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恶贯满盈重生男[直播](穿越重生)——摩卡滋味

时间:2018-03-30 10:43:58  作者:摩卡滋味
  哪边是硬石头,哪边是脆皮蛋,人人心中都有数。
  元和帝被这凉水一泼,冷静了许多,目光在形色各异的大臣们脸上划过,不置可否地说道:“爱卿这是老成持重之言。”
  周敦凉凉的目光盯在了厉相不动声色的脸上。
  大臣们纷纷而议,虽是不便与皇帝直接唱对台戏,多也婉转地表达了疑虑之意,和可议,盟可结,但这条条议款,确需再三斟酌,更要拿出能牵制陈国的方子来,以免驱虎吞狼,虎为患。
  周敦坐在龙椅之上,沉着脸听这一班人纡来转去,纠缠不休,或惧或贪,或忧或拖,他的嘴唇渐渐抿成了崩直的一条线。
  这等和议之事自然不是一次两次就能争出个利弊结果的,吵了两个多时辰,华灯初上,周敦才按着突突直跳的脑门青筋,让一众重臣散了,改日再议。
  周敦一脑门子官司地回到后宫,到来皇后的居所永禾宫,却见厉澹正在烛光之下绣着一只小小的围兜,昏黄的灯光映得美人更如画,她神情安详,嘴角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看得人心头温暖。
  元和帝这样铁石心肠的人,骤然见到如此温馨暖意的一幕,心中也是微微一动。他脚步轻轻停下,示意正要行礼的宫人和内官噤声,悄悄走了进去。
  “在绣什么?怎么不让宫婢们做,还要自己动手?蜡烛也不多点几枝,凭白耗了眼神。”
  周敦轻轻在厉澹身边坐下,按住她正欲起身行礼之姿,笑吟吟地说道:“嗯,这绣得好生精致,是个福字罢?”
  厉澹脸一红,笑道:“您倒是好眼光,还看得出个福字,我绣的花,阿弦常说是仙人之笔,凡人难识。”
  她顿了顿,微微有些羞涩,望着皇帝抿嘴一笑:“是给我们的……孩儿绣的,那自是要娘亲自己动手做。蜡烛糜费,点多了可惜。嗯,我不绣了,白日里再做。”
  周敦也忍不住笑,轻轻抽走了厉澹手中的围兜,目光停留在她尚平坦的腹部,那里有了他嫡长的孩儿。
 
 
第137章 灾民
  陈国与大燕的和谈虽是一时搁置, 但在华夏共同的敌人虎视眈眈之下, 两国之间的关系却暧昧许多, 不复自两国初建以来的剑拔弩张敌视之态。
  突厥到底人少,几个月来蛮胡几万大军自北向南不停征战,一鼓作气杀过陈国北方的镇远关,又攻陷怜夏宫,撵得诸葛成惶然四蹿, 一步步把陈国皇室从都城赶到了离石。
  再怎么强悍的蛮胡,这么连续征战也耗尽了人马的力气,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待得突利图汗带着部族勇士们冲入陈国繁华的都城,人人凝聚在一处的心气顿时被这纸迷金醉的汉人都城给冲得稀烂, 部族之间为了金银与女人, 你争我夺,差点没打起来,再不复当日跟着汗王一心冲杀的悍勇。
  恶蟒吞了象, 总还是要些吞咽消化的时间。
  糜烂的京都拖延了蛮胡的脚步,消磨了突厥人的斗志,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这对于陈国上下而言可谓是耻辱的幸运。
  没了白衣军与庆则的陈国军,战战兢兢地依着山河之险与突厥人僵持在离河两岸,日日可见河北岸的陈国百姓被杀死弃入离河, 日日都有陈国的女子在北岸绝望地投入河中。二十万大军据守在离河以南的雄关城池之内,宁无一人敢领军过河,救下那些无辜被蹂躏的百姓。
  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陈国飘飘摇摇命灯总算勉强稳住,与大燕的议和之谈更是迫切,一拨又一拨的使臣飞奔入大燕京都。而大燕既不想让突厥将陈国吞下肚,以至唇亡齿寒;馋涎陈国这块肥肉,又怕激怒蛮胡,惹祸上身,首鼠两端,犹豫不决。
  一时之间突厥与陈燕两国之间的情势反倒平和了下来,然而阴云密布之下,人人皆知,此刻的风平浪静,不过是狂风骤雨到来之前些微的宁静。
  陈国正平帝的病势越发汹汹,两三个月后竟已病骨支离,沉疴难起,萧皇后以一已之力,震慑三军、力挽狂澜,生生将陈国这驾快散架的马车,在悬崖边上险险勒停了下来。
  然而,萧皇后膝下无出,正平帝虽有一位长女已嫁,另两个垂髫幼子却皆为低贱宫人所出。风雨飘摇之际,大臣们忧心忡忡,纷纷上奏议立国本之事,有欲支持两位幼年皇子的,更有知当年内情而支持萧家旁支的,一时人心浮动。
  萧皇后铁腕持政,庭杖十数名妄言立国本之争的大臣,放言:正平帝尚安在,何人敢言国本!
  生生扼住了这股汹汹之流。
  狂风肆虐,残云流卷。
  突厥入陈,害得千千万万陈国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眼疾脚快的富户便随着皇室和权贵大臣们一路南迁,更多的是无处可逃的普通百姓,还有万千受池鱼之灾的大燕边塞之民。凭着求生的本能,百姓们拼命向南奔逃,在大燕与陈国的北塞边界之上,却竖立着刘琦所建的一串乌龟堡。
  元和帝明令不得放灾民入燕,刘琦大将军虽不敢怼蛮胡,又怼不过陈军,驱散这些手无寸铁、身无长物的百姓却行有余力,看着无辜百姓在堡垒与边隘之前哀哀惨嚎,苦楚难言,他到底也不是什么铁石心肠的强硬人物,忍了又忍,终是悄悄指了条活路。
  一路向西北,或有生机。
  ——狄丘厉校尉捣鼓出“宝种”换陈粮,千万百计拐带它县百姓的恶名,连远在北塞的刘琦都听行商说起过了。
  ***
  春耕之始,自北而来西北的流民越来越多,若是在往年,各大郡县都是闭门不纳,恨不得这帮野人通通都饿死在他乡,莫要在自己治下惹事招难才好,只是今春却有些不同。
  几个略看着有些人样,齐整些的难民刚刚艰难地随着大流走到平陆,城门之外就有人围了上来。
  一个管事模样的人蒙着口鼻,上前嫌弃地问道:“做不做工?包吃住,一月三十钱。”
  李六惶惶地捏着自家仅有的一只包裹,一手紧拉着婆娘,身后是两个瘦可见骨的孩子,他的两位兄长正被那燕国人问话,一位嫂子和三个侄子侄女怯生生地紧跟在后。
  李家十六口人,只匆匆逃出了十二个,跟着族人和乡民们一路颠沛流离,年迈的爹娘捱不过饥寒,患病陆续过世,若是在这西北再找不到能收留他们的地方,怕是,怕是全家都……
  李大虽是一家的顶梁柱,可他家在陈国边塞小地方居住了几代,见过最大的世面也不过是偶尔路过的商队,像他这等老实的乡民哪里有机会与大户人家的管事们搭话,偏生这燕国西北的方言又有些拗口难懂,勉强能听明白几个字,似是在问做工给钱之事。
  他急得一头虚汗,怕说错话,又怕错过活路,只是不停地点头哈腰,卷着舌头学那管家的话,哀哀求恳:“老爷,老爷,我等甚么活都能做,给口吃的就行,哪怕,哪怕收了这几个孩子,不要钱,只求给条活路!”
  那管事听他一口陈国北地口音,斜眼哼了声,忽地改了种口音又说了一遍,似是北地之音,腔调上却有些古怪,字字如凿,李大这下倒是听明白了大半。
  “做,做!俺们能做活,给口薄粥吃,能活人就成!”听明白了这燕国人的话音,李大喜不自禁,忙不迭地应下。
  一家子挤在一处,听着李大的话,都有些喜出望外。
  那管事张口又说了几句要干的农活,嫌弃地看了眼几个孩子,似是不想要,再看看四五个成年灾民慌乱紧抱孩童的样子,哼了声,没再说什么,挥挥手便欲带人回去,便边却又走来个管事模样的人,带着三四个随从,张口就是一句:
  “你成家良田千顷,又学着狄丘开了甚么豆腐坊,给工人吃的不过豆渣饼、薄水粥,招个全劳力只给三十钱一月,如何说得出口!”
  这新来的管事年纪大些,说完又转身向着几个听呆了的陈国难民,脸上骤然从鼻子朝天的傲然变作了慈祥可亲,道:“我马家可是仁善人家,我家老爷只招种地的佃农,连皮带骨,一年只收四成五的租,有住的地,能赊农具和安家粮,如何?随我走罢!”
  “哼!什么只招种地的,不过是你老马家舍不得买工坊的方子,你这四成五的租能算仁善人家,狄丘三成的租岂不是成菩萨了!”那成管事“狄丘”两字一脱口,立时懊悔不迭,忙闭口不言。
  “你!”
  老马管家气得胡子直翘,有心再和这成家的小子掰扯几句,却听城门里头铜锣声声向着外边传了过来。
  两位管家似是心有灵犀,互瞪一眼,还是那位成管事退了半步,讪讪地带人急急朝边上另几个灾民处走去,脚步匆匆似有恶犬在追。
  马管事也忙拉着李大笑道:“走走走,这等小人不必理会,跟我走罢……”
  李大看了一眼也在一旁急着拉人的成管事,心头灵光一闪,呐呐言道:“我,我等还是再等等?”
  马管事胡子一颤,脸沉了下来,正欲发怒,却听城门处铜锣已响起,那遭瘟的北腔雅言声声喊道:“狄丘农庄工坊招人,一日三餐管饱,有居所,月钱五十。”
  听着这话,李大这才恍然,为何这几个管事模样的都一脸发黑,匆匆要拉人走。
  还没等他上前打探,那穿着齐整衣服,说是甚“狄丘”的一队十几人,已拉开架势,在城门架灶摆锅,煮水下米,竟是开始熬起粥来。
  铜锣声声,粥香渐渐,又听得这般那样的好处,就算是被人骗,这一顿饱的也算是混下肚了。何况他们这等逃兵灾的难民,除了一身皮肉和力气,哪里还有什么值得人骗的?
  李大带着兄弟们和家人,挤开越来越多围拢来的逃难乡民,忙不迭地直着嗓子吼:“老爷,老爷,我等愿去狄丘做工务工!”
  成管事马管事等人,看着狄丘粥摊前人头挤挤,再瞅瞅那些狄丘人笑得跟偷了鸡的狐狸似的,异口同声地恨恨啐了一口,两人一楞,互瞪一眼匆匆走开,再去外边些找找刚来的灾民罢!
  狄丘人敢跑来平陆上郡等地揽人,不就是仗着朱嵩朱将军的势?!
  那位石头里能榨油,食亲财黑的朱将军自打几个月前巡了趟狄丘,不知是吃了什么暗亏,还是吃错什么药,竟是与狄丘的厉校尉穿起了一条裤子。不但军中几千兵卒皆由狄丘军官来招收整训,连上郡和周围几县的治安都管了起来,说是整治不法,行的却是为狄丘那些兔崽子撑腰之实。
  若不是这帮狄丘人在雪灾之时哄了大半的平陆、上郡等地遭灾之民去狄丘,去了之后又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各地的佃农短工如何会短缺紧俏?又哪里会让这帮子蹬鼻子上眼的狄丘人,如今又跑来拐骗灾民去做活?
  乡绅们不是不想动粗,奈何心里还惦记着狄丘夏收的冬麦之种,自家那点庄丁私兵又掰不过人家的粗胳膊,想抬出郡守刺史的关系,人家厉校尉身后那背景又亮得简直能刺瞎人眼。
  战乱之时却与太平时日不同,文官气焰渐消,跋扈甚至割据一方的武将渐渐如锥出囊,有兵能打的,才是说得上话的。
  平陆上郡一带人人都知,厉校尉就是能说得上话的大人、大大人。
  乡绅们也只得“以理服人”,忍声吞气,任凭狄丘哄抬工价,偷偷叼捡点人家嘴边漏下的傻狍子回家。
  转眼端午将至,麦收在即,灾民越来越多,狄丘平陆上郡等地在厉大人的命令下,严阵以待,要将这股近万的灾民吞下肚去。
  若仅是狄丘一地,骤然吞下这等数量的民众怕是会消化不良,但如今厉大人手中已捏了半州之地,拼上一把,便是一步跨跃之阶。
 
 
第138章 来者
  “姓名, 几口人?哪里来的?会做什么?”
  “列起队来!有技能的往前走!家属跟紧, 跟紧!”
  “会木工的来这边!到后面去测试!”
  平陆县城城墙之外, 狄丘兵用篱笆树起了长长的隔离墙,一边设着粥棚和医护营,一边是书吏们与小学校毕业的学生们摆开的长龙阵,蜂涌而至的灾民被手持长枪的黑甲军压迫着,慢慢分成几大块, 一群一群地被赶进隔离墙内,登记姓名来历和技能, 然后给碗稀粥, 粗略地检查身体, 再被分配到各个工坊农庄。
  为了避免疫病,这些灾民被分隔成小队,还需要在暂住的营帐内住上七日, 顺便也调养身体, 确定无大碍后才会真正进入平陆各处做活。
  热腾腾的米粥就沿着城墙根排开,检查登记的书吏虽是语气不耐,吼得脸红脖子粗, 但样样都做在明处,人人都能见到这一套子做下来的流程, 灾民们虽是战战兢兢, 反倒是放下心来,起码这里不是将他们往死路上赶,是有活路的!
  为了大批灾民涌入并州之事, 朱嵩朱大将军也一改近几月来缩在府中醉生梦死,屁事不管的作态,威风八面地带着面目一新的虎威营四处巡防,配合狄丘厉校尉的灾民接纳计划,将大股灾民分割引流,平定地方秩序,实是让父老乡亲们刮目相看——这朱剥皮竟转了性子,卫民护国了?!
  厉弦原本也不想让这货出来碍眼,但阿舅拉了他悄悄说道,郑阀在西北几百载,可谓根深叶茂,这官样上的文章还是得描画一番,天下还是大燕的天下,官还是大燕的官。天高皇帝远,行事少忌讳是确实,但若连一点朝廷的脸面都不存的话——
  大燕未失其德,就算元和帝得位不正,也不过是诸人私下里腹诽一二,民心未丧。
  郑锦定定地看着厉弦,下面的话并未说下去,就算是已吐出口的这几句,若是被外人听到,也已是大逆之言。对这个外甥,他实是掏心挖肺了。
  【啧啧!没想到美人二舅心有点野啊!】
  钟恪大叹,直播室里更是狼嚎一片,网络“战略思想家”一个接一个,坚决支持二舅,事可以做,皮还是要披,“缓称王”绝对是争霸的奥义!
  “等等,等等!”厉弦被二舅和直播室的上人们说得有点懵,“我只不过是想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舒服些,种田也好,练兵也罢,都是自保而为,我没想过真的要,要……”
  【……阿弦,“种田争霸党”这名头可不是说着好笑好玩的,你这一路走来,固然是上人们起哄,周围强敌觊觎所至,但既然已踏出这一步,你手上这些东西,哪样不是价值连城?你以为你做到了这个地步,大燕那个小肚鸡肠的皇帝还会把你当作当日的厉家草包,任你胡为么?】
  钟恪说得意味深长,厉弦面前阿舅也是笑得意味深长。
  厉弦脑袋里像是被洪钟巨响震了一记,以往迷迷糊糊的前路,似是拨开迷雾,隐约露出了一丝峥嵘面目。
  既然面子工程要做得好,朱壮威这面大旗自然不能浪费,于是被“毒丸”电击吓得魂不附体的朱嵩朱将军,得了厉大人的“安康”保证,为了自家的性命大计,重整河山,拉着早已不姓朱的虎威营出山,开始卖力奔忙。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