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大明国师(穿越)——太冲天马

时间:2017-03-14 18:27:23  作者:太冲天马

  李云崖只能劝他,聊了会天,外面就要黑下来了,李云崖不能在宫里过夜,告辞出来。
  之后三天,每天给朱慈烜服用一份阿奇霉素,共吃了半片,朱慈烜竟然不再咳喘了,再加上的太医们的悉心调理,一天天地好了起来,朱由检大喜:“云崖,你又救了我儿子的命,你这个护国法师当得真是名副其实,我都不知该怎么谢你。”
  “谢我就不必了,我看这孩子……身体软弱,你越给他纸包纸裹地照顾,他就越孱弱,就像人说的,他命软享不起这么多服。我们军校那边匠工们的孩子,成天疯跑疯颠,壮得跟个牛犊子似的,磕了碰了,从地上抓把土撒上就把血止住了,起来照旧蹦蹦跳跳。依我说,你以后少疼他些,等他再大点,把他送我那里,我教他上小学,顺便跟着兵丁们训练几年,体格就能壮实起来。”
  “你说的这个有理……”朱由检沉吟着,“我知道,在民间有小孩身子弱,命格软,就找个人认作干爹,从此遇事都能化难成祥,正好你也不打算结婚生子,不如就让他认你做干爹吧,放眼大明,也就你收他我能放心,也最合适。”
  朱由检这话里的意思李云崖明白,自古以来没有皇子认臣民做干爹的,因为一旦这个干爹有异心,帮着皇子争权,那就取乱之道,朱由检信任李云崖,也真心希望儿子能好起来,觉得李云崖是天界谪仙,福气不是一般的大,肯定能保佑儿子平安长大。
  李云崖跟他说:“既然你说的这么诚恳,我也就不推辞了,这个干儿子我认下了,至于其他那些你放心,烺儿也是我的学生,将来我会一视同仁,手心手背都是肉。”
  李云崖的空间里,有不少婴儿用品,都堆在角落里,先前朱慈烺出生的时候,他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思,就没往出拿,因为他也听说周皇后对自己很有意见,周皇后的娘家人也跟自己有过龌蹉,他不想沾边,现在既然认了干儿子,总得表示表示。
  李云崖原来想拿奶瓶,忽然想到皇子都有乳母,而且不止一个,根本不需要奶瓶,还有浴盆、睡袋、尿片之类的,也都不是很适合,找来找去,竟然没有一样合用的,最后只找到一个拨浪鼓和一个手摇铃:“孩子还小,也就这两个适合给他们玩,莫说我厚此薄彼,这个拨浪鼓给我这干儿子,手摇铃给我那学生。”
  走出皇宫的时候,李云崖迎着外面的蓝天白云,心想,你们都说我是第二个魏忠贤,那魏太监怎么能跟我比?魏忠贤收的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满朝文武都是他干儿子、干孙子,连当朝首辅都把儿子给他当孙子,但是他那些哪有自己这个干儿子的含金量足?皇上的大儿子是自己的学生,二儿子是自己的干儿子,自己以后岂不是也能权倾朝野?制霸朝堂?
  可是李云崖自认是个有追求的人,弄个大宅子,每天使奴唤婢,然后下下棋,钓钓鱼,那些什么的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他现在更想的,就是让大明朝自己手上一点一点地焕发勃勃生机,重新成为地球上的中心,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有什么比让一个国家蒸蒸日上,按照自己的规划发展壮大更有吸引力呢?一想到自己将来造出船队出海,征服整个亚洲,然后去澳洲、美洲、欧洲……李云崖就有一种站在食物链顶端俯视地球的感觉,这种感觉,真的是好极了!
  他美滋滋地打马回京营,继续用心整饬军队。
  李云崖把京营的军官都送进大牢,又把剩下的兵尽数遣散,转眼间就成了光杆司令。
  他让人去七十二卫,详细核查每个卫所还剩下多少户,每户多少人,连每个人的名字无论男女都登录在册,这些年军户多有逃亡,连年征战,死伤又多,还有听说核查户口立即躲到外地亲戚家的,最终核查的结果,七十二卫总共只有两万多户,人口十万出头。
  李云崖要每家十六到二十二岁之间的男丁都来当兵,他把七十二卫所有的军属土地都集中到一起,打散之后重分,仍然是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使用权平均分给军户,按人口,每人可以分到八亩多地,凡是家里有人当现役军人的,一律另给五十亩,使用年限为家人在军队里的年限。
  原先青龙军也都是从京营里挑出来的,所以他们的家属也都在七十二卫之内。
  京营军饷也被重新核定,跟青龙军不一样,青龙军拥有两个身份,第一个是在军校里面,属于受训的学生,每月一两银子一匹布一石粮食属于补贴,京营是真的兵,军饷要高些,每月一两银子,两匹布,三石粮食,折银五两,跟募兵一样了,但跟募兵相比,他们家里每人都有八亩地,他们在这里当兵,额外还有五十亩地,一年除了自用,还能得四十多两银子,只要不遇上灾荒年,上面无人克扣军饷,家家都是小地主,过得会相当富裕。
  李云崖在大明侯报上面把这次当兵的待遇详细列出来:除了家里的安置,饷银的发放,还有一天吃三顿饭,早餐有蛋,两餐有肉,一年春秋、冬、夏三种服装,从内衣到棉衣,全由军方供给。最后明说:我们可爱的军人用他们的生命来扞卫祖国的尊严,保卫我们的平安,我们就不应该让他们受一点委屈……
  报纸一出来,各大乡绅地主们一算帐,发现这帮丘八贼配比自己挣的还多,过的日子更好!无不嫉妒的发狂,先前逃走躲避核查的军户们肠子都悔青了,纷纷回来要求分地,要求入伍。
  李云崖早料到此,年龄合适的可以入伍,五十亩地照给,至于那些不能入伍只要分地的是不可能了,只能等三年之后再普查时才能登录授田。


第38章 皇帝难做
  李云崖征了两万三千多新军,从军校里调来两千人充当军官,军校的全名就叫大明六师军官学校,是专门培养军官的,随便一个小兵拉出来都是班长,以一带十,开始魔鬼训练,按照李云崖当年给他们安排的课程,从最简单的分清左右开始,立正稍齐,左右看齐,到齐步、跑步、正步走,单是这些就用了一个月时间,原本乱哄哄的乌合之众开始有了点军人的气势。
  就在他整饬京营的同时,朱由检也在为大明朝的纷纷扰扰努力操劳着。
  朱由检是个很有雄心壮志的好孩子,一心要将祖宗基业发扬光大,跟太祖和成祖比肩,只是这个帝国到他手里就已经是个烂摊子,大明朝的官僚体系完全腐败,财政体系已经几乎崩溃,导致国库空虚,内帑也不禁花。
  辽东孙承宗因为明军野战打不过建奴,于是采取步步为营,反客为主的法子,在辽西地区大量筑城,一座接一座,从山海关开始沿着渤海湾逐步向前推进,八旗军一来,他们就躲进城里,借助城防工事抵抗,有点类似后世游戏里面不断修防御塔推进的意思,确实压缩了后金的生存空间,但后勤消耗太大,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全国军饷百分之八十都供应给了辽东,仍然捉襟见肘。
  西北是自然灾害,陕西、山西,连河南在内,一年旱来一年涝,不旱不涝来蝗虫,去年年底四川成都地震,东南沿海还出现飓风登陆。
  现在的东北是一道伤疤,口子越来越大,流血越来越多,西北则是一块脓疮,并有越来越肿胀恶化的形势,李云崖向朱由检推荐洪承畴、左良玉,刚开始连打胜战,斩杀了十几股反贼头领,但老百姓活不下去,从贼的越来越多,朱由检下旨调辽东军曹文诏领兵入关平叛,打来打去,反贼由原来三十多股变成了十几股,总人数却从数万人发展到几十万人,全成了巨寇!
  到处都要用钱,银子像流水一样花出去,得到的结果却一天比一天坏。
  朱由检把后宫的伙食一减再减,最后只吃素,不吃肉,宫内十二监尽都缩减开支,停止采买新的围屏、床榻、桌柜等物,连晚上用的香烛都减了又减,皇帝和后宫嫔妃的冠冕、袍服、靴袜等能省就省,甚至还给里边的衣服打上补丁,走路都不敢快走,防止布丁露出来。
  朱由检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做出表率,大臣们跟自己君臣一心,上下一体,共体时艰,一定能够渡过这道难关,大明朝终会越来越好!
  可是,现实是残酷的,京畿地区去年被建奴蹂躏劫掠,家破人亡者数不胜数,都需要官府出钱来善后,但户部没钱,朱由检只能出内帑,但内帑也快要没钱了……朱由检看着一封请求增加田赋的奏疏,手里拿着笔无论如何也批不下去。
  他立志做一个好皇帝,做一代明君,他上位之后,扳倒了魏忠贤,惩治贪官奸佞,一切都是按照明君的准则来要求自己,而做明君的一项就是减免徭役赋税,与民生息,但他登基之后,却先后两次增加田赋,已经加了很多了,现在还要加,百姓们已经很苦了……其实百姓们有多苦朱由检不知道,他只知道普通百姓很穷,自己加一次天赋他们就会更穷一些,穷得狠了就会起来造反。
  但是不加赋又不行,哪哪都要钱啊,军饷不能拖欠,赈灾银子不能短缺……
  朱由检难过好久,终于派太监去找李云崖,现在只有云崖能帮自己了。
  李云崖听说朱由检找自己,立即放下手头的事骑上那匹照夜玉狮子赶过来。
  两人这段时间都在忙,已经有一个多月没见了,这一个月,李云崖大多数时候在军营里参与指导训练以及新军营的规划和建设,身上比原来更壮了些,铁血军人的气势也更浓了,走起路来都虎虎生风,相反,朱由检比原来单薄了许多,面色发白,很明显能看出来,他这段时间吃不好睡不好,精神很是憔悴。
  李云崖有点心疼:“国事就算再如何操劳,皇上也该保重自己的身体才是。”他拿出一大袋麦片,一个搪瓷缸,倒了麦片在里面,又拿出一个暖壶添热水,用一个大瓷勺搅动开了,递给朱由检,“皇上还是两顿饭吗?这个时候肯定饿了,喝点这个吧。”
  朱由检接过搪瓷缸,嗅着麦片里的奶香,被热气一腾,忽然一股委屈从心底涌上来,眼眶里忍不住涌出泪水,他怕被李云崖看见笑话,装作擦汗用袖子抹了两把:“云崖……”
  “先不着急说话,你把麦片喝完。”李云崖看见他发红的眼睛里有泪光闪过,心里也不很不好受,寻思自己是不是应该对小检检更好点?
  朱由检默默喝完麦片粥,把搪瓷缸给小太监去洗刷,李云崖将那大袋麦片也交给小太监:“这是滋补的东西,能够暖胃顶饱,皇上两顿饭之间,或者晚上时,你给他冲一杯。”回来坐下,问,“陛下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朱由检把那封要求加赋的奏折递过来,李云崖看了两眼,随手放在桌子上:“你再加赋,天底下的流寇会更多。”
  “可是不加赋又能怎样呢?户部没有银子,内帑也不够了,辽东和西北两地的军饷,各地的赈灾银子,还有……”朱由检说了一大堆,就是希望李云崖主动提出给银子,但李云崖就是不说,他着急万分,实在张不了口,因为当初他跟李云崖约定过,李云崖的银子只搞他自己那一摊,现在李云崖帮他养了京营的兵,已经算是破例了,他再张嘴要钱,就有些说不过去了,但是他也实在是没办法了,“云崖,你能不能……嗯,能不能,先借我一些银子?等今年秋赋收上来了,就还给你补上……”嘴上这么说着,心里骂自己没用,明明是要的,为什么到了嘴边成了借?
  李云崖看他这副样子,觉得有些可爱,嘴角微微上扬:“借?你打算借多少呢?据我所知,你的秋赋也没多少吧?今年秋天,能收上来一百万两就不错了,你自己都不够花,还能还钱?”
  朱由检的脸腾地红了,当皇帝当到这个份上也算是空前绝后,他有点恼羞成怒:“你当初从阉党手里拿到至少两千万两银子,就给我一二百万两,又能如何?”
  李云崖把眉毛立起来了,冷笑道:“感情皇上还记挂着我拿了阉党两千万两银子?可是你怎么不算算军校这两年我砸进去多少?造纸、印书、炼钢这些,那一样不得花钱?去年冬天跟建奴那一场,你知道我打出多少发子弹,多少发炮弹?左安门跟永定门,我砸进去多少万两银子?现在我又替你养了两万多京营,皇上以为两千万两很多吗?要不要我给你一笔一笔算一算?”
  朱由检自觉理亏,其实李云崖早就给他算过账,虽然不是特别详细,但从军校到工业园区,再到城里新办起来的八所小学,两所中学,还有中研院,所花费的银子已经超过了两千万两银子,不管是打仗还是研发科技都是烧钱的事情,每发炮弹的造价都在十两银子以上,去年那场战争,与其说是打退八旗军,不说是用银子砸退的,李云崖也不止一次地为挣钱的事情发愁,他那几样挣钱的买卖朱由检也知道,勉强能够支撑花销,现在又多了一个京营,李云崖还得想新的挣钱道道。
  事实上,说完那句话之后,朱由检就后悔了,他耷拉着脑袋:“我……我……”
  “你就是想跟我要银子呗!你觉得我拿了阉党两千万两银子,是这大明朝最大的贪官!”
  “我没有!”朱由检赶紧解释,“我绝无此意!”
  “你就是那么想的!”李云崖故意借题发挥站起来,“我手上的法器,随便拿出些来变卖,也够我生活得无忧无虑,享尽荣华富贵了,我这两年城里城外来回跑,种地、炼铁、做水泥、搞印刷……风里来雨里走,没日没夜,恨不能一个人掰成八瓣来用,我为的是什么?我求的是什么?天底下人那么多人骂我是奸佞,是妖道,祸乱朝纲的罪魁祸首,比当年的魏忠贤还可恶,可我不在乎,我知道你能理解我,就像当初说的,咱们俩一起把这个千疮百孔的朝廷挽救回来,让他变得更好,可是我现在觉得我原来都想错了,我终究还是遭了你的怀疑……”
  李云崖越说越激动,越说越大声,朱由检更觉得委屈,他自从登基以来,一直雄心勃勃,认为自己能把大明朝治理好,但是现在他却发现自己面对纷乱如麻的朝政根本是一个无能为力的状态,满朝上下,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帮自己。
  在他的心里,始终认为李云崖是一个得道真仙,视人间富贵如粪土的,李云崖不会娶妻生子,自己也不追求享受,家里一个佣人都没有,连洗衣服这种事都亲力亲为,这种人就算是拿了一座金山银山又能做什么呢?
  他只是觉得李云崖手里肯定有钱,希冀李云崖能拿出一些来帮他渡过难关,话一出口便即后悔,被李云崖一通数落,又无从辩解,终于崩溃似地痛哭出来,眼泪再也忍不住往外狂涌,“我真的没有怀疑你,云崖,我……我也是没办法才跟你要银子的……我没办法了……”
  看见皇上哭了,曹化淳赶紧进来劝,拿着手帕:“皇上……”
  李云崖一瞪眼睛:“出去!”
  曹化淳吓得一哆嗦,这个皇上身边最得力的第一大太监被李云崖完全喝住,手帕掉在地上都不敢捡,灰溜溜地退回外面。
  李云崖拉过朱由检的手,直视他的眼睛问他:“你跟我说,你到底有没有怀疑我?”
  朱由检哽咽道:“我没有。”
  李云崖拿出面巾纸给他擦眼泪:“你不疑心我就好,我知道你很难,别哭,只要你能相信我,我就帮你把天下搞好,再大的狂风暴雨,都由我来替你扛着!”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