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白帝春深(三国玄亮同人)——艾草

时间:2018-02-07 09:29:43  作者:艾草
然而接下来两人皆没有再说下去。一个振笔疾书,一个倚榻观看。窗外鸟语花香,子规啼叫。夕阳晚照下,君臣二人默默相守。室内光线渐渐昏暗,直到侍者进来添灯烛,看见那相对无言,岁月静好的陛下与丞相,心底默默叹息。
“孔明啊,”刘备望着窗外即将隐没在远山后的夕阳:“你有没有想过,千年以后,这座宫殿不在了,你我也不在了。可是就在这个地方,在千万年后的野村古庙里,还留有你我的雕像,与烩炙人口的传说。这不是很有意思吗?”
“陛下累了就睡一会儿。”诸葛亮没有抬头。
“哼…你当朕在说梦话。”刘备朗然一笑:“你等着瞧,朕定不让你失望。”
“陛下…从来没有令臣失望过。”诸葛亮微笑。
“孔明…”刘备亦觉得自己是真的困了,他闭着眼,轻声道:“朕贵为帝王,然不曾见过妙弋舞剑,也不能得见西子如何倾城倾国,助越灭吴,功高盖世…这是朕的遗憾…”
诸葛亮手下书写不停:“陛下,有话便直说吧。臣听着。”
“知我者,丞相也…”刘备依旧闭着眼,呢喃:“妙弋…止戈…孔明以后,当封武侯。以止戈为名。朕要教你手持章武,一舞以震天下…”
“……”
“夷光,孔明…你与美人的名字,是如此像。便是朕负了你泛舟五湖之约,也要教你功高盖世,死后名垂青史…” 
“……”诸葛亮放下笔,上前倾身附在皇帝耳边,轻声道:“陛下今日喝醉了。如此将臣比作西施与虞姬,就不怕臣着恼。”
“朕没偷喝酒…你别去罚他们。孔明执法最是严厉,你眉毛一挑,他们就吓得发抖…”
诸葛亮微笑起来:“臣执法公正,安能处罚无辜内侍。臣相信陛下就是。”
“可朕确实醉了…都是你害的…朕得罚你…”
“…臣都还没有着恼。还没怪陛下引喻失义。臣有何罪,陛下竟要处罚臣?”
“孔明…你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你要逆天而行…你的罪可重了。”皇帝呢喃,声音越来越低。
“……”
“可就是这样的孔明,令朕沉醉…孔明啊…再加上灌醉了天子这一条罪,你该不该受罚?我知孔明不怕死。朕罚你,得要用比死刑更重的刑罚才行…”
诸葛亮沉默片刻,低声道:“雷霆雨露皆是天恩。况陛下暖如昭阳,臣乐于领受,臣甘心领受。”
刘备闻此,眼睛又亮了起来,笑道:“你曾说,此生最开心之事,就是成为朕的丞相,与朕一起名垂青史。然孔明可知,朕此生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成为你的雷霆雨露。”
“…………”
见得自家丞相着恼,刘备哈哈大笑起来。待得笑过,又叹:“说好了罚你。可是…朕终究不忍。”
“陛下有什么不忍。”诸葛亮冷冷道。
刘备低叹:“朕担心你啊。行刑之际,你当真不会害怕,不会哭给朕看…?”
诸葛亮拾起羽扇轻摇:“臣又不是三岁稚子,怕什么。陛下…睡吧。”
“孔明就是嘴硬…”刘备呢喃着,安心地沉沉睡去。然而诸葛亮分明看见年老皇帝眼角沁出一低泪水,流过深刻的皱纹纹路,滴落在枕上。他轻轻以衣袖替皇帝拭去泪痕。
陛下…十七年来,冒天下之大不韪,逆天而行…臣不害怕,是因为有陛下在臣身边。
若是…若是陛下一朝不在…
他知道,当那一刻到来,他会恐惧忧怖,他会哭泣。他的帝王如此坚强,必然会微笑着面对死亡,离开人世。而身为他的丞相,就算没有皇帝那样坚韧,他也要勉力为之,担当起他们生前身后之事,以答一世知己。
 
23. 昭烈
 
这一日刘备午睡醒来,翻了个身,看见自家丞相在旁认真批阅公文,便盯着看了好一会儿。阳光照在孔明身着的银灰色蜀锦上,更显得他背影挺拔颀秀,耀世无双。他记得在新野那一段日子,年轻的孔明总是一身粗布白衣,也难掩自然流露的名士之风…但穿上这一身自己亲自替他挑选的蜀锦,更代表着丞相高贵的身分。
想到此,刘备又闭上眼,慢慢地,抑扬顿挫地吟起诗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诸葛亮回过头来,笑看着他:“陛下睡醒了?”
刘备翻身侧躺看着自家丞相,笑而不言。
午后暖阳细细投射在两人之间,竹影摇曳。岁月静好,两人便这样对看着微笑不语。
直到诸葛亮终于笑问:“陛下笑什么?”
“朕心里痛快。”
“陛下,没有偷喝酒?”
刘备笑道:“与孔明交,如饮美酒。朕何必偷喝酒?”
早有侍者见陛下醒来,去端了药来。诸葛亮接过,自己先尝了一口,便上前去坐在刘备榻边。舀起汤药吹了吹,送到刘备嘴边。
刘备很配合地就着勺子喝了一口,然后笑看着自家丞相:“你知道朕心底为何痛快?”
诸葛亮微笑:“必是觉得身上好些了。”
刘备摇了摇头:“那不是。朕是感叹呀,当初我在你草庐外站了半个时辰等你醒来,现在却是这个家伙,在我榻边候我醒转,还亲奉汤药…”
“陛下,”诸葛亮笑道:“药要凉了…陛下先把药喝了…”
刘备笑着摇摇头,缓缓吟道:“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诸葛亮知刘备以泰山之竹比喻,赞扬生于泰山的自己。便将勺子放回碗里,将碗摆在腿上,笑接道:“与君为君臣,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君臣会有宜。千里远相结,悠悠隔山陂。”刘备笑接:“既然现在如此与朕难解难分,为什么当初要躲在山里,让朕好找!”
诸葛亮叹息:“臣那是在等陛下啊。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念彼当世杰,含英扬光辉!”
刘备噗嗤笑出来:“丞相过奖。不过…二十六岁!哪里老了!真那么仰慕朕,怎还躲着两次不见?哼…岂不知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人主亦何为?” 
“陛下…”诸葛亮哭笑不得:“先把汤药喝了,臣再向陛下顿首请罪。”
刘备大笑起来。
罢了,罢了…看来今天陛下心情确实很好呢…
一旁的老内侍隔得远了,听不清君臣二人说什么。只见有丞相在,陛下真是比之前开心许多。也许,真是过不久龙体就能好转起来呢。
刘备用完药后会在园中由人搀扶着活动一下。侍人们看见丞相放下药碗,接过巾帕替陛下擦拭嘴角,而后便搀起了陛下。刘备行伍出身,身形本来也是英武挺拔,然自从病后清减不少。诸葛亮原来比他高些,且正当壮年力盛。侍从们看着他们高大的丞相稳稳搀着陛下,倒似一点也不费力。而刘备亦安心地将全身的重量倚靠在诸葛亮身上。 
“丞相啊…”刘备叹道:“朕自得丞相,尽卿管乐之谋,股肱之力,幸成帝业。尔来十有七年矣…直至寿终之日,尚得孔明守于榻前,日夜相伴,朕复有何憾。”
诸葛亮心中一痛,几乎落泪。但觉刘备抓着他的手微微紧了紧:“望丞相亦不要哀伤…且与朕说说,你给朕起了个什么谥号?”
诸葛亮闻此,暂抑悲伤,略一思索,答道:“陛下自涿郡起兵,豪杰争付,贤士渴仰,若水之归海。其后策马天下,亲提三尺之剑,不畏矢石,讨贼定疆,终中兴我大汉基业,成世祖之功。况曹操也得了魏武之号。陛下怎么也得一个”武”字。”
刘备闻此,摇了摇头:“朕哪里有世祖之功。大汉如今偏安一隅,讨贼大任未竟。北定中原,还于两都之事,还要孔明来替朕完成。朕以后事,托于丞相。以后孔明荷国之重,亲秉旄钺,统率三军,这才该当一个”武”字。”他说着,又叹:“可惜,朕看不到孔明手持节杖,登将台号令三军的模样了。那必当有如天神下凡。”
“陛下…”
刘备道:“孔明是一定要封侯的。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这不就是说孔明吗?”
“……”
刘备执拗起来,向来不好劝。而这时皇帝好像是打定了主义,非要把这个“武”字给他的丞相做封号。当下诸葛亮只好重新想一个相近的字。但听刘备又道:“孔明提起世祖武皇帝,我倒想起,他就是在新野时,遇到了光烈阴皇后。”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是光武皇帝的名言。刘秀在新野时,还是个布衣小伙子。闻阴丽华貌美贤淑,心生倾慕,说了这句话。后来起兵推翻新莽政权,终即帝位,帝后感情深厚,至死不渝,为后世美谈。刘秀谥号光武,阴皇后谥号光烈。
“朕以光武之志自许,而朕亦是在新野时,得了朕的丞相。”刘备歪头瞧着诸葛亮:“且说这阴皇后,还是管仲后人。孔明说,这巧是不巧?”
“……”诸葛亮好半天才迸出一句:“陛下引喻失义。臣悔不该自比管仲。”
刘备笑了起来:“丞相莫恼,且听朕说完。孝武皇帝之大将军卫青,亦封烈侯…朕的意思,卿为武,朕为烈。好不好?”
“这…”诸葛亮没想到刘备是这个意思,细细一想,便摇头道:“不,陛下,若照此例,君为武,臣为烈。反之则有违君臣之礼…”
“哎!这等小事,你就依了朕吧!”刘备道。
“陛下…谥号当流传后世千年万载,记载于史,传于人口,如何是小事?”
“可朕就是喜欢这个”烈”字。”刘备仰望着天边霞光,神色恍惚:“朕看着猇亭熊熊烈火,心想朕之一生,便是终于这烈焰之中了。何况,这烈也有刚强,坚贞之意。朕也当得起了。”
“臣请陛下三思…”
“还有,烈也有灿烂,显耀的意思。诗云,休有烈光。”刘备温颜看着他的丞相:“就是”亮”的意思。”
诸葛亮心中一酸,哽咽说不出话来。没想到刘备是这个意思,只是不停摇头。
“孔明再帮朕想想,除了这明,亮,光,还有什么字,是代表明亮的?”
鞗革有鸧,
休有烈光。
率见昭考,
以孝以享…
“……昭?”诸葛亮想起《诗》中歌颂周武王之词,答道。
“昭烈…?嗯,念起来也好听。是个很明亮的称号。昭到了烈的程度,也就是”孔明”了。”刘备笑道,看着诸葛亮:“丞相以为如何?”
诸葛亮不觉间已是落泪,尤自摇头:“臣惶恐…”
刘备笑道:“方才还说朕引喻失义,现在怎么又惶恐?好,既然这样,朕再给你引喻一次:既然孔明说不自比管仲了,那就乐毅吧!他的知己君主正是燕昭王呢。”
“…………”
“朕与丞相一世知己,难道还当不起一个“昭”字?”刘备见诸葛亮不语,便温言道:“若不然,孔明越发连乐毅也不是了。是你引喻失义,还是朕引喻失义?”
“臣…谨遵陛下之意。”
刘备望着他那泪流满面的丞相,叹了一声。
“丞相…朕只唯恐后世不知你我君臣一生知己…朕这一辈子,做了很多事情,其中是非功过,但随后人评论罢了。然刘备此生做过最伟大的事情,便是三顾茅庐,请得孔明出山。既然是身后之名,又怎能不刻上丞相的名字?”
“…………”
“虽说如此,此名亦出自周颂,原意为祭祀周武王之词,倒也不违礼制。”
“朕这一生,没有什么丰功伟业。好不容易打下的两川之国力,也在一战之中,几乎消耗殆尽。若说我刘备还有什么值得后世称道,那就是识人之明了吧。”刘备道:“所以,丞相,朕坚持要把‘武’这一字封给你。因为朕身后只有你能成就丰功伟业。只有你能够不负朕的知人之明。你将如乐毅一样,领军攻破魏国,还于两都,中兴大汉。”
“朕还要群臣知道,朕全心信任你,托付你!一如燕昭王对乐毅。孝昭帝对霍光!让所有人仔细看着,朕的孔明将功盖管仲,乐毅!让他们也不要忘了…”刘备说罢,笑望着自家丞相:“那个站在武侯身后的,明并日月的昭烈帝。”
二人行至山林尽处,但见天高云淡,霞光洒落。脚下万丈悬崖,江水浩荡。正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诸葛亮扶着刘备坐于石上,自己跪坐在他膝边,状如父子。他们只有在四下无人之时方会如此。二人初相识时,刘备待他如师如友。而相识日久,诸葛亮越发视刘备如君如父。
“圣闻周达曰昭。秉德尊业曰烈…”诸葛亮叹道:“陛下在臣等心目中,远不止如此。”
刘备微笑:“允文允武,昭假烈祖。朕允尔等,驰骋天下,名垂青史。卿等之名,即朕身后之名。丞相何以如此看不开?”
但听刘备又道:“朕以武字封卿,欲成孔明威武之名。当云长威震华夏之时,朕亦不曾虑他功高震主。只因朕深知,真正伟大的帝王,不是像孝武皇帝那样,务求响震天下。尝有人言,真正伟大的先生,不是看他有多少学生,而是看他能造就多少青出于蓝的栋梁之才。朕亦以为,君主伟大与否,单看他能造就多少比他伟大的人物,单看他与他的臣子一同载入史册之时,不只是丰功伟业,还要留下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以对后世起教化之功。”
诸葛亮安静地仰望着他的帝王。
“再伟大的功业,都会随风而逝。”刘备看着万里长江,淡淡道:“神文圣武,雄霸天下,当下也不过百年一梦,末了黄土一抔。对后人更不见得有何遗德。唯有人心,会代代相传下去,如这江水,滔滔不绝。人心若乱,则天下乱。人心安宁,则天下太平。故我一生,重情义而轻江山,崇教化而恶兵戈。”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