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红楼之驯服呆霸王(穿越)——衣青箬

时间:2017-04-27 18:08:19  作者:衣青箬

    黛玉一开始很抗拒这个话题,大约对她来说,虽然已知生活不易,但毕竟秉性里就不爱这些,要为黄白之物同外祖家起纷争,恐怕并非心之所愿。不过柏杨摆事实讲道理,还是让她接受了:就算这笔钱真的不要了,给贾家,也要过了明路,不能这样不明不白。
    然后她才说出,其实当时林如海交给过她一个小箱子,说是他日常用的东西,留着给她做个念想。黛玉那时没有多想,况且不必睹物已是十分伤怀,又怎么忍心去看?便只好好的收起来了。
    好在贾琏大约也不知道这个箱子的存在,所以贾家没有人问起过。当下开箱检视,果然里头有一份清单,上面罗列了林家所有家产,包括房屋地契、库房物品名册等等。
    至于林家的仆人,按照黛玉的意思是,因父亲丧期未过,自己又不能留在扬州守孝,当日是同贾琏商量过,遣散了一部分,留下忠心老成的,依旧在旧宅住下,每日打扫供奉。
    柏杨也没有想到会有清单。有了这东西,事情就容易多了。他拿过手中翻看了两页,问黛玉,“妹妹可舍得这些身外之物?倘若舍得,这或许就是你离开贾家的契机。”
    “杨哥的意思是?”黛玉问。
    柏杨道,“今年冬天雪下得极大,咱们这里也就罢了,再往北压坏了不知多少房屋,冻死饿死之人更是为数不少。前几日朝廷开衙,议的第一件事就是赈灾。然而国库空虚,一时却从哪里筹措来这么多的钱粮?宫中朝中怕都在为此发愁。”
    别看京城里因为几位嫔妃相继回家省亲,显得热闹非凡,实际上真正懂得保身之道的人家,都已经开始低调行事,务求不在这个时候惹上头的眼了。
    黛玉没想到那么透彻的地方,但也明白了柏杨的意思,“杨哥是要我将这些东西捐出去?”
    “是。”柏杨道,“这些东西,你拿在手里没用,也不是什么好事。正好咱们同长公主府有来往,或可请她从中转圜,将这些东西捐给陛下。”
    柏杨说的是捐给陛下。
    今上登基虽然已有几年,然而宫中还有上皇在,事事都要小心在意,日子过得并不痛快。比如国库空虚之事,人人都知道是为什么——无非勋贵大臣们动不动就向国库支借银子,而且从来不还,越积越多,国库按理应当还有钱,但实际上有的只是一堆白条。
    然而细究之下,勋贵大臣们支借国库银子,无非也是花在了皇帝身上。当然,其中或多或少克扣了些,都是不能尽算的事。上皇年纪大了,既要面子,又念旧情,怎么可能因为当年自己消耗掉的银子,当真让臣子们来还?
    于是这苦果,就只好儿子来吃下去了。国库没钱,又动不得那些人,便也只好忍着。
    可九五之尊,难道就真的甘心一直任由局面这么下去吗?
    自然是不能的。
    柏杨虽然知道得不清楚,但是从之前的省亲,以及林祁当差的尚虞备用处一直盯着贾家乃至薛家的情况来看,恐怕今上已经做了不少铺垫,原文之中最后许多大族都被抄家,显然新皇的手一点都不软。
    而且后世还有一种分析,认为林如海的死也有蹊跷,多半是政治倾轧,其中有没有新皇授意也很难说。而且林家这笔家产说起来不算太多,但也实在是不少,来源亦不能说是十分清明。以前林如海还在也就罢了,现在黛玉一个孤女,是决计留不住的。不如就此捐了买个好,还能表明态度站个队,免得将来被牵连进贾家的事情里去。
    黛玉有些迟疑。其实许多事她心里都知道,所以也明白这笔钱贾家绝不会白放着不用,现在还有多少很难说。这份单子拿出去自然容易,但贾家恐怕是拿不出那么多钱物的。
    柏杨没有催促,只是让她自己想清楚。虽然眼下这样做的好处最大,但如果黛玉不愿意,也就算了。
    反正他对皇权并无这时的人那种敬畏,想的也只是抱大腿。不过仔细想想,抱了大腿免不了就要卷进麻烦事里,说不准还不如现在这样自在。
    再说,这终究是黛玉自己的人生,他可以给出建议和帮助,但路一定是她自己选的。
    黛玉终究没让他失望,不过又提出了一点要求,想要将单子上的银子去掉,单留下东西。
    柏杨闻言摇头,“不可,东西可以去掉,银子是必要留下的。”
    “可……”黛玉欲言又止。
    柏杨知道她是想说,这些银子贾家或许拿不出来,倒是东西多半还在。不过朝廷要这些东西有什么用?急切间换不成钱,用处就不大。那就失去捐赠的意义了。
    倒是东西可以去掉,那么贾家就算拿不出钱,也可以将这些东西卖了折现。
    柏杨盘算着自己手里的现钱,急着要钱,贾家开价必定不高,说不准还能买一些回来,也算是慰藉一下黛玉的思父之情了。
    黛玉听他分说得明白,不由一呆,眼泪就滚下来了。
   
    第95章 乡君
   
    这件事最后被薛蟠主动揽过去了。
    即便赵子颐七八成可能即将成为自家妹夫,但薛蟠还是一样的看他不顺眼,且内心暗暗防备,不愿意让柏杨多跟他接触。
    柏杨也觉得他出面比自己更稳妥些——毕竟薛家是他当家,有他站在黛玉身后,自然也能另其他人高看一眼。虽然和郡王不像是会以家世看人的,但这件事牵连甚广,未必就不会引来别的意外。
    譬如这张单子拿出去,恐怕不会有人相信是将林家所有家产都捐出来了,以人之常情来推断,为自己留下一部分作为立身之本再正常不过。而且他们还会怀疑这拿出来的只占了一少部分,毕竟这世上高风亮节之人少,若非自己还有更多,怎么可能舍得拿出来?届时黛玉一个孤女却身怀巨额遗产,难免引人觊觎。
    有薛蟠替她出面,又有和郡王从中周旋,就会好得多。
    薛蟠带着这张单子,见到了赵子颐之后,却没有立刻就进入正题,而是先议论了一番时政,随后将话题转到了今冬的大雪上。
    虽然长公主是上皇最宠爱的女儿,但是从赵子颐和林祁过从甚密就能看出来,他们是站在新皇这一边的。所以提起这件事,赵子颐亦是面上忧虑,“朝中官员只会满口大义,让陛下赈灾,问及灾银从何而出,又半个字都不说了。无非是念着陛下内库里还有些银子,想要挖出来罢了,着实可恨!”
    “然而国库如此,人所周知,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法子。”薛蟠道,“到底赈灾要紧。”
    赵子颐面上犹自不平,是啊,这江山是陛下的江山,那些朝臣们只管偷奸耍滑,将事情推个一干二净,到最后,这笔钱陛下恐怕还是免不了要拿出来。
    他近来同薛家走得近,早当成是一家人,且同薛蟠往来得多了,倒觉得这个未来大舅哥全不是传言里那样不堪,相反许多事情上都有自己的见地,十分透彻。所以这会儿也没有隐瞒薛蟠,低声道,“陛下登基数年,因上皇还住在太极殿,未敢打扰,所以一向是在建章宫处理政事。世兄没有见过,那建章宫空置数十年,虽然时有修缮,到底还是有些损毁破败,怎可为帝王居处?然而说了几年要修缮宫殿,好容易筹措出些银子,倒又叫这些人惦记上了!”
    建章宫原是太子理政之处,只有上皇当政之初曾启用过,后来太子日益跋扈、懈怠朝政,遂废置了。及至太子被废,这里自然更不会有人在意。就是平日里修缮,也多半是虚应故事。
    因此今上登基之初,虽然经过好一番整理,但宫殿还是显得十分寒素。
    当然那时今上未尝没有以此为苦肉计,表明自身孝道的意思,所以住在这里,倒也安之若素。然而他越是如此,身边亲近臣子们反倒觉得受不住。主辱臣死,堂堂天子之尊,尚要受此磋磨,岂不让人臣愧煞?
    薛蟠闻言也略有动容,“常闻今上登基之后礼贤下士,仁政爱民,果然如此!”说了一番表忠心的话,见赵子颐满意了,他才道,“其实此事说易不易,说难却也不甚难。”
    “哦?”赵子颐果然入彀。
    薛蟠道,“当今天下四海升平、百姓安乐,不过一小小天灾,有何可惧?陛下所忧虑者,不过是有所掣肘。莫如跳出这些框架,不去与那些禄蠹之臣周旋,另辟蹊径,此事便反掌可解。”
    他说着指了指自己,“不怕郡王笑话,我薛家虽是行商,只因当年祖上与太/祖有旧,获封紫薇舍人,顶着这皇商的牌子,纵使列侯之家亦不敢轻视,常来常往。每念及斯,我薛家儿郎没有一个不以此为傲的。”
    “这我也听说过。”赵子颐笑道,“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能名列其中,可见薛家豪富。”
    薛蟠惭愧道,“都是从前的事了,我纨绔不堪,自从家业交给了我,便每况愈下,不过维持个体面罢了。——不说这个,我只是想说,士农工商,我们商人排在末流,然而为国尽力的心是一样的。当年先祖举家财资助□□,如今我虽然没有这样的魄力,但为今冬雪灾出些力,也是应当的。如此才不愧对了这皇商的名号。”
    虽然他没有明说,但赵子颐听到这里,哪还有不明白的?顿时眼睛一亮,抓住他的胳膊道,“妙啊!果然另辟蹊径!世兄如此大才,又忧心国事,真是愧煞我等!”
    那些朝臣们请不动,索性就绕过他们,直接让商人们捐助救灾物资,然后由朝廷进行嘉奖。这手段说来并不出奇,不过之前困在眼前的局里,一叶障目罢了。现在这叶片拂开,顿觉神清目明。
    商人有钱,所以就迫切的需要社会地位,为此不少商户会跟官宦之家来往。实际上薛家和其他三大家族的关系,差不多也是如此。但是这怎比得陛下和朝廷下旨褒奖?所以只要消息传出去,自然有豪商富贾慷慨解囊。而朝廷付出的,甚至很可能只是类似“皇商”这样无伤大雅的虚名。
    薛蟠这才含笑道,“其实这倒不是我的主意。”说着将修改过的清单取出,“请郡王过目。”
    薛蟠这时候交给自己这个,就是要捐出来的意思了。赵子颐挑了挑眉,接过来一看,不由轻轻吸了一口气。就算是长公主府之富,看到这单子上的东西,亦不能毫不动容。
    “薛兄这是要将家产都捐出来了?”他玩笑道。
    薛蟠道,“是将家产都捐出,却不是我。”他翻到清单最后一页,指给赵子颐看。
    “扬州盐政御史林海?”赵子颐道,“这是林姑娘父亲的官职吧?”
    “正是。”薛蟠这才将林家的事情解释了一番,“如今她一个孤女,这些东西留着也没用,念及灾民们所受之苦,索性便都捐了出来。”
    但赵子颐何其敏锐,立刻笑道,“难为她一介女子,还有这样的眼界与心胸,竟胜过许多人了。不过……这东西虽是林姑娘捐的,如今怕是不在她手中吧?”
    “郡王难道会怕?”薛蟠不答反问。
    赵子颐笑了起来,“林姑娘既有这样的心思,我就替天下灾民谢过了。”顿了顿,又道,“世兄请放心,皇家从不亏待有功之人。”
    得了这句话,薛蟠也就放心了,笑着又同赵子颐说了几句,见他显然是要忙着去处理这件事,便起身告辞了。
    朝廷的办事效率很快,不几日,由宫中的皇后和景平长公主牵头,将自己平日里的脂米分钱捐了出来,又自愿减俸半年,将这些钱财也都用于赈灾。两人开了头,宫中嫔妃、宗室命妇自然争相效仿,很快就连京城里的贵妇人们,也坐不住了,纷纷递牌子进宫,希望能尽此绵薄之力。
    不久之后,就有大商人听闻此义举,于是慷慨解囊,捐助大笔钱财。而朝廷则在此时发出公告,表示倘若有人肯捐助,届时朝廷皆会有种种不同嘉奖。如此一来,其他小商人们自然纷纷效仿,灾银的问题,竟然就这么顺利的解决了。
    这一回皇帝显然难得的强硬起来,因为是赈灾这种事,所以上皇也十分赞同,朝廷的恩赏很快就下来了。先是在宫门口立了一块碑,凡有捐赠,不拘多少都能将名字刻上去。至于数额特别大的,朝廷自然别有嘉奖,或是赐散爵闲职,或是建功德牌坊等等,不一而足。
    而在这其中,已故扬州盐政御史林如海之女将家产悉数捐出,获封乡君的消息,虽然也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但随着几个大商人获得更大封赏,便被淹没其中了。
    唯有贾家震动不已。
    林黛玉哪里来的家产捐给朝廷?
    弄不明白这个问题,他们连忙把人请过去。
    黛玉从想清楚之后,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这一回将家产捐出,更像是彻底的卸下了担子。加上获封乡君让她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确定了自己即便只有一个人也能好好的活下去,所以这一次回到贾家,整个人的心态都不一样了。
    说起家产的事,也十分坦然,“父亲临走时,病床前将清单交于我,殷殷嘱咐,说是这些东西,外祖家会代为打理,等我长成再给我。只是那日在长公主府听闻此事,心情激荡之下,竟忘了同外祖母、舅舅舅母商量,实是我不该。还望长辈们原谅我莽撞。”
    听说是在长公主府捐的,老太太自然也说不出什么。
    黛玉又取出清单,道,“这单子上的东西我略删减了一些。剩下的算是我孝敬外祖母,舅舅舅母们的一点心意,不枉这数年来的养育之恩。我身无长物,也只好如此报答了。”
    一席话说得贾母眼泪涟涟,自然不好再追究。接过清单看了,知道黛玉“略略删减”还是含蓄了,这才放下心来。
   
    第96章 不要再落泪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