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让朕吃口软饭吧(古代架空)——今夜无风

时间:2020-10-28 18:20:20  作者:今夜无风
  大夫也很同情这遭了无妄之灾的小二,有心宽慰他,“好歹是垫付了你的药钱。”
  店小二闷闷应,道,“那些个达官显贵,便是不给我药钱,我也是不敢说什么的。”
  “莫要说这些话了,我瞧见那付钱的是宫里的公公,怕是哪位王孙身边的,你小心遭了祸。”
  店小二被大夫吓得不敢在说话了。
  泰安有心找人去打听了一下,这件事清早发生的,闹得动静有点大,街里街坊都听见了几分,说是齐王叶煜。
  齐王的外祖家,也就是淑妃的母族正是徐国公。
  叶煊笑了,“原来齐王同王妃情比金坚,便是这样的情比金坚。”
  叶煊大概能猜到齐王想干什么。
  先帝膝下九个儿子,皇后无子,就连他最名正言顺的大哥都知道隐藏锋芒,若不是先帝逼迫,他恐怕也走不到逼宫造反的地步,偏就他这个四哥,从小就把争皇位的心思摆在明面上,将淑妃的张扬学了个十成十。
  徐国公老了,脾性已经大不如前了,且乾元宫前被冯子健和泰安一吓,恐是看出了些什么,近些日子低调的很,必定是不想多生事端的,可架不住历来外戚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怕再不愿意,齐王动了心思,他也得咬着牙将徐府全赔在他四哥身上。
  叶煊思索着,手指在案牍上敲击,缓缓道,“我不怕齐王和徐国公,他们有什么计谋尽管来就是,反正已经摆在明面上了,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但是,我怕舅舅在背后推一手,借刀杀人。”
  泰安也皱起眉来,点头诚恳道,“他做得出。”
  冯子健这人狠起来六亲不认,对亲儿子都能下死手。就算因着良妃的关系,不会杀了叶煊,可除了留着他一条命,其他什么都可以干。
  叶煊让泰安亲自监视冯子健,泰安领命退下。
  叶煊批起折子没完没了,一直到赵安进来提醒,才发觉已经过了午时,他传了膳,将谢玉舒叫起来吃饭。
  谢玉舒睡了大半天,被喊起来的时候都迷迷瞪瞪的,吃完饭才彻底清醒。
  叶煊让他继续休息,还把桌案搬到了床边,陪着他一起。然而这□□的,谢玉舒身体又隐秘的疼,怎么也睡不着了,干脆趴在龙床上要了几本奏折,跟他一起看。
  打开一本,选妃——他眉间动了动,利落的写下“驳回”二字,合上放到一边。
  打开第二本,请封——他眉间蹙紧,“驳回”二字写的过于有力,合上之后丢到一边。
  然后第三本、第四本……反反复复就是这两个内容,且看着好像除了字迹外,措辞也是差不多的。
  谢玉舒不由的翻开前面批好的对比了一下,好嘛,还真就差不多,连用错的一个词语都一模一样。
  便是再好的脾性,火气也上来了,他眉头都快凝成一个结了,抓着这些奏章坐起来,将其一把摔到叶煊面前,冷笑了一声咄咄道,“大将军王未免过于放肆!”
  “怎么了?”叶煊拿起一本翻开,不由笑起来,道,“玉舒且放心,弱水三千,煊直取你一瓢饮。”
  谢玉舒脸登时又红又白,道,“你拿错了,我不是气这个。”
  叶煊正色看着他,语气肃穆起来,“难道你不气?”
  那眼神分明写着“你怎么可以不气”,惆怅悠然的看着他,语气听起来很是委屈,还装作大度的样子说,“好吧,玉舒胸襟宽广,莫说只是广纳后宫了,怕是朝臣们劝我开枝散叶,玉舒也不会动气,还要为我仔细张罗一二。”
  “玉舒这般的胸襟,为夫比不得。”叶煊说的阴阳怪气。
  谢玉舒被他逗笑了,脸上的怒气冲冲也维持不下去。
  他伸手在他额头上不轻不重的拍了一下,无奈道,“此事容后再议,我们先说更重要的。”
  叶煊抓住他的手将他拖到怀里固住,任性的拒绝,“哪有比夫妻之间更重要的事,怎能容后再议,玉舒糊涂。”
  他说着就将头埋进谢玉舒肩窝里,一副受了多大委屈的样子。
  谢玉舒:“……”
  “陛下,你已经比臣高了,比臣壮了,装柔弱已经骗不到臣了。”谢玉舒伸长手艰难的够到地上的奏章,有些后悔自己刚才干嘛要摔到地上去,还不是得自己捡,捡了还要看是不是他要的。
  所幸谢玉舒运气不错,一次就拿到了自己要的那本,一把塞到叶煊手里。
  叶煊下巴搁在他肩膀上,打开奏章一目十行的扫上去,眉头微微挑起,又扫了放下砸下来的几本奏章,猜测怕都是一样的内容,倒是明白了谢玉舒生气的原因。
  他笑了一声,指着上面的一行字道,“小相爷,此折请封大将军王为摄政王,同朕共治天下,你以为如何?”
  “陛下,冯子健虽战功累累,然已官职一品,赐王拜爵,封无可封。”谢玉舒掷地有声的道,“不可。”
  “好,那便驳回。”叶煊顺从。
  谢玉舒皱了皱眉,看了看地上几本同样的奏折,不说话。
  叶煊看出他心中所想,闷笑着轻咬住他耳垂,舔了舔,声音低哑,“这些人胆大妄为,理应受罚,你以为如何?”
  “左右朝政,确实该罚。”谢玉舒点头。
  叶煊手臂用力将他抱上床榻压上去,低着嗓子应,“朕听梓潼的。”
  “梓潼说不可便不可,梓潼说罚便罚,梓潼以为如何?”
  谢玉舒已经快喘不过气了,抱着少年宽阔的肩膀,陷进柔软的绒被里,回应的声音逐渐被吞没,破碎的不成句。
 
 
第55章 
  礼部算出来的良辰吉日有三个, 正月初一、正月十六、二月二十。
  前一个太赶,后一个太久,最后没什么意义的定了正月中旬的日子, 先是国丧又是年节再又是新皇登基,礼部官员近来是忙的脚不沾地, 做梦都睡不踏实,好在新皇还算仁慈, 给了他们喘息的时间,刨去礼部赶制帝服帝冕,祭祀安排等, 手脚麻利的还能歇个一天半的。
  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 新皇是个魔鬼,留出来的那一天, 是让他们赶制皇后凤袍的。
  已是半夜,改好的帝袍帝冕被赵安重新叠好放到托盘里端走, 等两日后登基大典再拿出来。
  新皇穿着纯白的中衣,披着暗红为底鎏金镶边的龙袍, 坐在床沿刻意压低了声音说话。
  烛火明明暗暗,不远的桌案上还放着未批完的奏章,然后一水儿摆了不少环佩挂件、玉佩、玛瑙、镶嵌血玉珠的额带……地上随意丢在一起的衣服拢上一层亲密的阴影。
  撩开一边红纱的龙床上,刺绣盘龙被隆起一个清晰的人影,细软的长发披散在床榻之上, 有几缕被年轻的新皇抓在手中把玩, 流水一般的从指缝穿过滑落。
  空气中还有未散尽的麝香味,那人睡得很沉。
  礼部尚书胆战心惊的收回视线, 死死的低着头, 恨不能现在就瞎了, 或者时间在早一些,出门的时候摔一跤,最好把腿摔断了,不要踏进乾元宫,不要知道这个要人命的秘密。
  都说新皇未曾娶妻,在沧州的萧王府内更是连个侍妾都没有,朝中所有纳妃大婚的折子尽数被驳回了……可礼部尚书悄咪咪的看一眼交叠在一起的衣服,龙袍之中露出一截紫红色的官服,那腰封绣纹,袖口隐秘缝制的金线,赫然是官居一品当今丞相的服饰。
  他再偷偷撇一眼桌上,青色的额带新换的,上头镶嵌的血玉珠却是旧物,镂空的形状无一处不透露出熟悉,旁边的红色玛瑙挂坠因为主人时常握在手中把玩,盘出了包浆感,油光水亮的,隐隐露出上面的清和二字。
  谢玉舒,字清和,十五六元及第状元郎,十九子继父业丞相爷,为人清正廉洁,性情温和禀直,如今二十出头,相府中无一女眷,是京中贵女人人求嫁的好郎君。
  礼部尚书的嫡幼女就曾心仪这位年轻的相爷,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等了数年没有回应,嫁给了旁人。
  虽然坊间盛传谢玉舒断袖之名,但当时皇帝有意为三公主说亲,便无人相信,只以为是推辞的借口。
  礼部尚书本来是不信的,可如今由不得他不信,尤其是听着新皇口里快速准确的报出了丞相爷身体各个部位的尺寸之后。
  叶煊看了他一眼,“我说的你都记住了?”
  礼部尚书立刻回神,垂下眉眼观鼻鼻观心的回答,“回陛下,臣记住了。”
  “记住了就下去吧。”叶煊语气淡淡,“这凤袍我不急着要,登基礼时赶出来便是了。”
  礼部尚书眼前一黑,两天时间赶一套祭祀制式的皇后服装,整个礼部和司制坊得不眠不休的开工啊,还以为新皇是体恤他们才空出了两天空闲,原来并不是。
  他如是想着,含泪磕头谢恩了。
  赵安送他出宫,一直送到宫门口,老太监脸笑得跟菊花一样,声音轻轻柔柔发飘,却像是一把寒冷的刀架在他脖子间,“今日在宫里见了什么看了什么,还望尚书大人该知道的知道,不该知道的就不要知道了。”
  “新陛下脾性不定,颇有些少年意气,且分外疼爱那位大人,凡是大人说什么陛下便听什么,若是有什么中伤大人的风言风语落在陛下耳里,只怕——”
  赵安话没说完,礼部尚书头发一阵发麻,连声道“懂了懂了”,解了腰间的荷包塞到他手里,“多谢赵公公指点了。”
  赵安不动声色的颠了颠荷包重量,满意的揣进袖子里,又叹息着提醒了一句,“一朝天子一朝臣,陛下不亲近咱家,咱家过段时日怕是就要出宫养老去了。”
  礼部尚书思索了片刻,正色的再次道谢离开。
  赵安扬了扬佛尘转身往回走,一眼就看到高大树杈上坐着的黑色人影,泰安整个人隐在夜色中神色看不分明。
  “原来是李大人,天色晚了,李大人早些歇息吧。”赵安走到树下仰头,笑脸堆堆砌砌的皱在一起,态度从头到尾都没有变化,一点都没有被抓包受贿的窘迫尴尬。
  泰安看到树下留下的钱袋子,面无表情的想了一下,还是收了起来:算了,反正主子什么都知道,这钱赵安给了他就收着,下次一起出门,就有钱给败家小公子结账了。
  他想着,就忍不住看向天边,希望天光快点亮起来,登基大典之后,那群由禁卫军拆分重组的御林军就该回来了,他就可以长时间待在宫外了。
  正月十六,就这么在万众期待中到来了。
  在谢玉舒三令五申之下,叶煊晚上没有乱来,让他终于得以起了个大早。
  宫婢太监们端着各种东西鱼贯而入,从头到尾都没有发出多少声响,往常安静的乾元宫彻底活了过来。
  一身丞相官服的谢玉舒给叶煊挽发,给他披上庄重的龙袍,为他戴上十二旒帝冕,旒珠碰撞下落,他退开几步,看着那个少年——或许已经不能称之为少年。
  没人比谢玉舒更清楚,这个少年身形多么高大,背部多么宽广,手臂的肌肉发力时是多么坚硬,他的表情遮在珠帘之后,龙威浩荡,让人不敢逼视。
  谢玉舒跪下去,端端正正的磕头行礼,高声道,“臣谢玉舒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奴婢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起彼伏的磕头高喝,一路从主殿往乾元宫外传去,浩浩荡荡回声不止。
  叶煊扶起谢玉舒,声音低沉的道,“爱卿,和朕一起去看看将与你同治的这万里江山。”
  登基的步骤冗长繁琐,还要祭祀昭告天下。叶煊顶着沉重的帝冕一步一步从登天梯走上祭台,面无表情看着礼部唱祭祀词,然后十几个和尚上台诵经,几个光着膀子脸上抹着唱戏油彩的大汉,披散着一头毛躁的头发,拿着铜铃在那边摇边跳,摇头晃脑嘴里念念有词的跳大神。
  这么一跳就是一个时辰,围观的皇城百姓都觉得有些乏味了。
  叶煊眼皮子抽了抽,他说怎么祭台上的仪式需要花费这么长的时间呢,感情时间都是浪费在跳大神上了的,大抵是大梁之前压迫太狠了,歪门邪道们能正大光明传教的时间不多,压抑了三十一年碰上一次,所以不遗余力的拿出自己的本事吧。
  他那位开国的祖帝真有意思,打压各种宗教,结果还搞帝王天定这一套,用这些东西来忽悠愚昧的平民百姓;他那位沉迷改革的祖父也是奇葩,为什么就不把这些没有用的先祖传承给改了呢?
  叶煊真的很想抽出袖里剑将这群歪门邪道都给砍了。
  然而想起礼部赶制好送来后被他悄悄藏起来,打算给谢玉舒一个惊喜的凤袍,觉得自己还可以再忍忍。
  他干脆的闭上眼,不看这些妖魔鬼怪。
  又过了一刻钟左右,跳大神终于走入了尾声,秃驴们念经的声音逐渐低下,簌簌地破空之声,一身青色道袍地年轻道长用轻功飞掠上台,手中佛尘一扬一转在空中蛇一般的游动起来,铜铃声和秃驴念经声一起响起,奇异地融合在一起,居然也不显得突兀。
  叶煊若有所思的看着那个年轻的道长,脸庞坚毅方正,带着若有若无的煞气,步伐稳健有力,身形挺直,举手投足间不像是跳大神反而像是在舞刀弄剑,而且还是个高手。
  只见他说了句“三清道祖在上”,将佛尘高高抛起,揪住白色的毛一抽,“噌”的出鞘声,寒光乍现,杀气迸溅四溢。
  “无耻萧王,我杀了你!”那刺客伪装的道长大喊了一声,抬手就刺来。
  叶煊眉头一挑,周围“刷刷刷”的各种刀剑出鞘声,只见装神弄鬼的喇嘛铜铃变武器,念经的秃驴丢了木鱼从各个地方抽出藏起来的武器,一群人直接朝那刺客扑去,愣是让他刺客退出去数步。
  底下也是骚乱一片,百姓的中间冲出数千隐藏其中的私兵,有许多包着头巾遮住脸,他们砍翻了拦路的士兵,要杀上祭台去,却又被士兵中的御林军包围成一片。
  谢玉舒这些日子一直跟叶煊在龙床上厮混,也知道一些情况,没有惊慌,而是站了起来,一脚踹在冲进来的一个刺客的心窝上,将他踹飞在地,然后夺了他的武器,回神又砍翻一人。
  那人遮脸的布被划破露出里面的浓眉大眼,包裹着头的长巾里露出几根卷曲的头发,是个戎人面孔,正好倒在冯子健脚边,血液喷溅在他脸上,沾上他的衣领,冯子健抬眸,对上谢玉舒探究的视线。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