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嘛!”唐妈立刻打击唐含,“你看看人家江黛,再看看你。”嫌弃完了亲女儿,她去房间里翻出红纸,又找出不知道是哪年哪月留下来的墨汁和毛笔。
要说以前的东西质量确实好,放了那么多年,墨汁依旧带着浓浓的墨香,毛笔也依旧十分好用。
秦屿看到这边的动静,过来一看,顿时来了兴致,“要写对联?这个我拿手。”
唐含一拍巴掌,“我刚才怎么就没想到?就应该让秦哥来,你是大老板,这方面的造诣肯定不俗。”
“行了,你就别寒碜我了。”秦屿摇头失笑,“我这只是个人爱好,而且练字确实可以修身养性,也就一直没有放下,写出来的字勉强可以见人而已。”
江黛闻言,就让出了主笔的位置,将毛笔递给了他。
秦屿坐在桌前,提笔看向她们,“写什么?”他字确实写得不错,但以前写的都是书上看到的东西,或是一些适合挂起来的警句。而那些,用来做对联显然是不合适的。
唐含绞尽脑汁,想了两幅以前就贴过的对联。无非什么春啊福之类的字凑一凑,意思虽然浅白,寓意却是吉祥的。
然后她就卡壳了。
众人不约而同,将视线投向一看就很有文化的江黛。
而江黛果然也没有辜负她们的期待,明明没有翻书,却是张口就来,全都是寓意很好,不至于让普通人看不懂,但又不至于浅白得没有韵味的句子。
秦屿一一写来,唐含就将写好的拿到旁边去晾着,免得弄花了字。
小泽以前跟爸爸不怎么亲近,这还是头回看到她写大字,喜得在旁边东摸西抠,跃跃欲试,显然很想亲自上阵尝试一下。
唐含记得家里不止一支毛笔,去找了一下,果然翻出了一只个头比较小的。好像是她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开了毛笔字课,特意买的。唐妈这个爱收东西的习惯,有时候叫人无奈,但有些时候,又显得很可爱了。
小泽拿着笔,仿佛得到了新玩具。唐含将裁废了的边角纸都拿给他,让他随便画着玩儿。
令人意外的是,小泽居然会写自己的名字,虽然字迹歪歪扭扭,不太好看,但对三岁的孩子而言,已经很难得了。除此之外,还会写从1到9的数字,山口人之类的简单汉字。
秦屿在一边看着,却不觉得高兴,反而微微皱起了眉头。
唐含忍不住小声问,“怎么了?”
“这些都是他妈教的。”秦屿也小声叹气,“说是将来去了幼儿园,不能输给别的孩子,所以偶尔会教他一点。”他说到这里,脸色越发阴郁,“写不好就不能吃饭。”
“啊……这也太狠了。”唐含转头看了看乖乖写字的小泽。
很难想象,到底是什么样的亲妈,才会不喜欢这个孩子,甚至这样虐待他。本来教孩子学东西是好事,可这么一弄,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好在都已经过去了。”江黛见气氛沉闷下来,便出声宽慰道。
秦屿这才展颜,“你说得对。也是我这个做爸爸的之前太忽略孩子,以后不会了。”
他伸手揉了揉小泽的脑袋,小泽有些疑惑地抬头看了他一眼。秦屿起身走到他身后,“来,爸爸教你怎么写。”
因为没有门神,唐含就裁了两张红纸,打算写两个福字贴上。
她这里埋头裁纸,没有注意江黛的动静。等到都弄完了,抬头看去,却发现江黛已经坐到了桌后,正提着笔在她裁好的红纸上作画。她画的是人物画,用的是国风水墨的画法,重传神而非写实,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一个一手提长刀,一手捋长髯的武将形象。
“这是关羽?”唐含饶有兴致地凑过去看了一会儿,抬起头来,视线发亮地看着江黛,“太厉害了!你怎么什么都会?”
“你会的很多东西我也不会啊。”江黛笑道,语气、声调、连面容都是柔和的。
最后,江黛画了一对关羽张飞,一对秦叔宝尉迟恭。等墨晾干了,唐含就搬出梯子,几人协作,很快就将对联和门神都贴好收工。
这时唐妈已经回来了,不但带回来了半背篓萝卜,还顺手拎回来一条几斤重的大草鱼。
灶房里,唐爸揭开锅盖,大声喊道,“唐含,你这个应该卤好了吧?”
热气蒸腾,卤肉的香气也随之散开,弥漫了整个院子。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过年了!
感谢在2020-06-14 04:29:49~2020-06-15 04:04:5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光与影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少数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2章 爆竹声声
唐含啃完半个猪蹄,又被唐妈分配了一个新的任务,“去把后面的碓窝收拾出来,舂点糯米粉明天包汤圆。”
唐家造新房时,只有主体推倒重建,其他的厢房和杂物房都还保留着。之前推豆腐用的石磨,就放在这里,而在另一边的角落里,则是一个碓。
唐含将周围放着的杂物搬开,揭开地上的木板,露出掩藏在下面的碓窝。——其实就是缩小版的粑槽,在一整块石头上雕琢出一个坑,然后将之嵌入地面。
然后利用杠杆原理,将舂米棒连接在一根长木板上,只需要用脚踩踏木板另一端,就能轻松带动舂米棒工作。
村子里早就已经流行起各种机器,磨豆腐的,磨糯米粉的……所以不管是碓窝还是舂米棒,都很久没有用过了。但是现在疫情严重,村民们也严禁串门,尤其唐家还有三个刚从外地回来的人,是整个村子里的重点观察对象,更不允许随意走动,没办法去别人家借机器,只好又将之启用。
秦屿和江黛都没有见过这种早期的工具,兴致勃勃过来尝试。小泽甚至把踏板当成了跷跷板,玩得十分起劲。
唐含乐得将舂米的工作交给他们,自己在一边指挥。这种东西都是看着有趣,但实际动手才会发现相当累人。这种脚踏的碓窝,已经比手动的石磨节约体力了,但是踩的时间久了,也会觉得腿疼。
好在人多,要舂的糯米也没有多少,轮换着来,没等兴致被消耗殆尽,工作就已经结束了。
唐含端着磨好的糯米粉从杂物间里出来,小泽走在她身边,叽叽喳喳地询问糯米粉要怎么吃,一抬眼看到正在院子里吃东西的大黄牛,不由睁大了眼睛,“哇!”
唐家的牛平时关在另一个地方,白天唐爸会牵出去遛一下,晚上再牵回来,不过都没来过家里。所以小泽来了那么长时间,这还是头一回看见。
“爸爸,你看,是牛!”他立刻忘了之前的话题,兴奋地喊秦屿。
“要过去看一看吗?”秦屿问。
小泽犹豫起来。相较于被关在圈里的猪,和个头小小的鸡,大黄牛的个头显然更具有压迫性,对于小孩子来说尤其如此。
不过有大人在一边壮胆,小泽还是牵着爸爸的手凑了过去。
唐爸正在用一把大刷子给牛刷毛,见状特意给他让出了地方。小泽垫着脚往石槽里看了一眼,然后转头凑近秦屿,小声说,“爸爸,它在吃米饭!”
“牛也要过年啊。”唐爸在一边笑着接话。
牛也要过年,这是唐爸自己的理论。反正每一年的今天,他都会特意煮一锅饭,犒劳一下这位辛苦了一整年的“家庭成员”,而不是想平时一样,两捆草就把它打发了。
跟养了吃肉的鸡鸭和猪待遇完全不一样。
大黄牛享用完了它的年夜饭,唐妈的年夜饭也已经筹备完毕,高声叫唐爸准备供饭。
“老祖宗”们的年夜饭并不太讲究,除了最中间的一盆猪头之外,其他的饭菜都是从准备自己吃的年夜饭里分出一部分,装在小碗里,摆上满满一桌,再倒上一杯酒,点上香蜡纸烛上供,最后点上一饼鞭炮。
村子里的晚饭时间都差不多,所以唐家的鞭炮炸响的瞬间,村子里其他地方也开始陆陆续续传来爆竹声。
从这时起,直到夜里十二点,爆竹声一直断断续续,没有彻底消停过。而被爆竹声掩盖的,是笑闹声,电话铃声,短信声,微信消息声……旧的一年就在这许多的声音中悄然而逝,随着电视机里春晚的倒计时响起,新的一年到了。
唐家平时一直都是十点之后就上床睡觉,江黛和秦屿来到这里之后,也很快把作息调整了过来。所以今晚守岁到十二点,个个都呵欠连天,等唐爸放完迎财神的鞭炮,便迫不及待地上床睡觉去了。
……
大年初一,本地风俗,不允许叫人起床,可以随意睡懒觉。
对于一整年都在忙碌的农民而言,这实在是种不可多得的享受。所以,当江黛早早坐起来,穿衣服准备下床时,就被唐含劝住了,“我爸妈估计也不会那么早起,炉子还没烧,外面太冷了,你不如再躺一会儿。”
江黛秉着为长辈分忧的态度道,“我们可以起来烧火。”
唐含将被子往脸上一蒙,“对不起,臣妾做不到。我不会烧这个炉子,它好好烧着我添两次煤都能给它烧熄掉,你还指望我生火?”
“……”江黛只好脱掉穿了一半的毛衣,重新躺了下去。
躺下来时,她才注意到枕头底下多了一抹红,揭开一看,居然是一个红包。
“这是你放的?”她怀疑地看向唐含。
唐含伸手,从自己枕头下也摸出一个,“我妈放的。”
江黛完全不敢相信,半夜有人摸进房间,甚至在自己枕头下放了东西,而自己居然完全没有察觉到,“我睡得这么死吗?”
“这叫睡眠质量好。”唐含纠正她的说法。
江黛把红包放回去,脸上犹自带着几分不敢相信,“我都多大的人了,还要收压岁钱红包?”
“我妈的理论,没结婚就还算孩子,可以领红包。”唐含说。见江黛没有拆的意思,又补充道,“就一百块,是这么个意思,你不用有心理负担。”
听说只有一百块,江黛终于相信这红包确实是小孩子的待遇。但她还是没拆,而是直接将红包塞进了口袋里。
这是长辈给的福气,留着吧。
两人躺着说了一会儿话,外面才传来开门的动静,是唐爸唐妈起来了。
江黛人生中几乎没有这种醒了还在床上磨蹭的经历,早就躺不住了,听到动静,立刻爬了起来。唐含本来打算睡个回笼觉,见状也只好坐起身。
估计大家都是一样的想法,所以等她们梳完头出门,秦屿也抱着小泽过来了。
炉火刚刚烧好,唐妈见他们都起来了,便转身进屋,从房间里拎出一个袋子,一人给他们发了一顶红色的毛线帽子,“今年没有买新衣服,就用帽子将就一下吧。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你什么时候织的啊?”唐含戴上帽子,忍不住问。
唐妈是个能够自学一切生活技能的天才,其中显然也包括针织这项技艺。
小时候,唐含每年都能得到一件她亲手织的毛衣,不过大概从上中学之后,估计是家里的事越来越多,就再也没有了。前两年她们姐妹相继毕业,不需要那么劳碌,唐妈就把这门手艺又捡了起来。
然而一件毛衣织了好几年,唐含每次回家都能看到半成品。
万万没想到,今年居然拿出了成品。虽然只是帽子,也足够让人惊讶了。
“你猜?”唐妈没有正面回答她的问题。
毛线织物十分柔软,江黛用手虚捧着,感受着它的触感,听着耳边絮絮的吵闹声,心里没来由地也跟着变得柔软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6-15 04:04:54~2020-06-16 04:46:0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25000305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3章 进柴
本地风俗,大年三十要煮很多饭,做很多菜,一直吃到大年初二。初一初二这两天是不做饭的,大概寓意家里的食物能从去年吃到今年。
小时候倒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因为过年会把家里所有好吃的都拿出来。不过现在物质条件越来越好,这种规定就显得不近人情了。
而且小时候交通不便,除了出嫁女初二回娘家之外,其他亲友通常都是初三之后才会出门拜年,也就不用担心待客。而如今上班族越来越多,家里又几乎都有车,初一初二就会把亲戚走遍。
至于剩下那些什么大年初一不能扫地,不能往外泼水,不然会破财的说法,更是早就名存实亡,无人在意。
所以唐妈昨天虽然还是用小甑子蒸了一锅饭,但昨晚吃掉一半,剩下的估计只够一顿。
唐妈唯一还在坚持的,就是初一早上不做饭。
不做饭,吃粑粑。——本地把所有需要经过揉面制成团的食物,统统叫做粑粑。今天要吃的糯米面粑粑,也就是常说的汤圆。
馅料除了酥麻,还有花生馅和核桃馅。这两个没有提前准备,只能现场制作。
唐妈盛出来满满一盒子核桃,吓了秦屿一跳,“要包那么多?”
“当然不是,这是给你们吃的。”唐妈坐下来,开始从盒子里挑核桃,把个头圆润,一看就长得很好的挑出来,摆在她们面前,每人面前十二个。
唐含小声跟江黛八卦,这是唐家的不传之秘——算命核桃。
每个核桃代表一个月,砸开之后是好的,就说明这个月有好运气。若是空的,那这个月就要小心了。
不过呢,每年收上来的核桃,脱壳的时候唐妈就会筛选一遍,只留下好的晒干,剩下的直接吃掉。现在拿出来,她老人家又要亲手挑选一遍,这样层层筛选,有坏核桃的几率自然就降到了最低。
所以,无非是一种祈求吉祥的仪式而已。
唐含找出锤子,递给江黛,“试试吗?”
江黛自然不会拒绝,一个个凿开核桃。果然,唐妈挑了一辈子的核桃,水平还是很信得过的,一个坏的都没有。之后秦屿,小泽,运气都相当不错,除了秦屿的有一个核桃仁比较瘪,其他的卖相都十分出众。
13/68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