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锦衣泪(GL百合)——书自清

时间:2021-01-03 09:06:03  作者:书自清
  平壤倭军俘虏报称王京倭军兵十万,而朝鲜君臣为尽快收复本国失地,在明知倭军主力云集王京的情况下,连连督促明朝军队立刻进军。朝鲜重臣柳成龙不惜以两班贵族之身,行吏员贱民之事,放弃缩在后方的安全与温暖,亲临一线,在临津江面督促架设浮桥,以便明军炮车、军械尽快渡江,并向明军通报“倭贼之在城(王京)中者,多不过万余”。柳成龙和倭军俘虏向明军报告的王京倭军兵力相差过于悬殊,倭军兵力如朝鲜所说不过万余,以明军现有兵力自然可堪一战;如审讯俘虏而言十万之众,明军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退保平壤,以待援军。在大胜之后,却无敌方确切情报的情况下,李如松一面命高策、梁心率三千人抢修平壤城防,一面亲率三千人先头部队前渡临津江探查敌情。
  时间在连绵的战事之中逐渐流逝,不知不觉已翻过年头来,入了万历二十一年的正月末。战争无情,这个新年所有战士都是在战地冰寒之中度过的,连饭食都吃不饱,更不提过年能有什么嘉奖了。最多不过打几只野味,围在篝火边烧烤,解解馋。
  正月廿六,李如松率三千人部抵达坡州。而三日前,罗洵所率的锦衣卫侦查营就已经驻扎于此,并连续三日进行对王京周边的侦查。李如松抵达后,第一时间召集罗洵、郭大友和孟旷等锦衣卫主事人与他手下所有的明、朝将领一起商讨接下来的侦察事宜。
  罗洵在会上表示,锦衣卫初步勘察,王京附近的倭军兵力在五万左右,既不是柳成龙所说的万余人,也不是倭寇俘虏所说的十万人。
  “加藤清正长途跋涉,绕过我们的触角地带,从东面自咸镜道南下,昨日刚刚抵达王京汇合,这个五万人的数字,是加藤清正最后汇合后的数字,当然并不确切,只是我们判断出来的约数。目前朝鲜的双王子顺和君、临海君仍然控制在加藤军的手里,如今也在王京之中。此外……詹宇同样陷落于王京,因为无法入城,我们暂时不知他的情况。”
  罗洵的话让李如松的面色沉凝了下来。加藤清正从咸镜道南下是好事,这意味着明军不用担心自己被后方夹击了。可眼下的局势仍然并非对明军完全有利,李如松需要做出慎重的判断。
  此时,罗洵在舆图之上用手点了一个位置。这个位置位于王京以北约十五里处,是一处沟壑纵横的山林地带,这里有一处驿馆,名唤“碧蹄馆”。
  “我的人报告,说是在这个碧蹄馆附近观察到了有倭军驻扎,但因为这里的地势很复杂,我的人只是在山脚下看到了山顶上有倭军的旗帜,并不敢再靠近,也未能摸清其详实。”
  李如松沉吟道:“嗯……值得再派人去摸一摸情况。这样吧,查大受,明日你与朝鲜的高彦伯高将军一道,并罗千户的锦衣卫,带上五百侦察骑兵,去这个地方探一探虚实。”
  “是!”与会的查大受立刻明亮回应道。
  高彦伯经由翻译,也领了任务,与查大受彼此交换了一下眼神。
  会议结束后,罗洵领着郭大友、孟旷单独留下。罗洵要与李如松商讨更重要的事——诱捕张允修。
  “你的意思是,你认为碧蹄馆的倭军,是张允修设下的圈套?”李如松挑眉问道。
  “对,他们有可能设一小队残兵,诱我们去打,他们逃,我们必会乘胜追击。他们尤其会想方设法引导提督您亲自帅军追击。一旦您带兵追击,他们将我们引导到碧蹄馆附近的峡谷之中,那里如若有倭军主力埋伏,我们必将危矣。”罗洵道。
  “荒谬!我怎么会如此轻率行事?而且张允修是什么人,一个叛徒,他居然能左右倭军的部署?”李如松不以为意。
  罗洵却道:“眼下王京中的倭军总指挥,据我推测应当是宇喜多秀家,此人乃是丰臣秀吉的养子,颇受丰臣氏信赖。张允修如若能说服他,便能掌控倭军的部署。我认为他说服宇喜多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张允修对辽东军的了解本身就是非常值得利用的事。提督,您此次渡江只带了三千人,您是否也觉得倭军残兵不足为惧,三千人足以剿灭?”
  李如松不答,面色有些阴沉,似是被戳中了痛处。片刻后他转开话题道:
  “你们抓到了汪道明,到现在也不开始诱捕张允修。前些日子,我看过查大受队伍里那个孟子修呈上来的计划,可行倒是可行,但计划还是说得云里雾里,到底最佳时机在什么时候?”
  郭大友接过话头道:“提督,如今就是最佳的时机。碧蹄馆是张允修设下的陷阱,他必有诱捕李穗儿的意图在其中。我们只需将计就计,便可抓住此子。”
  “我不明白,难道你们傻到要带李穗儿上战场去?若她在大后方不出去,张允修又该如何诱捕?”李如松问。
  郭大友立刻答道:“提督,如今我们的据点在这坡州小小的地方,不过三千人,李穗儿就在据点内毋庸置疑。后方主力大部队还在临津江的北面。如若当真中计,三千人也不够用的,据点必会倾全兵力而出,后勤部队跟不上前线作战部队,就会拖在后面,届时张允修只需带小股部队袭杀后勤部队,抓走穗儿又有何难?”
  李如松很是不悦:“我说了,我不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
  “咱们不若假意上当,可以先让汪道明写亲笔书干扰和迷惑张允修,使张允修察觉不到我们已识破他的计策,如此咱们这个将计就计的计划可成。”郭大友也不管李如松的情绪,顾自说道。
  李如松想了想,道:
  “这个事儿我会考虑,你们先出去吧,容我再想想。”
  罗洵、郭大友和孟旷彼此相视一眼,都觉得不对劲。郭大友还待开口再说什么,却被罗洵阻拦,三人很快退出了李如松的大帐,往属于他们的帐篷行去。
  “李大这什么意思?不听我们的话,他还要不要抓张允修了?”郭大友很是不忿。
  罗洵叹气,缓缓道:“他与我们的立场不完全一致。如若让我们拿下了张允修,收回万兽百卉图,那女真必然要遭到朝廷打击,辽东李氏的把柄也就至此彻底捏在了朝廷手里,他对此很是忌惮。我猜,他这是要自己抓张允修,撇开我们。”
  “撇开我们,他是抓不到张允修的,不仅抓不到,而且还会损兵折将。”孟旷在旁轻声道。彼时他们已经行到了属于他们的帐篷口上,恰逢孟子修掀开帐帘出来,听到孟旷的这句话,不禁笑了。
  “阿晴说得没错,李如松撇不开我们。但他必须要掌握主动权,我猜你们没能说动他对吧。放心吧,晚些时候他还会来找我们的。”
  郭大友笑了,调侃了一句:“孟先生,你可真是神算子啊。”
  “甚么神算子的,快进来吃饭吧。”帐篷里传出了香味,还有白玉吟含笑的声音。众人一起钻进了暖洋洋的帐篷。
 
 
第227章 碧蹄馆(一)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廿六,夜,坡州明军先锋军大营东南角,后勤兵营部。
  可容纳十人队伍入驻的行军帐篷之中,孟家三兄妹、赵子央、白玉吟、穗儿、郭大友、罗道长,再加上刚刚加入一家人之中的小女孩李顺贞,八大一小围坐在帐中的炭盆边,端着木碗吃着晚食。此时帐中所有女子都做男装打扮,身上甚至连轻铠都不曾脱下,以应对随时有可能到来的突发状况。
  郭大友一边狼吞虎咽,一边含混道:“我晚些再走,说不定孟先生所说的事很快就要应验了,省的他们再往锦衣卫营跑。”
  目前郭大友并不与孟旷等人居住在一起,他住在锦衣卫营部。锦衣卫营部在大营的正南端,与后勤兵营部靠得相对比较近,单趟步行也就一盏茶时间。本来孟旷作为锦衣卫,也应当居处锦衣卫营部,但因为她的家人都在后勤兵营部,罗洵特批她可以自由来往两个营部之间,只是如若有特殊情况,她必须立刻去与锦衣卫大部队汇合。
  此外,锦衣卫大营之中还收留着弥津姊妹和细川志兵卫三人,此三人算是给锦衣卫立了功劳,所以得到了锦衣卫的保护,眼下他们其实算是被软禁在了明军之中,不能乱跑,避免他们二次反叛。等到战事结束,他们会被妥善安排,送回到倭国去。
  一家人聚少离多,这是自辽东分离近两个月后的再度重逢,而这次重逢,意味着他们全家假死脱身的计划终于将要正式启动了。
  目前唯二清楚知晓他们这个计划的外人,就只有罗洵与郭大友两人。这个计划二人也有参与计较,并且一家人未来的隐居之地,也都是罗洵与郭大友做的安排。不久的将来,当罗、郭二人想要隐退时,便会来与孟家人汇合。
  经历了这么多的波折和危险,郭大友与众人之间的情谊已然十分深刻。在孟旷的心中,郭大友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大哥,虽然她从来没有明确这样说过,但平壤城中郭大友陷入险境,孟旷不顾自己的安危,甚至顾不上穗儿,跳下城墙去救郭大友,已经足以说明一切。
  吃饭的时候,穗儿、孟暧和白玉吟都忙着照顾小顺贞,一会儿帮她添菜加肉,一会儿又帮她吹凉汤粥。行军打仗饭食简单,其实不过是野菜、腊肉加上糙米烩了一锅略稀的炊饭,穗儿、白玉吟和孟暧碗里的菜和肉都进了小顺贞的碗里。这孩子太让人心疼,打小没了娘,如今亲爹在她眼前被杀死,收到了巨大打击的孩子,发烧发了整整三天三夜,不省人事,如若不是被弥津姊妹和锦衣卫及时送到了孟暧身边医治,可能她如今也没了性命。
  这些日子所有人都围着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这孩子虽然沉默寡言,却终于恢复了些许属于孩子的灵气,知道对大人撒娇,尤其最爱粘着穗儿,现在与孟暧和白玉吟也亲近了许多。孟子修和罗道长两人这些日子一得空闲便逗小孩子玩,也让孩子对他们卸下了戒备,只是面对孟旷时,这孩子还是很胆怯,不敢靠近,总是躲在穗儿身后。
  孟旷很苦恼,她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身上煞气太重了,哪怕她不戴面具,以真面目面对孩子,孩子还是害怕她。穗儿笑着调侃,说她长得漂亮是漂亮,就是眉眼间的气质太凌厉了,天真纯洁的孩子见了是不会想亲近的。并且,孟旷第一次与孩子见面时,就戴着面具,给孩子的第一印象实在是太吓人了,小孩子会记很久。
  孩子现在已经会说些汉语了,最先学会的就是喊人,她会喊穗儿“娘”,会喊孟暧“小姑”,喊白玉吟“婶娘”。女人们倒是很适应,被孩子这样喊,心花怒放地抱着孩子亲。孟子修被喊“二伯”时吃了一惊,突然成了长辈,他不禁感慨自己也是上了年纪了。被唤作“罗爷爷”的罗道长,把孩子当亲孙女一般疼,简直比当年照顾孟家兄妹时还要和蔼无数倍。
  孩子适应得很快,但喊人的时候却怯怯的,让人心疼。她心里知道自己是捡来的孩子,是她父亲硬是塞给穗儿的孩子,生怕穗儿等人将自己丢弃了不管,故而总是小心翼翼。这孩子特别敏感聪慧,众人疼爱她的同时,也很担忧她的成长。
  唯一没有任何称呼、还被孩子躲着的孟旷,备受打击,这些日子显得十分消沉。
  穗儿当然察觉到了孟旷的郁闷,曾悄悄私下里找她谈关于孩子的事。她问孟旷是不是不喜欢孩子,孟旷摇头。穗儿很担心自己就这样□□,会让孟旷不开心,她非常在乎孟旷对孩子的看法。
  孟旷牵她的手,认真道:“我们俩没办法有自己的孩子,你若喜爱孩子,肯定是要去收养的。小顺贞那么惹人疼爱,我对收养她没有一点不情愿。我很喜欢孩子……只是……我有些不大知道该怎么和孩子相处,那孩子一直躲着我,是不是不愿意接受我当她的爹?她定然是忘不了她亲爹爹的,我……我本也不是男子,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解释我的身份。”
  原来这傻人在意的是这个……穗儿心里恍然。她想了想道:
  “其实你不用解释什么的,孩子自己会明白。当年我娘亲也没和我解释她和老姑姑的事,当然我本也不知道老姑姑的存在,一直到后来长大了才明白她们俩的关系。你就和孩子自然相处嘛,小顺贞那么聪明,会明白你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份的。”
  孟旷有些丧气:“她定然是排斥我的,她爹就在她眼前那样死了,孩子一辈子都忘不了的。”
  “莫要这般说,你也没必要非得替代她亲爹爹在她心目中的位置嘛,你就先当她另一个娘亲,和我一样,总之你对孩子好,孩子能感受到的。感情是处出来的,一朝一夕哪能那么快就亲密起来?”穗儿劝说道,“而且我看这孩子对你也并非是抗拒,虽然有些怕你,但还是很在意你的,经常用眼睛偷偷地瞟你。”
  “真的?”孟旷眼睛一亮。
  “我骗你作甚么。”穗儿暗自憋笑,孟旷这样子可真像个刚得了闺女的“傻爹爹”,看样子她也是真心爱孩子,不是敷衍她的,真是可爱。
  穗儿一时有些没忍住,趁着四周没人在,她飞快地亲了孟旷脸颊一下。孟旷呆愣了一下,随即压抑时久的热情一下被勾起,展臂将穗儿搂紧了怀中,亲昵地蹭了上去,吻住她的唇。穗儿只让她蜻蜓点水地吻了一下,就忙止住她进一步索求,道:
  “小心被人瞧见。”
  孟旷无奈,只能与她拥抱,蹭一蹭她的面颊。穗儿道:
  “这孩子姓李,她对她亲爹爹的记忆又十分深刻,咱也不好给她改名。恰好我姓李,在外人看来她也算是跟我姓了。但是……我算是嫁给了你,孩子却跟我姓,在外人看来这有些奇怪了。”
  “这没什么,孩子跟谁姓都行,我也不是男子,没什么嫁娶一说,我与你成婚,本也不是要传宗接代的。外人怎么看,咱们何须要在意?”孟旷道。
  穗儿没再说话,但终究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
  到了夜间约莫酉正时分,孩子都睡下了,孟旷等人也准备就寝了,帐外终于来人了。果然是李如松派来的传令兵,郭大友、孟旷在外迎接了传令兵,没让他进帐。
  “提督传令,命你二人明日寅初时分,于大营南部集合,列入锦衣卫罗洵千户麾下,协助查大受、高彦伯侦查部队,前往碧蹄馆附近侦查。”传令兵言简意赅地传达完毕。
  “就这样?提督没有别的指示了吗?”郭大友蹙眉问。
  “没有,这就是全部命令。”传令兵躬身拱手行了个军礼,便离开了。
  “李大这什么意思?”望着传令兵走远的身影,孟旷沉着面色道。
  郭大友沉吟,一时没说话。此时,赵子央和孟子修也掀开帐帘出来了,四人在帐篷口进行低声的交谈。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