在建奴也元气大伤,这回入寇也抢了不少东西,短时间应该不会再犯边,孙先生也能轻省些,等我把京营的事忙出头绪就去辽东看望孙先生。”
  孙承宗是个比较随和的人:“国师若真为我着想,不如把你们那火炮调拨辽东一些……”
  “等夏天的,我带上火炮,还有那迫击炮,掌心雷,都给你带点。”李云崖又告诉负孙承宗的管家,“我给你们带来的这辆车东西,有羊毛毡子,有大毛毯,有军大衣,还有火炉,到了那边给孙先生房间装修起来,千万注意避寒保暖。”
  目送孙承宗在纷飞的大雪之中渐渐远去,李云崖心里很不舒服,大明朝最终还是要靠这样一位本该颐养天年的老人去戍边,可见是年轻人不争气啊!
  转过年来,李云崖开始正式整顿京营,明朝京营在朱元璋建国时候有四十八卫,共二十多万人,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增加到七十二卫,这时候的京营战斗力相当强悍,打仗的时候,以京营为主,地方军为辅,朱棣屡次暴揍蒙古,就是以他们为主力。
  明英宗时期,发生了土木堡之变,几十万大军土崩瓦解,死伤狼藉,于谦保留三大营的同时,挑选精锐重新组建十营团。到了成化年间,十营团开始腐败,变得孱弱,于是从十营团里挑出精锐,组成十二营团。到了正德年间,十二营团也不行了,朱厚照下令掉边军入卫,设立东西官厅。嘉靖年间,又把前面的裁撤掉,重新恢复三大营……
  如今到了崇祯朝,京营账面上的军队数量有十几万,但实际上,军户大量逃亡,一个本该有五百人的官手下只有二三十人,在这不到三十人当中,又有大大小小的军官……官比兵多,而且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缺少衣甲兵器,一年不曾训练的都是常事,还被克扣军饷,兵部积欠半年,好容易发下来被军官截留,下边就要积欠一年,甚至更多。
  这种军队,已经彻底打不了仗了。二月二龙抬头,李云崖带着五千青龙军唱着精忠报国的军歌来到京营,把这里的军官上到总兵,下到把总全都叫到一起,先清查账务、军库,钱粮军械全都大量亏空,又让他们把士兵拉出来,结果稀稀拉拉只有不到三万老弱病残,原本还有点青壮的,不过这两年被李云崖先后挑走了六千多,后来又在保卫战时死了不少,现在只剩下这些了。
  李云崖下令把当官的都绑了,有名有姓的,共一千七百六十二人,全部押往兵部,并亲手写了一个折子,这是他来到大明朝之后写的第一封奏折,用钢笔写的,他不会写毛笔字,但钢笔字还是很灵秀的,满满地写了十折纸,密密麻麻,详细列了京营现在的情况,并讲了自己在大方向上要如何改革,写完之后,不经过内阁,派人直接送进宫里。
  朱由检看完了大发雷霆,他原以为京营已经很烂了,没想到事实情况比自己事先想的更烂!他把兵部尚书叫过来,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让他一定要从严、从重处罚!
  这次被建奴打到家门口,几乎要攻破北京城把自己捉住当俘虏,对壮志勃勃的朱由检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他做梦都想李云崖给他练出一支像青龙军那样的军队,三千人就敢力抗建奴一万骑兵!不需要多,只要李云崖给他练出三万这样的军队,就能横扫建奴,平定辽东,收服沈阳,把当年因为萨尔浒战败丢掉的土地拿回来!
  一想到这些,朱由检就很兴奋,他写回信告诉李云崖,除了银子之外,你要什么我就给什么,你说用谁就用谁,你说废谁就废谁,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一定要把兵给我炼成了!


第37章 干儿子
  李云崖清查了京营的资产,包括现有的钱粮、兵甲、地产等等,还有七十二卫军户现在的情况,索性把现有的三万多老弱病残全部遣散,然后重征新兵。
  正忙活着,忽然公里的太监急忙忙地快马跑来:“国师!国师!陛下让你赶快进宫!”
  李云崖吓了一跳:“发生什么事了?”他立即想到,大约是朱由检那里出了什么变故,他现在是跟整个士大夫阶层为敌,这股势力可比当年的魏忠贤更强大百倍,那帮人狗急跳墙搞什么清君侧,或者联合后宫太监搞宫廷政变都是有可能的。
  太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犹豫了下,走到李云崖跟前小声说:“是二皇子病了,皇上让我来请国师进宫为二皇子看病。”
  “我哪里会看病!”李云崖不愿意淌着浑水,他本来就不会看病,空间里也只有些普通的治疗感冒和拉肚子的一些日常药物,哪里能去给人家看病?再说了,那二皇子朱慈烜去年腊月生的,现在还不到三个月大,得了病自己哪里能治得了。
  小太监噗通一声给他跪下了:“二皇子病重,皇上这几天彻夜难眠,眼看着人就瘦下去一大圈,皇上说他知道国师只擅长炼器不擅长歧黄丹药,但现在太医都束手无策,只能请国师出马,无论如何也请您走上这一趟。”
  李云崖叹了口气,叫亲卫牵过那匹照夜玉狮子,飞身上马,跟着小太监一起进宫。
  到了皇宫里面,由小太监引着一路进了后宫,按常理这里已经属于禁地了,能来这里的只能是太监和女人,唯一能来这里的男人就是皇帝,但此时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见到朱由检,果然比前几日清减消瘦了很多:“云崖来了!云崖你看看烜儿。”不由分说拉着李云崖走到里间屋。
  襁褓里面包着一个小婴儿,闭着眼睛,张着没牙的嘴巴,不停地喘。
  李云崖看了看,又问太医,一群太医里面出来个为首的跟李云崖讲解,说了一堆什么风邪入体,什么损伤肺气之类的名词术语,李云崖听的云里雾里,不过通过他的陈述,以及对伺候皇子的宫人问询,李云崖猜想,孩子可能得的是肺炎。
  他手里有消炎药,但是可不敢随便给孩子用,小孩子,尤其是婴儿,他可不是缩小版的成年人,才不到三个月大的婴儿,身体各种器官都脆弱得很,随便吃大人的药很容易出事的。
  但好歹得试一试,李云崖先跟朱由检打预防针:“服药讲究对症对人,头疼脑热,手脚冰凉,症状不同必须吃不同的药,男女老少,个人体质不同,吃的药物也自不同。同理,仙人的药只能给仙人吃,譬如铅汞丹药,仙人吃是补药,凡人吃因为消化不了,药力积聚在内,就是毒药!”
  朱由检两眼含泪,抓住他的手说:“云崖,我知道你的意思,你若有仙药,尽管给他用,若果真能好了,那是他的造化,若不能好,那也是命里该然,我绝不会怨你。”
  李云崖要的就是他这句话,他从空间里取出一盒阿奇霉素,抠出一片,掰成两半,再掰成四瓣,想了想,用刀子又分了一次,只将八分之一交给宫人,让他们给朱慈烜服下去。
  阿奇霉素的效力非常之大,副作用也不小,一百多斤的成年人一次也就吃一片,朱慈烜现在也就十多斤重,按照比例来算,吃八分之一已经多了。
  给孩子吃完药,李云崖没走,就坐在外屋椅子上,他看朱由检伤心成那样,有些心疼,说起来朱由检也还是个大孩子呢,在后世算起来应该刚念大学,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爹,亲生儿子眼看着就要死了,满脸憔悴,强憋着不让眼泪留下来,让李云崖心里也不怎么好受。
  他拿出一颗巧克力糖,剥开了给朱由检吃,朱由检接过去含在嘴里,唉声叹气地说:“这孩子自打生下来,身子就软,三天两头地发热,因为太小,太医不敢给随便吃药,就让他乳母喝了,通过哺乳把药力过给他,百般呵护,仍然就大发起来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