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携载为最大燃油,但直升机的续航时间始终有限,再加上特勤大队在第一波攻击中发现敌人具备一定的防空能力,因此直升机只能把他们送到一个较为隐蔽的峡谷中,这里距离救援对象的最后联络地点还有约二十公里,余下的路就要靠他们用双脚去量了。
又过了一阵,驾驶员大声说:“已经越过国境,五分钟后到达预定地点,准备机降!”话音刚落,所有人都睁开眼睛坐直身体,整理装备,戴好手套以及白色的巴拉克拉法帽,然后拉上风帽,一切准备就绪。虽然没有一个人说话,可机舱中的气氛却像是在一瞬间被一根看不见的弦绷紧了。
随着高度的不断降低,前方峡谷中那一小块夹在狰狞的岩壁间的空地已经近在咫尺。在大家屏息静气的注视中,S-70C-2几乎是贴着岩石的缝隙飞到了空地上方,只听见驾驶员喊道:“已到达预定地点,地面情况确认,可以开始绳降!”
齐桓用力拉开左侧的舱门,顿时,凛冽的寒风卷着雪花扑进机舱,没头没脑地打在队员们头脸上,潮湿冰冷的空气很快将长途飞行带来的那一丝乏味昏沉冲走,所有人的神经迅速被冲刷得冷静而敏锐。
S-70C-2悬停在距地面十余米的高度,机载前视红外探测系统一刻不停地巡视着四周。顺着绳索,队员们一个接一个地降到地面,并立刻以直升机滞空点为中心,间隔五米左右,摆开环状防御阵型。
等到全员顺利落地,并确认数百米范围内没有任何可疑物体后,两位驾驶员朝队员们竖了竖大拇指,拉起操纵杆,调转机身,转眼便如飞鸟投林般消失在夜空中。
随着直升机的远去,整座峡谷恢复了寂静,在这种绝对的寂静中,风声,雪花簌簌飘落的声音,队员们走动时脚下积雪发出的声音,衣服摩擦的声音,背囊中物品轻微碰撞的声音,全都变得异常巨大,一刻不停地撞击着人们的鼓膜。
背靠岩壁,吴哲拿出手持式GPS接收机迅速定位,屏幕上那个红点表示目标位置,救援小组所处的位置则用绿色标志。他很快确认了事先计划好的行进方位及路线,随即抬起头朝袁朗比了几个手势。
袁朗点点头,打开喉头送话器的开关低声说:“测试各人通话器讯号以及夜视镜。”与此同时,吴哲迅速拿出电脑,用密码编好一条简短的电文,用猝发电台发给指挥中心,报告已在预定地点降落并将按计划路线行进。
很快,耳机里响起了一连串报告声,“S1良好!”“S2良好!”“S3良好!”……“S9良好!”
紧了紧背囊,袁朗按着喉头送话器说道:“S4尖兵,S7、S8后卫,尖兵前出二十米,全队保持直行纵队,间隔十米。这就去找兄弟们吧,西北方向,出发!”
队伍无声地出发了,大家一边搜索前进,一边警戒四周,耳机中偶尔传来零星对话。他们脚上穿的是适用于雪地的特殊靴子,能更好的防滑以及分摊体重,唯一的缺点是留下得痕迹太过明显,不过这时雪下得更大了些,那些痕迹过不多久就会被覆盖掉。而这也让袁朗心里多了一点担忧,雪下大了,伤员如果还能活动,势必不会呆在原地,一定会在周围寻找合适的庇护所,但他们在转移过程中留下的标志极可能被雪掩埋掉,任务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大。
走出峡谷攀上山梁后,地形顿时变得复杂起来,为了提防浮动雪层和裂缝,三多拿着一支登山杖,全神贯注地从夜视仪中判断地形,小心翼翼地行进着。在他身后的干队里,袁朗并没有让队员们绑上系留绳,这是他根据地形以及队员们的精神体力状况作出的决定,当然更是出于他对三多无条件的信任。
十九公里的距离实在不能算远,但由于必须打起一百二十分精神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险情或是敌情,救援小组花了近三小时才抵达目的地,时间已近午夜。
这是一个较为平缓的山坡,几块巨大的岩石从积雪中耸起,三多蹲在一块石头侧面,警惕地搜索一番确认没有可疑目标后,轻轻在喉头送话器上弹了两下,在他身后隐蔽着的本队迅速与他会合到了一处。这里距离特勤大队突袭的恐怖分子训练营只有不到三公里,尽管他们判定敌人在刚受到打击后会龟缩在营地里不动,但仍须特别小心。
吴哲看着GPS上重合到一处的红绿光点低声说:“就是这里没错。可是,人呢?就算人走了,总该留点标记下来吧?”
袁朗说:“如果他们是在下雪之后转移的,应该会把标记留在不会轻易被雪掩埋的地方。S7、S8后撤警戒,其他人半径五十米范围,分散搜索。”
大约十分钟后,齐桓的声音在耳机中响起:“S0,这里有东西!”
袁朗、三多还有廖凯走了过去,只见一块大石接近地面的石缝中夹了一小段纱布,如果不是搜索得仔细,实在很难与积雪区别开。
敌友莫辨
袁朗细细地看着那段纱布,过了一阵才说:“特勤大队常用的标记我不是很了解,但这实在不像特地做出来的标记,倒像是靠在这里时不小心被石头刮下来的。不过,这样我们倒是可以基本确认这里伤员曾经在这里待过。说说你们的意见吧,他们有可能往哪个方向去了?”
三多低声说:“嗯,他们应该想得到指挥中心会派人出来救援,所以不会走太远。另外,他们在发动突袭前一定会先熟悉这一带的地形,一定知道什么地方可以避开风雪,”他一边说,一边回忆着地图中的细节,然后指向十点方向,“那个方向不远处有一片凹陷地区,而且是背风坡,他们很可能到那里去了。”这就是剖面图惊人的直观效果,他和吴哲出发前花的精力没有白费。
袁朗点点头,没有费事拿出地图来确认,对三多的记忆力他是有充分认识的,“S1、S2,你们还有有其他想法吗?”见廖凯和齐桓都思忖着摇摇头,他按住喉头送话器说:“队形不变,十点钟方向,我们走!”
此时风越吹越急,雪也越下越大,几乎有小孩巴掌大小的雪片不住地撞到脸上,为了避免发生意外,袁朗下令收紧队形,只有三多一个人仍然前出二十米。
翻过一片崎岖不平的坡地,出现在大家眼前的这片区域不仅内陷背风,凸起的巨大岩石底下还形成了几个石洞,只要在洞口用松软的积雪垒出一道防风墙,就成了一个非常良好的临时庇护所。而左前方就有这样的一个人造庇护所,矮墙上方预留的通风口中正飘出丝丝缕缕的白雾,还隐约透出些微弱的火光。
三多并没有急于上前,而是蹲在五十米开外一块大石的阴影中,竖起手掌,示意身后的干队停下隐蔽,同时用头上戴的单目夜视仪将洞口来来回回地仔细看了几遍。果然,就在这个过程中,他发觉了一点不妥。尽管洞口已经被积雪覆盖,没有任何脚印或是其他痕迹,但有几处微微隆起,过于光滑的表面并不像普通的石块,看上去总感觉不太自然。他调高了夜视仪的倍数,又换了几个角度,用尽目力分辨,终于看到了几根发丝般粗细的导绊索的光亮在其间隐现。无疑,这洞口埋藏着数枚触发式地雷。
尽管此时风声几乎掩盖了一切声响,为了保险起见,三多仍旧悄悄后撤至干队所在位置,随后打开喉头送话器的开关,低声对队员们描述了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同时他也说出了自己的判断,导绊索的敷设不够隐蔽,地雷埋设位置也不够专业,有经验的人可以比较容易的看出并进行排雷。
袁朗警惕地看着四周,却没有漏过三多说的每一个字,以及他语气中强烈的怀疑,“你的意思我听出来了,不像是特勤大队手底下的活儿对吧?的确,特勤大队的训练虽说不像咱们那样玩命,两名战士又受了伤,可这种最基本的活计应该不会出这么大的纰漏。”
在他说这番话的时候,吴哲已经迅速架起了大功率的热成像仪,“确认生物反应,初步判定洞中有三人,看来的确不是我们的人,”他想了想又说:“不过,既然这一带是伤员最可能藏身的地方,不能排除他们被敌人控制住的可能性。假如他们不在其中,也应该留下一两个活口问一问他们的去向。洞里面空间应该不大,要当心跳弹。”
袁朗点点头,“说得不错,准备行动。S3,两分钟后屏蔽无线电,S2、S4、S9跟我上去,S4做好排雷准备,其余人间距5米散开,”说到这里他稍顿了一下,“S5、S6平时较少随队演练突袭配合,注意保持在S7附近位置警戒两侧后方。走!”
二十米、十米、五米……随着距离不断缩小,四人的动作轻盈得简直有点武侠小说中踏雪无痕的意思,黑暗中狂舞的雪花将四人轻矫起伏的身形掩去大半,如果此时有人从远处看来只会看见几个白影微微晃动,想必会以为是自己花了眼。
靠近地雷后,三多拿着探雷针开始排雷,将雷体上的积雪清除后,他小心翼翼地摘下导绊索,然后取出地雷中的雷管放到一边。确认所有地雷都清楚完毕后,三多朝袁朗打了个手势,随即便掏出M1935手枪和成才分别据守洞口两侧,齐桓和袁朗则压低身形站在正前方稍稍靠后的位置,同样握着手枪做好了战斗准备。
此刻洞中人的说话声已经清晰了起来,叽里咕噜的,显然不是汉语。见三多目光扫来,袁朗微微点头后举起右手,打出三秒倒计时的手语,三秒过后,只见他的右手用力朝前虚劈下去。
收到行动命令,三多和成才用肩膀全力撞向那道雪墙,在四下飞溅的雪块中,洞中数人愣了一下,反应倒是挺敏捷,马上操起身边的枪准备射击,但就是这短暂的停滞,使得先机被对手占尽。在三多和成才二人冲进洞中的时候,紧随其后的袁朗和齐桓已经稳稳瞄准了最外面的两人,在极短时间内确认面前不是自己的战友后,两支加了消音器的手枪几乎在同时发出了“噗”的一声轻响,准确地打进了对方眉心位置。而成才在尚未稳住身形时便顺势单膝跪地,刻不容缓地打中了最里面一人的右手,此时他的手指已经搁进了扳机圈。
这一切的发生不过三五秒时间,短暂的安静后,尸体缓缓倒下,受伤那家伙的嚎叫声方才震天价响起。袁朗按住喉头送话器,说:“注意,确认两名武装分子清除,一名丧失战斗能力。S7,确认外环境。”
耳机中很快传来赵志诚的声音:“确认没有其他可疑目标存在,安全。”
袁朗这才放下枪,走进洞中,仔细观察一番后,方才掉过头看着眼前被三多用枪指着脑袋的敌人,这大胡子的家伙满脸惊惶,躺在地上抱着右手不停地喊着什么,嘴里弯弯绕绕地像是塞了一串葡萄。袁朗听了一阵之后说:“S3、S5进来,其他人继续保持警戒。”
吴哲和大奔很快来到石洞里,看到洞口的两具尸体时,两个人都稍稍顿了一下。大奔蹲在大胡子身边开始检查他手上的伤,被9mm子弹穿透,打断了一至二根骨头,估计这只手是要废掉了。他翻出急救包,开始给大胡子止血包扎。
这时候大胡子大约是看出了这群人没打算要他的命,稍微冷静了一点,冲着站在他旁边的三多又是一番叽哩咕噜,吴哲仔细听了一阵,不禁皱起眉头:“听起来像是普什图语,这个我可听不太懂。”
袁朗说,“这附近的人多半都通好几个民族的语言,你换个别的问问他看。”
吴哲点点头,用塔语说了几句,大胡子果然能听懂一点,磕磕巴巴比手划脚地跟他对起话来。
过了一阵,吴哲说:“他说他是阿富汗人,家乡给炸得一塌糊涂,没什么出路了就来给DT当雇佣兵。之前的确遇到两名受伤的中国军人,但是被他们的另一拨人带到一个营地里,我问是不是前几天被突袭的那个,他说不是。”
齐桓看着地上横七竖八的几支枪和两箱子弹药说:“M4A1,真不知道谁肯花这么大手笔雇的他们。”
袁朗说:“你问他,他们几个人这时候在这里干什么。”
吴哲依言发问,随后翻译道:“他们这个小队是要到训练营去送一些弹药物资,出来的路上遇到了两个中国军人,就拨出几个人送回营地去准备当人质,剩下他们三个嫌雪太大,想拖到明天早上再去。”
他一边说,大胡子一面玩命朝袁朗点头,毫无血色的脸上还挤出僵硬难看的笑容,很明显,他看出这群人里袁朗是头,而又唯恐吴哲的翻译没表达出他的绝对坦白。
准备突袭
袁朗没有继续发问,而是十分仔细地看了看大胡子,挤进七个大男人后,石洞变得格外逼仄,轻重不一的呼吸声清晰可闻。
“许三多,你觉得呢?”
袁朗问得十分突兀,三多很明显地一愕,但随即便反应过来,“我认为他说的应该不是假话,”他停下来,见袁朗没什么动静,又接着说下去:“让他把我们带过去,把两个伤员救出来,不过这样可能有点冒险……”
袁朗说:“是啊,我们这十个人,有一半的装备弹药不在最完整状态,原本应该尽力避免接敌,这样去偷营的确有点勉强。吴哲,问他那个营地”
吴哲马上扭头问了大胡子几个问题,大胡子马上又开始一边比划一边猛点头。吴哲随即对袁朗说:“他说这个营地还是塔国刚独立那阵子修起来的,可能是担心发生内乱吧,但由于远离城市,一直没派上用场,所以防御设施比较简陋,DT也没拿这个营地太当一回事,平时也就是用来存放一些物资。这大胡子说他知道暗哨的位置,我想,这样一来潜伏进出的难度应该不会太大。”
袁朗沉吟片刻,果断地说:“好,就这么决定。许三多,把地图拿出来让他指出营地方位,吴哲,把计划变更情况和坐标发给指挥中心,让他们重新确认后送集结点。”
21/30 首页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