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山有木兮(古代架空)——非天夜翔

时间:2021-03-16 08:52:20  作者:非天夜翔
  快入冬了,山上枫叶已退尽。
  姜恒说:“走吧,去吧。走,师父——走啊。”
  罗宣大部分时候都躺在榻上、走廊下,在任何能躺的地方睡觉。
  “不去!”罗宣一脚踹开姜恒,烦躁地说,“要去自己去,滚!”
  姜恒只得独自下山去,挎着一个布囊,囊中装着采回来的山珍与菌,预备下去长海尽头的市集换钱。
  刚出山门,姜恒便看见罗宣叼着草杆,戴着顶斗笠,抱着手臂,跟在他的身后。
  “你不是说不来?”姜恒道。
  “我说了去赶集?”罗宣难以置信道,看那架势,随时想动手揍姜恒一顿,“大道朝天,各走一边,我去打酒,滚你的。”
  姜恒等了一会儿,等到罗宣过来,与他上竹筏,罗宣依旧撑筏,将他送到长海对岸去。
  长海对岸有一个简陋的集市,代国军队还未打到此地,兴许是距离沧山不远,受传说所慑,虽然风景如画,冒着危险前来占这湖边实在没有多大意义。
  四面八方镇上,有上百户人家带着吃的、用的、布匹前来,于此地交换。
  姜恒采后晒干的野菌,不到一上午时间都卖掉了,罗宣也不吭声,在旁冷冷看着。姜恒就像个傻子,不懂与人讨价还价,十来斤的干菌,不过卖了三个半郢钱、一个代钱。只够买两尺布。
  罗宣示意他去买布,姜恒拿着布,在罗宣身上比画。
  “你自己穿什么?”罗宣道。
  “就这么多钱,只够买你的,”姜恒说,“下回再来。”
  罗宣终于忍无可忍,一指角落:“把条凳搬来,再借张桌子。”
  姜恒:“咱们没东西卖了啊,还卖什么?”
  罗宣:“卖你!把你放桌上,称斤卖!”
  姜恒一头雾水,借来了桌凳,放在一棵树下。罗宣懒洋洋朝桌后一坐,葫芦随手一扔,恰恰好挂在树顶上,手中布袋朝桌上一摊,抖开银针与酒火瓶。
  “看病了!”罗宣冷冷道,“神医来了!把死人都抬过来罢,医不活不要钱!”
  姜恒:“……”
  刹那集市上不少人转头,议论纷纷。罗宣摘下斗笠,搁在一旁,一脚踩在条凳上,侧着头,眉目间带着戾气,只是一扫,便朝人群里说:“那个脸色发黄的!你肝病好了么?”
  霎时有人认出了罗宣,马上道:“神医!神医回来了!快!将家里人叫来!”
  姜恒吓了一跳,只见罗宣面前瞬间排满了人,列队井然有序,开始找罗宣看病,继而一想明白过来。
  “师父,你在这里看过病吗?”姜恒问,“他们都认得你。”
  罗宣:“一年前来过。张嘴!”连看病也带着那不耐烦的口气。
  近黄昏时,队伍还有很长,附近来了上千户人家。罗宣一瞥天色,不看了。
  “还有好多人呢。”姜恒收了医诊费,跟在罗宣后面。
  罗宣收走了物什,走到哪里,就有一群人跟到哪里,他朝姜恒道:“你给他们看?”
  姜恒道:“我不会。”
  “那你啰嗦什么?”罗宣打量姜恒,到集市上打了酒,背后尚有苦苦哀求的百姓,罗宣只充耳不闻。
  “可还有人……怎么办呢?”姜恒道。
  “不怎么办,”罗宣说,“看自己造化,人各有命。”
  罗宣进裁缝铺里,量了身材,又让姜恒量身材,坐在一旁喝酒。
  “你能挣个屁的钱,买猪食也不……”罗宣说着说着,忽然一停。
  姜恒展开手臂,回身茫然道:“怎么了?”
  “没什么。”罗宣依旧喝酒,说道,“你长高了。”
  姜恒笑了起来。
 
 
第32章 紫金牒
  三天后, 姜恒睡醒时,发现床头叠放着罗宣下山去取回来的冬衣。
  这天正是下元节,傍晚时分, 姜恒到得高台上, 只见罗宣在点一盏纸灯, 点亮以后,纸灯摇摇晃晃, 被风送了出去。
  “下元节了,”姜恒说,“你在给项师伯放灯吗?”
  罗宣与姜恒都换上了新衣裳, 罗宣回头看了姜恒一眼, 问:“要给你哥也放一盏么?”
  姜恒问:“可以吗?”
  “那里有纸, ”罗宣说, “自己做一盏罢。”
  姜恒答道:“我不会。”
  罗宣只得教他,两人坐到侧栏前,凑在一起糊纸灯。
  “什么都不会, ”罗宣说,“蠢货。”
  “是啊。”姜恒有点难过地说,看罗宣灵巧的手指, 将竹篾穿在一起,做出一个灯来。入夜时, 罗宣点灯,姜恒提着,两人放走了第二盏灯。
  “回去罢, ”罗宣说, “天冷了,不要哭。真想哭的话, 别出声,烦。”
  姜恒一想到耿曙,便难过起来,明白罗宣亦是在笨拙地安慰他,只得忍着泪。回首往事,不知不觉,已十个月过去了,许多事就像一场梦,仿佛哪一天醒来,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他们依旧在洛阳的王宫中。
  罗宣抬起一手,在姜恒肩上拍了拍,姜恒终于再忍不住,呜咽起来,望向远方,那盏远远飘向灿烂星河的纸灯。
  雍都,落雁城。
  下元节满城灯火,城外沙洲处,河畔站满了悼念亡人的雍国百姓。
  人们将浮灯放在水上,灯火顺流而下,意为怀念已故亲人。亦有人将飞灯放往天际,意为寻找在南征之战中,下落不明的家人。
  已故之人灯浮水面,生死未知之人,则灯火在天,照亮了两道回家的路。
  太子泷与耿曙站在河畔,耿曙提着飞灯,太子泷晃亮了火折,点燃了灯。
  太子泷说:“恒儿如果看见这盏灯,就会回来了。”
  耿曙没有说话,沉默地看着这五光十色之景,璀璨的灯火从风戎人的神山巨擎绵延而来,河流淌出风海,延向黑暗的远方,犹如那条传说里分开了生与死的滔滔河流“忘川”。
  界圭双膝跪在下游岸边,捧着两盏灯,远远的,耿曙只看见了其中一盏,写着“炆”字。
  界圭将它们小心地放在河面上。
  耿曙转过头,也放开了手里的飞灯,灯上写着“恒”字。
  灯慢慢地升上天空,很快融入在漫天的星火之中,汇入了银河般从天到地,再从地到天的光流。
  耿曙转身,沉默地走着,走向被下元节的灯火所点缀的雍都。
  太子泷紧跟其后,及至两人翻身上马,朝着雍都驰去。
  天气愈发凉了下来,下元节的第二天,汁琮带领王族来到宗庙前,祭祀列祖列宗,将耿曙纳入王室。
  从今往后,耿曙就是雍国的王子了。
  宗庙里,除却多了耿曙的紫金牒,汁琮又加印了一枚,上书“耿恒”二字,供奉在列位先王的紫金牒前。耿曙看了一眼,上一代人中,依次是汁琅、汁琮、汁绫三兄妹。而汁琅的名牌一侧,则是“姜晴”。汁琅与姜晴名字之下,又有一块牌,上书“汁炆”。
  那是汁琅的遗腹子,据说也夭折了,却从未听宫中人提起过。
  “当年我们与你父亲情同手足,”汁琮离开宗庙前,又朝耿曙说,“从今往后,你与恒儿,就是我儿,雍国仍会将寻找恒儿的下落作为第一要务。但我儿,聚散离别,都是天定,就像天际的白云一般,你不可悲痛过甚,一切俱是未知。”
  耿曙点了点头,也改了称呼,说:“是,父王。”
  雍都入冬,北方大地再次下起了小雪。
  落雁城皇宫中,太子泷比耿曙小了一岁,时年十四,每天被太傅摁在宫里读书。汁琮虽然疼爱这亲生儿,管教也甚严厉,起初让耿曙陪着太子泷念书,却意外地发现,落雁城中,汁氏所藏兵书,耿曙竟是全读过了。
  “何处读的?”这对汁琮而言,简直是意外之喜,“你认识字?”
  “恒儿教我的。”耿曙在兵室内以长杆推动沙盘上的兵员,演练包围落雁城,汁琮的士兵全被困在了城内,输了。
  太子泷登时惊呼一声,望向耿曙眼中,充满了崇拜。
  “好。”汁琮想起来了,先前耿曙与姜恒,确实在王都待了好些年头。
  耿曙说:“王都的藏卷都被烧光了,空了我默摹一份罢。”
  “好!太好了!”汁琮被义子打败,不仅没有半点恼羞成怒,反而催促耿曙,让他快点写出来。
  这年冬季,耿曙便与太子泷对坐,耿曙摹兵略,太子泷读诸子百家。
  太子泷不似姜恒般聪明,更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到得十三四岁上学的,都是姜恒七岁时便熟记的文章。但哪怕如此,仍得到了太傅赞不绝口的夸奖。
  耿曙誊下了一卷又一卷的王都之书,对他而言,更令他感兴趣的,却是上一任雍王,那因病死在深宫中的汁琅留下的一些记录——父亲生前的至交好友,亲近更在汁琮之上,被寄托了雍国所有希望的太子琅。
  汁琅生前不像酷爱习武的汁琮般健壮,极少带兵打仗,只能坐镇落雁城指挥军务,而哪怕如此,通过对汁琅生前的行军布置,耿曙仍感觉到,他是一个不世出的天才。只可惜,死得太早了。
  “哥,教我学剑。”有一天,太子泷说。
  “你想学什么?”耿曙已不似曾经那般排斥太子泷,偶尔会答他几句话。
  太子泷顿时有点受宠若惊,耿曙看着他,忽然叹了口气。
  太子泷马上道:“什么都行!父王不让我学……只跟着界圭,断断续续地学过一点。哥,你当真愿意教我?”
  耿曙与太子泷都戴着各自的玉玦,此前太子泷不止一次朝汁琮提过,想跟随耿曙习武,而汁琮对此的回答是“聂海会守护你,你用不着学,读好你自己的书,才是要务”。
  “教。”耿曙合上书卷,淡淡道,“先学剑罢。”
  冬日阳光灿烂,御花园里,太子泷与耿曙各自手持木剑,开始比画。耿曙竟是将父亲传下的剑法,慢慢地教给太子泷。
  太子泷笑道:“太好了,爹总是不让我学武,哥你多教我点吧。”
  耿曙忽道:“父王说得对,教你是因为,这些日子里,我总在想,若我当年愿意督促恒儿练武,他也许就不会死。”
  太子泷沉默,近三个月里,耿曙没有再提那个素未谋面的姜恒,太子泷以为这位不苟言笑的兄长,已经从悲痛里走了出来。
  但他冷不防这么一句,让太子泷不禁生出了少许妒忌之心。
  耿曙坐下休息时,出神地看着远处的蓝天。
  “读书,习武,不是为了好玩。就像父王说的,你的天命,是终结这大争之世。”耿曙答道,“我的天命,则是保护你。天下才不会再有人像我与恒儿一般,经受生离死别。”
  太子泷点头,答道:“是,哥,你说得对。”
  这是耿曙数月来,第一次朝太子泷说这么多话。
  “人力有时而穷。”耿曙又疲惫地道,“武艺再强,也有办不到的事,不能把希望全放在我的身上。”
  太子泷把手放在耿曙的背后,摸了摸,耿曙却已起身,说:“再练一会儿,活动筋骨,便回去念书。”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驰骋不息,眨眼间便是数年。
  沧山红叶凋零,漫山白雪过后,春来时桃花绽放。
  数个年头后的春天,桃花飞过,掠过姜恒的面容。
  他手持一把长剑,与罗宣在院中练武,罗宣不仅毒术天下无双,武艺也十分了得。姜恒最初怎么努力,结果都是被他一招打翻在地。经过了四年的苦练,已能在罗宣手底下走过三招。
  姜恒长大了,他已长到快与罗宣差不多高,与他的眉毛齐平。稚嫩的面容变得沉稳,五官亦多了一股英气。虽依旧眉清目秀,却已是美男子一名。
  他的身上有股干净的少年人气息,就像长海畔广阔的天际,虽不常笑,眼里却带着欣然与从容之意,仿佛遭受的苦难从来没有发生过。
  罗宣则依旧是那模样,四年的光阴未曾雕琢他的容颜,唯一留下的痕迹,就是手臂上,毒鳞的蔓延,已到了臂弯处。
  “想什么?”罗宣道,“又走神?”
  罗宣一剑过去,带着掠过脸庞的劲风,姜恒一式反身,后退,刹那蹬上一步外的桃花树,在树干上奔跑、旋身。
  “接我一招!”姜恒身体旋转,带着木剑,当头劈下。
  罗宣只是轻巧让了半步,姜恒便险些头朝下,摔在地上。
  紧接着罗宣侧身,横过大腿,接住姜恒,膝盖抵着他的胸膛,让他站稳。
  姜恒:“……”
  罗宣:“花里胡哨,成天就自创怪招。”
  姜恒每天都被罗宣摁着打,罗宣显然对这名小徒弟的武学天赋极度失望。
  “来日若真有下山那天,”罗宣同情地说,“千万不要随便出手,否则你的小命,活不过三天。”
  姜恒心道哪有这么危险?还不是因为你太强。
  “暗器练了么?”罗宣又问。
  姜恒点点头,当着罗宣的面,演练甩手箭。这一招是罗宣教给他的,唯一的保命招数,既然拼剑拼不过高手,总得有一式绝杀。于是罗宣不厌其烦,让他反反复复、日日月月年年地练同一招,目标很简单,拈一把飞刀,脱手投掷,扔到五步、十步、二十步外的树上标记点。
  沧山桃林中,每一棵树都绘好了靶,姜恒练这简单的同一招,练了足足四年,在罗宣的指导下,动掷,静掷,十把飞刀,已能中靶九刀。
  罗宣则依旧还是不太放心。
  这时,松华进了桃林。
  “去殿里,”松华简短地说,“有事。”
  姜恒:“先生出关了么?”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