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公孙策与包拯(历史同人)——千棵树

时间:2020-08-16 05:49:00  作者:千棵树
  转入一条僻静的街巷,包拯开口问道,“赵班头他们今天又想找你求情?”
  公孙策点头,笑道,“他们到底还需要一些时间才会慢慢习惯。”
  “他们毕竟不是展昭小白,展昭和小白自小习武。”也不指望他们能够有多少武力。只是期望他们能够改改懒散的作风罢了。
  “到地方了?”公孙策疑惑的看着四周,好像和记忆中的不太一样。上辈子他也曾和包拯微服来过王进的家中。不过他一直以来不太会认路。
  包拯拍了拍公孙策的肩膀,“按照诉状所写,应该是这里了。”
  王进是落第秀才,靠卖灯笼为生,那李浩死之前曾跟王进买过灯笼,没曾想,王进买来的乌盆,居然就是那李浩。
  公孙策看了眼四周,地方非常小,但是摆放着的灯笼大多不错,上面的题字画画也颇为雅致。
  “比不上公孙公子的潇潇秋雨图。”包拯凑近公孙策耳畔,低声说着,带着几分笑意。
  公孙策轻咳一声,斜瞥了包拯一眼,“哪有包大人的筒子值千金?”
  包拯一笑,可那千金却是在公孙公子的账房里呀。
  “来了来了……”王进小跑着从店铺后面跑了出来。
  “两位公子是要买灯笼?”王进疑惑的看着他对面的这两人,一黑一白,一个端正威严,一个儒雅俊秀,这两人不像是买灯笼的样子啊。
  “不买灯笼,买乌盆。”包拯上前一步,平静说道。
  *******
  这个时候的灵光寺。
  “我以为,大师应该已经离开了。”对坐的中年男子,轻轻的放下了一颗棋子。
  “若事已了,灵寂自然离开。”老和尚看着棋盘,半晌,轻轻叹了口气,“那么久远的事了,施主何必如此执着?”
  “这人活一生,总得有些事去做,不然,岂不是没趣?”中年男子说着,突然笑了起来,“是了,庞籍和老八倒是比我有趣多了。”
  “八贤王是位仁厚君子。”老和尚说着,看向中年男子,“施主,他也曾经执迷不语。”
  “大师说的,是庞籍吧。”中年男子说着,语气似乎有些嘲讽,“不过,他是比我幸运多了。”
  老和尚看着对坐的中年男子不经意间散发出来的恨意,再次叹气。
  “大师,你也不用为我费心,棋局已经开始,不到最后一步,我是不会弃局的。”中年男子说着,慢慢的站起身,“既然过了中盘,那么很快也要结束了。大师一旁看着就是。”
  中年男子说罢,站起身,又突兀一笑,“大师您最近收的弟子,是叫公孙策吧。”
  老和尚抬眼看向中年男子,“是的。”
  “那我可就要看看了,他和那个包拯,到底是哪里入了庞籍的眼。”
 
 
第126章 开封事3
  王进看着那一黑一白的两人围着那个漆黑的乌盆转悠,不由心头惊疑,这两人真是开封府衙的?怎么瞧着不太像啊?
  “王公子,你说你见过李浩的鬼魂?那你能让他出来说说话吗?”公孙策饶有兴致的问道。
  ——上辈子他从未见过鬼魂的模样,包拯说那是没有缘分。
  “额……这个,这个……公孙公子,那我也没有办法,李浩他想出来就出来,不想出来那我也没辙。”王进说着,擦了擦额头冷汗。
  包拯侧头看了王进一眼,嘴角微微勾起,随即一脸平静的开口,“李浩说他是被人劫杀,尸骨被烧制成乌盆,那他可有告诉你,他是在何地何时被人劫杀?”
  王进愣了愣,随即有些手足无措,“他,他没有说清楚……这,这……”
  包拯拍了拍公孙策的肩膀,将公孙策忍不住快要触摸乌盆的手扯了回去,一边说道,“劳烦转告李浩,若有冤情,明日晚上,至枫亭等候。”
  王进一愣,随即忙拱手作揖,“是,我我会告诉他的。”
  待离开了王进的铺子,公孙策侧头看向包拯,“那乌盆真是人骨所制,不论是否有冤魂告状一事,那乌盆便是一条人命。”
  包拯点头,看向公孙策,“那王进既然敢递上乌盆蒙冤的诉状,便是确定了那乌盆的人骨就是李浩。”
  “那我们应该派人去找李浩?”公孙策问道。
  “嗯,展昭应该已经带着赵班头去找李浩了。”包拯看了看天色,这会儿,展昭和赵班头应该在路上了。
  公孙策一愣,随即不由笑了起来。
  ——包拯向来如此,从事实出发,追查线索,确定真相。
  ——即便包拯能够看见冤魂,也是一样。
  “笑什么?”包拯带着几分无奈的摸了摸公孙策的头,随后看向右侧,那里好像有卖馄饨的?
  “吃碗馄饨?”包拯低声问道。
  “包大人请客吗?”公孙策弯了弯眉眼问道。
  “公孙先生请客,本府的钱财可都在先生身上。”包拯一脸严肃的说道。
  公孙策弯着眉眼笑容加深,那倒是,包大人身上大概只有三十文钱。
  走进馄饨铺刚刚坐下,公孙策似有所感的看向对面,不由一怔,对面的妙龄女子正静静的看着他。
  ——小风筝?
  “怎么?”包拯皱眉瞥了眼已经收回目光的那妙龄女子,一边看向公孙策,那女子,阿策认识?
  “没,只是看到了梦境里的人。”公孙策垂下眉眼,心头诧然,此时此刻的小风筝怎会出现在此处?
  梦境里的人?!
  包拯目光不由冷厉起来,公孙策的梦境里居然还有女子?!
  “她和三大神器有关。”公孙策低声道。
  包拯一怔,随即脸色缓和下来,“即便如此,也不要再想梦境之事。”包拯一边说着,一边将馄饨挪向公孙策,“待乌盆的事了,我们便启程吧。”
  公孙策点点头,很多事情都和上辈子记忆的不同,看看,明明上次是旅途中遇见小风筝,没想到这次却是在开封见到了。
  ——但即便如此想法,公孙策还是忍不住再次看向对面。
  “阿策!”
  包拯突然开口,声音低沉带着几分压抑。
  公孙策疑惑的看向包拯。
  包拯盯着公孙策清亮干净的眼睛,一字一顿,“我不喜你这般”
  “啊?”
  “在意除了我之外的人。我、不、喜。”包拯一字一顿,缓缓说着,声音低沉,语气郑重。
  公孙策呆了呆,随即下意识的脱口而出,“我只在意你呀。”
  待说完,公孙策慌了。他,他,他怎么这般说法,这,这,这话不对劲!不,不对!
  但对坐的包拯,却是笑了,笑容中满是愉悦,仿若桎梏已久的某种枷锁终于挣脱般的从身到心的疏阔爽朗。
  “那就好,吃吧。”包大人心满意足了。
  而对坐的有些呆傻的公孙策看着包大人从未有过的这般疏阔愉悦的模样,心头反复来回的是:原来,包拯也有这般笑容。
  ——包大人原来也会笑得这么开心!
  在回去府衙的路上,公孙策看着身侧的包拯,心头酸涩,他上辈子跟着包拯大半辈子,从未见过包拯这么放松的闲适模样,——原来不是包拯不会笑,是包拯从未有过笑的机会。
  而这次,包拯那么开心的原因是他的那句话:
  ——我只在意你。
  他很想说,他也不知道为何会脱口而出这句话,虽然他最看重的的确是包拯,但是,但是……他不知道,他这句话背后的意义,是否是包拯所想要的,他有些慌乱,想说些什么,但看着身侧的包拯身上那还未散去的愉悦,他便什么话都无法说出。
  而未曾想到的是,快要到府衙门口的时候,包拯突然顿住脚步,转身看向了公孙策。
  “不用担心,不用紧张。”包拯凝视着公孙策,慢慢的说着,“我们依然如同现在一般。”
  公孙策一怔,随即明白过来。
  ——包拯懂他的心思,知晓他此刻内心的慌乱。
  “好。”公孙策垂下眼,掩住眼里的酸涩。
  而公孙策垂下眼帘之后,头上一阵摩挲的感觉,是包拯,在轻轻的拍抚他的头。
  “阿策在我身侧,我便心安。”包拯收回手,声音有些暗哑。
  ——他所求的远远不止这些。
  但,此时此刻,却不是说这些的时候。
  阿策还需要时间。而他也需要时间。
  *******
  乌盆一案因为苦主是乌盆一事,引发了开封府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好奇和关注。
  在落日时分,展昭和白玉堂就赶回了开封府。
  “所以,李浩这个人确实存在,然后现在失踪了?”包拯放下案卷,“那么王进呢?”
  “王进和李浩一个乡?”公孙策看着案卷,心里头有些讶异,虽然上辈子查乌盆案,也知道王进和李浩是同乡,但是,却没有这么明确的指向。
  “不止如此,那丁克兄弟也和李浩是一个乡。”包拯说着,放下案卷,看向展昭,“明日跟踪那丁克兄弟看看,顺便查一下,最近一个多月,可否还有其他行走商人失踪的消息。”
 
 
第127章 开封事4
  待到第二日入夜时分,公孙策便与包拯来到了至枫亭,身后还跟着好奇的白玉堂。
  却不想在至枫亭里,除了王进,他们还见到了本不该出现在这里的——小风筝,以及李浩的妻子玉娘。
  那小风筝一见他们,便露出了几分顽皮和高傲的笑容,一如上辈子。
  但公孙策却是皱起了眉头,此时此刻,小风筝不该出现在这里的。
  而包拯直接就拧眉了,目光露出不悦,盯着王进,“王公子,她们是谁?为何出现在此处?”
  王进忙拱手作揖,擦了擦汗,这会儿他也知道了眼前这个黑脸的就是鼎鼎有名的包青天包大人,包大人身侧的便是第一才子公孙策,公孙先生。至于两位身后的那个长得好看的少年,他就不知道了……
  “大人,这位是李浩的发妻,玉娘,这位姑娘是小风筝。”王进一边急急介绍着,一边有些窘迫,“大人,李嫂子说要见亡夫,小风筝姑娘说她有办法让李嫂子见到她的丈夫……所以,您看,这……”
  ——这真的和他没关系啊他冤哦,不过就是买了个乌盆……
  “大人请勿怪罪,是我逼着王大哥让我们来的。”李浩的妻子玉娘满脸愁苦的开口哀求着,“我只想再见我亡夫一面。”
  公孙策看着玉娘,心底轻叹一声,这也是个痴情的。不过也是个刚烈坚强的女子。他还记得后来玉娘将李浩的儿子养得很好,李浩的儿子还中举做了官,还曾专门来拜见过包拯。
  “大人一定不会怪罪的,素闻包大人正直清廉,爱民如子,怎会怪罪思念丈夫的可怜女子?”小风筝轻声说着,语气温柔,可眼底却露出几分狡诈轻蔑。
  公孙策的眉头再次皱紧,小风筝还是如同上辈子那般,以为自己能掌控人心。
  “这位姑娘错了。”公孙策看向小风筝,神色不悦,冷声开口,“此刻我们在此处,非开封府的任何人,而只是一名过路人罢了,姑娘无需用我们的身份来威压于我们。其次,若是以法论,姑娘于李浩一案有何瓜葛,或者说姑娘认识李浩?知道李浩的真正死因?或者说,姑娘这么肯定能够招魂,是确定李浩已死?那么,姑娘是知情者,亦或是主谋?”
  说到此处,公孙策神色更加冷漠,“不要说姑娘只是一时好心,天下苦命人甚多,怎的姑娘偏偏在这个时候就认识了苦命的李浩或者,李浩的妻子呢?”
  包拯侧头看向公孙策,嘴角微微勾起,又不着痕迹的抚平。
  而那小风筝的脸色变了又变,最后勉强维持住笑容,“既然两位只是过路人,那么,两位也是真的想见一见那李浩?”
  “本来很想,现在不见也罢。”包拯淡淡说着,转身看向玉娘,肃然道,“若有冤情,开封府的鸣冤鼓,夫人可以随时敲响。”说罢,包拯看向王进,“你的诉状里所陈述李浩一案,已经有了一些进展,李浩的确已死,丁克兄弟确为疑凶,明日你需来开封府一趟,有些细节还需问你。”
  一旁的玉娘听到“李浩的确已死”时,脚一软,差点摔倒,幸好小风筝眼明手快的扶住。
  “可,可是大人,细节,细节我不知道啊。”王进慌乱的的说着。
  公孙策微笑,“王公子可在招魂成功后,仔细询问,然后明日告知我等即可。”
  “大人,大人!请为我夫做主啊。”玉娘回过神来,立即跪下,声音哽咽带着几分凄厉的喊道。
  “这位夫人请起,若有冤情,还请上府衙陈述一二。”公孙策轻叹一声,扶起玉娘,低声说着。
  玉娘哽咽着点头。
  随后,包拯便轻轻拉过公孙策,两人慢步离开了至枫亭。
  好奇跟来的白玉堂有些不解的问着公孙策,“公孙大哥,我们不看乌盆冤魂了吗?”他可是好奇的很,冤魂哎~~~
  “不必看了。”公孙策笑笑说着,侧头看向包拯,他不容许任何人用那样轻蔑的目光看着包拯,铁面无私,爱民如子,公正清廉的包拯包青天大人岂容他人轻视?或许现在的包拯还没有后世的响彻天下的声名,但在他公孙策心里,包拯就是包拯!
  “李浩已经被谋杀,毋庸置疑,接下来的就是还李浩一个公道。”包拯缓缓说着。
  而不知道是不是公孙策的错觉,在包拯说完后,公孙策竟觉得一阵阴冷的风从身侧卷起,又缓缓的消失。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