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山有木兮(古代架空)——非天夜翔

时间:2021-03-16 08:52:20  作者:非天夜翔
  姜恒回过头,朝耿曙说:“对啊。”
  旋即他又朝外看去,郢地的桃花开得很早,还在立春前便已有不少骨朵开始绽放,为这个南方国家点缀出了几分春色。
  “你在看什么?”耿曙坐不住,侧过去,自然而然地搂着他,一手稍稍发抖,心里有点紧张。
  “你看那些百姓。”姜恒说,他的眼里,却更多的是在郢国这一最富饶国家中,生存的人。
  江州以天干地支分环,十环围拱中央宫城,以地支命名。又分十二扇形天干坊。
  今天马车途经东城,缘因立春庆典要提前封路,供王族检阅军队、接见百姓,车便绕了个弯路,经过“寅丁坊”。这是城中的贫民区,桃花树栽种到此地便戛然而止,满地泥水犹如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姜恒从房屋的间隙望过去,看见小巷里大多是衣不蔽体、只穿黄褐色长裤的中年男子,带着赤裸全身的小孩,在屋外用柴火烧煮一锅混合物,散发出刺鼻的气味。
  这在落雁城里是前所未见的,耿曙搂着姜恒,手指在马车窗台上有节奏地敲了敲,想说点什么,却不知如何置评。
  最后,他朝姜恒说:“看见四国的弊病,回去治理国家时,便能少犯点错,挺好。”
  姜恒说:“与郢王宫就像两个人间。早饭四十八样,午饭七十二样,晚饭一百零八样。散给民间,不知道能养活多少百姓了。”
  耿曙“嗯”了声,心道你不管到哪里,都不会闲着的。
  “不要骂他,”耿曙想了想,又说,“你是质子,不比在雍。”
  姜恒当然不会像对汁琮一样,朝熊耒直斥其非,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影响一下郢王,还是可以的。
  马车绕过更多的贫民窟,这里的人们较之猪狗尚且不如,犹如王家豢养的牧畜,做着最低贱的活儿。他们没有田地,一家十余口人,挤在一个数个马厩大小拼起来的屋棚之中,透过顶寮能看见白茫茫的天空。男人去做拉纤、运石等力气活,女人则在家无所事事,抱着孩子在路边喂奶,望向马车时,看见衣着华贵的姜恒,眼里只有麻木。
  赶车的是名年轻车夫,朝姜恒说道:“姜大人觉得我们的国家怎么样?”
  “你自己觉得呢?”姜恒反问道。
  车夫一笑,片刻后答道:“我不好说,须得您说。”
  姜恒只能说:“会好起来的。”
  车夫道:“都说你们雍人要进关了,只怕好不起来。”
  姜恒想了想,正要开口时,车夫又道:“不过再怎么样,也不会比现在更糟了,倒是万幸。”
  “你读书吗?”姜恒说。
  “不读,”车夫说,“没有机会认字,但上将军待我们是很好的。”
  “看出来了。”姜恒笑道,如果不是信任的人,也不会让他来接客人。
  “这么一对比,可见雍国有些地方也不错。”耿曙向来是大雍军事体系忠诚的维护者,维护雍不意味着维护汁琮,在他眼里,哪怕许多人不能凭意志去选择自己该怎么活,但至少还能像个人一般活下去,只要适龄,能为国家贡献力气,就不至于饿死街头。
  “那确实,”姜恒说,“碰上连活都活不下去的时候,哪有尊严与体面可言?”
  耿曙终于有一次正式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虽然他从来承认姜恒是对的,内心深处却一直觉得,历代君王所建立起的大雍,也并非真的一无是处。
  “可是,”姜恒正色道,“这世上是非此即彼的么?让汁琮收敛自己,改变大雍,意思就是变成郢国这样?上一任国君的积累,总是有家底在,我们的目光,难道不是该望向更好的未来吗?”
  “是是是,”耿曙点头道,“你说得对。”
  姜恒侧头看耿曙,扬眉,见耿曙认真无比的表情,心里当真非常非常地喜欢他。
  耿曙很少与他讨论治国,从来也是不遗余力地支持他,因为全无保留地相信他。姜恒也知道,耿曙是发自内心地爱这个国家,希望雍人能变得更好。
  心怀国土与国民的男人,天生有让人仰慕的情怀。从这点来说,姜恒觉得耿曙已不能更完美了,雍国确实给予了他很多。
 
 
第129章 太子安
  “到了。”赶车的年轻人笑道。
  马车进入卯庚区, 仿佛从一个戏台穿行,进入另一个戏台,一切又变得不一样了。过了水道, 这里是郢国军方将领的住所, 重重桃、柳树掩着临河道的房邸,四周全是重将。兵府的东南营地则在一里开外。
  地面清扫得纤尘不染, 项府大清早便开了门,等待迎接贵客的到来。
  “项将军!”姜恒笑道。
  项余正背着手,在廊下逗他的金丝雀, 朝姜恒礼貌道:“昨夜还睡得好罢?我让人连夜改了几件衣服,给你们送过来, 还挺合身。”
  姜恒忽然明白, 项余身上的另一种熟悉感来自何处了——他的亲切与自然有一点点像罗望,那个代国的将军,就像彼此早已相识。
  “谢了。”耿曙淡淡道。
  但项余有家有小,与家徒四壁的罗望丝毫不同, 府上有一恩爱多年的夫人, 听闻姜恒来了, 便出来见客,携一儿一女, 儿子六岁, 女儿四岁。
  “稍后等一个人过来, ”项余朝姜恒说, “咱们便一起出去。下午到听江榭聊聊天, 晚上愚兄带你们看戏。”
  姜恒自然应允, 想必项余还找了别的人作陪, 便与他入厅堂喝茶闲话。
  耿曙则没有进厅, 在廊下坐着,随意一瞥四周,项余的家里当然不会有刺客,否则郢国早就翻天了,这只是他的习惯使然。
  “大哥哥,”项家六岁的大儿子站在三步开外,好奇地看他,问,“你背着的是剑吗?”
  耿曙看着那小孩儿,没有回答,眉毛冷峻地一扬,仿佛在逗他。
  小女儿也过来了,说:“可以看看吗?”
  小女儿爬上一侧的廊椅,跪坐在廊椅上,与两脚踏地正坐的耿曙正好平齐。
  “不行,”耿曙说,“会划到手。”
  “让我摸摸剑鞘吧,”项家大儿子说,“我不抽出来。”
  耿曙还是很喜欢小孩儿的,在雍都的时日里,他对每个孩童都很耐心,哪怕平日里轻易不让人靠近他,面对五六岁的小孩,仍然毫无抵抗力。兴许是童年与姜恒在一起生活的时光使然,失去他的日子中,每一个孩子,对他来说都意味着他曾经万般疼爱的弟弟。
  于是耿曙连剑带鞘解下,拿在手里,男孩伸手来拿,耿曙却抬高一手逗他。小女孩笑了起来,去搂耿曙的脖颈,耿曙稍稍避让,说:“男女有别,不能乱抱。”
  那男孩却抱住了他,抬手去夺剑,耿曙只得给他,随手一旋剑上机括,锁住剑格,免得发生意外。
  “你叫什么名字?”耿曙朝小女孩说。
  “我叫召,”女孩说,“召之既来,挥之即去的召。”
  “好名字。”耿曙说。
  烈光剑对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实在太重了,男孩吃力地拖着,女孩又看见耿曙脖颈的红绳,说:“你戴着什么?”
  她半点也不怕人,想看耿曙的玉玦,耿曙自然不能让她看,毕竟这代表了他的身份,便握住她的手,在身上掏了下,掏出一小包点心给她,那是他离开王宫时带在身上,想与姜恒找个桃花开得好的地方,坐下来一起吃的。
  女孩欢呼一声,男孩跑回来了,说:“我也要!大哥哥!你偏心!”
  “男孩没有,”耿曙说,“吃这些奇奇怪怪的做什么?剑还我。”
  男孩把剑放在一旁,上来他怀里闹他,摸来摸去,耿曙被摸得无奈,变戏法般又掏出一包下酒的肉干递给他。
  这下两个孩子都满意了,耿曙一手按在剑鞘上,安安静静地看着他们吃,想起在浔东的往事。想起那年,如果他再大一点就好了,再大个几岁,有一身武艺,他便会豁出一切,守护那年小小的姜恒,他可以为昭夫人去刺杀前来进犯郑地的芈霞,可以保护卫婆,保护姜恒。
  这样姜恒依旧会有一个家。
  可那时的他没有钱,没有本事,什么都没有,只有他自己。他既不能买来吃的逗姜恒开心,也不能为他赴刀山蹚火海,只能陪在他的身边,最后险些连他也失去了。
  都是命。耿曙又想起姜太后的话,人各有命。
  项府外又来了人,耿曙下意识地握紧了剑,转头望去。只见前院里走进一名年轻人,身后跟着四名侍卫,正是郢国储君太子安熊安。
  “殿下!”项家的孩子认得他,忙快步上前,朝太子安行礼。
  太子安与耿曙短暂对视,看了眼他按在剑上的手,笑了笑。耿曙懒得起身,更不与他打招呼,只要姜恒不在身边,一应交际应酬,能免则免。偶尔行个礼,也全是看姜恒的面子上。
  太子安却不如何在意,摸了摸两个小孩的头,进了前厅去。不多时,耿曙听见姜恒问候与项余行礼的声音,便一招负剑在背,顺手拧开剑格,方便拔剑,站到门外去。
  姜恒见项余无非寒暄几句风土人情,彼此会心,对昨夜只字不提,及至太子安来了,便笑着起身出来,知道等的人除了他,不会再有别人。
  “这是我的侍卫,”姜恒朝太子安介绍道,“聂海。”
  耿曙点了点头,太子安则朝姜恒笑道:“听说是花钱雇来的,看模样身手不错,雇这么一名少侠,得花多少钱?”
  耿曙淡然道:“没多少钱,毕竟越人命贱。”
  姜恒笑着说:“他向来目中无人,让殿下见笑了。”
  “无妨,”太子安有意无意,又看了眼烈光剑,笑道,“年轻又身怀绝技的人,自当盛气。这就请罢,昨日未能一尽地主之谊,姜太史一定要给我这个机会。”
  这是姜恒见过的第四名太子。
  赵灵、李谧、汁泷,如今则是熊安。
  各国里,每一个太子都有相近的气质,即性格温和、平易近人。这是王家的教导使然,成为未来国君,必须有宽广的胸襟,至于每一位储君,就又有自己的特色了。赵灵城府很深,李谧则谦虚却有野心,汁泷现在看来反而是最善良、最有仁德的一个。
  太子安正式初见,言谈中给姜恒的第一印象是“自负”,仿佛先前对姜恒毫无了解,更不知道父亲为何要这么一名质子。
  “在雍国朝堂,”太子安说,“很辛苦罢?”
  姜恒笑道:“还行,饮食居住,自然不比郢国奢华。”
  太子安说:“来了就当告假罢,好好休息。”
  四人来到马车前,项余说:“聂小哥不嫌弃的话,与我一车?”
  耿曙看了眼姜恒,示意询问,姜恒点了点头,不会有问题,便与太子安单独上了车。项余则与耿曙上了后头那辆。
  太子安绝口不提长陵君,说:“姜恒,你是浔东人啊。”
  姜恒坐在车内,忙道:“是,自打懂事起,就在浔东了。”
  说话时,姜恒忽然想到一件事,母亲是什么时候迁往郑国的?他是在那个大宅里出生的吗?
  太子安想了想,似是没话找话来说,毕竟僵着也不好,又道:“听父王说,你去过许多国家?”
  姜恒诚恳道:“除了梁,天下五国都去过了,也包括天子王都洛阳。”
  这年头,寻常人哪怕是一国公卿,离开自己国家的机会都很少,前往他国只有两个可能,一是出使;二是流亡,乱世之中,游历各国的机会非常非常难得。姜恒年纪轻轻,却走遍了四国,放眼天下,有像他这般丰富人生的人,委实不多。
  太子安说:“那么你觉得,江州比起这些地方来,怎么样呢?”
  郢王熊耒如今已不太管事,城中事宜,大多由太子安负责治理,熊耒如今控制着军队并对外交、战略发表意见。除此之外,一应民生、税务则归于东宫。
  这名太子,显然比汁泷要更有经验,年纪也大了不少。
  姜恒想了想,笑道:“比任何一国都要富庶。”
  太子安很满意,用打量那种化外偏僻小国之民前来朝贡的心态与眼神,审视了姜恒一番,说道:“我知道本国尚有许多不足之处。父王也让我朝姜太史多讨教,昔年天子治辖之下,乃是真正的天下之都,什么时候,才能重现六百年前的辉煌呢?”
  太子安对雍国只字不提,显然根本不承认那是一个“国家”,拿自己的政绩对比的目标,也只是洛阳。姜恒说:“是的,万民犹如川河,奔腾不息。想要被千秋万世称颂,是很难的。”
  太子安说:“你觉得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姜恒想了想,说:“今天我从王宫前来项将军府上,看见了一些景象,也许殿下在未来的一年半载中,想得百姓称颂,可以从这里下功夫?”
  太子安的脸色不太好看,姜恒给他巧妙地留了个面子,说:“身为储君,日理万机,实在是太忙了,有时手下人的汇报会出差错,欺上瞒下,总会有的,须得抽时间,亲自去看看。”
  与此同时,另一辆马车中,项余不在姜恒面前,忽然像是变了个人似的,与耿曙一句话不说,连客套的寒暄也欠奉。
  耿曙甚至没有多打量他几眼,知道对方把自己当作了寻常侍卫,只是抱臂背靠车窗,注视着沿途的动向,以及前面马车。
  终于,项余开了口。
  “行刺你们的人,有想法了么?”项余淡淡道。
  “那不是你们的活儿?”耿曙沉声道,“我们是在郢地被人刺杀的,能有什么想法?”
  项余说:“派人去查了,没有查到。”
  耿曙道:“那就只好算了。”
  一问一答,简单直接。
  “与你们有仇的人挺多,”项余扬眉,朝耿曙道,“平时行事还是得当心点,你说是不是,聂小哥?”
  耿曙冷冷答道:“是你要当心点,设若姜太史出点差错,你猜谁会来找你的麻烦?”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