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自动忽略了这个“不”字,把“不甚思君”,不是很想你,理解为“甚思君”。这浪子,连一句“我很想你”都不肯乖乖地说出来。
几个负责协助荀令君处理公务的尚书郎发现:荀令君在笑。
这天晚上,荀彧梦回故宅。清雅别致的小院,遍植梅竹,廊下点缀着蘅芜芳芷,一年四季,微风过处,皆有暗香幽然萦绕。
依稀还是当年在书院的时候。郭嘉赊欠了一年的酒账,巨额欠款都记在荀彧的名下,酒肆的掌柜拿着账本跑到荀家要钱,于是,荀彧被禁足半个月。
被禁足这种事,对荀彧来说不算什么,荀家规矩多,他自小都是这样安安静静地待着,不能走出这个小院子,算不上惩罚。
竹帘发出轻微的响声,荀攸进屋,将一篮子枇杷果交给侍女。“郭嘉太胡闹了,叔要是不忍心开口,攸去说,不能再纵着他给叔惹麻烦。”
荀彧敛眸,很认真地说:“并没有麻烦,这样很好。”有郭嘉笑着闹着,他过于乏味的人生才有了乐趣。在别人面前,他是家族精心雕琢的美玉,不可以让任何人失望的谦谦君子。在郭嘉面前,他可以不那么优秀,只做自己。
荀攸深深地看了荀彧一眼,叔侄俩一起温书习字,荀攸不时地偷看侍女阿骛,直到日暮西山,才带着某种难言的心绪起身告辞。
月上柳梢,树影婆娑。
“啪嗒。”
好像有什么东西砸在窗棂上,荀彧走到屋外,发现地上多了一颗小石子。
他正疑惑是谁家的顽童乱丢石子,又是“啪嗒”一声,这一次,是一个纸团砸到了荀彧的背上。
荀彧拾起纸团,展开一看,皱巴巴的佐伯纸上,用浓墨画着一个笑脸,下方是郭嘉不羁的字迹:嘉错了,有难同当,嘉来陪你禁足。
禁足期间,不能会客,郭嘉是怎么进来的?
荀彧朝前走了几步,用目光搜寻着每一处假山树影,不过月光太淡,一时无法锁定目标。
“在这里。”
荀彧循声望过去,就看见郭嘉坐在矮墙上,双脚一荡一荡,脚上的木屐滑落,又被他用脚趾勾住,小腿微微抬起,让木屐再滑回去。
翻墙,这对荀彧来说,是想都没想过的事。他把郭嘉抱下来,放在地面上:“以后不准爬墙,万一被当成梁上君子,小心家仆放狗。”
郭嘉随手抛着一颗小石子:“可是禁足半个月也太久了,我怕你闷。”
这浪子的手上都是爬墙蹭的灰土,荀彧心底一片柔软,把郭嘉让进屋里,舀了一些清水给他洗手。
对着灯光一看,郭嘉的单衣(夏天穿的,只有一层的衣裳)下摆还挂了两道口子。这浪子不走寻常路,最少要翻三次墙,才能来到这里。
“怎么弄成这样?”荀彧让侍女阿骛翻出他几年前的夏衣,拿给郭嘉替换。
郭嘉一边换衣裳,一边偷笑:“文若,我娘都不会像你这么管着我。”
荀彧回头,看见一片冷白的后背,那人笑得肆意,单薄的肩胛微微动了动,荀彧心中突然有些异样。
郭嘉并没有发现友人的异常,随手将衣裳拉上去,草草系上衣带,从换下来的单衣的袖袋中摸出两只草蚂蚱,献宝似的拿给荀彧。
荀彧接过草蚂蚱,惊讶:“像真的一样。”虽然被调笑比郭母管得还多,荀彧还是忍不住把郭嘉系错位的衣带解开,又重新系正。
他就离开了一小会儿,去沐浴,回来一看,郭嘉又跑到屋顶上去了,还冲他招手:“上来,这个位置看星星很不错。”
荀彧:荀文若是不可能爬房顶的。
然而,没坚持多久,他就被某个比猫还会撒娇的家伙勾搭到屋顶上去了……
收到孙策离世的消息,周瑜不眠不休,急行军千里,带着兵去吴郡的丹徒县奔丧。
孙权年纪尚小,官职仅仅是自封的杂号将军,前来吊丧的宾客都用非常简单的礼节面见孙权,唯有周瑜向孙权行君臣大礼,明确地表示支持他。那些还在观望局势的文臣武将这才纷纷拜倒。
孙权想起哥哥临终前的嘱托一一“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俯在棺椁上痛哭失声。
长史张昭对孙权说:“将军,现在岂是哭的时候啊?”
孙权抹掉眼泪,在张昭和周瑜的陪同下更换服饰,坐在正堂主位上,接见一众文臣武将。随后,周瑜亲自扶孙权上马,指引他巡视军队。
郭嘉:周瑜重情重义,英姿伟略,可以说是孙氏兄弟的贵人。野史上记载:孙权常常赏赐周瑜,一年至少要送一百件衣服,看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敬重周瑜是一回事,作为“朝廷”的使者,郭嘉还是要维护朝廷的脸面。
庐江太守李术,就是杀了曹操任命的扬州刺史严象的那位老兄,他必须死。
话说郭嘉要求孙权交出李术的项上人头,一开始,孙权采用了拖字诀,不想答应,但是也不方便明着拒绝。
孙权思来想去,决定把烫手山芋甩给郭嘉。郭祭酒不是想要李术的首级吗?孙权设宴,邀请李术和郭祭酒一同赴宴,郭祭酒想要啥,自己动手拿吧,别客气。
然而事与愿违,江东忽然就起了流言,说孙权欣然接受朝廷的封赏,还设下鸿门宴,要当着朝廷使者的面,处斩李术。
鸿门宴可不是好宴,李术将信将疑,收买孙家的仆人,得到一个消息:郭祭酒带了一位身高八尺,使一双八十斤的铁戟的壮士,要舞戟给他看。
李术说什么都不敢去赴宴,孙权派人去催,李术干脆反了,跑回庐江郡拥兵自重,凡是不服孙权,叛逃的人,李术都收留在自个儿的地盘上,还说什么“有德见归,无德见叛。”
孙权小儿,他们背叛你,归附我,是因为我比你有德。
孙权大怒,写了一封表状,请郭嘉转交给曹操:“李术凶恶,轻犯汉制,残害扬州刺史严象,宜速诛灭……”
这封表状有点长,内容总结一下就是在甩锅。孙权:截杀扬州刺史严象这件事,是李术干的,和我哥孙策无关。现在我要讨伐李术,为国除害。那个啥,如果李术向曹公求救,曹公你可不能偏袒这个恶人哦。
要知道,李术这个倒霉蛋也只不过是执行了孙策的命令,去杀严象。严象一死,标志着曹操在江东的势力彻底清零,孙策正式控制了江东六郡,孙策和孙权才是受益人。现在倒好,孙权把责任全部推给李术,把孙策摘得干干净净。
郭嘉:如果甩锅的技术满分是十分,得给孙权打九分,少一分是怕这孩子骄傲。
这一年,孙权攻打李术,屠其城,派人将李术的人头送到许都。(“屠其城”出自《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的注。)
官渡的战况并不乐观,袁曹相持了半年多,曹营外围的一些地方,被袁军依次攻破。
就连许都运来的军粮,也一次比一次少。曹操治下大面积屯田,并不缺粮,但很多官员认为曹操一定会败给袁绍,已经开始摇摆不定,找借口扣下本应该上交的粮食,暗中和袁营的友人通信,等着投降。
郭嘉不在,每回议事,对曹操来说,都是一次考验。他必须从荀攸、戏璕、贾诩、董昭、刘晔这些谋臣五花八门的计谋中,选择出真正可行的方案。事实证明,没有郭嘉的提醒,曹操经常会犯小糊涂,这段时间,两军交战,曹营的胜率明显降低。
不是谋略水平下降,也不是将士的战斗力下降,就是曹操没有作出最明智的决断。幸好,袁绍的失误更多更大更离谱。
就在昨夜,曹操的一个从事官徐他被袁绍收买,趁着许褚不当值的时候,怀中藏着利刃,以献策为由,接近曹操。徐他正要动手行刺曹操,许褚忽然有不太好的预感,心跳加快,跑来一看,恰好撞见徐他拔刀,就把徐他给杀了。
曹操险些遇刺,心中越来越焦虑,甚至萌生出退意。
他写信给荀彧,商量退兵的事。
荀彧回信说:当年楚汉相争,刘邦和项羽都不肯先退兵,因为先退的一方势必处于被动的局面。明公以敌军十分之一的兵力,画地而守之,扼住敌军的咽喉使其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情见势竭,局势必将出现变化,这正是采用奇谋的良机,不可失也。
紧接着,曹操收到郭嘉已至许都的消息,心中有了底气,振作精神,坚守官渡。
官渡和许都,相距大约两百里,如果快马加鞭,一天就能到。不过郭嘉选择坐车,怎么也得走上两三天,主要是因为昨夜的折腾,骑马有点为难。坐车还可以借车帘的遮挡,抱一抱荀彧。
郭嘉把脸贴在荀彧的颈窝处,近似贪婪地嗅着他身上的缱绻雅香。
荀彧低头,亲了亲他的发顶。聚少离多,哪怕任性一些,在马车上紧紧相拥,也短暂得像一个梦境。
晨光熹微,伴随着报时的钟鼓声,许都的城门缓缓开启。郭嘉替荀彧理了理衣冠,确保荀令君下车的时候还是许都城中最优雅、最整洁的美男子。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格子 3瓶;
第124章
荀彧伸手去掀竹帘,准备下车。郭嘉身体前倾,胸膛几乎贴到他的后背,微凉的呼吸拂在后颈上,似某种引诱,痒得他一颤。
郭嘉的声音轻如梦呓:“我让人在清漪池放生了一百条红鲤鱼,你记得喂鱼啊,就当散步。”久坐伤身,文若在尚书台一坐就是一天,真心疼他的腿。清漪池离尚书台很近,红鲤鱼好养,闲了一天喂两次,忙了三五天喂一次也可以。
竹帘在光尘中摇摆,荀彧回首,黑曜石一般的眸子里幽光深浓,轻轻捏一捏郭嘉的脸:“愿君珍重。比起喂鱼,彧更想喂奉孝。”
郭嘉挑眉:“文若,你学坏了。”他说着,故意模仿陈群无比严肃认真的神色:“颍川诗书礼法教化之乡,这成什么体统?”
荀彧莞尔:“还好意思学长文(陈群),奉孝昨天面圣时,礼仪那般敷衍,长文又该廷诉了。”
“那就让他廷诉啊。”
马车缓缓出城,郭嘉有恃无恐的疏狂笑声,和晨光一同洒落。
确认距离已经足够远,荀彧不会听见,郭嘉低咳了两声,开始闭目养神。他的身体状况,并没有他展现在荀彧面前的那么好,之所以能看起来一切正常,是因为进入许都之前,他服用了少量的五石散。
夏日的午后,泥土都晒得有些滚烫,马蹄踏过,烟尘弥漫。
甘宁正寻思着,士兵又渴又热,用不用提醒郭嘉歇息片刻再走。马车突然停下,典韦提下来两大桶凉茶。齐物阁的花草凉茶甘甜清香,非常解暑。甘宁一口气喝了两瓢。众人都跑到树荫下乘凉喝茶,唯独不见郭嘉。
“奉孝?”甘宁隔着车窗唤了一声,没有回应。
典韦压低声音说:“先生睡着呢,他早上说,如果俺觉得渴了,就把凉茶分给大家喝。”
甘宁挑起车帘,只见郭嘉眉目轻阖,呼吸清浅,睡得正香。丝丝缕缕比兰花还好闻的香气在狭小的车厢中无声逸散。
判断出这香味的源头,甘宁整个人都不太好了。
虽然仅仅见过一面,但君子如玉、温润缜密的荀令君,留给甘宁的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那优雅沉静的香气,时刻提醒着甘宁,他从前对世家公子的臆测,
想象力是多么匮乏。
属于荀令君的衣香,居然染在郭祭酒的身上。这两位昨夜究竟是怎样议事的?
吃过晚饭,宿在驿站里,郭嘉总算来了精神。他搬出两张胡凳,坐在溶溶月光下,给甘宁介绍曹营的大致情况,谈到官渡之战,郭嘉的眼中汇聚了熠熠星光,亮得摄人心魄。
“兴霸,官渡之战会成为以弱胜强的传奇,千百年后,世人讨论以少胜多的战役,还是会提起官渡。”
从荆州到扬州,又从江东到官渡,同行几千里。甘宁亲眼见证了郭嘉这一路的艰辛。风雨兼程,舟车劳顿,每一个在异乡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都让郭嘉原本就虚弱的身子骨,雪上加霜。
譬如小小风寒,别人三五天就能活蹦乱跳,郭嘉能断断续续咳上一个月,临近许都才养好。甘宁万万想不到,病秧子军师还有如此神采飞扬的一面。
到了曹营,一入中军帐,郭嘉就向曹操引荐了甘宁,经过一番寒暄见礼,甘宁被请入上座。
曹操顺手拍了拍自个儿的坐席,示意郭嘉同席而坐。
郭嘉没有半点虚礼,没大没小,直接坐下,悠然倚着几案:“明公,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嘉只负责将兴霸请来,至于能不能留得住将才,就要看明公的本事了。”
不是说曹公治下,法令严明吗?郭祭酒这般不分尊卑,疏狂散漫,脸上还写着“别指望嘉帮忙”,这样真的没关系嘛?
曹操早就习以为常:“奉孝且看着,孤从不屈才。”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自有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甘宁和曹操畅谈,体验还不错。就是中间出了一点小插曲。郭嘉倚在几案上打瞌睡,不慎磕到额角,含糊不清地嘀咕了一句什么话,趴着睡了,霸占了大半个几案。
曹操非但不怪郭嘉失礼,还取来一件袍服,小心翼翼地披在他身上。一副很忧心的样子,低声询问甘宁,得知郭嘉晚上吃得极少,曹操又吩咐侍者去准备清淡一些的粥。
曹司空对郭祭酒极尽礼遇,甘宁是知道的,然而这种关爱亲儿子一般的即视感,是想闹哪样?
细细了解甘宁的专长之后,曹操任命他为昭武将军,安排他先留在官渡作战,以后负责组建水军。
甘宁领了官印,仍然有些无措。他寸功未立,昨天还是锦帆贼,今天摇身一变成将军了。这个昭武将军属于杂号将军,但品秩比孙策的讨逆将军还要高一些。
两个军需官在替甘宁量身,将他的尺寸记录下来,方便定制官服和铠甲。
帐外传来轻微的咳嗽声,郭嘉缓缓踱进来,一袭青衫散淡,于光影交错中驱散了三分暑热。微凉的手在甘宁的肩头一按:“兴霸,八荒六合广袤无垠,逐鹿的豪杰多如过江之鲫,但家只有一处,欢迎回家。”
只是没什么力气的轻轻一按,甘宁的心忽然就定下来。
袁曹的对决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很多争斗不在战场上,却比战场上明晃晃的刀枪剑戟更加诡谲莫测,难以防备。
袁绍有三位谋主一一田丰、荀谌、许攸,到目前为止,田丰入狱,荀谌失去了袁绍的信任,没有话语权。只剩下许攸依然活跃。
80/90 首页 上一页 78 79 80 81 82 8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