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山有木兮(古代架空)——非天夜翔

时间:2021-03-16 08:52:20  作者:非天夜翔
  那声咆哮响彻深宫,刹那惊动了侍卫、太医,与他的亲生儿太子泷。
  太子泷快步冲来,只见汁琮额上满是虚汗,脸色苍白,太医们围在一起,为雍王看诊。
  太医又朝太子泷说:“恭喜太子殿下,王陛下已无恙,毒素清了,须得慢慢调理些时日,不可再征战。”
  太子泷松了口气,坐在榻畔。
  汁琮大病初愈,十分虚弱,裹着毯子,仿佛一夜间老了近十岁。
  “前线如何?”汁琮沉声道,“说罢,想来已全完了。”
  太子泷苦涩一笑,说道:“刺客逃了,王兄与界圭分头去追,没追上,玉璧关丢了,王兄起初落在太子灵手中,但根据探子所报,有人把他救走,如今下落不明。”
  汁琮脸上现出苦涩的笑,又是一念之差,无数个错综复杂的念头,促成他抽出匕首,并将姜恒拥入怀中的那一刻……很有意思,很有意思!
  “你王兄就这样走了?”汁琮已猜到了整件事的经过。
  太子泷道:“父王!他拼着自己的性命,将咱们送出了玉璧关!”
  “他是王子,”汁琮沉声道,“本该如此。”
  太子主掌朝政,王子统领军队,兄弟之情,血浓于水,向来是雍国的传统。汁琮只有一个儿子,他不想再有人来分走这独生子的爱,甚至权力。于是耿曙成为了另一个意义上的“王兄”,承担守护者的义务。
  但这一切,都被姜恒的突然到来所打破,他怎么可能活下来?汁琮算无遗策,那天骤见姜恒,心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必须杀掉。
  否则亲弟弟来了,耿曙对汁泷的忠心便会大打折扣,汁琮比谁都清楚,在义子心里,姜恒始终排在第一位。
  他要确保耿曙对汁泷的绝对忠诚,就必须让姜恒消失在世上。
  如今他倒是舍不得杀姜恒了,耿渊的两个儿子,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执着,若非为了他的亲生儿子,他本可不必下这个手……毕竟只要姜恒还活着,汁家便无法真正地拴住耿曙。
  失败了,就务必得想办法补救,眼下一切还不晚。
  奈何造化弄人,汁琮的计划偏离了自己的轨迹,反而遭受了来自故人之子的一剑。
  他把姜恒的举动,理解为来自耿渊鬼魂的一个警告。
  汁琮沉默良久,又道:“你姑母呢?”
  太子泷说:“她在玉璧关北边扎营,大军都在她手里,预备夺回关隘。”
  汁琮:“只靠她不行,传管魏,用你的海东青送信,予你王兄。”
  太子泷焦虑道:“可是我不知道他如今身在何方。”
  汁琮望向太子泷,沉默片刻,吐出二字:“嵩县。”
  姜恒这一觉睡得天昏地暗,好些天后,总算恢复了正常,而与耿曙重逢,就像梦一般,起初仍让他难以置信,这一切都太不真实了。
  “哥。”姜恒说。
  姜恒一下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只得终日坐着。
  “嗯。”耿曙也突然间失去了所有的人生目标,每天唯一的事,就是坐在姜恒对面,盯着他看。姜恒抗议过几次,缘因被他盯得不自在,耿曙才作了退让,稍稍挪到一侧,斜对着他。
  耿曙一定要拉着姜恒的手,或者与他身体接触着,又要解开腰带,把两人的腰带系在一起。
  “你去练武罢,”姜恒说,“成天这么坐着,不无趣吗?”
  “不无趣。”耿曙正色道。
  姜恒拿起手中书卷,作势要打他,说:“快去!别老杵在这儿。”
  “碍着你了?”耿曙忍不住道。
  “你到院里去,”姜恒说,“练一套黑剑剑法我看看。师父教了我不少武艺,都是囫囵吞枣,许多招数我想不清楚。”
  “你那三脚猫功夫,”耿曙说,“练什么武?”
  “三脚猫功夫,”姜恒将书一收,不悦道,“倒是差点送你干爹上西天去了,可见轻敌大意要不得。”
  耿曙发挥了他一贯以来逆来顺受的性子,自觉不再与姜恒争论,重逢之后,连五年前那点兄长权威亦荡然无存了。姜恒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只要别赶他离开太远,耿曙便一应全盘接受。
  耿曙看姜恒的眼神,常常令姜恒觉得,他想把他吃进肚子里去,或者像捏泥人一般,把两人胡乱捏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就永远不会再分开了。
  姜恒要看剑法,耿曙自然去乖乖演练。
  姜恒不过是派他点差事做,免得他终日傻坐着,想东想西的,想多了又难受。见耿曙在庭院中开始练剑,他便无聊地开始翻起书来。
  但渐渐地,耿曙的剑技吸引了他的目光,他的身材笔挺,比罗宣更高,已快有当初项州的个头了,五年来他苦练剑法,又身居高位,自然而然有着一股肃杀之气。出剑时漫天梅花飘飞,收剑时剑指凝神,长身而立,当真玉树临风。
  姜恒开始明白,母亲为何会对父亲念念不忘了。想到许多年前,昭夫人一眼看见耿渊的那天,定铭记一生。
  较之童年时,如今的姜恒,已不再是那个被高墙阻挡的少年,除却于海阁内与世隔绝的那些年之外,他已见过许多事,也见过了许多人。而耿曙比任何一个人,都要更光彩夺目,与众不同。
  “恒儿。”耿曙收剑,正色道。
  姜恒怔怔看着耿曙,扬眉做了个询问的表情。
  “还看不看?”耿曙说,“我还会别的。”
  姜恒忽然也想活动筋骨,起身道:“切磋几招吗?”
  耿曙眼里带着不明显的笑意,说:“让你一只手,不,我只用两根手指。”
  姜恒道:“别太小看人了!”
  耿曙换了把木剑,以食中二指捏着木剑的剑柄,随意站在园中,面朝姜恒。姜恒本以为自己在罗宣门下所学,再怎么也有还手之力,然而直到耿曙出手,姜恒才知道自己错得离谱。
  耿曙说了与罗宣一模一样的话。
  “花里胡哨。”
  姜恒无论如何出剑,耿曙都只要用一剑,便能轻易抵住姜恒的咽喉,脚下甚至没有挪开一步。
  姜恒汗水淋漓,使尽浑身解数,最后只得把剑扔到一旁,悻悻认输。
  “你现在承认父……汁琮是轻敌大意,才中了你一招了?再遇见对付不了的人,”耿曙说,“千万不能擅自动手。”
  姜恒说:“总要迎敌的,否则呢?”
  “喊我。”耿曙如是说。
  姜恒一想也是,有耿曙在身边,以后已用不着他去与人动手了。
  耿曙收剑,跟在姜恒身后,观察他的脸色,生怕他输了脸上挂不住,安慰道:“但你从小不习武,练到这程度,已算得上不错。譬如说界圭,须得我全力以赴,才有一战之力。”
  姜恒输给耿曙,却没有半分不甘,毕竟在他心里,耿曙向来是天下第二的能耐,早在很小的时候,这个观念就已根深蒂固。
  这时他所想的,反而是有关天下刺客的说法。
  “五大刺客都是谁?”姜恒心中一动,问道。
  耿曙与姜恒回到厅内,复又坐下,耿曙说:“项州、界圭、你师父罗宣、爹,以及‘神秘客’。”
  姜恒说:“很久以前,我还以为神秘客就是我师父。”
  耿曙摇摇头,答道:“罗宣离开过海阁,十三年前,他与项州配合,屠杀了将近三千郢军,从那以后,再无人敢进沧山一步。”
  原来是这么回事……姜恒好奇地看着耿曙,说:“你又是从哪儿知道的?”
  “武英公主。”耿曙端坐时,依旧保持着军人的姿势,雍军风纪在这几年里,犹如一把利刃修裁了他,令他时时刻刻保持着严肃与认真的气质,行如风,坐如钟,较之所识郑人那懒散的风格,耿曙就像一把未出鞘的利剑。
  耿曙想了想,又开口道:“她空了常喜欢朝我们讲故事,说得最多的,就是爹,以及天下的江湖刺客、风土人情、江湖逸闻,她教给了我许多。”
  姜恒说:“看得出来,你的话倒是多了。”
  “只是对你。”耿曙答道,“我现在有满肚子的话,恨不得都翻出来与你说,只是嘴拙。”
  “有的是时间慢慢地说,”姜恒哭笑不得,“你急什么?”
  一时兄弟二人又沉默无话,姜恒忽然想起来,说:“对了,忘了告诉你。”
  耿曙扬眉,期待地看着姜恒,姜恒却低声说:“娘已经死了。”
  耿曙不知如何回答,事实上他早在昭夫人离开那天就已预料到,她是个坚韧不屈的女人,哪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亦果断制止了儿子的哭哭啼啼,她将死亡转化成了一场离别,让姜恒习惯她的离开,最终将她安放在了记忆里。
  而她的目的,也终于达到了。
  终她的一生,每时每刻,都在主宰着自己的路,哪怕死亡到来之时,亦无所畏惧。
  “项州的骨灰葬在了沧山。”姜恒说,“要有机会能找到娘的遗物,也带回去罢,把他们放在一起。”
  “好。”耿曙说,“以后去办,咱们一起。”
  宋邹又来了,两兄弟抵达嵩县的三天后,吵也吵过了,哭也哭过了,情绪总算平静下来。而宋邹付出了十足的耐心,时间很长,有什么必须着急现在办的呢?
  宋邹抱着一叠文书,带领两名主簿,在厅外朝姜恒与耿曙稍一致礼。
  “入冬前的工事已结束,”宋邹说,“现来回报将军。”
  耿曙倚在榻上,穿着里衣,赤着脚,怀里抱着姜恒,总忍不住要与他亲昵,让他趴在自己身上,不许他离开半步,像小时候一般,揉揉脸,捏捏鼻子,在他背上摸个不停,还给他理头发,像抱着只小动物逗弄。姜恒则象征性地抵抗几下,便随耿曙折腾,这抚摸与亲昵让他十分受用,就像只晒太阳的猫。
  耿曙正要让宋邹放下书卷就走,姜恒却从耿曙胸膛前爬起来,整理单衣,穿上外袍,脸上发红,怪难为情的,笑道:“宋大人请,正想找您聊聊。将士们反正闲着无事,让他们替百姓,去开开荒吧。”
  “那当真是最好不过了。”宋邹笑道。
  姜恒面对文官时,那习惯的语气与行事,自然而然地就出现了,当初他是晋廷最小的官员,对一众政务,如何按部就班,自当熟得不能再熟。发挥他才能的地方不是在战场,而是在朝廷上,从这一点来说,太子灵确实错过了极佳的机会。
  宋邹笑道:“姜大人在嵩县可住得惯?”
  耿曙尚未通告本地官员姜恒的来历,听到“姜大人”三个字时,姜恒蓦然想起久违了的一幕。
  “宋大人?”姜恒想起来了。
  五年前,宋邹前往洛阳述职,还在廷外朝姜恒问过路!
  宋邹叹了口气,意味深长地说:“太史大人,好久不见了。”
  两人当即会心一笑,姜恒说:“你是怎么认出我的?”
  宋邹说:“有些人哪怕经历再长的时间,眼神也不会变。”
  姜恒朝耿曙说:“哥,你记得他么?”
  耿曙摇摇头,说:“不记得。”
  耿曙从来眼里就没几个人,昔时在赵竭麾下,眼里也只有姜恒,所想之事也十分简单,一名地方官,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第52章 述职卷
  “我来看看……”
  姜恒接过宋邹递来的书卷, 宋邹又行了简单一礼,姜恒以晋礼回应。以官员品级来算,姜恒身为前朝太史, 乃是四品, 品级最高, 耿曙比姜恒低了半级,为从四品, 宋邹又比耿曙低了半级,是为五品。
  “很好。”姜恒说,“宋大人治县当是一把好手, 民生、防务俱井井有条。”
  宋邹答道:“仰仗天子王威。”
  两人又朝并不存在的“天子”虚一拱手。末了, 姜恒伤感地叹了口气, 按着太史替天子巡视地方的规矩, 在文书上作了留注,查阅税收。
  “你们嵩县真有钱,”姜恒又感慨道, “怎么能这么有钱?”
  宋邹汗颜道:“大人过誉了。”
  “有多少钱?”耿曙问道。
  来到嵩县后,耿曙按太子泷的嘱咐,没有来过问本地政务与税收, 当然,他也看不懂税簿, 宋邹要玩什么花样,耿曙拿他完全没办法。
  “很多钱,”姜恒说, “将近你们落雁城的三成。”
  耿曙:“你连落雁城的机密都知道?”
  姜恒说:“这些事对老百姓来说是机密, 对明眼人来说,可算不上。”
  “雍国穷兵黩武, ”宋邹说,“军费开支甚剧,自然不能同日而语。”
  “是啊。”姜恒笑道,“宋大人想把这些钱怎么花?”
  五年前,嵩县就是天子领地中不多的税收来源,始终支撑着姬珣朝廷的花费。洛阳之战后朝廷尽毁,一年又一年,嵩县于是将这些钱收归县库,留待来日所需,呈现于姜恒面前的,则是一个巨大的数目,足够养一支两万人的军队了。
  如今大争之世,三千人的规模,可安居乐业一方,守护县城。一万人之军,可驻一城一关。两万人,已是公侯封地级别。扩军到十万人,六城之数,足可与五国一争短长。
  “我说了不算,须得有代表天子的文官前来,才能调拨。”宋邹看看耿曙,又看姜恒。这笔账,他没有在耿曙占领嵩县时拿出来,而是直到见到姜恒时才进行出示,已非常明确地表示了他的态度。
  “太史大人接下来有何打算?”宋邹反问道。
  “我说了也不算。”姜恒从侧面回答了宋邹的问题,说,“天子已崩,洛阳尽成废墟,神州大地,满目疮痍。难得宋大人仍在此地坚守。”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