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眉毛嘴巴,都与从前那个和尚生得有几分相似,却比和尚还好看,也许是有一头乌丝的缘故,比和尚更适宜在宫中出入。
萧从简伸手扶住窗下的椅背,他松了口气。
他大大松了口气。他又觉得自己有些好笑,竟会以为皇帝要等五年十年,才会移情。他走个半年,皇帝已经物色好了新人。他之前居然那么烦恼,确实太好笑了。
他觉得好笑,同时也恍然大悟,他终于知道了皇帝是哪里变了,皇帝看他时候的那种疯劲,那种专注消失了。
第83章
萧从简看见皇帝进来书房的时候鱼篓已经不见了, 晏六如没有跟着一起。
皇帝的脸不知道是兴奋的,还是被太阳晒的,有些发红,一进书房猛然看见萧从简正在等他,那笑容就一滞,随即又笑道:“朴之已经来了。”
萧从简开门见山就问皇帝:“陛下有没有看临州争田案的卷宗?”
临州争田案是近来的一件大案,事情涉及到好几条人命, 几十家佃户, 起纠纷的两家地主都是当地大族。这案子本来是捂在地方上结了的。但萧从简这走了一趟把它挖了出来, 正好带到京中。
皇帝一听这话,脸色就愈发正经了,道:“朕已经看了,只是这案子牵涉甚多,一时半会, 朕不好下决断。已经让下面开始重新彻查了。你可以放心。”
两人就谈这个案子谈了半天。皇帝起初还说得有劲,到后面就露了一丝惫懒, 眼神飘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正好宫人搬了扇精巧的四折屏风进来,似乎是新做的, 不是老物, 萧从简能闻到那种崭新的味道。皇帝的眼神就在那屏风上留了一会儿。
萧从简能看到皇帝的眼睛在笑,那种温柔多情的笑容,他在高宗皇帝身上看到过,现在是李谕。他毫不意外。
那扇屏风上绣的是晏六如的新诗。萧从简扫了一眼,就看出来了, 那样的诗句,足以装点盛世。萧从简想,晏六如总比一个和尚好。宫中需要有画师,有诗人,皇帝有这样的人陪伴,只要不宠过界,其实并不坏。
“朴之叹什么气?”皇帝忽然问。
萧从简这才发现自己无意间竟叹了口气。皇帝这一问,他就微笑道:“虽然在下面看到了争田案这样的案子,但这几个月一路走过来,所见之处人口增加,仓廪丰足,陛下登基以来,是真用心了。”
皇帝就道:“能得你的称赞不容易……赵歆成也算是战战兢兢,恪尽职守了。”
他们真的好像忘记了那一年间东华宫偏殿发生了什么一样,心照不宣,小心避开谈论那段尴尬时期。
萧从简唯一有些放心不下的就是那只猫,但皇帝似乎已经完全不想再提,他也不好向皇帝要猫。
想想就罢了,他如今也没功夫养这些猫猫狗狗。
萧从简走后,李谕坐在榻边坐了许久。天色暗了下去,他的脸色也暗了下去,调动肌肉控制表情来表演是件耗精神的事,他得把握好节奏,一切都要恰到好处。何况他还要时刻注意对手的反应,随机应变。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表演过了。
这一定是世界上最有难度的表演——在心上人面前表演爱慕另一个人。
决定放萧从简离开东华宫时,李谕已经想好了要做欲擒故纵,之后还得找一个人来完成这场戏。只是他找来找去,总不太合心意。脸好的有,但太草包。有才华的有,但脸又欠了点风情。
冯佑远若孩子,勉强可以。但他不能为了这种事情把冯家再牵扯进来。从前无寂也可以,但他已经决定和无寂相忘于江湖。
幸好前段时间萧从简不在京中,他可以慢慢物色。总算物色到一个晏六如,真是再合适不过。晏六如长得像无寂,又比无寂留在他身边更名正言顺。
但今天这一场戏演下来,李谕只觉得萧从简一点破绽都没有。他知道萧从简应该看到晏六如了,但萧从简什么也没提什么也没问,他对此与其说毫不关心不如说是毫无反对的意思。
萧从简叹气的时候,他差点跳起来,但萧从简随后那话,竟隐隐有归隐之意。这大起大落,他的心根本承受不住。
李谕呆坐了半天,若萧从简有一点点不是滋味,只要有一点点,都是他的机会。
但他不能确定,萧从简到底有没有。
又过了两日,萧从简已经厌烦听到晏六如这个名字。他对晏六如这个人,并没有什么看法。一个诗人而已,碍不着他什么事。甚至晏六如还在诗中称赞过他在北疆和乌南的功绩。
只是此人如今实在炙手可热,萧从简走到哪里都在议论他,都在说他的诗,达官贵人都想要晏六如为自己作诗,似乎是莫大的风雅。
皇帝对此风潮似乎乐见其成。毕竟皇帝想捧一个人,把他捧到天上去都可以。
萧从简对此不置可否。他不应该对一个诗人太过关注。
第84章
从此皇帝只要不是在办公, 去哪儿都把晏六如带着。晏六如俨然成了皇帝身边的第一红人。
不过晏六如到底是文人, 清高且有抱负, 除了皇帝的赏赐, 别人来巴结,他都一概不理。这点在萧从简看来, 也算可喜。只是晏六如似乎没看出来,皇帝现在捧的全是他的文名, 让他伴游,要他写诗,并没有半分要重用晏六如的意思。
晏六如的事情不过是个调剂,朝中大人物最关心的都是萧从简的去留。萧从简走了这半年间,一直有传闻说萧从简可能会去北疆或地方。萧从简回来之后这个传言和猜测才渐渐弱下去, 又说皇帝很可能会直接让萧从简官复原职。
夏天之后,皇帝避暑回京, 对朝中宣布了一件大事。
皇帝决定冬至时候正式立皇后之子为太子。
朝中对此毫无异议。皇长子稳重聪明, 朝中都寄予厚望。这件事情最开心的莫过于冯家。但关于立太子一事情,很快有了新传闻,说皇帝动了换丞相的心思, 想在立太子前把丞相从赵歆成换成萧从简。
这个传言刚起没两天, 赵歆成就病了,称病不出。
萧从简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复归这样造势。他是决不会散布这种传言的。恰恰相反,若皇帝没有让他官复原职的想法,这种传言就只会让皇帝对他心生怀疑。
萧从简怀疑这个传言是赵歆成搞出来的,因为赵歆成病得实在太是时候了, 仿佛已经准备好给他挪位置一样。
萧从简抱着这怀疑去亲自探望了赵歆成。
但见了赵歆成,看起来并不像装病。萧从简去了之后,见到不仅赵歆成一脸病色,赵歆成的妻子也很憔悴。赵歆成说起来,并不怨萧从简,只说自己这一年多来其实一直诚惶诚恐,病了在家休养心里还轻松些。
萧从简从赵歆成那里离开,又派人打探一番。他手下说:“估计还是赵丞相,走这顺势一步,叫陛下不得不慎重行事,不受任何一方挟持。”
萧从简摇摇头,说:“不是赵歆成。”
他已经知道是谁了。
过了两日皇帝又召他进宫。
皇帝要萧从简继续为他讲解典籍。萧从简现在还不能去经筵讲授,所以皇帝是要他私下讲课。
萧从简无法拒绝,只能像从前经筵一样准备起讲课要用的东西。这天为皇帝讲了一小段之后,皇帝忽然道:“最近京中有一种说法,不知道朴之你听到没有?”
萧从简不动声色,反问:“不知陛下是指什么说法?”
皇帝说:“都说朕要将你官复原职,正在逼赵歆成自动请辞,所以将赵歆成逼出病了。”
萧从简笑笑:“是么。我之前确实听说过这传言,不过我以为散布这传言的人,应该是我的仇家。”
李谕听他这么说,脸色就不太好。他想萧从简应该已经知道了。
“这话是朕悄悄放出去的。”
萧从简好整以暇,看着李谕。
李谕接着说:“朕只是想看看京中舆情的走向,听听众人是怎么个看法,可不可行。”
萧从简其实真没有那么着急要恢复丞相官职,重要的是他这个人在朝中,而不是官职。
皇帝将人屏退了,终于开诚布公,说起东华宫偏殿的那一年。
“其实你说的不错,魔障全是一念之间的事情。朕突然就清醒了……想想幸亏那时候没有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皇帝微笑道。
萧从简不怎么笑得出来。皇帝又向他剖白:“朕已经想过,你是太难得的人才,将来的许多事情还要依赖你。”
萧从简道:“陛下想明白就好。”
皇帝又厚颜无耻地剖白起来,一会儿说自己那时候是糊涂了,并不太清醒,一会儿又说自己明白萧从简,太明白了。
“朕绝不是移情别恋,只是……你也该明白,君臣终究有别。”皇帝怅然道。
萧从简道:“陛下不必再多言。”
他真是听不下去了。什么移情别恋不移情别恋的。
皇帝又说:“朕想通了之后,心中舒畅多了。想必朴之也是,不用担心将来史书如何书写了。”
萧从简听到皇帝这话,本该觉得高兴,至少该感觉欣慰。但在战场上不败的将军,都有过人的直觉。
他直觉皇帝仍是不对劲。
那种狂热,那种迷乱,消失得太彻底了。就好像一个疯子,一夜之间恢复了神智。他不相信皇帝。
所以对于丞相一职,萧从简没有表现得太热切。对于东华宫偏殿,他也不置一词。
他还要继续看看,皇帝到底在玩什么把戏。
第85章
萧从简不接皇帝的茬。
丞相这一茬他不接。他不想表现得太迫切。皇帝是在试探他也无所谓, 他同样在观察皇帝的态度。他不是看皇帝对他还有没有顾忌。没有几对君臣之间是真正的明月清风, 毫无芥蒂。他只想确定皇帝对接下来想做的事情很坚定, 他想重新丈量土地, 只要皇帝是真正想做这件事情就足够了。
只要皇帝真正想做这件事,迫切希望做成, 皇帝就总要寻一柄足够锋利的剑。
这朝中,还有比他更适合的么?
萧从简当年在李谕刚登基时候想过, 只要皇帝像点样子,他的使命就算完成了。后来皇帝渐渐像模像样起来,他又想,只要能打下乌南,他就死而无憾了。如今他又蠢蠢动起来, 想着只要能把全国土地重新丈量一遍,统计人口, 他就可以彻底隐退了。但他其实清楚, 说不定做完了这些事情,他又会想既然土地和人口数字都清楚了,何不将税制改一改?
事情是最不完的。有人议论他权欲重, 或许没错, 他想要做的事情太多。
所以在确定皇帝是不是真想做事之前,他不会接皇帝的茬。若事情做到一半皇帝就动摇了,半途而废留下个烂摊子乱成一团还不如不做!
晏六如和移情别恋这一茬他更不接。这一茬他没法接。无论怎么反应都是错。
秋天时候皇帝回到宫中,因为冬至时候就要立太子,因此最近李谕都把阿九带在身边, 有时候大臣来议事,就让阿九在一边听着。
萧从简仍是隔几日去东华宫一次,去给皇帝讲课。有些难以决断的案子皇帝会和他讨论。之前那个临州争田案,查下来查出来临州几大家族共占地近四万亩,大地主向官府隐瞒了大量佃户人口,到闹出了人命,官府才发现这些佃户根本没有户籍。临州还不算是特别富裕的州府。朝中对此都颇多议论。
李谕没有立刻把这个案子完结。他只是一再要求细细查,从一个案子梳理开来。先把临州的情况查清楚。
萧从简想要做的事情,他很清楚,应该做,做好了又可为王朝延续至少五十年。眼下虽然是一片锦绣繁华,但他很清楚,不抑制土地兼并,等到了阿九那时候就要开始走下坡路了。阿九现在看起来还是个聪明孩子,但谁知道将来阿九的儿子是什么样子。再过个三四代把这国家玩完了也不是不可能。
他知道他需要萧从简,萧从简也不可能真正出世。
只是萧从简回来之后两三个月了都不接他的茬,李谕反而觉得很有趣。这说明萧从简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确定好时机,只要萧从简确定了,他就会又要干一番大事。
李谕等着他。
赵歆成那边,他的病算是勉强好了。李谕单独和他谈过几次。赵歆成之前示弱,确实是怕萧从简以为他占着位置不肯走。现在皇帝透出的意思是,皇帝要他退他才可以退,否则他在这个位置就是不能退,早一天迟一天都不可。既然皇帝要他病好,他真有病也不敢继续病了。赶紧回来继续履行他的职责。
萧从简那边也有许多人劝他早日复出,都说皇帝之前那一年并没有像对文太傅一样对萧家,从对萧家和萧派的处置就能看出来,皇帝当时只是想压压萧从简的气势,一时不忿而已,如今皇帝消了气,还是不得不用萧从简。
萧从简当然可以从明线上和心腹分析,然而还有一条暗线,对谁他都不能说,一个字都不能提。只要和一个人说了,满朝都会知道,对他对皇帝,都是万劫不复。
萧皇后那边没有催促他早日复出,只是担心他的身体和精神。重阳节时候与萧从简见了一面,只说些家常话,问起萧桓,又叹了一回郑璎与他无缘。
郑璎已经与徐阳王完婚,孩子一起去了王府,徐阳王也十分喜爱这个孩子,给取了李臻的名字。
萧皇后对萧家血脉流落在外还是有些痛心,唯一欣慰的就是王府不会怠慢了这孩子。但她已经想到了将来的事情:“将来郑璎和王爷有了孩子,那才是世子……”
她怕这孩子将来王府国公府两头爵位都继承不到。
萧从简知道她在想什么,道:“二十年后的事情,谁也料不到会如何。”
萧皇后本想说若是翡翠生下了儿子,她是决不会允许翡翠的儿子将来继承国公府的,话到嘴边还是咽了下去,她知道父亲已经为萧桓这事情头疼极了。她只能在心中暗下了决心,只要她在,就不会让翡翠的儿子继承。
萧皇后换了话头,又问萧从简要不要考虑续弦。
萧从简一口回绝了。
萧皇后就道:“父亲是担心陛下会疑心萧家想联姻大家族?我想只要耐心些,还是可以找到合适的人选的。”
萧从简想起的又是东华宫偏殿,他不确定如果他要续弦,皇帝会怎么样。他不想再在这时候增添麻烦。
“这件事情不着急,等过段时间再说,”萧从简淡淡道,“明年我会很忙,顾不上这些。”
萧皇后眼睛一亮,她就知道父亲已经做了决定。
第86章
快冬至时候, 立太子的事情准备万全。皇帝为东宫挑选的一套人马已经确定。萧从简虽然不在其中, 但他的一个内侄被选为太子詹事。
冬至时候,赵歆成作为当朝丞相, 见证了整个立太子的过程。
仪式办得很好, 太子举止端正大方。这件大事一办完,令整个朝堂都安下心来。皇帝立了嫡长,可以保证将来交替的安稳了。只要将来皇帝不突然迷上哪个妃子, 再生个儿子,宠到过分, 太子的位置应该无可撼动。照目前这情势看, 皇帝似乎不会这么做。
后宫中德妃已经失宠, 还不如贤妃能说上话, 但贤妃也是母凭女贵。皇帝对后宫并没有特别的宠爱。近来皇帝常常带着晏六如玩, 但皇帝与晏六如有没有非礼之事还不确定,就算有, 晏六如一个男人生不出孩子,对太子来说毫无威胁。
37/42 首页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