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这还需要老夫来说?”魏国公愠怒瞪着他。
“事忙,您又不是不知道。”贺惜朝无辜地眨了眨眼睛。
魏国公看着面前的这张脸,再怎样都生不起气来,他叹了一声,疼惜道:“瘦了。”
贺惜朝微微一愣,接着笑了:“少爷身子,劳碌命,可不就得瘦吗?回京之后已经养回来一些了。”
“既然吃不了苦,怎么还想着再去吃吃风沙马车折腾?北境也就罢了,毕竟陪着太子,可你这鸿胪寺卿唱的又是哪出?”
魏国公指了指桌前的椅子,让贺惜朝坐下。
“这都两个多月过去了,您不觉得现在问,有点晚吗?”贺惜朝依言坐下,然后端起了面前已能入口的茶汤,轻抿了一口,赞叹道,“好茶。”
魏国公看着贺惜朝东:“老夫之前左思右想,你为何非得要除名,非得离开贺家,现在是清楚了。”
贺惜朝将杯中茶喝完,自己提了茶壶继续斟上:“整个朝堂,整个京城估摸着也都清楚了。”
“这是太子的意思,还是你的意思?”
贺惜朝问:“有差别吗?”
“太子翅膀硬了,你作为最大的功臣,他居然让你去主持边贸,禁走私,这是把你架到火上烤!引了朝中上下所有嫉恨!孤臣就是这样,一点后路都没有,惜朝,你有没有后悔?”
贺惜朝喝茶的动作一顿,他抬起眼皮,对魏国公说:“这是我自己向皇上求来的,太子阻止不了。”
“呵……”魏国公嗤笑了一声。
“您不信?”
“你觉得老夫是这么好糊弄的吗?”魏国公身体微微向前倾,盯着贺惜朝的眼睛道,“老夫了解你,没有足够的利益驱使不了你,如此响亮的士林名声,放在翰林院里,简直就是通天大道,何必去接手这种烫手山芋?谢阁老可是你的老师,你继承他的衣钵一点也不困难。更何况,还得离京,离开太子对你有何好处?除非……他不需要你了。”
“如果真的不需要,我反而好办了,就是舍不得,才不得不走这条路。”贺惜朝将最后一口茶灌进嘴里道。
魏国公皱眉:“那又为了什么?”
贺惜朝眼眸垂下,抿了抿唇道:“天下赋税以农税为重,国库赤子,只会加重百姓负担,随着土地兼并,朝廷封地,各地农民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可是大齐四海升平,财富越积越多,您说都去哪儿了?商贾腰缠万贯,可出的税少的可怜,孝敬却极为丰厚,尤其以边境走私为甚,调查过了,或多或少朝中大臣都有点涉及,私利伤国,这是不对的。”
“我想革新,重新编写赋税制度,谢三会出使西域,就是我游说过去,这件事出自我之手,时机到了自然也该由我来办,太子殿下鼎力相助,这是我俩共同的目标。您说为了什么,那就是为了天下贫困的百姓能喘上一口气吧?”
“祖父,不知道这个理由足不足够?”
贺惜朝眉眼一弯笑起来的时候,总有一种小狐狸的狡黠,让人心生戒备,然而细看目光清澈透亮,隐隐带着光,却给人以真诚的感觉。
“志向是真的远大,老夫佩服。”
贺惜朝抬起手拱了拱:“都是您教导有方。”
魏国公摇了摇头:“无需抬举我,老夫可教导不出你这样重情重义的孙子。”
“啊哟,这评价可真高,孙儿受之有愧。”贺惜朝虽这么说着,脸上却一点也没有谦虚的态度,他对魏国公道,“祖父,其实我也没这么无私,如今的国库不富有,皇上正需要一位能够替他开源节流的能臣。放眼朝中,舍我其谁?老师虽有意栽培,可让我在翰林院等上个五年十年才有一席之位,太漫长了。我呢,就想成为一位皇上放不开,舍不得,无限宽恕我的倚仗之臣!您觉得,这个理由是不是更合适一些?”
魏国公听了缓缓地,重重地点头:“五年、十年你都等不了,你才十六岁!惜朝,不是老夫说你,太冒进了!朝中之官大大小小几乎皆有涉及,还有宗室王府,他们都会反对,老夫怕你功绩还没做出来,就掉下来了!”
“祖父,这我都想过。”贺惜朝道,“不过不用操心,我既然坐上了这个位置,必然有胜利的决心,不管真刀拼杀,还是暗箭冷放,我都不带怕的。”
“是吗,那最近在做什么,收礼都收的手软了吧?”魏国公冷淡地问。
贺惜朝扬了扬眉:“哦,您其实最想问的是这个吧?”
“要不然呢,你要做的事情,老夫反对有用吗?”
“没用。”
魏国公又哼了一声:“那不就得了,年关都快到了,朝廷再过三日就得封朝,这些人这些东西,你想留着过年,生怕别人不参你个你收受贿赂之罪?”
“看来内阁都摁不下,您也都知道了。”贺惜朝淡淡地说。
“谢阁老没提点你?”
“老师嫌麻烦,没管,还是祖父关心我。”
“你想怎么样?”
贺惜朝眨了眨眼睛,高兴地说:“这都是证据啊,赤裸裸的,既然那么有心,就给皇上送个新年贺礼呗。”
魏国公脸色一变:“那你可就真的将人得罪光了!不如就退回去,留个情面。”
“退回去?为什么啊?反正都得动他们的利益,撕破脸是早晚的事,有什么得罪不得罪的。”贺惜朝无所谓地说,“对了,林岑严那条线被切断之后,贺家还有涉及吗?”
魏国公闻言,没有立刻回答。
贺惜朝一看,便啧了啧声,叹息:“速度真够快啊,不过这年头,既不想劳作,又不想费心思,还想天上掉馅饼,似乎只能重操旧业了。贺明睿帮着找线不容易吧?”
“涉及不深,抽身不算困难。”魏国公道。
“那就快点抽身吧,不义之财要之何用?”
魏国公没说话。
贺惜朝问:“祖父,今日来唤我,不只是因为想我关心我的吧,还想替某些人探探底儿,是吗?”
魏国公无奈道:“你油盐不进,有什么办法?”
“没办法,不过,同姓一个贺,看在血缘的份上,请祖父提醒贺明睿,不管他从哪儿找来的这些线,替谁收拢钱财,该收手了,否则到时候别怪我拿他练刀,让您难做。”
魏国公皱着眉,轻轻点了点头。
贺惜朝于是展开笑颜,站起来,对魏国公拱了拱手,“那惜朝告退,有空再来探望您。”
“去吧。”
等贺惜朝一走,魏国公沉沉地吐出一口气道:“去把明睿给我叫过来。”
第259章 君臣有隙
贺惜朝一踏进魏国公府, 贺明睿就知道了。
等贺惜朝一走,他便走进了三松堂。
“祖父。”
“坐吧。”
魏国公坐在书桌后没有动, 而那椅子也依旧摆放在对面。
贺惜朝与魏国公谈事情,向来不喜欢坐在一旁, 所以椅子还没放回靠墙的地方。
不过他的那盏茶已经被收起来了, 换了一盏新的。
贺明睿行了礼, 坐下来。
魏国公道:“把西边的那条线收拢收拢, 撤了吧。”
贺明睿端茶的手顿时一顿,又收了回来,他抬起头看向魏国公:“好不容易打通了这条路,求着外祖帮忙才搭上线, 祖父,您说断就断了, 可想过咱们贺氏一族怎么办?不就指望着这些安分过日子吗?否则像赵家那样打着国公府的名号在外惹事生非, 搜刮银两,这才麻烦呀!”
魏国公掀了掀眼皮:“找些正经营生给他们做做。”
贺明睿嗤笑了一声:“哪儿那么容易,游手好闲惯了,您找给他们, 他们也不乐意呀!孙儿算是知道贺惜朝为何断得如此干净, 这种只知道拖累,没一点助力的族人, 若是我,我也……”
“你也?”魏国公笑了起来,颇为深意地看着他, “明睿,不过划去个名字,你若也不想要,不是难事。”
贺明睿暗了暗眼睛,顿时住了嘴,不说话了。
“学不来这果断,就不要学这份嘴硬。”魏国公端起茶,抿了一口。
贺明睿低头:“祖父教训的是。”
魏国公道:“皇上亲自升的鸿胪寺卿,太子殿下鼎力支持,这边贸老夫看是一定会推行的,趁早抽身,另谋出入,否则得卷进这旋涡里。”
“呵……”贺明睿一声笑,他看向魏国公,眼里带着讽刺道,“祖父,容孙儿提醒您,贺惜朝已经除名了,您还这么支持他,有什么意思吗?这边贸哪儿是那么好推行的?别说朝中大臣,就是宗室皇亲,王府公主府都有涉及,甚至是内务府,也有自己的线呢!就靠户部每年拨的那点饷银,能养活边境驻军吗?不就是靠那点关卡钱补贴补贴啊,您作为兵部尚书不会不知道吧?他想推行边贸,谁理他?边疆各将就先不答应了!”
贺明睿作为户部尚书的外孙,又是礼亲王府的长史,就管着银钱往来。
萧弘乃太子都手中拮据,萧铭若无其他财力支持,也做不到挥金如土的地步。
手下孝敬,多处暗线,归根结底,来的都是不义之财。
当今皇上勤政为民,吕家之事一出,尤为关注地方,就怕有哪处地方官欺民敛财,所以横征暴敛的极少,就是有,那些钱皇子们也不敢沾惹。
唯有商贾买卖,就是天乾帝的私库都是断不了的。
而来钱最快的,就是边境走私。
贺明睿觉得贺惜朝就是天生来克他的,边贸一推行,走私一断,礼亲王府就断了一半财路,就是李家往来牵线,也要绝了那份财路。
所以他对边贸深恶痛绝。
“没人会同意的,他在异想天开!”
这些事魏国公都想得到,不只是他,谢阁老,太子乃是天乾帝,也都想得到。
“镇国郡主指婚于太子,永宁侯只听皇上吩咐,这西北边军,只要皇上一声令下,没有商队能进出。”魏国公神色淡淡。
“可那又如何?祖父,国库并不富有,军饷补不足,最先有异议的便会是边军,镇北王府和永宁侯府难道还能自己补贴几万大军?否则这个窟窿,谁填?”贺明睿问。
魏国公微微一笑:“这是皇上该考虑的问题。”
“可皇上若是能解决这个问题,岂会留到现在?”贺明睿颇为不甘心地问,“您就那么相信他?”
魏国公看着他道:“这么多年来,他想做的事就没有办不成的。明睿,你觉得他会怎么做?”
贺明睿自然也是想了又想,他做梦都在赢过贺惜朝一回,可次次都栽在那人手里,这都成了执念了。
边贸事关重大,哪怕朝中还没有正式折子递上来,可私底下哪个大臣不讨论了多次,谁不想阻止贺惜朝?
可猜不透!
太子那里没人能打探出消息来,贺惜朝又守口如瓶,毫无动静,实在让人奇怪的很。
贺明睿喝了口茶,看向魏国公:“祖父,您是不是有什么消息?方才贺惜朝说了什么让您如此相信他?”
“他说坐上那个位置,便有必胜决心。”
“呵,就这?”
魏国公点头:“就这。”
“您不觉得可笑吗?”贺明睿难以置信地问。
魏国公摇头:“可不可笑另说,明睿,你要做什么,老夫怕是管不到,可这魏国公府还是我说了算。岑严一死,这线本就已经断了,贺家,这次明哲保身,不掺乎,也管不了。甭管贺惜朝成不成功,有一句话他离开之前确实是说对了,老夫之前护得太好,养了一帮废物,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否则迟早是要毁了贺家。”他说着抬眼看着贺明睿,“将来你继承了爵位,也免得拖累了你,我就趁这次机会好好整治一下,你觉得如何?”
这话贺明睿无从反驳,只得道:“祖父考虑的周到,那外祖委托一事……”
“贺惜朝本就是除名之子,与老夫有何关系?说来他也是李家的外孙,论亲缘,老夫现在可比不过李尚书,这忙帮不上。”
*
礼亲王府
李尚书听着消息,笑了笑:“魏国公那只老狐狸,如今的太子坐稳,那条线也才刚参与,他的确可以舍弃,没必要牵扯进来。”
“就算是除名了,那也是血脉,祖父可是一直后悔着,外祖,您打算怎么做?”贺明睿问道。
“送的礼,贺惜朝都没退。”
“马上就要封朝了,他这是想干什么?不退,难道直接送往太子府?”萧铭问。
“太子不会收的。”李尚书道,“这么多年来,若非礼尚往来,太子就是勒紧裤腰带,看起来扣扣索索,造人诟病,也没随便收银子。”
萧铭有些不解:“大哥就是这样,朝中六部重臣示好皆当没看见,回京之后,连上朝都漫不经心,有来没来,甚至都不在意我跟二哥夺权,拉拢人脉,他就不怕……”
“太子怕什么,皇上大权在握,您跟二殿下再如何拉拢夺权,也在皇上的掌控之中。只要恩宠在,这个位置便利于不败之地,皇上随时能夺了殿下的权力交由他,他当然不好结党营私,收受好处。”李尚书道,“这样做,很聪明。”
“那我们在忙乎什么?大哥是父皇最中意的储君,北境一战,军权在手,没有谁能撼动的了他的位置。”萧铭其实有些看不透萧弘,年纪越大,兄弟之间君臣分别,这种感觉就更甚了。
就好像他跟萧奕的小动作都被看在眼里,却引起不了对方的注意,因为根本构不成威胁。
这种连对手都不是的感觉,令萧铭很歇气:“还不如就此罢……”
228/295 首页 上一页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