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佞骨青山(古代架空)——又生

时间:2018-05-29 18:19:22  作者:又生
  既来之则安之,青颜穿梭于闹市,顾谋生计。所幸,西林城崇尚礼乐,专辟有吟月街,林立十八乐坊,荟萃琴师无数,而光论琴技,青颜自信天下一流,冠盖群芳。
  他走进戏楼,把随身盘缠往方桌上一洒,叫了壶女儿红。开始都是寻常曲子,什么高山流水,什么平湖秋色,美则美矣,却听得青颜呵欠连连。他正欲起身,突然一串清亮琶音划破寂空,揪住了心。
  当世乐曲,尽皆是打肿了脸也要撑出阳春白雪之高雅,唯独这一首毫不做作。乍听显俗,可一直听下去,有大俗即大雅之韵味,颇具深意。
  曲终人散,青颜问起此曲出处,店小二道:“是苏木乐坊的韩毓先生为青阳公主所作,叙民间旧俗。”青颜默然,低头看了看自己的那双手,心里一酸。他四岁能弹双弦琴,六岁能作合音谱,年方十岁红遍皇城临安,自小便是真爱音律的……
  生平头一回,青颜有了主见,他寻至苏木乐坊,要拜韩毓先生为师。乐童道:“公子先奏一曲,坊内自有评断。”青颜便飘身落座,信手拈来那六月冰,冬日火,才华飞扬。
  可是临了阁楼上传来两声铜铃,乐童递来绢帛,上书:“心俗则音律不雅,公子请另觅良枝。”青颜不争,一脸识时务的俊杰相,说走就走。
  转身,他把城里十数家乐坊串了个遍,技惊四座。待各家争相送来礼帖,他又一一谢绝,二进苏木坊。
  这回,总算见着了庐山面目。韩先生年四十,仙风鹤骨,如世外之人。他闭着双目,淡淡道:“公子若求清静,最不该来此地。”青颜一时不忍,讽刺道:“吟月古街上十八乐坊,琴瑟争辉,唯先生这儿冷冷清清,门可罗雀。怎么会错?”
  韩毓道:“公子之琴技,不需雕琢已是上乘,韩某无可教授。”青颜立时暗悔,掐了自己一把,口出衷言:“只要先生肯教,让我当牛做马都行。”禅坐不动的韩毓终于微微点了点头。
  话说得狠,方显诚意,可青颜没料到,韩先生当真让他干起苦活来——打井水,洗屋堂,搬货料,喂牲口,一样不落。连下人们都笑他是空有富贵心,身为下贱命。
  韩先生云游四方,一去便半载,这期间,青颜没学到什么琴艺,倒是把坊间杂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吟月街上的乐师们每每逢着他,皆要喊一声韩管家。
  韩管家面上不吃亏,嘴上也回敬,可心下却不真计较。毕竟韩先生的曲,铮亮如皎月,涤荡前尘,彻洗人心,有朝一日若得其真传,死也无憾。
  隆冬之际,韩毓姗姗迟回,叫来了那有名无实的弟子青颜。青颜年十八,身披粗麻,动作利落,再不是先前弱不禁风的娇贵模样。韩毓叫乐童摆上古银琴,对青颜道:“今儿就弹《春常在》。”
  青颜畏怯道:“一年未碰琴弦,手法早已生疏。”韩毓却闭眼禅坐,并不接话。于是青颜只好拨弦。本该旋转飞扬的曲子,眼下却磕绊破碎,碎得青颜心如刀割,弹到一半就摁住了弦。
  韩毓问:“都忘了?”青颜汗如雨下,羞颔地点了点头。韩毓睁开眼,双目如镜,笑道:“忘了便好。”
  头一回见韩先生笑,青颜怔住。这时,乐童抬来一只木箱,置于堂上。青颜鼓起勇气,张口问道:“师父要教新曲?”韩毓摇了摇头,示意乐童开箱。箱中不是曲谱,而是厚厚几部圣贤书。多少年来,圣贤之道在青颜眼中就是个笑话,他登时傻了眼。
  韩毓道:“木生有时,音成有日,习琴,先正心术。”看来在劫难逃,青颜哆嗦着问道:“既然要安心读书,徒儿可否不再干粗活?”韩毓回道:“自然不可。”
  不止韩先生,苏木坊里的人物个个皆是雅士。耳濡目染之间,青颜的日子越过越明白,也不急着习艺了。吟月街上雅俗共济,有那达官显贵文人骚客,亦有市井流民街坊男女,他把雨花阁里带出的碎末聪明全放在洞察世事上,动心忍性,处处留心。
  商人陈力在城中落脚,不久便开了间布店,因曾与青颜落魄同行,自然做下了苏木坊的布料生意。青颜一来,陈老板笑盈盈道:“韩管家早。”布店里人气格外红火,青颜只觉自己往哪儿站都不是,只说按老规矩,五尺素锦三尺棉麻,马拉着走。
  陈力道:“星灯节在望,坊里不多备些彩绸花缎?”原来,青阳公主好古银琴,每年星灯节皆要微服私访,游吟月街。可叹世人用心良苦,临了必是家家张灯结彩,以迎贵人。抢买彩布的大有人在,青颜婉谢,并不多留。
  是夜,韩毓在阁楼中唤来青颜,问道:“星灯节评弹,四季坊缺个会《画江山》的乐师,你去如何?”青颜一怔。传闻,青阳公主最喜听《画江山》,最常去四季坊。如此试探,不是滋味,青颜回道:“徒儿不羡虚名。”
  韩毓问:“怎么,嫌俗?”青颜抬眼望先生,一抒己见:“实则就算徒儿全力为之,亦不会有所获。《画江山》是仁义正曲,四季坊皆民间百姓。青阳公主此行,一为教化生灵,二为与民同乐,绝非一己私欲。是故,那台上奏曲者何人,无关紧要。”韩先生思忖片刻,点了点头,笑道:“知进退,明事理,可以习曲了。”
  在苏木坊习曲之人,无论身份尊卑,只穿棉麻出入,这是规矩。从此,青颜收起破旧的粗布衣,换上素雅洁净的棉麻,鸡鸣而起,日落而息,同坊里的众多弟子一道,练琴曲而忘岁月。是日,韩毓召他至跟前,正色道:“青颜是个花名,早晚该换。汝辗转漂泊不易,命如水而魂若水,往后,就叫韩水。”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卷 主要讲韩大人的上位史,也许会引起小天使们的一点不适,但是,对韩大人而言,没有这一段,他就不可能成长为那个权臣。 
  若对该过程不感兴趣,移步16章。
  本卷人物名字有点多?没关系,只要记住这几个:
  云冰,楚容,
  林昀,萧煜,
  泽霏,碧树,
  苏木,冬青,
 
 
第6章 归魂
  岁月辗转成歌,茶暖,茶凉。三年过去,又是星灯节。大街小巷灯火辉煌,染得天空一片绛紫,正是繁华好颜色。
  韩水为先生办差回来,刚跨入大门,抬眼便扫见堂前满满挂着的十八排红灯笼,面容上闪过无奈。韩水问人道:“闹腾过一回还不够,怎么今年又成了满堂红?”那人调侃:“荇儿姑娘的吩咐,我等是不敢不从。”韩水摇了摇头:“无可救药。”
  荇儿姑娘乃韩先生座下唯一的女弟子,总神出鬼没,没个定数。她琴技一般,不知怎的颇得韩先生器重,每回都是二人独处而教习琴曲,琴友们诽言的不少。
  上回过春熙节,荇儿姑娘请来仆从,又是插花又是挂画,硬是把清肃的苏木坊整得大红大紫,冷清如韩先生,亦听之任之,待人走后才让韩水快快拆回原样。
  眼下,大红大紫又来了。韩水一面吩咐乐童摘掉灯笼,一面洗了脸,登二楼入雅间,给韩毓报讯。
  韩毓正下围棋,对面儿坐着的便是荇儿姑娘。韩水道:“萧家要的琴谱送去了,还有林家寻的琴,也已找到下落。”韩毓微微点头,落下一子,没有说话。
  韩水瞥了眼荇儿姑娘,又道:“堂前的灯笼,我让人取下了。”闻言,荇儿姑娘扑哧一笑,转过头来定定地望着韩水,挑逗道:“不知是灯笼招惹了公子,还是本姑娘招惹了公子?”韩水低下头,不敢接那灼烫目光。
  韩毓点了点棋盘,解围道:“姑娘请落子,放过他罢。”荇儿不依,只笑道:“韩公子萧萧肃肃,乃人中龙凤,只可惜藏在了先生这儿,罪过,罪过。”韩毓叹了口气,挥袖让韩水退下,不多解释。
  当夜,灯笼刚摘下,又被荇儿闹着挂了回去。众人饮过酒,嬉笑玩闹,嚷嚷说荇儿攀了韩先生还不忘韩公子。若寻常女儿家,谁能经得起,可荇儿浅浅一笑,倒像是自己占尽芳华。唯韩水默不作声,只独自到后院弹琴,守着风月。
  都说荇儿姑娘放荡,可她是三年来头一个说穿他心思的人。三年来,苦读万卷圣贤书,参悟芸芸人间道,那本稀里糊涂的皇城旧账,如今在韩水胸中明白若纸书。他不记私仇,却从不忘其中是非黑白。他不惘于情,却日日夜夜想着正名雪耻……
  月光下,突然飘过一道影子,韩水回神,抬眼便对上了荇儿那双仿佛洞悉一切的明亮眸子。荇儿问:“大小都是闹着玩,只有一句真心话,公子可想听?”
  韩水扫弦毕曲,倒是难得的镇静,回道:“姑娘请讲。”荇儿道:“公子若入仕,定能当大官儿。”韩水揶揄道:“姑娘不仅会挂灯笼,还精通为官之道。”
  荇儿上前,贴着韩水的耳朵,悄声道:“在西陵道为官,公子只需一样东西。”韩水不解,问是何物。荇儿戏谑一笑,眸中流光:“只需,这副俊美皮囊。”
  韩水欲言又止,荇儿也不再说话。良久,二人相视一笑。韩水问:“姑娘可知韩某年少之事?”荇儿笑答:“等哪日公子想让我知道了,再说不迟。”
  次日,一如往日,韩水早起习琴谱曲,琴友们却轮番前来问候。有人问道:“荇儿姑娘对你有意,韩公子不会不知罢?”韩水淡淡道:“进苏木乐坊的皆是先生弟子,韩某不作分别。”
  他是话出无心,可那听者有意。
  不久后,但凡在吟月街上提起韩水,人皆唏嘘不已:“才情不浅,可惜,是个断袖。”韩水稀松平常这一答,断送了清白名声。琴友说:“早就告诉过你,荇儿姑娘得罪不起。”而韩水岂会不知?无奈他手头上正办着差,无暇旁顾。
  原来,西林城府尹林环,托苏木乐坊找一架古琴,名绿水清心。此琴在云梦东宫摆了十三朝,传闻是西海仙女幻化而成,主天运人和。前朝五王夺嫡,纷乱中名琴流落民间,如今已不知摆在谁家。
  韩水最恨附庸风雅而玷污音律之人,他一口答应林大人,扭头却别样行事。先是请画工按书载明文绘好丹青,叫坊里的琴匠半月之内做成赝品,接着,宴请几位名扬海外的古玩行家,议妥红利,交付名琴,再然后,聚齐一批嘴快舌利之人,放出话去——名琴绿水清心惊现人间,花落听雨斋。
  连听雨斋的行家都说这琴是真的,保准错不了。世人跟风,纷纷出手,朝夕之间价已比天高。韩水做中人,按八成价让林大人抢到了宝贝。事后打点完各处,暗赚白银足有百两之多。韩水一毫不留,全赠寒门弟子做进身之阶。
  也不知受何人点拨,事情败露,林大人终究还是兴师问罪来了。韩水不慌不忙沏好茶水,亲自为大人端上,笑道:“咱西边的雨,下不到皇城,真假无妨。”林环闻言一惊,这琴确实是远在临安的家兄林昀交代他寻的,难辨真假,可区区一介乐师如何能知道这些?
  实则,凡涉重要人物,其性情、家世、行径、把柄,苏木乐坊皆有收录。韩水观林环颜色,心安八成,接着不温不火地补上一句:“此事毕竟是韩某之过,请大人到醉仙楼小酌一杯如何?”
  林家从来是借醉仙楼过黑账,林环面色一沉:“你威胁我?”韩水道不敢,恭送贵客。不久后韩先生亦听说此事,叹道:“水无常势,知变而图大道。”
  阳月,西林城中开进一架皇城来的气派马车,循二品大元规制,是吏部尚书林昀大人来了。此人智计无双,治事有功,乃青阳公主帐下第一谋臣。
  林昀先面见公主,相商大计,又整顿家业,东迁临安,三来,带了份礼,扬言要会一会苏木乐坊的韩水公子。
  韩水心细,径自捋了一遍当年来路,没找到破绽,权当林昀是来理论名琴真假。赔付的银子都备齐了,而见面才知是另一回事。
  林昀手中,握着根玉簪,通体碧绿,晶润无暇。
  霎时,韩水有些恍惚,接着猛一记心颤,指尖在掌心掐出血来,难求平静。林昀了然笑道:“归魂簪,说是礼物就冒昧了,应是,物归原主。”
  是以,这人早就知道了他的身份,却是借琴之名相约见面。韩水缓过神,淡淡回道:“青颜公子已死,簪子请大人收回,韩某无甚兴致。”林昀摇扇道:“往事自不必重提,只是,公子难道不想知齐将军如今过得如何?”
  韩水默默念了一遍齐林之名,是伤疤,是耻辱,是悔恨,是禁忌,决不再想,决不再犯。他定下心神,面不改色道:“韩某不过一介乐师,不问皇城事。”
  送走贵客已入夜,侍童伺候韩水沐浴,不自禁道:“公子背上这血麒麟,栩栩如生,真好看。”韩水却失了神,道是水气缭绕,最缠魂。
  他几乎要忘记,这些年自己心里念的,无非是齐林。
  他终究,败给了林昀,接连几天,像个疯子一样打听着齐家下落。
  到布店里,哪知陈力突然面浮青筋,口出粗语:“你说阅天营那个齐将军?我滚他娘的蛋,这号人早死早好。”韩水吃惊,问是何故。陈力红了眼道:“我一家老小七口人,在银州被阅天营部将当做暴民,全给他杀了。”韩水忆起路上那段插曲,心痛如绞,黯然辞别。
  在洞庭春,一位自临安而来的风尘女子接待韩水,笑面如花:“齐将军呀?他最是风流了。”韩水问:“那齐夫人,齐老爷呢?”女子反问:“公子爷当真想知道?”韩水点了头,毫不犹豫。
  那女子叹了口气,朱唇轻启,吐出两个字来:“死了。”韩水眼前一黑,心中是飓风过岗,他一把掐住眼前人的脖子,冷冷道:“你再说一遍。”
  的确是死了。银州之祸,方党与齐家决裂,将罪过悉数压给阅天营,齐老爷气急败坏,三个月不到便吐血而亡。齐夫人吓得流了产。方家亲信处处钻营,只用一年便架空阅天营,拿到了南北中三台四十万军权。
  自此,齐林便浪情风月,四处风流,再不思那开疆拓土的英雄梦。齐夫人终日独守空房,郁郁寡欢,又担心自己连累南家,一根白绫结果了性命。
  人间正道,不该如此,绝非如此。韩水冲回苏木乐坊,跪在井边,一桶一桶把凉水往头顶灌。临了,烧的不省人事,大病三天。韩先生前来探望,语重心长:“世风如此,非汝一人之过,年轻时候谁又没做错过一两件事。”
  韩水面色惨白:“师父都知道?”韩毓摇了摇头:“为师无需知了,你欲还债,那便剥皮放血,自去闯荡。”韩水咬了咬牙,艰难爬起身来,行拜礼:“无论如何,徒儿要见一回荇儿姑娘,劳请师父安排。”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