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白帝春深(三国玄亮同人)——艾草

时间:2018-02-07 09:29:43  作者:艾草
“乐躬耕于垄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老人的歌声颤抖而无力,断断续续,却饱含着某种浑厚的,穿透人心的情愫。 
“鹏奋飞于北溟兮,击水千里…展经纶于天下兮,开创镃基…”
“救生灵于涂炭兮,到处平夷…立功名于金石兮,拂袖而归…”
射援想起来了,这首歌的上半阙,是流传于荆襄之地,诸葛亮躬耕隆中时所吟唱的歌。至于下半阙他却并没有听过。传闻诸葛亮有一副好歌喉,只是听过他唱歌的人很少。后来随刘备出山,忙于政事军务,亦再也没有人听过诸葛亮唱这首曲子。
昔日屈原赋离骚,思君王。而今日射援听来,竟是刘备这位帝王在思念他的臣子。如此之景,令他万分动容。他怔怔看着刘备不断重复吟唱,眼皮渐合,终于歌声渐低,不复听闻,沉沉睡去。
射援缓缓起身,躬身悄步而退。可他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苍葱绿荫亭亭如盖,之间鸟语花香,枝头雀跃。午后柔和阳光丝丝透过浓密翠叶,洒在刘备那虽已老皱却仍不失英豪之气的脸上。皇帝的睡颜平静幸福,嘴角还带着微笑,嘴唇微启,停留在最后一音之上。他竟是丝毫没有病中愁苦的神情。彷佛是在睡梦中,期盼着不久之后那人的来到。
 
17.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民歌》
 
十六年前的江夏,月明如水霜满天。繁星缀饰的夜空广阔寂静。地上的军营中,庆功宴席上却是无比热闹欢腾。
赤壁之战大胜,刘备终于脱下战甲,身着淡金色华美锦袍,亲自在江岸迎候来归之人。过不多时见得赵云与诸葛亮乘一叶扁舟而来,而诸葛亮也早依他嘱咐,换上了深蓝色广袖华服。于飘逸出尘中更多一份端凝贵重。
刘备笑着亲自扶诸葛亮下船:“恭喜孔明,成功归来。今当为军师中郎将。可知孤命你着此华服之原因?”
“主公美衣服,喜爱看亮如此着装。”
“啊,只答对了一半。”刘备得意地笑:“你可把周郎心思皆料尽。但未必完全猜得孤之心思。”
“恕亮愚钝。”诸葛亮含笑。
刘备附在他耳边,笑道:“若有一日,孤登九五之位,卿当为丞相。封侯万户,与孤共享天下。”
诸葛亮笑了起来。容光灿烂有如天上满月。他还没来得及回答,就被张飞一把拉了过去,往帐中酒席而去。
“哈哈哈哈哈…今日先生立得大功归来,诸人敬酒,不得再推辞!大哥也不得代饮!”
“好!!好!!先生满饮!军师满饮!!”刘备帐下,不论文武,皆大笑起哄。刘备待要阻止,哪里来得及。只得在一旁干著急。只见张飞命人拿大壶酒来,来到诸葛亮面前,笑道:“请先生先受飞之敬礼。满饮三杯。”
“将军,一杯足矣。”诸葛亮笑道。
“不,不。非三杯浊酒,不足以彰先生之功。”张飞大笑,自斟满一杯:“此杯贺先生出使江东,平安归来!”
诸葛亮接过,豪气地一饮而尽。
“二贺先生国士无双,成功说服吴侯与我主协力抗曹!”张飞又递了一杯过去。
诸葛亮笑而饮下。
“三贺先生与周郎一同定下妙计,成就大功!”
诸葛亮饮罢三杯,笑以空碗示诸将。众人齐声叫好,蜂拥而上,人人学着张飞,都要诸葛亮满饮三杯方罢。
刘备看着头大不已,拉了诸葛亮之手,往坐席走去:“空饮酒伤身,你们倒是让他先吃些菜?”
众人皆大笑起来。纷纷归坐,庆功宴开始,侍者陆续端上菜肴来。然而文武诸将方吃饱喝足,谁也没忘了再去给诸葛亮敬酒。毕竟他可是这庆功宴的主角!
而这个新上任的军师将军,也是豪迈。一反往日,来者不拒,一概饮下。真真好不令人欢喜。
张飞看着,乐不可支,对旁边关羽:“一会儿待得他醉了,我必把他的醉态画下来。”
只不过酒过三巡,仍不见诸葛亮有任何反常。端坐席上,衣冠齐整,杯箸不乱。而刘备眼看已经急坏了。当真是丞相不急,急死皇帝。
关羽见此,便问马良:“难道诸葛先生竟是海量。”
马良笑而摇头:“以往在隆中,少年相戏,他捉弄我与幼常,把我二人灌醉了,他还安然无事。怕真是海量。”
“……”张飞颓丧地垂下头:“人算不如天算。”
…然而始终不醉也绝非好事。众人见诸葛亮满饮多杯,竟毫无醉态,更加惊奇。纷纷要把他灌醉了方休。刘备见众人没完没了,再忍不住,终起身过去挡在诸葛亮席前,笑道:“今日之酒,全由孤代饮!”
众将大笑,纷纷喊着不服。刘备见此,便笑着回身,对诸葛亮道:“孔明啊,你该怎么答谢孤替你挡酒之情?”
诸葛亮笑了起来:“凡主公所好,亮当尽为主公为之。”
刘备大笑:“孤所好者,美衣服也。你已为孤穿上锦衣华服。”
关羽笑道:“大哥尚喜狗马。”
“亮当效犬马之劳。”诸葛亮含笑。
马良在旁提醒:“主公还喜音乐。”
“童子,取我琴来!”
众人爆发出一阵喝采,欢笑不已。
于是众人欢呼声中,诸葛亮首次于大庭广众,抚琴而歌,唱的便是隐居隆中时抱膝长吟的那一首待时歌: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
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他笑望刘备,反复吟唱着这两句,歌声和缓绵延,带着邀约之意。后面的“乐躬耕于垄亩兮”却是不唱了。其时举众欢腾,都央刘备作歌和之。刘备大笑:“孤不读书,可没有曹孟德作《短歌行》那般风雅!然孔明相邀,孤当和之!”
于是在琴声相和下,刘备含笑望着诸葛亮,把盏唱道:“鹏奋飞于北溟兮,击水千里!展经纶于天下兮,开创镃基!”
众将击节叫好。诸葛亮聆听一遍后,便继而和缓以琴和之。琴声静雅沉淀如水,而刘备歌喉豪情万丈,高亢激越。二人琴歌相和,一人洋洋似流水,一人巍巍如高山。倾刻间竟似重现旷古之调,有高山流水之感。且别说那伯牙子期二人是山林渔樵,可刘葛二人胸怀天下,一时人杰。唱和起来,多一分辽阔高远,英雄气慨,直是荡气回肠。众将闻者,如痴如醉。但听诸葛亮又笑着即兴作歌相和:
“救生灵于涂炭兮,到处平夷。立功名于金石兮,拂袖而归…”
当晚庆功宴席结束,二人携手而归。走在深夜军营中,晚风吹拂,格外神清气爽。刘备便问:“孔明,待孤霸业已成,你要学那张子房,拂袖而归于山林,寻仙访道去吗?”
诸葛亮点了点头。刘备有些着急,抓着他手:“你莫非不信孤?”
“亮纵然舍不得主公,可仍爱那深山老林,闲云野鹤。”
刘备笑道:“如此,孤必邀你泛舟五湖!”
诸葛亮笑问:“古往今来可有君臣一同归隐的…?”
“孔明,既然没有先例,我们就做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那一对吧!”
“倘若天下有变?”
“那么我们一样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刘备信誓旦旦:“无论天塌地倾,刘备誓不负今日与卿之约。”
诸葛亮含笑:“天覆地载,亮永为君之臣。”
而后诸葛亮推演八阵,遂以天覆,地载为首二阵之名。
 
18. 同乡
 
诸葛亮走来时,樊阿正坐在树荫下煎药,顺手捻去药炉边的一片落叶。他偶然抬头,只见年轻的大汉丞相在午后的阳光下穿花拂荫,踏羊肠小道而来。身形高挑,衣袂微扬,虽是略微急促的步伐,却依然让人感到清和肃穆。
樊阿起身长揖为礼。诸葛亮快步而来扶他:“太医令莫要如此,折煞亮了。”
话虽说得严肃,出口的却是徐州乡音。
樊阿抬起头来看着他,也以乡音微笑回道:“丞相。”
然而老人眼中却尽是年老长者看着孩子的慈爱神情。他师从华佗,深得养生之法,故如今虽年已过百,须发皆白,然体犹康健,如中年人一般。诸葛亮却与他的孙儿年纪相仿。
当年在徐州,他抱过那名叫阿亮的清秀孩子,抚过他高热的额头。如今这孩子,已是站在他面前的大汉丞相。
后来曹操屠戮了樊阿的故乡彭城,又杀了他的恩师华佗。他因而恨曹魏入骨,奔蜀誓报此仇。诸葛亮见他来到,亲自出府相迎,拉着他手,满脸喜色,眼中犹有泪光。二人一见面就直接以乡音交谈起来。刘备还笑着说,别以为孤听不懂。孤在徐州也是待过几年的。
忘年故人相见,只相视一笑,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二人在树荫下便以乡言说起刘备的病情。旁边的两名药童皆是蜀人,只能你看我,我看你,然后又一起看着向来不说徐州乡言的丞相与太医令口中吐出一串串流利而抑扬顿挫的语言。他们并不懂丞相与太医在说什么,只见两人说着说着,语调慢慢地缓了下来。丞相的颜色先是严肃,后转坚毅,一句一句沉稳铿然,像是询问。而太医也缓缓地耐心给他讲解。
二位小童早有听说,丞相博学多才,治国治军有方之外,兵车战阵,农务水利,乃至琴棋书画各项方技皆有所涉猎,且无一不精,真乃天下奇才。甚至于养生之道也可称极通晓的。莫不是此时竟与太医令辩论起医理来了。
然而只见最后,丞相话语间沉默的时间越来越长,终至无言,面露凄然之色。然而只有一瞬间,那威肃坚强的丞相便收敛了眼中所有情绪,对着太医令再次深深一揖。
樊阿肃然还礼。转为平日所用官话:“丞相,近日可是国务繁忙,饮食不调,夜里亦睡不足两个时辰?”
诸葛亮一怔,点了点头。
樊阿再次躬身而揖:“如今陛下龙体欠安。丞相荷国之重,更宜善自珍重。”
诸葛亮亦是深揖还礼:“多谢太医令叮嘱。亮明白。”又问:“陛下何时能醒?”
樊阿躬身道:“陛下方用完汤药,小憩片刻便能醒来。”
诸葛亮点了点头,便继续往林荫深处走去。樊阿目送着他的背影,良久,方轻叹了口气。
 
19. 计将安出
 
刘备醒来时,见到的便是这一幅情景:他的丞相坐于树下石桌旁,竹简案牍间,因倦极而支颐小眠。经年未见,诸葛亮依然俊秀挺拔,只是瘦了。鬓角亦多了几根霜丝。落英缤纷,飘于他额角广袖,留恋片刻,终是滑落到了地面。唯有一只黄斑蝶停在了他肩上,一下一下扑扇着翅膀,迟迟不肯离去。
刘备只觉不忍惊动了他,便望着诸葛亮默不作声。然躺了许久,背后微觉僵硬,只是稍一挪动了身体,诸葛亮便已查觉,抬起头来望着他,面露欣喜之色。
“你终于醒了,”刘备笑叹:“害朕等了好久。”
诸葛亮怔然。因为这正是当年在隆中初见时,刘备对他所说的第一句话。
然而时移物换,同样的场景,在同样的春日晴朗,鸟语花香之际道出,他心底已不复当年单纯的喜悦。铺天而来的悲感远盖过欣喜,倾刻泪下而不自知。
但听刘备道出第二句话:“丞相为什么清减了?又把朕的叮嘱当耳边风。”
诸葛亮再忍不住,泪下如雨,叩拜于地:“臣诸葛亮,叩请陛下圣安。”
皇帝凝望着伏拜于地的丞相,亦是早已泪下,命侍者扶起诸葛亮,坐于榻侧。他举袖为诸葛亮拭去泪水,轻声道:“你会不会曾有哪怕一刻,希望自己辅佐的是高皇帝,或者光武皇帝?项羽与公孙述,会把你生生累垮。”
“臣与陛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诸葛亮心中一凉,冷然道:“陛下妄自菲薄,此言亦令臣寒心。”
“朕戏言耳。”刘备笑道。
“天子无戏言。”
“你…怎么器量还不如萧丞相。”刘备语气中带上一丝嫌弃:“高祖曾多次试探于他。他生气了没有?!朕今日略微试你一下,你就生气!”
“臣死罪。”诸葛亮笑道:“臣原不如萧丞相。”
“算是有自知之明。”刘备也笑道:“孔明,你不如萧何,是因为萧丞相时时把天下放在心中。而你,太把朕放在心中,看不到天下大势。身为宰辅,与皇帝犯同一个毛病!还不知悔改。”
“…请陛下治臣之罪。”
“还有,”刘备淡淡道:“人家萧何懂得揣摩高祖的心思。你就不懂。反说朕不了解你。当真胆大包天。为人臣子就该这么不谨慎,朕说什么你就信,不肯多加思索?”
“……”诸葛亮微笑握着刘备之手:“臣早已思考过。且效萧相国,窃以己之心,度君王之腹:陛下既悔,又不后悔。陛下不悔举兵东征,只悔行止疏忽,布阵失察。”
刘备微一点头:“你又悔什么?”
诸葛亮道:“臣不悔支持陛下东行。然这数月来几经思索,隆中之略,占有荆州,益州之地,两路共伐中原。不曾思及荆州地处中原兵家必争之地,与曹魏东吴比邻接壤,极容易被两国入侵。而益州地处偏远,救援不及。同时占有荆,益,其实是不可能的…荆州之失,关将军之亡,臣难辞其咎。”他说着,摇头笑叹:“臣确实看不清天下大势。”
刘备沉默片刻,道:“孔明所说,有几分道理。然当时北方已为曹操据有,江东是孙吴之地。朕只有荆州益州可以攻取,除此之外并无他路。再者,丞相答朕一言:战国时之魏国何等强盛?当其衰弱后,张仪以何言恐吓魏哀王?”
诸葛亮轻声道:“此是臣之疏失,臣自当于陛下之前请罪。陛下何以反替亮辩解。”
“丞相,回答朕。”
诸葛亮微一欠身,答道:“三晋处中原之地,当魏之强盛时,霸凌周围诸国。由于其处四通八达之地,要攻打哪一国皆得其便。南压韩楚,北摄燕赵,东扰齐国,西则攻秦。然自秦国崛起,魏国衰弱之后,张仪说魏王,以魏之弱,如不依附秦国,则周围诸国来攻,魏国地势无险可守,当成四分五裂之地,不免被诸国瓜分之下场。”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