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请讲。”
徐蛰请他入座,全程都懒洋洋的,房玄龄也颇感欣慰,他已经太久没听太子好好说过话了。
前几年长孙皇后病逝,太子又大病了两次,足疾愈发严重。年轻人爱骑马狩猎,现下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闷在宫里,脾气越来越大,行事也更加出格。
如果杜如晦还在,太子肯定不会是现在这样。可惜杜如晦已经去世十年……
房玄龄开始点评他最近的所作所为,越说越痛心。册封李承乾为太子的诏书里写着“早闻睿哲,幼观《诗》《礼》”,这孩子不止是李世民的心血,也是他们这些老臣的心血,怎么突然就长歪了?
他说着说着,忽然察觉到太子不再应声。
“太子殿下?”
徐蛰闭着眼睛没动静。
“太子?”房玄龄上前推了推。
徐蛰费力睁开眼,“嗯?”
房玄龄忽然反应过来,那句“先生请讲”的后一句话:早讲完早散。
合着他一开始就没打算听!
徐蛰打了个哈欠,语气还算温和,但是依然懒洋洋,“先生讲完了吗?可是累了?要不要停下来喝口水?”
房玄龄真想骂他一句朽木不可雕,可是该说的刚才说的还少吗?平白惹自己生气。
“不必了!”房玄龄道,“天色不早,臣也该回府,殿下好自为之。”
“先生慢走,孤腿脚不便,就不送了。”
房玄龄走了之后,耳边忽然清净,徐蛰竟然有点睡不着了。
李承乾的记忆往外冒,房玄龄官至宰相,算是位极人臣,却是个怕老婆的。他这么着急回去,是不是家里还有门禁啊?
再想想刚才那个严肃刚直的老头子,徐蛰禁不住笑了一下。
这时有太监过来询问:“殿下,时候不早,可要用膳?”
“嗯。”徐蛰想了想,“让称心也过来吧。”
厨房里应该是一直备着饭的,徐蛰说完,饭菜立刻被端了上来。
不一会儿套着称心壳子的李元吉也来了,“太子。”
徐蛰让其他人都下去,独留下他自己,“元吉……”
李元吉心中感慨万千,这一声称呼喊出,仿佛又回到他们亲密无间的时候,“大兄。”
两个人正要进行深入交流,又有太监在外面高声说;“启禀太子殿下,张玄素大人请见!”
李元吉低声笑道:“太子如今还真是繁忙。”
“哼,多亏李世民用人有方。”
张玄素就是李承乾老师团里骂的最厉害的,他今年刚凭借规劝指导太子,获得了银青光禄大夫和太子左庶子的职位。
第61章 治世浮华(3)
灯芯修剪了许多次,天边泛起鱼肚白,李世民看着窗外发呆,面前堆了满桌案的卷宗,若是翻开一看,就会发现其中大部分都与息王李建成有关。
李世民揉了揉额头,把东西收拾好,才发现自己已经熬了一整夜。
“陛下还请保重身体。”田琮适时端了碗尚且温热的参汤过来。
要是换成以前,都是皇后在侧做这些事情。有皇后在,一定能把大家劝住,不会叫他熬这么晚,在太子的事上也能说上话。
李世民端起参汤一口喝完,“走吧。”
他来到这里之前是贞观二十三年,身体已经很不好,别说熬夜到天亮,就是稍稍劳心动怒,都会头晕目眩。现在是贞观十四年,九年前的他,身体比想象中要好很多,喝完参汤后也不是那么倦怠,尤其是看到殿门前贴着的两张画像之后,更是精神一震。
门上画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两个得力爱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
昨日徐蛰曾说,字玄武门之变后,他夜夜梦魇,怕息王和巢王的鬼魂前来索命,现在看来是真的,而且闹得很大。不然他作为一国之君,怎么可能做出这种有损威严的荒唐事来?
“门上的画撤了。”李世民说。
“是。”田琮指挥着下人把画摘下来。
李世民回寝殿,被人伺候着更衣洗漱。可惜他没能再早一些来,如果能再见一眼观音婢就好了。这个时间,观音婢逝世四年,杜如晦逝世十年,秦叔宝逝世两年。李纲、萧瑀等重臣也早已不在,剩下的臣子也已经老迈。太子,唉,太子……
李世民坐在卧床上愣了一会儿,问田琮:“赵王近日如何?”
田琮心里纳闷,好端端地怎么想起来问赵王了?但还是答道:“回陛下,赵王一切都好,奴婢听闻赵王殿下近些日子在练字,贵妃娘娘还夸他大有长进了。”
赵王李福是李世民的第十三个儿子,今年只有六岁。去年被册封为赵王,并且过继给了息王李建成。因为他年纪太小,仍然养在宫里,由生母照料。
李世民愁啊。
他兄长和三弟的儿子都死了,只剩下自己过继过去的孩子。如果那个人真的是李建成,得气成什么样子?
要是让他知道了,过继到李元吉那里的曹王李明是他和巢王妃生下来的孩子,又得有多生气?
田琮还以为陛下对赵王上了心,正等着吩咐呢,李世民就一脸疲惫地挥手让他退下,“巳时叫朕起来。”
“是。”
田琮默默退下,看着门上撤掉画像后的痕迹实在不雅观,让两个手脚麻利的小太监打水过来,不敢惊动天子,仔仔细细地擦拭。
比起李世民,徐蛰这一觉睡的就舒服多了。
可能是李承乾身体确实不太好,他睡的很沉,躺下了就不容易惊醒,一觉睡到天亮,完全满足了睡眠需求,就连从李元吉身上拿下的能量也全部吸收了。
他吃完饭,叫了桶热水舒舒服服地泡了会儿澡,观察了一下这具身体的双腿。
好治,只要分出点能量来,立刻就能让它们恢复健康。但是徐蛰不想治。
他暂时还不能在一个位面停留太久,有这样的残缺,加上“李建成”的身份,辞去太子的活也容易些。如果是健全的“李建成”,李世民肯定得好好考虑一下他的生死,要是行动不便的“李建成”,对他的皇位没了威胁,混个亲王去封地养老就少了很多麻烦。
泡完了澡,徐蛰穿好衣服从浴桶里出来,立刻有宫女过来给他擦头发,擦着擦着他又开始打盹,迷蒙半睁着眼,懒散道:“今日没人过来?”
昨天张玄素又过来骂了他好久,饭都没吃下去。跟张玄素比起来,房玄龄的那番话都能算是和风细雨。不过也是他正巧撞到了元吉,两个人亲密坐在一张桌子旁边用餐,可把老头气坏了,恨不得立刻把李元吉拖下去乱棍打死。
也亏得李元吉心里有数,再加上他一个劲地在底下踹他,李元吉才没站起来回骂。
“回禀太子,今日尚无人前来拜访。”
“现在没有不代表今日一天都清净。备马,孤要出去走走。”徐蛰说,“让称心也过来。”
徐蛰的话很有用,他头发刚擦好,利落地束起来,李元吉就被打扮的花枝招展地推过来了。
李元吉死的时候二十四,比这个世界的元吉小两岁。称心只有十六七,正是少年气最浓厚的时候,配上他那双熠熠有神的双眸,跟个无忧无虑的小公子似的,熟悉又陌生。
他穿了一身******宫装,极好地勾勒出腰身,发上插着一只碧玉簪子,一脸地委屈恼怒。
徐蛰忍不住笑起来,“怎么打扮成这样?”
李元吉大声控诉:“殿下!”
徐蛰连忙正色,收了笑,用严肃的表情对宫人们道:“以后把称心当做孤来伺候,他想做什么,不愿做什么,都由他去。称心便是东宫的第二个主子,若是让孤知道谁敢怠慢,当心你们的脑袋!”
太监宫女跪下了一大片,纷纷叩首称是。
徐蛰道:“行了,都起来吧。”
李元吉道:“殿下今日说出这番话,怕是等不到明日,又有人过来劝谏了。”
“你怕了?”
“倒是不怕,只是听着烦。”如果他还是齐王,早就把人拖下去了。大兄让他不要暴露身份,他也只好假装自己就是称心,乐人没有权力,要是没大兄护着,根本活不到今日。
他已经死了一回,也没什么好怕的,能和大兄再次相见就是意外之喜了。
“孤这就带你到外面去避避,活了这许多年,还不曾看过大唐盛世。”
徐蛰站起来,李元吉连忙搀扶。
他心里也是很期待的,虽然这片江山并非大兄治下,也仍是脚下那片土地。李元吉为了它四处征战,抛洒的鲜血不比李世民少。他眼睛亮晶晶地,“好。”
徐蛰提醒他,“先去换衣服,孤等着你。”
李元吉再看身上这身娘们似的******轻袍,羞红了脸,礼数都忘了,低着头快步走了出去。
太子出行光是后面跟着的侍卫就不少,十分引人注目。徐蛰没有隐瞒的打算,“李建成”本来就是太子,高调就高调,何必委屈自己?
徐蛰没法骑马,李元吉想跟他说说话,也跟着坐到了马车里。
他是四天前穿越过来的,只是没有记忆,旁敲侧击弄清楚了自己的身份,也知道在李承乾这里得宠。
李元吉死时李承乾已经五六岁,他当然知道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孩子。听说自己被李承乾宠爱,鸡皮疙瘩起了一身,恨不得立刻拿起剑来把这个大侄子砍死。
只是称心细胳膊细腿的,太子宫守卫森严,杀死李承乾完全就是痴人说梦。好在连着几天李承乾都没想起他,直到昨天,喊李元吉过去同宫人们一起玩乐。
李元吉凭着身体的记忆勉强应付过去,接着李承乾睡了一觉,就成了徐蛰。
徐蛰喊李元吉上前,他还以为李承乾终于要对他图谋不轨,心里略过很多想法,紧接着又来了皇帝口谕要把他赐死,李元吉心中怨气达到顶峰,就想亲自去见见李世民那个二傻子,结果下一刻被徐蛰保住,兄弟两个相认了。
李元吉活了两辈子,加起来都没有昨天一天来得波澜壮阔。
“大兄接下来打算怎么做?”
他俩有兵权人脉的时候都没争过李世民,现在更别提了。屈于人下李元吉觉得不甘心,他想不到好的办法,不过他知道李建成的傲气不比他少,又占了太子的身份,说不准能成呢?
徐蛰道:“你看这江山如何?”
李元吉撩开车帘,看到街上叫卖的小贩,还有脸上带着笑的小孩,“还能怎么样?就那样呗。反正都是大唐江山,从父亲手里传下来的。”
徐蛰差点忘了,李元吉不体恤百姓,向来没把这些人放在眼里,干脆不跟他绕圈子,直接道:“孤不打算争了。”
李元吉心里也有预感。
如果要挣,就得笼络李承乾的势力,首先要扮演好李承乾。叫李元吉自己说,给李世民当儿子,还不如假装成称心舒服。横竖都是一个死,他可没法跟仇人以父子相称。而且大兄不是李世民的弟弟,而是他的兄长,肯定比自己还受不了。
李元吉道:“我听大兄的。”
徐蛰惊讶看他,“你怎么突然这么乖?”
李元吉怒道:“我难道不听话吗?哪一次我没有听从大兄的劝告?先前大兄诸事瞒着我也就罢了,如今你我二人相依为命,你还看轻我!”
“好了好了,多大的人了,怎么还跟小孩子似的。”
李元吉也不是真的生气,徐蛰一哄,他就老实了。他认真看着徐蛰如今的样貌,“小时候不见得,李承乾长大了我才发现,他和大兄长得倒有五分相似。”
“都是一家人,三胡和世民也挺像的。”
“大兄!”
“好好,孤不说了。”徐蛰笑道。
李元吉也放松下来,他又看了徐蛰一会儿,眼神中是难以掩饰的担忧。
徐蛰在玄武门失踪是只有三十六岁,如今李承乾二十出头岁,气色看上去还不如李建成那会儿。而且他腿脚有疾,听说还生过几场大病,估计就这么顺顺当当地过日子,也没李世民活的久。
要他说,李世民就不该当皇帝,看他生的孩子都是什么样子?没一个身体强健的。
第62章 治世浮华(4)
李世民睡醒后首先看到的就是床前的屏风。
这块屏风是贞观二年放置的,至今已有十二年。它的外表和普通屏风没什么不同,却又大不一样。它的材质并不特别名贵,屏风上面写满了字,都是李世民亲笔所书。
屏风上的字并非风月诗词,也不是治国策论,而是各地县令、都督、刺史的所作所为,无论好坏全都记录在屏风上,作为升迁或贬谪的依据。
李世民伸手摸了摸屏风,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有哪个皇帝能像他一样严以律己,慎终如始呢?就算李建成真的当了皇帝,也未必有他做的好。
宫女过来伺候他洗漱更衣,李世民问:“太子今日在做什么?”
太极殿离着东宫很近,昔日李渊住在太极殿,为了方便和李建成、李元吉见面,还把三处宫殿打通。李世民当上皇帝,过了几年才搬到太极殿,住过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原来的后门堵住。
即便没有近路,两处宫殿比邻,太子那边做了什么都瞒不住。
田琮赶忙道:“回陛下,太子方才叫了銮驾出宫,说是要四处走走,看看百姓民生,自玄福门出宫去了。”
李世民一听就知道不对。
这话要是放在承乾身上还差不多,换成那位可真不一定了。
“可有派人跟随?”
看来陛下没生太子的气。田琮松了口气,“陛下安心,太子殿下这次没耍小性子,带仪仗护卫一个不少,定不会出岔子。”
李世民示意自己知道了,嘱咐田琮等徐蛰回来通报一声。接着就去了大明宫紫宸殿熟悉政务,顺便接待了几个来给太子告状的臣子。
张玄素首当其冲,说了一通太子的不是。李世民也知道,如果昨天的太子要是李承乾,所作所为确实出格,没规矩。可是他极有可能不是承乾,而是自己的兄长,李世民觉得很正常。
45/90 首页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