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纵使没有文会,众人也愿意到这里来赏景,或是约上二三知己,自携酒菜,前来品鉴名园。若是自己准备不及,给这里看守园子的人几两银子,他自然能置办出一桌上等席面来。
赵子颐身为京城中名声卓著的宗室子弟,这个地方是常来的。柏杨跟他来过几次之后,便喜欢上了这地方,但凡有需要宴请诸事,都会选在这里,远比那些暗巷中的书寓清幽雅致不说,名声上也好听。
——虽然请上一两位伎子陪酒是时下的风尚,但柏杨自己并不喜欢。这园子因为是郡主家的产业,倒是没人敢造次,就连那些放浪形骸的文士们,到了这里,也都整衣肃容,规规矩矩。
他今天要谈的事,此处也更合适。
赵子颐也已经知道林黛玉从贾家搬出去的事,自然也不免问起。他早知道柏杨的打算,不过没想到最后会这么解决,见面之后便道,“林姑娘的事我已听说了,依我说,柏兄也太小心了些,何必这样费事?林姑娘就住在家里也是一样的,难不成那边还敢来找麻烦不成?”
柏杨笑着摇头。赵子颐身份尊贵,自然没人敢找他的麻烦,然而无论是黛玉还是自己,都不可能有这样的底气。他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罢了。”
“只是未免委屈了林姑娘。”赵子颐说。
他知道宝钗和黛玉情谊深厚,薛家对这个义女也十分在意,心里自然也将黛玉当做了自己人,见她受了委屈,自然难免不平。加上心里并不怎么看得上贾家,更知道他们如今的风光都是无根浮萍,态度上自然就带出来了。
说句不好听的,就算贾家还是往日那般风光,有长公主府做靠山,又何惧他?
柏杨眸光微微一闪,微笑道,“到底是亲戚一场,林妹妹多受他家照拂,彼此留些脸面,未必不好。何况郡王也别太小看了贾家,您虽然是贵人,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手段。”
赵子颐虽然骄傲,但并不刚愎自用,一听就知道柏杨话里有话,“柏兄这话是什么意思?莫非还有什么隐情不成?”
“只是随口胡言罢了。”柏杨立刻摇头。
他越是如此,赵子颐反而越在意,“柏兄这样可不厚道,”他道,“无论什么事,总归要说出来,设法解决。这般藏着掖着,却不像是你的作风。”
“这话本不该我来说,”柏杨摇头,“你若有心,总能知道的。”
话说到这里,赵子颐便知道他是绝不会说了。不过有了这一句提醒,对赵子颐来说,要查也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跟柏杨和薛蟠分开之后,他便去找了林祁。
——虽然不是没有自己的消息渠道,但是哪如尚虞备用处那么方便快捷呢?况且这同样也是一种对皇帝的表态,所有的行动都在他的控制之内。
林祁对他的要求十分不解,“你查贾家的异动做什么?近来我手头上有别的事,这个已经移交给别人了。我们的规矩你是知道的。”
尚虞备用处执掌军国机密,管理方式自然与别的机构不同。这里都是专事专办,不是自己经手的事概不过问。所以打听别人手上的差事,是十分犯忌讳的。
赵子颐道,“若非十万火急的事,我也不找你。”
“那我设法探听一二。”林祁道,“但不保证一定能打听到。”
然而事实证明,这消息要探听起来,可比他们所设想的容易多了。因为不涉及什么秘事,本来也没有保密要求,所以林祁很快打探出了结果。
不过这个别人觉得不紧要的消息,却是让赵子颐愤怒不已。
贾家竟打算同薛家联姻!
虽然贾家自觉心思隐秘,但是柏杨知道,薛家知道,黛玉也知道,尚虞备用处要探听,自然也不是什么难事。
让赵子颐愤怒的并不是贾家看中了宝钗这件事,毕竟一家有女百家求,这只能说明宝钗的确十分优秀,他就是不舒服,也能坦然以对。况且他并不认为薛家会弃自己而选择贾宝玉,自然更不放在心上。
他所愤怒者,是因为贾家竟在黛玉和宝钗之间徘徊数次,挑肥拣瘦,最终才在省亲之后定下了宝钗。这是谁给他们家的自信,让他们觉得别人家的女儿,可以任由他们挑拣?
而到这里,赵子颐也总算明白为什么黛玉一定要搬出贾家,而柏杨又为何对这件事三缄其口。虽然他自觉薛家属意自己,但一天没有上门提亲,女方自然不会承认这一点,能够给他一点暗示,已经说明了薛家的态度。
最让赵子颐觉得可笑的是,贾家为了表示他们对这桩婚事的郑重,竟然打算请宫中的贤德妃娘娘下一道懿旨,促成这桩婚事。
这件事幸好是自己先发现了,不然这旨意倘若真的发出去,他赵子颐岂不成了最大的笑话?
这位贤德妃是怎么回事,赵子颐心知肚明,然而如今在世人眼中,在贾元春自己眼中,这份恩宠是实打实的,而且,如今也实在不到动贾家的时候,到时难道还要他暂且忍耐,拱手将自己和母亲千挑万选看中的妻子人选让人不成?
这也就罢了,但在赵子颐看来,这个旨意,未尝没有逼迫旨意,是为了让薛家无法拒绝。再结合前面借钱的事来看,他们究竟打的是什么算盘,已经呼之欲出。
简直是欺人太甚!
赵子颐在震怒之中,又忍不住生出几分后怕。
正如柏杨所说,他之前是真的没有将贾家放在眼里,自然不会去关注。若不是有柏杨提醒,说不准他就真的稀里糊涂的错过了此事,等到贾家弄到了皇妃口谕,这件事反倒不好处理了。
想到这里,赵子颐再坐不住,立刻起身,打算进宫。
皇妃的懿旨算什么?既然贾家要跟他争,那他索性就去求一道皇帝的圣旨好了,到时候倒要看看贾家敢不敢将那所谓懿旨拿出来说事!
若是平常,不论是景平长公主还是和郡王自己,都不是那么高调的人,这桩婚事,尽可能的不引人注意的定下便是。但是现在情势不同,赵子颐也就顾不得了。
且不提宫中的皇帝听了他的请求之后是什么反应,单说贾家这边,老太太和王夫人此时刚好从宫中出来。她们来此自然是进宫拜见贤德妃的,顺便也商议一番同薛家联姻的事。而元妃也已经答应,回头就宣薛家人入宫。
第98章 心惊
本朝规矩森严,入宫之后便与外间隔绝,再难见面,即便嫔妃,亦多半如此。然而上皇和皇太后体恤,先是允准省亲,其后因宫中有位太妃不适,罢了歌舞宴饮,这省亲一事自然也免去,便索性另下恩旨,允许嫔妃亲眷入宫请安,以叙天伦。
若非如此,贾元春恐怕还真没办法和宫外通消息,自然更不可能有所谓指婚懿旨。
不过说是懿旨,但她入宫多年,自然知道谨小慎微的道理,这种事情,是决计不能泄露出消息的,否则她一个小小嫔妃便如此肆意妄为,置上面的皇帝皇后、上皇太后于何地?
所以元春的想法,是下一回贾母等人入宫时,将薛姨妈和宝钗也带去。——这其实也不合规矩,但也并非不可通融。到时候她当面向薛姨妈提起此事,想来薛家亦无法拒绝。再赏赐宝钗几样宫里才有的东西,这婚事自然就算是定下了。
她自觉这处置没有任何问题,但心里到底还是有些在意,想着设法引皇帝到自己这里来一次,好歹将这件事过了明路。也不需要别的,只提起自己家中有个弟弟,如今已经到了适婚的年纪,家中正在相看云云,在陛下面前挂了号,就是将来有什么万一,她也不惧。
然而派人打听了才知道,原来和郡王今日入宫,此刻正在陛下那里,恐怕并不方便。
她本来没有放在心上,然而至晚膳时分,便听得和郡王不知为何热闹了陛下,如今正跪在宫门前请罪,事情似乎不小。
贾元春相中薛家,倒有一半是为那几分跟景平长公主府的交情,毕竟这是寻常人向攀也攀不上的关系。所以此刻听说事涉和郡王,自然十分关注。
可惜这样的消息,她就是想打听也打听不到,只能听着种种风言风语,心下暗暗着急。想要遣人去通知景平长公主,又怕显得太突兀,反而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好在景平长公主很快也得了消息进宫,然后关起门来同皇帝商议,和郡王也被叫了进去,想来应该无碍。
然而事实上,此刻帝王起居的宫殿内,气氛却并不如众人所想的那么好。
皇帝冷着脸,指着景平长公主道,“你教的好儿子!”
“这又是怎么了?颐哥儿这孩子是最知道分寸的,怎么惹得陛下这样生气?”景平长公主不紧不慢的笑着问,又转头看向赵子颐,“你是不是做了什么错事?”
“你不必装傻,此事你若不知情,他也没胆量到朕这里来开口!”皇帝冷冷道。
景平长公主讪讪一笑,硬着头皮否认,“陛下误会了,臣妹着实是不知情呀!”
皇帝反身坐下,“你只管纵着他!满京城的贵女,他看上哪一家的不好,偏偏……”说到这里,他陡然住口,慢慢的平复住的情绪,才道,“我也不说你,你只管让他去向父皇开口,若他老人家也允准了,朕亦无话可说。但要朕下旨赐婚,绝无可能!”
“下旨赐婚?”景平长公主这回是真的惊讶了,她转头去看自家儿子,“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种事说出来其实对宝钗的闺誉没什么好处,所以赵子颐之前没说,这会儿见皇帝态度坚定,知道不能不说,这才将事情一一说明。
“这贾家的威风倒是大得很。”景平长公主闻言大怒,“小小一个皇妃,我倒不知什么时候也有资格发什么懿旨了?”她说着转头看向皇帝,“这事,陛下也不管么?”
若只是赵子颐自己的婚事,皇帝有几百种办法让他消停,不过既然涉及到了贾家,也就涉及到了他自己接下来的计划,由不得皇帝不重视。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贾家要跟薛家联姻,打的是什么主意。听赵子颐话中的意思,薛家是不愿意的。但若是真让贾家拿出所谓“皇妃懿旨”来,这婚事不成也得成了。
所以这事,他还真不能不管。
皇帝怒极反笑,“别以为扯上这件事,朕就不知道你们打的是什么主意!贤德妃那里朕自有主张。但颐哥儿的婚事,朕还是那个意思,要么你们去说动父皇,让他老人家同意;要么就别再提这件事。”
景平长公主心下叹气,知道此事皇帝这里是绝对过不去的了。其实倒也不怪他,真正注重门第之别的,是上皇。而陛下在上皇那里……倘若这门婚事成了,他少不得要被上皇训斥数落一番,或许还认为是他在刻意打压姐妹,到时候,做事只会更难。
此事急不来,这么想着,景平长公主便打算示意儿子先离开,徐徐图之。哪知道赵子颐就在这时上前道,“陛下,正因为此事上皇不会同意,陛下才该同意。”
“颐哥儿!”长公主闻言,立刻扬声喝止。
然而皇帝已经听见了,他转头盯着赵子颐,“你说什么?”
赵子颐跪下来道,“陛下的难处咱们都知道,但臣以为,臣的婚事,正是陛下所需要的那个契机。”
皇帝的脸色慢慢变了。
他知道赵子颐的意思。上皇年纪大了,念旧情又要脸面,纵得一般勋贵旧臣们,颇有些无法无天的意思了。他是从登基之后就有心打压一番这群人,最好是直接将隐患根除掉的,但是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时机。
上有上皇压制,中有几个没有得到皇位因而惹得上皇愧疚偏爱的兄弟蠢蠢欲动,下面还有一班各怀心思的臣子,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只觉得掣肘。而这件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也不能承受任何意外。所以他才忍了这几年,就是为了寻找乃至创造时机。
而赵子颐方才所说的话……
撇开彼此间的情谊不论,这的确是个比较合适的突破口。——无论是那些兄弟们也好,勋贵旧臣也好,无非仗着“身份”,让他不敢轻动。但如果他连上皇十分宠爱甚至与自己关系亲近的景平长公主和和郡王都“动”了呢?
——这门婚事是赵子颐自己要求的,但是别人不知道,只会以为他是故意打压景平长公主,才会为和郡王指商家女为妻。连他们都不能幸免,何况其他人?如此正好给某些人一个警示。若是他们能安分下来便好,若还不安分,皇帝自然也就可以动手了。
至于所谓的训斥、骂名,若真有这样的机会,皇帝自然都不会去在意。毕竟从他登上皇位的那一天开始,就明白迟早要面对这么一遭。只要能够达到目的,他自然不惧。
皇帝看向赵子颐的眼神有些复杂,“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
“外甥心慕薛家大姑娘,还请舅舅成全。”赵子颐打了一张感情牌。
皇帝笑了起来,“你这孩子,小时候就最有胆色,长大了也不逊当初啊!既然你心意已定,朕自然也愿意成人之美。”
他一笑,殿里的空气似乎都轻了几分,景平长公主送了一口气,连忙道,“这孩子冒冒失失的,我也管不住他了。从小到大他都没有什么想要的,绝色美人见过不知多少,没一个是想娶回来的,大家为此操了不知多少心,如今他自己能定下来,倒是上天保佑了。”
……
贾元春不知道景平长公主到底跟皇帝说了什么,但他们前脚离开,后脚方才派人去探听过皇帝消息的嫔妃们,都收到了皇帝派人转达的斥责,并命她们在各自宫中闭门思过一月。
65/95 首页 上一页 63 64 65 66 67 6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