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小乔入农门(穿越 包子)——桃之夭夭夭夭

时间:2015-12-01 19:01:15  作者:桃之夭夭夭夭

  “英子那么胆怯的人,哪怕再缺钱也不敢偷的。”乔墨不信,笑着说:“我看呐,说不定是他知道林老嬷不会借钱,所以跟阿爹说了,钱是阿爹拿给他的。之前林老嬷就为英子不生孩子的事恼火,还专程把人一起送到县城,回来后仍是没动静,大约是真绝望了。又出了钱的事儿,林老嬷干脆借题发挥,直接撺掇着林贵将人给休了。”
  李雪眨眨眼,觉得他说的很有理,也品出了点儿端倪:“林老嬷还真有心计,早就有心,却等着忙完了才说。英子又白给他干了好几天的活儿。”
  “你就别管人家的事了,你自己的东西都准备好了没有?”乔墨转开话题。
  还有半个月就是李雪出嫁的日子,李阿嬷已经不准他再出门了。
  李雪红了脸,眼睛里也显出几分憧憬来。
  
  第54章 盖房不忘卖西瓜(1)
  
  李大叔帮忙找好了人,又去里正家说了加宅基地的事,等到测量完,交了钱办好房契,就定好了新房动工的时间。
  麦子晾晒好,装袋,收入仓房。
  接下来又到了收稻子的时候,两亩稻子两天就忙完了。收回的稻子最麻烦的就是打稻,这时候的人都是用手工直接摔打,将稻谷摔打下来,晒干后,要吃米再用石碾子脱壳。
  这么一忙,又是几天功夫。
  虽然这十来天实在累的狠,可心情是喜悦的,今年年成不错,是个丰收年。麦子比先前估算的产量还高些,五亩地共收了差不多六石麦子,也就是将近一千八百斤。两亩水田收了两石稻谷,六百斤,能出大概不足五百斤的大米。
  水田的收成不算好,李阿嬷家五亩水田,收了七石半的稻谷,比他们的亩产高好些。李阿嬷家的水田养的很精心,肥很足,他们才买来的水田,虽然先前的主人养的不错,可到底种稻子时肥不是很足,产量就没能上去。
  收获完,接着就要翻地,再次进行播种。
  水田里又种了一季水稻,十亩旱地全部翻耕,五亩种上玉米,两亩大豆,两亩红薯,一亩芝麻。
  忙完地里的活儿,村里的气氛轻松下来,乔墨家却热闹起来。
  按照乔墨的要求盖四合院儿,光靠村里人不行,还得找个懂行的来。这人是方锦年介绍来的,不仅人来了,还根据乔墨的口述,画出了一张房屋建造图纸。乔墨对此很满意,为表感谢,在往茶楼送货时,专程送了方锦年一样谢礼。
  方锦年正查看着最近的账目,考虑着什么时候将十三香投入生产。
  这时观风将一只翠绿精致的苹果放在他面前,令他的目光瞬间凝了上去。
  观风笑道:“公子,这是乔公子送给你的。”
  “好精巧的竹编,他竟会这个。”
  方锦年颇有兴味的接在手里,觉察到分量很足,里面似乎还装了东西。将盖子揭开一看,有一张油纸包裹着,待将油纸打开,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一块块浅绿色的小方块。
  拿一块在手中端详,闻着有糖的甜味儿,还有丝丝薄荷清香。
  眼中闪过一抹亮光,将之放在嘴边尝了一口,甜味中一股薄荷清凉直冲口腔,使精神为之一清。一向不喜甜食,这样的小糖块却是不知不觉吃了两块儿。
  “他们房子盖好之后记得提醒我,还得预备一份儿乔迁之礼。”
  且不说方锦年是如何心思,乔墨那边有了专业人员,又有足够的人力,再加上伙食丰足,每天都干的热火朝天。为了赶工时,请的人多,每人每天二十文,管中晚两顿饭,顿顿有肉。
  原先的老房子扒了,乔墨与林正没去林阿爹家借住,而是借了族里的房子,捐了些钱给族里修葺房屋。家中的粮食杂物,以及马和鸡等等东西,都暂时存放在李阿嬷家。
  林正每天跟着在新房里忙乎,乔墨有李阿嬷帮着一起准备中午晚上的饭菜。
  闲暇时,乔墨兑现先前的话,教着李雪简单的竹编,也开始为新家的家具做准备。目前没有竹子,他便将种种想法画在纸上,又琢磨着编织时的方法和难度。
  十八这天,李雪出嫁。
  新房子为此停工了一天,毕竟一个村里住着,攀亲带故,好些人都要去吃喜酒。乔墨和林正也是换了新衣,去了林大庆家吃席。他们既是林大庆的族人,又是李雪的近邻,便上了双份儿的喜钱,加在一起也没多少铜板,不过是为个喜气。
  忙碌中,乔墨也没忘了有样东西快成熟了。
  趁着一大早空气凉爽,他与林正去了沙地看西瓜。站在地头一眼望去,两亩地爬满了瓜秧,一个个圆滚滚的西瓜明晃晃的昭示着存在,即便是没熟也够招眼了。
  “阿正,得请个人过来看瓜才行。”乔墨担心村里有人嘴馋偷瓜,这还是小事,更怕有人眼红,暗中来搞破坏。若真有那一天,后悔就晚了,宁愿早做防范。
  林正略一想,说:“请族里的林仓叔来看吧。”
  “嗯。”乔墨倒是没什么异议,只要有个人在,就没人敢来。算算时间,西瓜差不多十来天就该成熟了,也该找找销路了。
  想到这里不禁敲敲脑袋,这么重要的事情都忘记了。
  再一想,本地西瓜种植向来不多,销路应该不难,更何况若是西瓜品质高,只怕价钱还不错呢。权衡之后,乔墨决定等过十天来瓜地里找两只成熟的西瓜,看看品质如何,若是好的话,就带上样品去县城谈生意。
  十天之后,乔墨提着篮子来到瓜地,林仓叔正在棚子里休息。
  在地里看了一圈,发觉西瓜个头都不小,选了一个,拍拍西瓜听听声音,又看看瓜皮贴地面的地方是否变黄。乔墨判定西瓜是否成熟的办法都来自小时候的记忆,自觉差不多,便将选好的瓜摘下来装好。和林仓叔打了声招呼,就回家了。
  乔墨直接提了篮子回到李阿嬷家,若是去新房那边,一个瓜哪里够分。
  拿了个西瓜浸在刚打回来的井水里,去喊了林正和李大叔李良回来歇歇,李阿嬷和秋哥儿蹲在那儿看水盆子里的西瓜。虽说西瓜早就见过,但这到底是个稀罕东西,他们还真没吃过是什么味儿。
  乔墨亲自将西瓜破开,鲜红的瓜瓤显露出来,即使还没吃到嘴里就已经能看出是极好的瓜。乔墨切好块,一人分了一块,自己也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果然又甜又起沙,而且刚刚浸泡过沁凉的井水,西瓜也冰冰凉凉,特别解渴。
  “真甜!”李良很快就吃完了一块,又拿了一块啃:“原来西瓜是这个味儿,果然是好东西,这得卖多少钱?”
  “还不知道,先去城里看看。”乔墨见他们都吃的满意,心下更多了几分自信。
  乔墨也没耽搁,摘了六个西瓜装在袋子里,当天就和林正去县城了。
  他们的首要选择自然是老客户,青松茶楼。
  别的话不必说,先切个瓜给茶楼的肖掌柜尝尝。
  肖掌柜一边吃一边点头,没吃完就拍了板,这么甜的西瓜肯定得要。往年茶楼也收西瓜做果盘,只是外地的西瓜往这儿运就不太新鲜了,路上还容易破损,而本地西瓜种的不如外地,今年倒好,这么好的西瓜自动送上门。
  “不知乔公子的西瓜什么价?”都是老熟人了,肖掌柜就直接开口问了。
  “十四文一斤。”这是乔墨早想好的价格。“这会儿西瓜还没大熟,尝鲜的时候价格自然要高点,不过肖掌柜茶楼里要的量多,又是老主顾,就算十四文一斤。旁人哪怕要的量大,也不止这个价。”
  “这价格倒是很公道。”肖掌柜一听就笑开了眼,知道对方没狮子大开口,于是很爽快说:“我这间小茶楼生意还算不错,西瓜在这儿也算少见,每年夏天客人过来都会点上一盘。先要一百个瓜吧,你运来之后咱们过称。”
  “好,明天给你送来。”
  乔墨估算着自家地里的产量,因为之前担心地里肥力跟不上,一亩地只有大概四百株苗。头茬一棵秧苗留一个瓜,就是四百个,两亩三分地,少说有九百个瓜。反正沙地秋后也不种别的,不用急着腾茬,可以再结一批瓜,虽说没有头茬好,可销量依旧不用愁,那些瓜就另算了。
  再者,他一斤瓜卖十四文,若是乍一听会觉得挺贵,可实际上他都打听过。本地的西瓜正式上市要再晚十天左右,虽说受口感品质影响,可价格也在十文左右。外地的瓜口味是好些,又因运费成本,价格在每斤十三到二十文。
  看似和外地瓜一个价,可要知道,外地的瓜在当地每斤也就五六文,产量多时时价格更低。去外地贩瓜赚的可是暴利。
  与西瓜相比,桃子每斤六文到十文,梨子更贵,要十到二十文。
  乔墨的瓜与外地的瓜口感暂且不说,但胜在一个新鲜。
  权衡之后,乔墨决定每斤十五文,给茶楼的价格让了一文。虽比本地的瓜价高,可却有着毫不逊色外地瓜的品质,又提前上市,并不算盲目要价。
  “肖掌柜,还得麻烦你一件事,这里还有几个西瓜,劳烦你让人给方老板送去。我们家还忙着建房,就不去拜访他了,若他有空,欢迎他去吃瓜。”乔墨说着又问:“我家地里的瓜还多着呢,肖掌柜做生意认识的人多,谁家若是想要西瓜可得记着我们。”
  肖掌柜先是应了前面的事,又笑道:“乔公子家的西瓜这么好,怕是抢着要。老板在县里还开着家酒楼呢,也是需要的。这样,乔公子和林大爷坐着喝杯茶,我让小伙计跑一趟给你们问问。”
  “那多谢肖掌柜了。”乔墨打算明天除了送给茶楼的西瓜,另外准备几个单送肖掌柜,虽说几个瓜不值什么钱,到底是个心意。
  肖掌柜还忙着茶楼里的生意,给他们上了茶和点心,就先去忙了。
  乔墨默默的在心里算账。如今的西瓜差不多都是花皮瓜,别家的不知道,自家地里的瓜个头不小,寻常的也六七斤,大部分十斤到十五斤,少有的二十来斤。一百个瓜,按一个瓜十斤来算,也有一千斤。一斤十四文,那么就是十四两银子!
  “阿正,好多钱!”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第55章 盖房不忘卖西瓜(2)
  
  林正在先前听他说十四文一斤时就很吃惊,这会儿听他一算,更是震惊。刚刚结束的抢收,麦子和稻谷花了多少心力,一亩地才得多少,哪知这西瓜种的虽少,却这么值钱。
  乔墨想的却是,既然种西瓜这么赚钱,怎么种者还这么少呢?若不是物以稀为贵,哪怕西瓜再好吃,价格也不会太高。
  林正知道他的疑惑,解释说道:“你忘了你在买西瓜种时那店主说的话了?这边虽有人种,但不表示种的好,就我来看,就算不论瓜的好坏,哪怕是产量,他们都没咱们家的产量高。何况那些种瓜的人,多是给大户人家劳作,西瓜毕竟有风险,地里的肥跟不上,不知怎么种,能不能结瓜尚且不知,结的瓜不大也不甜,所以即便西瓜种买得到,也没多少人去冒险。”
  再一个,现在的人没什么经济作物的概念,总认为自家地里种上麦子玉米之类的粮食更保险也更安心。
  乔墨笑着说:“还是我的功劳,我就说,沙地种西瓜准没错。今年种的少,每亩留苗也保守,等明年多弄些肥,多留苗,产量肯定更高。”
  “嗯。”虽然乔墨不会种地,但脑子里想法多,林正对他的意见多是支持。
  一盏茶吃完,肖掌柜来了,身后还跟着三个人。
  肖掌柜先将乔墨两人介绍了,然后才介绍领进来的三个人:“这位是吉祥酒楼的刘掌柜,这位是吴记货铺的吴掌柜,这位是城中宋家的张管事。他们听说乔公子家的西瓜成熟,都有意向,我就给一块儿领来了。”
  “三位请坐,先尝尝我们家的瓜。”乔墨对谈生意并不擅长,但却知道卖吃的东西都得先让顾客尝尝味道。
  把之前准备留给方锦年的西瓜取了一个来,切开,一人分了一块。
  西瓜的质量没得说,三人都很满意,这比他们预期中要好很多,价格虽说偏高,可这瓜熟得早,又沙又甜,还是很值得。
  乔墨观察了几人神色,笑着说:“先前已经卖给茶楼一百个瓜,这先头熟的也就剩的不多,大概还能有一百个。等到大熟,还要十天左右,那时能有七八百个瓜。等头茬摘完,再过一个月,会成熟第二茬,若是各位有意,也可以提前预定。这次的瓜价是每斤十五文,下回的价钱要便宜些,每斤十二文,晚茬的瓜暂且不定价。”
  给茶楼十四文是友情价,给他们当然要高上一点。晚茬的瓜虽说一般比头茬味道差点儿,可还没种出来,价格不好定。
  “只剩一百个了……”众人对价格并无异议。
  吴掌柜有点皱眉,觉得少了些。他家的铺子卖的东西很多,瓜果点心,什么熟了卖什么,本打算买一批早熟的瓜赚笔差价。
  吉祥酒楼就是方锦年所开,买瓜是做水果拼盘,丰富酒楼的菜色。刘掌柜听了乔墨的话,心中一盘算,便说:“那我就要五十个吧,等十天之后再要两百个,另外晚茬要三百个。”
  若非还顾及着另两个买家,刘掌柜就不止要这点儿了。
  一犹豫就被抢了先,吴掌柜想抢下剩下的五十个,又怕得罪了宋家的张管事,只好说道:“这瓜也太少了,剩下的给张管事吧。十天后给我送两百个。”
  晚茬的瓜到底不如头茬,吴掌柜怕味道不好,便没预定。
  张管事等他们都要完了,才不紧不慢的开口:“我们家几位主子都爱吃西瓜,多谢吴掌柜相让,那剩下的五十个我就要了。十天后的瓜,要两百个,另外晚茬瓜,暂时先要一百个。”
  一旁的肖掌柜早拿来了笔墨纸砚,一边听一边写下了文书,彼此看过没有异议,便签字画押,以为凭证。
  乔墨进了一趟城,做了这么大一笔生意,几乎将地里的瓜都销完了,不禁眉开眼笑。他当即决定,明年要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亩产,再赚大钱。
  翌日,林正雇了于老头的车,请了李家父子一道去地里摘瓜。
  时辰尚早,除了建房子那边热闹,路上并见不到什么人。
  一行人到了地里,将车停在地头,取出早就准备好的深口竹筐,往地里摘瓜。摘瓜的工作主要是乔墨来做,其他人没做过,不好分辨西瓜是否成熟。
  乔墨一个一个的摸过去,林正跟在后面摘,将竹筐装满后李大叔和李良就将竹筐抬到车上。车的两侧有挡板,只需要用竹筐将前后堵住,车上铺上足够的稻草,便能直接装瓜。一车大概装一百个,借来的车加上林正自家的车,刚好能把这次需要的西瓜一次性都运去。
  另外又特意多装了几个瓜,是给肖掌柜的谢礼。
  乔墨一共摘了整整两百零五个瓜,地里还有几个熟的,他专程留下自家吃和送人。
  同时乔墨也没忘了交代林仓叔:“叔若是口渴了,只管摘个瓜吃,自家种的,几个瓜还是吃的起。还得劳累您再辛苦一个月,等西瓜大熟后我也不打算腾地,打算再让它结一茬。”
  “只管放心,我肯定照料好咯。”林仓叔笑呵呵的应承,并不说摘瓜吃的话。
  若在先前不知情可能就吃了,可刚才无意间听到他们说话,一斤西瓜竟然十五个钱,一个六七斤的西瓜就能卖一百个钱。这东西可真够金贵的,他哪儿舍得吃啊,省下一个瓜,就能割三斤多的肉呢。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