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白帝春深(三国玄亮同人)——艾草

时间:2018-02-07 09:29:43  作者:艾草
赵统听得怔然:“那…可该怎么办?”
赵云笑道:“接下来,可就是谁也想不到的了。丞相说那叫做奇技淫巧,可阿爷认为只要能用之以下城池,就是深谋大略。
在我领兵溯江而上之后的一天夜里,终于看见了丞相信号。那是丞相少时自己设计制造的天灯。以竹木为框架,外包油纸。内放烛火。高约一丈。燃烧之时冉冉上升,夜里望去,光明如满月。又无别人使用,人多半会以为是百姓所放自娱,不知这是兵家信号。我见天灯,就领兵穿越山岭,回到白帝城。从高处望去,亦已见丞相领兵,于山下发动攻势。八阵如云,羽缴交驰,鼓声震天。丞相戎装亲临阵前,激励士卒攻城。数十座百尺井阑逐渐合围,其上弩箭如雨,射入城中。我军呼喊之势,盖过了滔滔江水之声。真是好不振奋人心!”
赵云说到此,停了下来看着赵统。而赵统听得心醉神驰,一时没有回过神来。半晌方歪着头想了想:“不对。这是在深夜。阿爷在远处,怎能将战况看得如此清楚。”
刘备笑而点头:“统儿思虑周详。”
赵云亦笑道:“然也。且这夜里攻城,有一大忌讳。那就是城上有灯火。而我军却不能在攻城时同时手执火把。必得摸黑而上。这样只会徒增我军伤亡。故而兵家多所不取。你们可知丞相如何克服了这一致命短处,于谁都没有料到的深夜,举兵鼓噪攻城,让白帝城守兵全无预料,只得半夜爬起来应战,被杀了个措手不及。”
赵广睁大了眼睛:“儿愿闻其详!”
赵统歪头沉思,忽然一拍脑袋,叫道:“天灯!是不是天灯!”
“统儿聪明!”赵云笑道:“正是如此!丞相放了数百盏天灯,照耀得整个白帝城亮如白昼。城中景况,被我军一览无馀!”
赵统惊叹:“百盏天灯?那是怎样壮丽的情景!除了八阵如云,百尺井阑,鼓声震天…尚有亲临阵前的丞相,与漫天的天灯!可想当时三军是如何士气大振!”
刘备欣喜得意之情溢于脸上,眼中亦有熠熠光芒:“人如其名,光照天地!羽扇挥处,三军振奋!竟使天灯自此之后被士卒百姓改唤作孔明灯!”
赵云亦微笑道:“是啊…那一战的壮观情景,怕是古来从所未有。我等印象深刻,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而我直到入了白帝城,才知道丞相在攻城至一半,我方阵形交替,防守稍懈之际,中了城上放的冷箭。幸好穿的铠甲够厚,未伤要害,他不欲人知,竟撑持着继续指挥,直到攻下白帝城。”
赵统倒吸了一口气。赵广亦是怔然。刘备叹道:“战场之上,矢石交攻。无人可保万全。统儿广儿,岂不见春秋时成公二年晋鞌之战。主帅必定亲掌旗鼓,激励士卒。阵形依旗而动,三军听鼓而行。旗鼓即是军心。当时晋国主帅与架车者都受了伤,却不敢停止击鼓。终于大克齐军。丞相与庞军师都深明此理。身为主帅,即使为流矢所中,他们也不会允许自己放下令旗,停止进攻。只是孔明当时比士元幸运一些,没有被射中要害。身为文士,他们不善于闪避格挡箭矢,可上战场时竟从不考虑这些。其勇不下于任何一位虎将。孔明指挥三军,极有章法,故勇而能斗,战则必克。朕不是不知。只是不愿他再冒此大险,才连年令他留镇成都,不得随军上阵。”
赵云道:“丞相入城休养时,常来此观星亭夜观星象,思考战略。还觉得八阵不够完善,致使阵形变换之际,防守露出破绽。所以又重新推演八阵,训练兵士,留下白帝城上方阵法六十四垒。”他说着,笑看刘备:“所以陛下思念丞相,也总爱去那里呆着。”
刘备笑而摇头。赵云继续说了下去:“且说当时攻城之时,既是深夜,百姓皆在家中躲避,不敢出来。后听得天灯之事,都好奇不已,想亲眼看看。丞相入城养伤,也不忘改革一些弊政,查整官吏,罢了几名贪官。白帝城百姓感念丞相,在丞相伤愈临别前夜,放了近百盏天灯,说是给丞相送行,对天祈福,祝丞相一路顺利,前往与陛下会师。就是那个时候,他们把天灯改叫做孔明灯。丞相直叹太破费了,要他们别这么说,要就替远方的陛下祈福吧!祝福陛下早日绥靖四海,匡扶汉室,再迎文景之治。”
 
15. 旭日
 
静夜沉沉,一轮明月高挂,星汉西流,早春微凉晚风吹拂,君臣父子四人的笑声和着江水声,四散在夜晚的观星亭中。
那一夜刘备高兴,先赶了两孩子回宫休息。自己拉着赵云在观星亭整晚不睡。直到天将破晓。
“陛下,”赵云笑问刘备:“陛下半年来皆是郁郁寡欢…何以近日竟如此欢喜?竟似回到了以前一样了。”
“子龙啊…”刘备笑道:“人哪里能回去从前呢。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朕虽老死,但孔明还年轻啊。想到此,怎不令人欢喜雀跃?”
赵云一怔。
“此时,朕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了。”刘备感慨道:“然上天还给了朕足够的时间,让朕做最后一件事情。或许亦是朕这辈子做过…最伟大的事情。”
“是什么?”
刘备呵呵笑了起来:“子龙啊,你说我一世英雄。然朕就要死了。离开这个世间之前…”他望着长江万里,眉宇间英豪之气恍若当年:“朕要造就出另一位英雄给世人看看!朕要教他名垂千古,响震宇宙,胜过朕与古来任何一位帝王!”
赵云忽然便泪流满面。刘备此时一个将死之人,竟有如斯豪情壮志。一腔热血全由金石般坚固的情义镕炼而成,即便老了,虚弱了,仍不减半分。烧灼到了人的魂灵里,让人愿意为他生,为他死。
在这样一个冰冷刺骨的乱世,刘备有如一团烈火,令他们得见光明,重燃希望。当初在荆州随他渡江的数十万百姓何尝不是如此认为?如此君王,既是千载难逢。故他们愿以自己的浮生一世,去与他一起造就太平天下的沧海桑田。即便刘备因为用情过度而做了错误的决定,他们仍愿意做那飞蛾扑火。即便知道那烈火可能烧尽他们的一切,也还是忍不住要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只为了笑着看看彼此能不能浴火重生,再度携手!
诸葛亮如是…而他赵云亦如是!
“陛下!”赵云向来性情坚毅,几乎无人见过他掉泪。然他此时却紧拥住刘备,满面泪痕:“陛下,您不可离开臣等…”
“子龙可以为我而死。长阪坡七进七出,血染征袍。而成一世威名…”刘备轻抚着赵云之背,叹道:“朕要孔明做的,却是为我而生。你可知道,背负家国大任而生,却比赴义而死,要难上百倍!子龙…你会替朕守着他,照顾他吧?”
刘备推开赵云,握着他双臂,深深望进将军的眼里。
赵云含泪不停点头。
“子龙,从今日后,孔明便是朕的表率。你莫难过。朕去后,你依然会在他身上,看见朕的神灵。”
天边朝阳升起,仿佛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刘备笑看旭日东升:“朕既是天子,虽已年老,再无力匡扶大汉,也要令一位英雄与这朝阳一同诞生!孔明抱天下奇才,随朕磨练多年,其性情已成熟,羽翼已丰,威信已立,且正当盛年。其将光耀九州,震动天下乎!”
 
16. 射君到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
                      --《昭烈皇帝遗诏》
 
射援与陈震等随行官员来至永安宫中时,正是午后。一行人自成都赶来,下车后急匆匆入宫,来到永安宫后院刘备歇息处。
射援见礼毕,向刘备禀道:“丞相言道,此值春耕时节,他要巡视完都安堰方能动身。当晚半日。故先遣臣等而行。”
“国事为重。”刘备笑道:“思念经年,当是不差半日。”
射援怔然看着皇帝。他犹记得丞相阅信之时,双手颤抖,后竟失手将信掉落在地。却很快收敛起心绪,开始忙碌布置成都的一切。这里刘备竟云淡风轻若此。
“来,射卿。”刘备微笑,召射援在榻旁席案前坐下:“你我亦久别经年。未曾好好叙话。”
射援闻此,不觉热泪盈眶。他与刘备在蜀中相识,二人年龄相仿,又皆性情忠义,心存汉室,一见如故。自是如多年好友一般。哪怕刘备是他的君主。后来更贵为帝王。他与众臣之旧情,也一直未曾改变。于是射援哽咽道:“陛下,丞相与太子,鲁王,梁王一切安好。陛下勿忧。太子习从师傅,更得丞相教导,于国事上多有领悟。丞相称其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
刘备笑而摇头:“竖子能有几分能耐。不给孔明添乱,已是万幸。你且告诉朕,丞相每日几时起身,几时入眠?每日饭食多少?”
射援闻此,顿了一顿,答道:“丞相丑时方歇,卯至必起。食量较之前亦稍减…”
刘备摇摇头:“太过了。年轻不知道疲累,仗着生来强壮些,从不把自己当成四十岁的人。也从不把朕的叮嘱放在心上。射卿以后,还得替朕多提醒他。”
射援点头:“陛下勿忧,臣当尽职。另黄元于汉嘉,已有反迹,丞相派人暗中查证,言道若事发,当遣将军陈笏讨之。”
刘备冷笑一声:“朕还没死呢,就如此迫不及待了?竟以为以区区数千兵马,就能举事?也忒小看了朕的丞相!”
射援摇头道:“越嶲郡夷王高定逼近犍为郡。益州郡豪族雍闿反,太守张裔被擒,送往东吴。牂牁太守朱褒亦有反迹。大汉疆土大半已失控制。黄元便以为有机可乘。”
“射卿,”刘备含笑:“你担忧孔明不成?你以为他不能平定这些风浪?”
“…陛下!”射援长跪含泪:“若无陛下,不唯内患。曹丕孙权亦当同时交攻!陛下不可弃丞相,弃臣等而去!”
“胡说。”刘备不悦道:“正因为朕还在此,孔明之才方不得完全施展。你看见的风雨飘摇,只是一时假象。朕告诉你,丞相不但可以安内,更可举兵北上,以定中原!羽扇指处,天下震动。卿等虽众,才华无有过之者。更俗眼所限,不辨大贤。”
“…陛下!”射援震恐,伏地跪泣。刘备温声道:“射卿请起,告诉朕,尊夫人可还安好?”
射援少有名行,桓灵时太尉皇甫嵩贤其才,以女妻之。皇甫嵩既是忠臣名将,讨伐黄巾有功,更参与诛杀董卓,官至太尉。与刘备之师卢植为友。因了这一层关系,刘备与射援便多一分亲厚。射援也因此得至高官。
但听射援起身回答:“贱内一切都好。臣代她谢陛下挂念。”
刘备叹道:“射卿知否,如今大汉,如皇甫义真这样的文韬武略的忠臣,只有孔明了。然讨黄巾时,义真有朱隽,曹操帮助他。而孔明一人日后须独挑大梁…是朕之过失,未能替他留下大才相助。云长益德,惨遭不幸。士元孝直,盛年早夭。子初季常,受朕拖累而亡…”
刘备说着,不觉落泪。射援见此,亦心痛如绞:“…陛下!”
刘备摇了摇头,强抑悲恸,道:“卿等虽无良平大才,亦皆世之俊杰。唯有上下一心,共助丞相,则大业可期,汉室可兴。”
射援含泪点头:“臣记得了。”他知刘备已然在交代后事。将死之人,不虑自身,竟念念在为诸葛亮的未来担心难过。此情此景,更教他震撼感伤。
他于是又问:“陛下,欲令丞相北定中原?”
刘备叹道:“众卿,丞相久未统兵征战,是因朕不让他上阵。战场矢石交攻,瞬息万变,朕不能让他冒险。朕的萧何,不是拿来冲锋陷阵的。但而今,朕不再能护着他了。”
射援默然片刻,忽避席长跪道:“陛下,臣有一言,望陛下先恕臣言语逆乱之罪。”
“射卿请讲。何需如此多礼!”
射援闻言,便道:“臣深知人之忠也,辟如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援为汉臣,眼见社稷倾覆,苍生倒悬,实有锥心之痛,故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然今曹魏势大,将相揖穆。而吴亦背盟…我大汉国小力弱,伐贼甚难。”
射援说到此,停了一下,但见刘备默默点头,方低声说下去:“纵有管乐之谋,孙吴奇才,然以一州之地抗衡九州,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陛下既心忧丞相劬劳,为何不令他暂守国偏安,自保可矣。”
刘备笑了起来:“卿以为,朕没有想过这一点?可是,孔明若不伐魏,守国自保,在他之后,可还有人亦具管、乐统兵治国之才,能以小国寡民,抗衡强国,北伐中原?想士元,孝直,皆良平之亚匹,云长,益德,汉升,孟起,皆不世之骁将,都是数十年之内所集合四方之俊杰,非一州之所有,而他们在短短几年内都先朕而去…剩下的只有孔明。”
射援闻此,不禁叹息。但听刘备又道:“孔明性情忠烈,他的子孙自当也如此。待他百年之后,国内无人可敌曹魏,一朝北兵南下,国亡城破之日,也是诸葛一家殉难之时…若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我若令他守国自保,岂不是害他?”
刘备语气平淡,然而射援已是听得毛骨悚然,失声道:“陛下!陛下莫要多想!大汉国祚当延续千年万载,与天地同寿! 
刘备深深叹了一口气:“所以,朕有时想想,不如罢相,让他逍遥于山水之间。如此,可免他为国忧劳,又保全后代。”
射援与众臣闻刘备此言不禁心下震骇。只觉皇帝对丞相之情重,竟尔如此,古来未有。
但听刘备继续说了下去:“可是,孔明是卧龙,是翱翔九天的凤凰,必将一鸣惊人,名垂千古。朕怎能剪掉他的双翼?君子疾殁世而名不称焉!谁会忍心让胸怀千里之志的凤凰,不能展翅高飞,却要低伏终老于林泉之下……”
群臣面面相觑,他们昔日皆亲眼所见,陛下与丞相向来情好亲厚,只是不料鱼之有水,竟尔若此。彷佛之前静水流深,暗潮汹涌,他们不能得见。而今鱼跃水面,方见惊涛骇浪,至此而始。
眼见刘备说话许久,神色困倦。群臣起而告退,独留射援陪伴皇帝。
射援再与刘备叙了几句,但听刘备语声渐低,神色亦已疲困,他正想告退,让刘备休息,谁知老皇帝竟轻哼起歌来: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腔调是荆襄之地纯正的楚声。皇帝久病昏黯的老眼中亦神色凄楚,好象望着不知名的远方,见到了旁人所看不见的美景,看到了山水间他所思慕之人…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